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Ⅱ):发育过程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德平 孙宏伟 +1 位作者 王效科 冯宗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170-171,共7页
沙质草原风蚀坑的发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风蚀裸地→土层破口→活跃发展风蚀坑→固定风蚀坑→消亡风蚀坑。固定或消亡的风蚀坑可能活化,并重新进入活跃发展阶段。地貌发育则相应地经历典型草原景观→沙漠-草原景观→沙地-草原景观... 沙质草原风蚀坑的发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风蚀裸地→土层破口→活跃发展风蚀坑→固定风蚀坑→消亡风蚀坑。固定或消亡的风蚀坑可能活化,并重新进入活跃发展阶段。地貌发育则相应地经历典型草原景观→沙漠-草原景观→沙地-草原景观的总体演变过程。风蚀坑的发展有极限控制。但是各类沙丘的固定非常困难,有向大规模典型沙漠景观发展的高度危险。风蚀坑的形成发展和植被的演替将平坦单调缺水的典型草原改造成地形起伏多变,并有星散分布的风蚀坑湿地点缀其间、植被类型丰富多样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沙地疏林草原。因地制宜地保护和利用沙质草原,可以保持其生态系统不致恶化并促进其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土层 掏蚀作用 风蚀坑 发育过程 沙漠化 风沙地貌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Ⅳ):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德平 王效科 +1 位作者 孙宏伟 冯宗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187个现代风蚀坑野外调查获得的形态指标、发展阶段、诱发原因、现代放牧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87%的风蚀坑由人类活动引起。其中翻耕、道路、人类定居活动诱发的风蚀坑分别占35.8%、34.8%和16%。人类定居活动诱... 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187个现代风蚀坑野外调查获得的形态指标、发展阶段、诱发原因、现代放牧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87%的风蚀坑由人类活动引起。其中翻耕、道路、人类定居活动诱发的风蚀坑分别占35.8%、34.8%和16%。人类定居活动诱发的风蚀坑分布范围最广。翻耕诱发的风蚀坑有97%处于活动状态。翻耕造成的土壤损失对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且影响深远。放牧既能促使固定风蚀坑活化并助长风沙活动,也能促进风蚀坑加速消亡。合理确定放牧压力很重要。翻耕造成的面状土层破坏诱发大量风蚀裸地和规模巨大的短轴型风蚀坑。道路切割土层诱发受道路延伸方向控制串状分布的长轴型风蚀坑。呼伦贝尔沙质草原正面临新一轮沙漠化的严重威胁。保护沙质草原区植被和地表土层不受破坏是防止风蚀坑发生发展的关键。促进土层以及草原植被的形成与恢复是风蚀坑控制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成因 形态变化 沙漠化 风沙地貌 地表土层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Ⅲ):微地貌和土层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德平 王效科 +1 位作者 胡日乐 冯宗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1,共7页
采用剖面测量,沿剖面选取不同微地貌部位测量土层厚度、坚实度、粒度构成,并进行室内统计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区风蚀坑的发育受微地貌部位和土层控制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接近自然状态下风蚀坑主要发育于西南坡和... 采用剖面测量,沿剖面选取不同微地貌部位测量土层厚度、坚实度、粒度构成,并进行室内统计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区风蚀坑的发育受微地貌部位和土层控制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接近自然状态下风蚀坑主要发育于西南坡和南坡的上部和中部;由于翻耕、机动车道路等人类活动诱发,也形成于平坦的草地,北坡和东坡甚至低地。沙质草原区的土层中部存在一个粗化层,在失去草被和上部的土壤-根系层保护时特别容易遭受风蚀的侵害,形成风沙流破坏钙积层并导致风蚀坑的形成。沙质草原是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区的西坡、南坡的中上部,梁岗丘等微地貌部位是风蚀沙化的危险地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沙质草原的土层是稀缺的自然资源,地表土壤-植物根系层是珍贵的生态系统。保护地表土层对于保护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沙漠化防治具有极端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微地形 地表土层 沙土楔 沙漠化 风沙地貌
下载PDF
长江南京大年段大堤堤顶纵向裂缝成因及防治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峥嵘 颜凝香 吴利华 《黑龙江水利》 2016年第11期46-48,共3页
2016年汛期长江大堤堤顶产生纵向裂缝,对此必须查明江堤堤顶产生裂缝的原因,为汛后堤防修复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大堤安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测量数据,从设计、施工及堤防实际运行情况等方面详细分析,查找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堤基软弱土... 2016年汛期长江大堤堤顶产生纵向裂缝,对此必须查明江堤堤顶产生裂缝的原因,为汛后堤防修复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大堤安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测量数据,从设计、施工及堤防实际运行情况等方面详细分析,查找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堤基软弱土层及水塘河道等薄弱处承受不住上部新填土的竖向力及下切力,造成新老堤防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是导致堤顶产生裂缝的最主要原因。汛后应着重针对堤脚软弱土层进行加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顶 裂缝 软弱土层 沉降
下载PDF
地铁车站盖挖逆作法施工结构内力和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国辉 肖峰 李英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4年第6期193-198,共6页
依托北京地铁某车站盖挖逆作法施工过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顶板、中板、底板和侧墙的受力和变形状态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分析中间桩(柱)受力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过程。计算表明,随施工过程进行,中柱的应力变化情况为先处于受拉状态... 依托北京地铁某车站盖挖逆作法施工过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顶板、中板、底板和侧墙的受力和变形状态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分析中间桩(柱)受力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过程。计算表明,随施工过程进行,中柱的应力变化情况为先处于受拉状态,在上覆土回填之后又转为受压状态,而顶板上侧在靠近侧墙和中间柱附近位置处于受拉状态,下侧则相反。此外,还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中间柱差异沉降规律,表明中柱间最大差异沉降以及中间柱与侧墙最大差异沉降均小于规范允许值。最后对车站施工期间的安全性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挖逆作法 数值计算 结构内力 地层沉降
下载PDF
复杂周边环境下超厚软流塑土层地下车站工法比选 被引量:1
6
作者 褚月华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第11期156-159,共4页
依托南京市轨道交通某地下车站,对周边敏感环境和不良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工法选型展开研究,从安全性、可实施性两方面对明挖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进行比选,对敏感环境下的开挖效应展开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盖挖逆作法既是控制变形首选... 依托南京市轨道交通某地下车站,对周边敏感环境和不良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工法选型展开研究,从安全性、可实施性两方面对明挖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进行比选,对敏感环境下的开挖效应展开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盖挖逆作法既是控制变形首选工法,又能保证施工进度和预期经济技术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挖逆作法 明挖顺作法 复杂环境 超厚软流塑土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