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形异质性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家鸣 许涵 +4 位作者 李意德 林明献 周璋 骆土寿 陈德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热带山地雨林不同地形条件下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差异,评估物种与地形关联性,为进一步探索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及其290种木本植物(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热带山地雨林不同地形条件下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差异,评估物种与地形关联性,为进一步探索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及其290种木本植物(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样地每块20 m×20 m样地的平均海拔、坡度和凹凸度3个地形指标进行C-均值模糊聚类,将60 hm2大样地分为不同地形类型,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和植株密度的差异;采用Torus转换检验,对大样地中胸径≥1 cm的独立植株且种群个体数量大于60的230种常见木本植物进行物种与地形关联性分析。【结果】尖峰岭60 hm2大样地可分为低海拔沟谷、陡坡、高海拔沟谷和山脊4类地形,其面积分别为12.6,16.68,15.08和15.64 hm2,对应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74,269,264和267种;种-面积曲线表明,随着取样面积增加,同等面积条件下,低海拔沟谷的物种丰富度始终最大,其他3类地形物种丰富度基本处于陡坡估计值的±1.96×SE置信区间内,三者种-面积曲线相差不大;种-个体数累积曲线表明,随着个体数增加,低海拔沟谷物种丰富度的累积速率最大,陡坡和高海拔沟谷物种丰富度基本处于陡坡估计值的±1.96×SE置信区间内,二者种-个体数累积曲线相差不大,山脊物种丰富度随个体数增加的累积速率最小;高海拔沟谷植株平均胸径最大,陡坡次之,山脊植株平均胸径与大样地植株平均胸径相同,低海拔沟谷植株平均胸径最小;在各个径级内,山脊植株密度均最大,陡坡次之,植株平均胸径≤10 cm时,高海拔沟谷植株密度小于低海拔沟谷,而植株平均胸径≥10 cm时,低海拔沟谷植株密度小于高海拔沟谷;对4类地形内各径级植株数占总植株数的比例进行分析,平均胸径≥30 cm时,比例表现为高海拔沟谷>陡坡>山脊>低海拔沟谷,平均胸径≥50 cm时,比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地形 物种分布 Torus转换检验 物种生境关联 地形异质性 物种共存
下载PDF
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地形异质性及其生态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谧 熊高明 +2 位作者 陈志刚 樊大勇 谢宗强1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686-2692,共7页
地貌单元和地形的局部变化严重制约着光照、温度、水分甚至土壤资源的再分配 ,从而对植被的分布产生影响。以永久性监测样地为基础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模拟 0 .96 hm2样地的地形表面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了米心水青冈 -曼青冈群... 地貌单元和地形的局部变化严重制约着光照、温度、水分甚至土壤资源的再分配 ,从而对植被的分布产生影响。以永久性监测样地为基础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模拟 0 .96 hm2样地的地形表面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了米心水青冈 -曼青冈群落的地形异质性状况 ,并结合群落调查的结果探讨了地形因素对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样方的平均坡度在 18.2~ 74 .6°之间。坡向可以分为南坡、西南坡及东南坡 3部分 ,坡度及坡向差异显著。对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及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半方差分析 ,发现三者的空间异质性尺度分别为 2 85 .8m,2 80 .5 m及 6 .1m。地形因素的变化尺度远大于植被组成的变化 ,说明小尺度下地形因素不是影响群落内种群分布格局的唯一因素。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块金值分别为 2 1.8及 4 98.0 ,说明两者在小尺度下的某些过程不能忽视。植物与地形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种对地形的适应性不同 ,群落中的 2 4种主要植物可以分为 4个生态种组。因此 ,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在地形变化中得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素 神农架 米心水青冈 异质性
下载PDF
公路基础设施与农业劳动生产率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涵 滕兆岳 伍骏骞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4,128,共14页
中国政府对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尽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关于其如何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利用中国1999—2011年县级面板数据和同时期的交通地理数据,通过构筑准自然... 中国政府对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尽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关于其如何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利用中国1999—2011年县级面板数据和同时期的交通地理数据,通过构筑准自然实验,并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开通对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可以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处理了高速公路线路规划的非随机性导致的模型估计内生性问题,结果依然稳健。具体来说,高速公路开通使得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约6%,其中,平原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丘陵和山地地区。在因果关系的识别中发现,高速公路的开通可以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和提升市场准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贫困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显著高于非贫困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农业劳动生产率 扶贫开发 地形异质性 农业机械化 劳动力非农转移 市场准入
原文传递
地形异质性对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艳红 李帅锋 +4 位作者 郎学东 黄小波 刘万德 徐崇华 苏建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5-1027,共13页
地形异质性通过调控树木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而成为亚热带森林结构与物种组成的重要驱动因子。但是,地形异质性对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基于云南普洱30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 750... 地形异质性通过调控树木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而成为亚热带森林结构与物种组成的重要驱动因子。但是,地形异质性对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基于云南普洱30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 750个20 m×20 m的样方调查数据,以海拔、坡度、凹凸度和坡向4个地形因子为变量,采用C均值模糊聚类分析大样地的地形类型,进而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物种多样性;采用Torus转换检验法,探讨物种与地形关联性,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样地可分为山脊、陡坡、缓坡、高谷和沟谷等5类地形,地形面积分别是8.00、6.04、7.68、2.76和5.52 hm^2。大样地中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个体153 418株,分属79科179属271种。5类地形中,物种丰富度、不同径级的植株密度和比例明显不同,多样性及优势物种多度分布具有较大差异。种-面积曲线表明,同等面积条件下,随着取样面积增加,山脊的物种丰富度始终最小,高谷次之,沟谷的物种丰富度始终最大。种-个体数累积曲线表明,随着个体数增加,山脊物种丰富度的累积速率最小,种丰富度增加缓慢,高谷次之。在被检验的123个物种中,与地形相关的物种有83个,高达67.5%的物种与至少一类地形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山脊和缓坡中与地形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物种数超过显著正相关的物种数;而与陡坡、高谷和沟谷显著正相关的物种数高于显著负相关的物种数。普洱大样地地形异质性对物种多样性维持的贡献率为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异质性 季风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物种地形关联
原文传递
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根萌能力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海波 王庆刚 +7 位作者 路俊盟 徐耀粘 卢志军 乔秀娟 鲍大川 郭屹立 孟红杰 江明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3491-3498,共8页
根萌是森林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种群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群落中,地形因子以及进化历史对木本植物根萌能力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利用八大公山25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长期监测样地第一次调查数据,旨在分析根萌... 根萌是森林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种群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群落中,地形因子以及进化历史对木本植物根萌能力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利用八大公山25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长期监测样地第一次调查数据,旨在分析根萌能力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以及根萌能力是否具有显著的谱系信号.研究发现:(1)样地根萌总数为54184棵,具根萌现象的个体33039棵,占样地总个体数的17.71%;(2)Torus转换检验表明根萌能力与海拔、凹凸度、干旱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地形湿润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低海拔的沟谷内受干扰较强,生产力较低,因而增强了物种的根萌能力;(3)样地常见的126个根萌物种的根萌能力有显著但较弱的谱系信号.在不同生活型中,只有灌木层和落叶植物具有显著的谱系信号,乔木层、亚乔木层和常绿植物谱系信号不显著.这说明根萌能力在进化历史中是一个不稳定的性状.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样地木本植物的根萌能力受地形因子以及进化历史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异质性 谱系信号 森林动态样地 萌生 亚热带山地森林
原文传递
丰林典型阔叶红松林地表鞘翅目成虫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关联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倪娟平 程赛赛 +2 位作者 高梅香 卢廷玉 金光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6,共13页
土壤动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是揭示土壤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基础。作者于2015年生长季节(8月)、寒冷季节(10月)在丰林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内,采用陷阱法调查地表鞘翅目成虫群... 土壤动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是揭示土壤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基础。作者于2015年生长季节(8月)、寒冷季节(10月)在丰林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内,采用陷阱法调查地表鞘翅目成虫群落,基于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及优势种的空间格局,并分析这些空间格局与土壤含水量和地形因子的空间关联性。两次采样共捕获步甲科成虫26种617只,隐翅虫科19种222只。8月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表现为中等变异,10月为强变异,群落组成在两个月间具有显著差异。生长季节(8月)和寒冷季节(10月)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群落多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异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决定。单个物种的个体数多具有中等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且其空间分异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调控。生长季节群落的个体数、物种数和优势种个体数多形成斑块和孔隙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物种之间及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多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这些关联性主要受到结构性因素或随机性因素的单一调控。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8月土壤含水量对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物种分布影响显著,10月凹凸度对步甲科分布影响显著,海拔对隐翅虫科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地表步甲科和隐翅虫科在生长季节形成明显的空间格局而在寒冷季节空间格局不明显,为不同尺度地表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甲科 隐翅虫科 地形因子 空间异质性 空间关联性 阔叶红松林
原文传递
地形非均匀性对网格区地面长波辐射通量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耀存 丁裕国 陈斌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7,共9页
从理论和数值试验两个方面证明地形的非均匀性(如海拔高度)对网格区地面长波辐射通量的计算有重要影响,海拔高度场的区域平均值及其变差系数是影响网格区地面长波辐射通量的主要因素,仅仅用地表均匀假定下的区域平均参量(如平均海拔高... 从理论和数值试验两个方面证明地形的非均匀性(如海拔高度)对网格区地面长波辐射通量的计算有重要影响,海拔高度场的区域平均值及其变差系数是影响网格区地面长波辐射通量的主要因素,仅仅用地表均匀假定下的区域平均参量(如平均海拔高度和平均温度)所计算的网格区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值与其真实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由于地表有效辐射通量是海拔高度的非线性函数,在特定情况下,其影响相当大,可产生不容忽略的误差。相对而言,海拔高度自身非均匀性对误差的影响远大于地表温度非均匀性项及其混合扰动项所产生的误差。对于不同的地形平均高度,地形非均匀性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平均高度较小时,非均匀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但随着地形平均高度的增加,地形非均匀性的影响程度呈非线性增长趋势。因而,在复杂地形区域,考虑次网格地形的热力作用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非均匀性 海拔高度 地表温度 地面长波辐射
下载PDF
地形异质性对天山山区气候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高瑞睿 李雪梅 高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7-203,共7页
地形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同一区域不同地形对该区的气候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分析研究地形异质性对气候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天山山区DEM栅格图像资料和6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空间分析、反距离权重... 地形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同一区域不同地形对该区的气候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分析研究地形异质性对气候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天山山区DEM栅格图像资料和6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空间分析、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偏最小二乘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的地形异质性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天山山区整体坡度大,其中中部与西南部的地形异质性指标值较高,其它地区的地形异质性值偏低。(2)从气候的空间分布来看,天山中部的气温较低,降水量丰富,其他区域的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3)在地形异质性对气候影响方面,坡度对研究区气候的影响贡献最大,而地表粗糙度对研究区气候的影响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地形异质性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Global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drivers of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endemism in angiosperm genera
9
作者 Hong Qian Brent D.Mishler +1 位作者 Jian Zhang Shenhua Qian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9-157,共9页
Endemism of lineages lies at the core of understanding variation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mong geographic regions because it reflects how speciation,extinction,and dispersal have influenced current distributions.Here... Endemism of lineages lies at the core of understanding variation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mong geographic regions because it reflects how speciation,extinction,and dispersal have influenced current distributions.Here,we investigated geographic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drivers of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endemism of angiosperm genera across the world.We identify centers of paleo-endemism and neo-endemism of angiosperm genera,and show that they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particularly in Asia and Australia.Different categories of phylogenetic endemism centers can be differentiated using current climate conditions.Current climate,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and geographic variables together explained~80%of global variation in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endemism,while 42-46%,1%,and 15%were independently explained by these three types of variables,respectively.Thu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past climate change,current climate,and geography act together in shaping endemism,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that higher temperature and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promote endemism.Our study showed that many centers of phylogenetic endemism of angiosperms,including regions in Amazonia,Venezuela,and west-central tropical Africa that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identified as biodiversity hotspots,are missed by taxon-based measures of endemism,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including evolutionary history in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SPERM Current climate ENDEMISM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下载PDF
空间尺度对地形异质性-物种多样性关系的影响:粒度和幅度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晓玉 古元阳 +1 位作者 刘昌 邢韶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7-585,共9页
空间尺度是影响我们理解生态学格局和过程的关键因素。目前已有多种关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假说且研究者未达成共识,原因之一是空间尺度对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环境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和相对重要性有重要影响。地形异质性是物... 空间尺度是影响我们理解生态学格局和过程的关键因素。目前已有多种关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假说且研究者未达成共识,原因之一是空间尺度对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环境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和相对重要性有重要影响。地形异质性是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在地形异质性-物种多样性关系的研究中,不同空间粒度和幅度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原因。尽管已认识到地形异质性-物种多样性关系的空间尺度效应,但粒度和幅度的具体影响仍未有统一结论。当前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未能覆盖较完整的尺度变化梯度。未来对地形异质性-物种多样性关系的研究需要同时考虑幅度和粒度的影响。建议结合可靠的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多尺度格局比较分析,以进一步阐明研究尺度对地形异质性-物种多样性关系的影响以及地形异质性起主导作用的空间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异质性 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空间尺度 粒度 幅度
原文传递
2001-2013年川西高原旱情监测及其地形分异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晓宁 洪佳 +1 位作者 王玲玲 刘志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利用2001-2013年EOS-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数据,应用距平植被指数法(AVI)对川西高原进行了干旱监测,并分析年平均干旱发生频率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地形因子的关系,进一步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形因子干旱频率差异... 利用2001-2013年EOS-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数据,应用距平植被指数法(AVI)对川西高原进行了干旱监测,并分析年平均干旱发生频率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地形因子的关系,进一步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形因子干旱频率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1)受积雪覆盖的影响,川西地区干旱监测只在一定区域内适用,该适宜区为川西海拔4 300 m以下区域。(2)川西高原干旱发生频率同各地形因子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高程影响最为复杂,与不同高度带地表覆被类型的差异性有关;坡向影响非常明确,主要受稳定水汽来源输入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局域性,与不同坡度的保水蓄水能力及覆被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地形分异 海拔高度 坡度 坡向 AVI
下载PDF
渭河流域198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李婧 邱临静 +4 位作者 吴一平 金章东 陈修文 孙彭成 赵富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3-1203,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地球关键带地表过程演变的重要表征。本研究基于渭河流域1980年、1995年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及河流汇演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渭河上游段、泾河段、北洛河段和渭河中下游段4个空间区域,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动态... 土地利用变化是地球关键带地表过程演变的重要表征。本研究基于渭河流域1980年、1995年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及河流汇演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渭河上游段、泾河段、北洛河段和渭河中下游段4个空间区域,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类型动态趋势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定量分析了该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异质特征,并结合地形分布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渭河上游段地形以丘陵为主,中下游段以山地和平原为主,而泾河段和北洛河段均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各空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均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转移也主要发生于这3种类型之间。1980~2010年间,渭河流域的耕地面积整体呈减小趋势,草地和林地面积整体上呈增长趋势,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以渭河中下游段最为明显,减少498km2,草地面积在渭河上游段与北洛河段减少,而在中下游段和泾河段有所增长,林地面积在4个区域中均呈增长趋势。在研究时段内,地形分区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特征:山地区以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为主;丘陵区以草地和耕地向林地的转化为主;平原区则主要以耕地向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三者的转化为主,其中建设用地为主要转入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分析 时空变化 异质性
原文传递
嘉峪关草湖区域土壤养分分布及与地形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凯祥 张松林 +5 位作者 赵连春 杨鹏 彭鑫波 隽伟超 骆艳 赵成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30,共8页
湿地土壤养分含量是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地形地貌是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以嘉峪关草湖湿地为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建立了不同地貌类型(沼泽、盐沼、盐沼与沙丘过渡带、沙丘、戈壁)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 湿地土壤养分含量是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地形地貌是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以嘉峪关草湖湿地为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建立了不同地貌类型(沼泽、盐沼、盐沼与沙丘过渡带、沙丘、戈壁)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采用Moran I系数分析了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性,以Kriging插值法研究了不同地貌类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土壤养分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嘉峪关草湖湿地土壤养分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钾(75.33%)>有效磷(43.55%)>铵态氮(32.31%),均属于较强的空间变异性,空间自相关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钾(90.4%)>有效磷(89.3%)>铵态氮(76.3%),且速效钾的空间集聚性更强烈,有效磷次之,铵态氮最弱;(2)嘉峪关草湖湿地土壤养分总体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总体表现为草本沼泽>内陆盐沼>内陆盐沼与沙丘过渡带>戈壁>沙丘,而有效磷含量总体表现为草本沼泽>内陆盐沼>内陆盐沼与沙丘过渡带>沙丘>戈壁;(3)土壤养分和坡度均呈现出负相关,海拔和土壤养分均呈现出正相关性,铵态氮和速效钾均与坡向呈正相关,而有效磷和坡向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地形地貌为西北干旱半旱地区湿地土壤养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嘉峪关草湖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可为草湖湿地土壤养分的有效保持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湖湿地 土壤养分 湿地类型 地形因子 空间异质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地形条件对落叶松云杉混交林建群种共存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泉 叶茂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45-53,共9页
【目的】探索有限资源环境下的物种共存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方法】以富蕴地区山地林区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混交林的群落学特征,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探讨环境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对... 【目的】探索有限资源环境下的物种共存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方法】以富蕴地区山地林区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混交林的群落学特征,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探讨环境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对群落物种分布及建群种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解释研究区松杉混交林建群种共存的现象。【结果】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云杉的生态位宽度均高于其他伴生种,但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云杉的径级结构均表现出老龄化趋势。Godron坐标计算结果也表明,群落稳定性坐标为(39,61),与理想稳定点坐标(20,80)相比向下移动了26.87欧氏距离,说明混交林群落稳定性相对不高。建群种的地形条件(海拔、坡位、坡度和坡向)是两种建群树种4相形态特征(胸径、树高、冠幅面积、株数)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富蕴山地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生境异质性影响了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云杉的生态位,且利于维持混交林群落中此两种建群树种的长期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条件 生态位 物种共存 富蕴地区 生境异质性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in a Small Forested Catchment
15
作者 Shoji Noguchi Yoshio Tsuboyama +1 位作者 Roy C. Sidle Tayoko Kubot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4年第13期1220-1227,共8页
Predi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is an important hydrological question. We measur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upper 6 cm) using an Amplitude Domain Reflectometry sensor at ... Predi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is an important hydrological question. We measur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upper 6 cm) using an Amplitude Domain Reflectometry sensor at the plot scale (2 × 2 m) and small catchment scale (0.84 ha) in a temperate forest.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was higher during dry conditions than that during wet conditions. Results indicated 3.1 samples at the plot scale were sufficient to estimate mean soil water content when the precision was 0.1. 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opographic index (TI) and soil-topographic index (STI) at the small catchment sca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I was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TI. This suggests that topography is more important for estimating surface soil moisture than soil depth as formation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occurs at ≤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R Sensor Soil Water CONTE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TEMPERATE FOREST topographic Index
下载PDF
Analysis of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in the Sanjiangyuan
16
作者 Dan WU Hui K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1年第6期40-41,63,共3页
Based on the DEM raster image data with a resolution of 60 m×60 m in the Sanjiangyuan region,the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in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was analyzed by calculating and processing the topographic rel... Based on the DEM raster image data with a resolution of 60 m×60 m in the Sanjiangyuan region,the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in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was analyzed by calculating and processing the topographic relief,elevation standard deviation,terrain heterogeneity and surface roughness index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terrain elevation of the Sanjiangyuan area is high,and the surface undulations are large.The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parts of the region are the places with the most dramatic terrain changes.The absolute values of terrain undulations,elev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surface roughness are large.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the terrain change is small,the relief degree is small,the elev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are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Relief of topography Surface roughnes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tatus and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of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Three Rivers
17
作者 Dan W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5期33-35,共3页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 Region is primitive and unique,and sensitive and complex to external influences.The Three-River Headwater Region is the largest nature reserve in China,and is al...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 Region is primitive and unique,and sensitive and complex to external influences.The Three-River Headwater Region is the largest nature reserve in China,and is also a nature reserve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biodiversity in the world's high-altitude areas,so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diversity in this reg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Ecological diversity is the material basis on which the entire humanity depends to survive and develop.It not only provides humans with basic needs such as food,energy and materials,and is also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regulating the climate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Studying the topographical heterogeneity of the region is first of all a true grasp of the topography of the region,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In addition,studying the impact of topographical heterogeneity on the climate of the region will help to study the formation and variation of regional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River Headwater Reg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manistic environment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下载PDF
DEM栅格单元异质性对地形湿度指数提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建超 林广发 +1 位作者 陈友飞 陈俊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3,共7页
地形湿度指数可定量模拟流域内土壤水分的干湿状况,是静态土壤含水量的最常用指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是,由于DEM本身的结构特点,其提取的地形湿度指数具有尺度依赖性。本文主要探讨因DEM水平分辨率不同而导致的DEM栅格单元异质性,... 地形湿度指数可定量模拟流域内土壤水分的干湿状况,是静态土壤含水量的最常用指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是,由于DEM本身的结构特点,其提取的地形湿度指数具有尺度依赖性。本文主要探讨因DEM水平分辨率不同而导致的DEM栅格单元异质性,对地形湿度指数提取的影响。以厦门市地貌类型比较复杂的西源溪流域为实验区,使用1∶1万等高线生成的2.5m和20m分辨率DEM数据,分别提取地形湿度指数并计算栅格单元地形异质性指数,分析DEM栅格单元异质性指数与地形湿度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基于高程标准差、地势起伏度、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的栅格单元异质性指数与地形湿度指数偏差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4个异质性指数对地形湿度指数差值的对数回归模拟效果良好且显著有效。这对低分辨率DEM提取地形湿度指数的误差纠正,以及描述区域土壤含水量等地形湿度指数的应用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形湿度指数 分辨率 空间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