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湖北)地区岩溶地面塌陷 被引量:57
1
作者 范士凯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6年第B11期608-616,共9页
本文对武汉市及周边地区自1931年以来所发生的岩溶地面塌陷分布规律进行了较全面总结。发现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仅仅出现在南部石灰岩带长江一级阶地上的二元结构地层中,而周边地区的老粘性土分布区只有存在土洞或有大量抽取地下水或矿... 本文对武汉市及周边地区自1931年以来所发生的岩溶地面塌陷分布规律进行了较全面总结。发现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仅仅出现在南部石灰岩带长江一级阶地上的二元结构地层中,而周边地区的老粘性土分布区只有存在土洞或有大量抽取地下水或矿井突水时才发生塌陷。从“潜蚀机理”和“真空吸蚀机理”两种塌陷机理阐述了塌陷发生的原因,进而划分了不同地貌单元、不同时代地层组合条件下产生塌陷的可能性和类型以及防治此类灾害的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面塌陷 地貌单元 地层时代 地层组合控制塌陷分布 潜蚀机理 真空吸蚀机理
下载PDF
基于DEM的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及其算法 被引量:31
2
作者 田瑞云 王玉宽 +1 位作者 傅斌 刘援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在阐述地形信息表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DEM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的概念和算法。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综合了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汇流量和水域信息等要素。其算法集成地形位置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算法,采用图层叠加分析,设定分类... 在阐述地形信息表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DEM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的概念和算法。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综合了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汇流量和水域信息等要素。其算法集成地形位置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算法,采用图层叠加分析,设定分类、分级指标,进行重分类组合,划分地形单元类型,利用窗口分析法计算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以四川省为试验区,利用精度为100 m的DEM数据和水域分布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地形单元划分为13种典型类型,统计窗口半径设为900 m,计算出的多样性指数值小于0.5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11%,大于0.75的区域达57%,符合实验区地形特征,并对算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地表形态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基于DEM地表形态信息的概念体系,以及从微观到宏观的地形信息空间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单元 DEM GIS 地形位置指数 地形湿度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典型地形指标和地貌实体单元的四川省地貌形态自动分类及分区 被引量:14
3
作者 曾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599,共13页
如何在保证基本地貌单元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基于DEM的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界线的自动、准确划定,一直是我国数字地貌研究的技术难题。四川省是我国地貌类型相对最全及地势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具有地形高差巨大、河流... 如何在保证基本地貌单元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基于DEM的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界线的自动、准确划定,一直是我国数字地貌研究的技术难题。四川省是我国地貌类型相对最全及地势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具有地形高差巨大、河流侵蚀切割强烈、山原丘陵广布等特点,开展四川地貌分类和分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河流相对侵蚀基准面,计算了四川省地形起伏度,提出了基于DEM的完整地貌实体单元的提取方法,采用起伏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等指标对四川省地貌形态类型进行自动划分和区划。结果表明:全省地形起伏度地域分布差异巨大,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纬度向的起伏度变化较经度向更为剧烈;全省平均起伏高度为560 m,最大4615 m,起伏高度200~2500 m的区域面积最大,约占全省面积的65%。地貌形态类型可分为13类,以山地为主,面积达33.02万km^(2),占全省的67.93%;高原次之,占12.21%;丘陵占11.44%;平原占6.09%;台地面积最小,仅占2.33%。本文分类方法和结果更符合传统地貌分类体系和原则,工作效率较人工勾绘有所提升,各级地貌区界线的划定更为精确,结果体现了全省地势和各种地貌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成果可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形态分类 地貌区划 地形起伏度 地貌实体单元 四川省
下载PDF
土体工程地质的宏观控制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士凯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6年第B11期585-594,共10页
本文以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作为控制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要素,并从八个方面实例论证了这三大要素对各类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宏观控制作用。提出了在充分研究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土体地质———土力模型并以此进行力学... 本文以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作为控制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要素,并从八个方面实例论证了这三大要素对各类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宏观控制作用。提出了在充分研究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土体地质———土力模型并以此进行力学分析或数值模拟计算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希望能以此理论框架为基础,逐步形成“土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单元 地层时代 地层组合 土体地质——土力模型
下载PDF
砂土液化的工程地质判别法 被引量:8
5
作者 范士凯 粟怡然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6年第B11期595-600,共6页
本文以唐山地震区砂土液化的实际分布为依据,找出砂土液化分布与“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的密切联系,在深入分析这些地质因素与液化机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震烈度相对应的砂土液化与非液化的“... 本文以唐山地震区砂土液化的实际分布为依据,找出砂土液化分布与“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的密切联系,在深入分析这些地质因素与液化机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震烈度相对应的砂土液化与非液化的“工程地质判别法”,进而指出“更新世Q3及以前的饱和砂层为非液化砂层”的重要结论。这个结论已被认作是普遍规律而纳入中国建筑抗震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单元 地层时代 地震烈度 砂土液化 Q3 饱和砂层 非液化砂层
下载PDF
地形位置指数在“双评价”中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立焜 王璇 +3 位作者 孙道成 许宏宇 高诗文 车旭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第8期59-64,58,共7页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的重要依据。城镇建设适宜区中的地形地貌评价方法如果仅依据单一指标(如高程、坡度)进行分析,对于丘陵地区会导致不适宜区、适宜区破碎,集中连片度差等问题。本文提出的以划定地形单元类型作为...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的重要依据。城镇建设适宜区中的地形地貌评价方法如果仅依据单一指标(如高程、坡度)进行分析,对于丘陵地区会导致不适宜区、适宜区破碎,集中连片度差等问题。本文提出的以划定地形单元类型作为城镇建设适宜性中地形地貌评价要素。地形单元类型综合了高程、坡度、高差等要素,从而计算出地形位置指数(TPI指数);并基于该指数提取地形单元分区,可有效反映地面起伏的变化,高度浓缩地面形态信息,为从微观到宏观分析地形信息提供了条件。结果表明,提出地形单元分级和管控措施,与“双评价”城镇建设适宜性分析相结合,能更加合理地分析出城镇建设不适宜区的位置,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城镇建设 地形位置指数 地形单元 丘陵地区
下载PDF
四川省区域性场地分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亢川川 马超 +3 位作者 刘韶 李建亮 史丙新 孔军 《四川地震》 2017年第3期37-42,共6页
本文讨论两种代表性的区域性场地分类方法(地形坡度法和地表地质法)在四川省应用。地形坡度法是直接利用地形数据估计区域性场地类别的方法。本文采用Wald提出的地形坡度和Vs(30),地表至地下30 m的平均剪切波速的相关关系,利用SRTM30 DE... 本文讨论两种代表性的区域性场地分类方法(地形坡度法和地表地质法)在四川省应用。地形坡度法是直接利用地形数据估计区域性场地类别的方法。本文采用Wald提出的地形坡度和Vs(30),地表至地下30 m的平均剪切波速的相关关系,利用SRTM30 DEM数字地形高程模型计算地形坡度,推导获得了四川省范围的Vs(30)分布;最后根据美国NEHRP规范的场地分类方法,划分四川省场地类别。另外一种方法是地表地质法,采用Wills提出的地质单元与Vs(30)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四川省1∶50万地质图地质单元推测估计全省范围的Vs(30)分布,从而获得场地类别分类图。对两种方法在四川省内应用的结果,并结合特征区域场地条件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依据上述两种区域性的场地分类方法获得的四川省场地分类结果宏观分布大体一致、相互印证,说明两种方法应用在四川大体可行;(2)直接引用其他地区已有的关系成果估计四川省的场地分类将导致一定误差,需要四川省的实测数据对其修正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坡度 地质单元 Vs(30) 场地类别
下载PDF
Fast modeling of gravity gradients from topographic surface data using GPU parallel algorithm 被引量:1
8
作者 Xuli Tan Qingbin Wang +2 位作者 Jinkai Feng Yan Huang Ziyan Hu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CSCD 2021年第4期288-297,共10页
The gravity gradient is a secondary derivative of gravity potential,containing more high-frequency information of Earth’s gravity field.Gravity gradient observation data require deducting its prior and intrinsic part... The gravity gradient is a secondary derivative of gravity potential,containing more high-frequency information of Earth’s gravity field.Gravity gradient observation data require deducting its prior and intrinsic parts to obtain more variational information.A model generated from a topographic surface database is more appropriate to represent gradiometric effects derived from near-surface mass,as other kinds of data can hardly reach the spatial resolution requirement.The rectangle prism method,namely an analytic integration of Newtonian potential integrals,is a reliable and commonly used approach to modeling gravity gradient,whereas its computing efficiency is extremely low.A modified rectangle prism method and a 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GPU)parallel algorithm were proposed to speed up the modeling process.The modified method avoided massive redundant computations by deforming formulas according to the symmetries of prisms’integral regions,an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parallelized this method’s computing process.The parallel algorithm was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serial algorithm using 100 elevation data in two topographic areas(rough and moderate terrain).Model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lgorithms were less than 0.1 E,which is attributed to precision differences between single-precision and double-precision float numbers.The parallel algorithm showe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pproximately 200 times higher than the serial algorithm in experiments,demonstrating its effective speeding up in the modeling process.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both the modified method and computational parallelism through GPU contributed to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performances in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gradient topographic surface data Rectangle prism method Parallel computation 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GPU)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流域不同地貌单元形态演变特征
9
作者 王玲玲 左仲国 +2 位作者 孙维营 孙娟 侯欣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4,共5页
利用室内小流域概化模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在60、90、120、150 mm/h降雨强度下概化流域内支沟和全流域等不同地貌单元形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降雨场次增加和降雨强度的增大,地貌分形信息维数呈明显的增大趋势,各支沟... 利用室内小流域概化模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在60、90、120、150 mm/h降雨强度下概化流域内支沟和全流域等不同地貌单元形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降雨场次增加和降雨强度的增大,地貌分形信息维数呈明显的增大趋势,各支沟和全流域沟网不断发育,各地貌单元的地貌形态逐渐复杂,而且支沟和全流域地貌形态变化过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支沟地貌形态变化较全流域更为剧烈;随降雨强度增大和降雨场次的增加,支沟和全流域等地貌单元地貌信息熵单调增大,且支沟沟网起伏程度大于全流域,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地貌形态演变剧烈程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分形信息维数 地貌信息熵 地貌形态 地貌单元 地貌演变特征
下载PDF
基于AutoCAD的地形图线状符号的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冯金武 李云涛 孙志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年第11期191-193,共3页
在AutoCAD的标准线型文件中没有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符号中规定的相应的线型符号,这就要求设计制作这些特殊的线型。分析了线状符号的基本单元,并将线状符号看成是重复图案有机组合而成,采用分单元叠加组合的方式绘制。并介绍了在AutoCA... 在AutoCAD的标准线型文件中没有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符号中规定的相应的线型符号,这就要求设计制作这些特殊的线型。分析了线状符号的基本单元,并将线状符号看成是重复图案有机组合而成,采用分单元叠加组合的方式绘制。并介绍了在AutoCAD环境下利用AutoLisp语言实现对地形图中线状符号的自动生成。实践证明,该符号系统的开发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地形图 线状符号 基本单元 编辑
下载PDF
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区域预测模型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锦明 游雄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8-741,共14页
在中国区域内随机选取的78个实验区域的DEM数据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系列分析区域尺度的地形起伏度计算,建立了基于微观地形特征因子的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区域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区域、不同尺度的DEM数据提取的地形起伏度存... 在中国区域内随机选取的78个实验区域的DEM数据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系列分析区域尺度的地形起伏度计算,建立了基于微观地形特征因子的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区域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区域、不同尺度的DEM数据提取的地形起伏度存在差异,DEM尺度相差较小时,地形起伏度的差异也较小;地形起伏度和实验区域的平均高程、区域高程差、平均坡度和平均坡度变化率等地形特征因子存在强相关关系;当置信水平为0.05时,预测模型拟合参数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证明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确定最佳分析区域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最佳分析区域 邻域分析 地形特征因子 区域高程差 平均坡度
原文传递
基于地形单元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魏 韩宗伟 +1 位作者 罗云 张春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167,共7页
为克服传统地形分类方法中仅依据单一指标(如高程)的缺点,以钟祥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为例,综合由30 m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的地形因子,依据其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层次组合规律构建地形分类规则,精确地划分为13种典型地形单元,并运用普... 为克服传统地形分类方法中仅依据单一指标(如高程)的缺点,以钟祥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为例,综合由30 m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的地形因子,依据其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层次组合规律构建地形分类规则,精确地划分为13种典型地形单元,并运用普通克里金法对不同地形单元内的土壤样本插值,获得相应区域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通过组合各地形范围下的结果,以获取蕴含地形因素影响的有机质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形单元的预测精度与全局预测结果精度相似度达0.75,而地势平缓区域内的预测精度大幅度提升,比全局预测结果精度提升了16.39%,因此基于地形单元的空间预测可以精确有效地获取土壤有机质空间特征。利用地形分区获取较高精度的有机质空间分布,进一步探讨了有机质地统计学研究中地形的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单元 土壤有机质 地统计 空间变异
下载PDF
基于无人船的多波束系统水下地形测量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保成 徐健 +1 位作者 徐坚 肖潇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9期65-68,共4页
为解决多波束测深过程中测区水域租用船只难、水下测深单元安装校准步骤繁琐、测量船难以严格按照预设航线航行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多波束测深技术和无人船技术的水下地形测量研究。简要介绍了多波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分析了... 为解决多波束测深过程中测区水域租用船只难、水下测深单元安装校准步骤繁琐、测量船难以严格按照预设航线航行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多波束测深技术和无人船技术的水下地形测量研究。简要介绍了多波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分析了将多波束系统与无人船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诸多优势及其关键技术,在湖北省巴东县链子溪进行了将多波束测深系统搭载于无人船上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多波束测深技术与无人船技术的结合应用,简化了测深设备安装校准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水下地形测量 测深单元 安装校准 无人船
下载PDF
GPU加速的高分辨率DEM图像地形特征线提取算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洲俊 胡包钢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5,共7页
随着数据采集设备的发展,数字地形分析中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图像越来越普遍。目前已经存在一系列的曲线结构提取算法由于计算复杂度较高,因此在针对高分辨率DEM图像提取地形特征线时效率较低。提出一种在图形处理器(GPU)上加速St... 随着数据采集设备的发展,数字地形分析中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图像越来越普遍。目前已经存在一系列的曲线结构提取算法由于计算复杂度较高,因此在针对高分辨率DEM图像提取地形特征线时效率较低。提出一种在图形处理器(GPU)上加速Steger曲线结构提取算法的策略,利用图形处理器上计算统一设备架构(CUDA)的高度并行性来加速算法中计算密集的Hessian矩阵生成模块以及图像特征点提取模块,对于百万像素级的DEM图像该算法可以获得5倍以上的加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特征线检测 图形处理器 计算统一设备架构
原文传递
四川省地形起伏度与斜坡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15
作者 李强 伍剑波 +2 位作者 孙东 杨涛 罗小惠 《钻探工程》 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地形起伏度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但同时考虑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的研究偏少。以地貌单元跨度巨大的四川省为例,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采用频率比法、信息量法、确定性系... 地形起伏度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但同时考虑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的研究偏少。以地貌单元跨度巨大的四川省为例,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采用频率比法、信息量法、确定性系数法等3种数据统计模型,研究地形起伏度对斜坡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平均地形起伏度与统计窗口大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最佳统计单元的窗口数量为20×20、面积大小为3.24×10^(6) m^(2);斜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丘陵和小起伏度山地,数量总占比为68.9%,其中滑坡易发优势区间为50~350m,崩塌易发优势区间为50~200 m;小起伏区域利于发育小型灾害,大起伏度区域更利于发育中型和大型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地形起伏度 最佳统计单元 空间分布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ASTER图像和地形因子的岩性单元分类——以新疆木垒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莎莎 李培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5-832,共8页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分类,是遥感地质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运用ASTER DEM提取地形因子,并与原始的光谱图像相结合用于遥感图像的岩性单元分类。文章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地形因子对岩性单元分类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各种地形因子...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分类,是遥感地质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运用ASTER DEM提取地形因子,并与原始的光谱图像相结合用于遥感图像的岩性单元分类。文章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地形因子对岩性单元分类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各种地形因子对岩性单元分类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岩性单元分类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地形因子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岩性单元分类精度,加入DEM信息,可得到更高的分类精度。将地形信息和光谱信息综合,是一种有效的岩性单元分类方法,尤其是对植被覆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DEM 地形因子 岩性单元分类
原文传递
基于DEM数据的相对高程计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张子健 李朋 +5 位作者 程振龙 张晓峰 周卫青 周子龙 李超 丁立萍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DEM数据、适用于复杂地形区域的相对高程因子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DEM数据划分地形单元,然后在每个地形单元内确定相对基准面,最后分区域计算相对高程。并选择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为研究区开展实验验证,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 提出一种基于DEM数据、适用于复杂地形区域的相对高程因子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DEM数据划分地形单元,然后在每个地形单元内确定相对基准面,最后分区域计算相对高程。并选择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为研究区开展实验验证,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方便、科学地计算出相对高程值,并为复杂地形区域相对高程提取及数字高程模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高程 数字高程模型 相对基准面 地形单元划分
下载PDF
中国泥炭资源蕴藏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金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在“中国泥炭资源报告附表”基础上 ,通过修正和重新统计预测的泥炭资源量 ,分析了中国泥炭资源在省际、不同地貌类型之间和不同气候带之间的蕴藏差异 .省际泥炭蕴藏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对不同地貌类型而言 ,一级地势阶梯泥炭蕴藏量丰... 在“中国泥炭资源报告附表”基础上 ,通过修正和重新统计预测的泥炭资源量 ,分析了中国泥炭资源在省际、不同地貌类型之间和不同气候带之间的蕴藏差异 .省际泥炭蕴藏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对不同地貌类型而言 ,一级地势阶梯泥炭蕴藏量丰富 ;高原泥炭储量大 ,多集中分布 ,且以负地貌单元为泥炭的主要分布区 .六大气候带中 ,青藏高寒带泥炭蕴藏最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蕴藏 空间格局 积累强度 地势阶梯 中国
下载PDF
黄丘区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产沙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玲玲 姚文艺 +1 位作者 王文龙 杨春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5-280,共6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流域为原型观测流域,利用流域内的水文站网、不同地貌单元大型径流场等观测设施,定量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产沙特征,揭示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产沙机制。结果表明,侵蚀模数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流域为原型观测流域,利用流域内的水文站网、不同地貌单元大型径流场等观测设施,定量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产沙特征,揭示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产沙机制。结果表明,侵蚀模数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加-峰值-减小"的涨落变化过程。在坡面尺度,侵蚀产沙主要与径流深有关,径流剪切力可以较好地描述其侵蚀产沙关系,输沙率随径流剪切力的增加而增加,而流域尺度的侵蚀产沙不仅与径流深有关,还与洪峰流量有关,径流侵蚀功率可以较好地表征其侵蚀产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尺度 地貌单元 产沙 动力机制 黄丘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