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伐他汀与阿伐他汀对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智辉 王帆开 王先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他汀类药物在实验性牙齿移动中对骨改建的作用及比较辛伐他汀与阿伐他汀的作用有何不同。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A组)、阿伐他汀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和基本对照组(D组),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近...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他汀类药物在实验性牙齿移动中对骨改建的作用及比较辛伐他汀与阿伐他汀的作用有何不同。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A组)、阿伐他汀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和基本对照组(D组),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21d后拆除牵引装置,A组和B组在右上第一磨牙颊侧黏骨膜下注射0.1ml药物,C组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D组不注射任何药物,每天1次,分别观察3、7、14d上颌第一磨牙复发的距离。结果 3d时各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7d时两实验组复发距离明显短于两对照(P<0.05),但B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4d时两实验组复发距离明显短于两对照组(P<0.05),且B组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抑制正畸牙的复发,且随注射药物时间的延长阿伐他汀作用要优于辛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阿伐他汀 牙移动 成骨细胞
原文传递
MMP-3及TIMP-1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永明 林珠 +1 位作者 冯雪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 SD成年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 目的 :探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 SD成年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移动 1、3、5、7、14d后取材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图像分析 ,观察MMP- 3和 TIMP- 1表达的变化。结果 :牙齿移动 1d后 ,牙周组织细胞 MMP- 3表达增强 ,5 d后 MMP- 3表达达到高峰。此时破骨细胞胞浆亦呈强阳性表达。而 TIMP- 1于牙齿移动 3d后表达开始增强 ,7d后显著表达。结论 :MMP- 3及 TIMP- 1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 ,MMP- 3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 正畸学 正畸牙周组织改建 牙齿移动
下载PDF
犬切牙压低时牙周膜不同部位微循环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史建陆 程祥荣 +1 位作者 官玉芹 华先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研究切牙在压低力作用下牙周膜 (PDL)不同部位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杂种犬为实验对象 ,建立牙齿压低移动动物实验模型 ,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定量研究牙齿压低 2 1天后以血管墨汁灌注标记的牙周膜微循环的变化... 目的 研究切牙在压低力作用下牙周膜 (PDL)不同部位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杂种犬为实验对象 ,建立牙齿压低移动动物实验模型 ,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定量研究牙齿压低 2 1天后以血管墨汁灌注标记的牙周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大小不同的压低力作用于切牙 ,可引起不同程度的PDL血管化反应 :表现为PDL颈部、中部、根尖部微血管数目、管径及体密度均明显增加 ,仅重力组PDL中部微循环体密度减少 ,且易观察到透明样变及潜掘性吸收。结论 压低力是引起PDL微循环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PDL的解剖特点 ,不同部位的微血管均产生了相应的血管化反应。本研究认为犬切牙压低力以 3 0 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压低移动 牙周膜 动物实验 微血管 血管化反应 口腔正畸
原文传递
不同力压低犬切牙牙周膜微循环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史建陆 程祥荣 +1 位作者 贺红 彭友俭 《口腔正畸学》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为研究牙齿在压低力作用下牙周膜 (PDL)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用成年雄性杂种犬为实验对象 ,建立牙齿压低移动动物实验模型 ,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定量研究牙齿压低 2 1天后以血管墨汁灌注标记的牙周膜微循环的变化... 目的 为研究牙齿在压低力作用下牙周膜 (PDL)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用成年雄性杂种犬为实验对象 ,建立牙齿压低移动动物实验模型 ,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定量研究牙齿压低 2 1天后以血管墨汁灌注标记的牙周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大小不同的压低力作用于切牙 ,可引起不同程度的PDL血管化反应 :实验组血管化反应增强 ,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间的微血管数量、管径、体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压低力是引起PDL微循环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认为犬切牙压低力以 30gm/cm2 左右最为合适 ;牙周膜血管化反应的强弱反映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好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压低移动 口腔正畸 压低力 计算机图像分析 动物实验 犬切牙 微循环变化
原文传递
正畸移动狗乳磨牙后其继承恒牙牙胚牙周组织中BMP、IL-1α、TNF-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金作林 林珠 焦光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研究狗乳牙正畸移动后其恒牙胚牙周组织BMP、IL-1α、TNF-α的表达,探讨乳牙移动后恒牙胚改变的机理。方法取狗下颌第二乳磨牙正畸移动后14天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BMP、IL-1α、TNF-α在其继承的恒牙胚牙囊、牙... 目的研究狗乳牙正畸移动后其恒牙胚牙周组织BMP、IL-1α、TNF-α的表达,探讨乳牙移动后恒牙胚改变的机理。方法取狗下颌第二乳磨牙正畸移动后14天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BMP、IL-1α、TNF-α在其继承的恒牙胚牙囊、牙周、牙槽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侧相比,BMP在乳磨牙牙根的远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远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在乳磨牙牙根的近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近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减弱;而IL-1α正相反,在乳磨牙牙根的远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远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减弱,在乳磨牙牙根的近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近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增强;TNF-α在牙囊中无表达。结论狗乳牙正畸移动后恒牙胚牙周组织发生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正畸 恒牙胚 BMP IL-1Α TNF-Α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正畸移动狗乳磨牙对其恒牙胚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金作林 林珠 焦光海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7期390-392,共3页
目的:研究正畸力作用下,狗乳磨牙移动对恒牙胚以及恒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15~16周龄雄性中国狗20只,左侧下颌为实验侧,右侧下颌为对照侧,以狗乳尖牙为支抗移动第二乳磨牙。观察正畸加力0d、7d、14d和21d后狗第二乳磨牙的移动以... 目的:研究正畸力作用下,狗乳磨牙移动对恒牙胚以及恒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15~16周龄雄性中国狗20只,左侧下颌为实验侧,右侧下颌为对照侧,以狗乳尖牙为支抗移动第二乳磨牙。观察正畸加力0d、7d、14d和21d后狗第二乳磨牙的移动以及第三恒前磨牙牙胚的变化。同时对乳牙牙周组织、恒牙牙胚的牙囊、周围牙槽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对牙槽骨内的破骨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正畸加力21d后,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第二乳磨牙近移31.5%,X线片显示第三恒前磨牙牙胚位置与对照侧相比近移31.9%,二者有明显差异。恒牙萌出后近移30.3%。组织学观察:第二乳磨牙和第三恒前磨牙牙胚近中侧均见骨质吸收,可见破骨细胞;远中侧可见新骨形成。第三恒前磨牙牙胚牙囊近中侧纤维受压、变窄,远中侧纤维受到牵张、变宽。结论:正畸力移动乳牙对其继承恒牙的萌出具有诱导作用,可以使恒牙胚在牙槽骨中有同方向移动趋势,萌出位置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正畸 恒牙胚 恒牙萌出 破骨细胞
原文传递
The Expression of MMP-3 and TIMP-1 During Orthodontic Periodontium Remodeling in Rats 被引量:3
7
作者 FENGXue Duanying-zhong +1 位作者 LIYong-ming LINZhu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 1)表达的变化 ,探讨MMP - 3及TIMP -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SD成年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 目的 :观察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 1)表达的变化 ,探讨MMP - 3及TIMP -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SD成年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移动 1、3、5、7、14d后取材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 :牙齿移动 1d后 ,牙周组织细胞MMP - 3表达增强 ,5d后MMP - 3表达达到高峰 ,此时破骨细胞胞浆亦呈强阳性表达。以后MMP - 3表达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而TIMP - 1于牙齿移动 3d后表达开始增强 ,7d后显著表达。结论 :MMP - 3及TIMP - 1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 ,MMP - 3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基质金属蛋白酶-3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破骨细胞性骨吸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齿根阻尼特性的测量方法
8
作者 王海涛 罗秋凤 RichterE.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阻尼特性 力传感器 牙齿咀嚼运动 位移传感器 体内测量
下载PDF
GH35弧齿锥齿轮铣齿机分齿运动的PLC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利珍 陈金瑞 +1 位作者 魏冰阳 李大庆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对GH35铣齿机的液压系统进行了分析及分齿运动液压油路规划,利用国产数控系统内嵌PLC开发了M指令,实现了机床液压系统进给、后退的手动与自动的程序性控制,以及铣齿时的进刀和分齿时的退刀所需的各种运动。最后进行了切齿试验,分析... 对GH35铣齿机的液压系统进行了分析及分齿运动液压油路规划,利用国产数控系统内嵌PLC开发了M指令,实现了机床液压系统进给、后退的手动与自动的程序性控制,以及铣齿时的进刀和分齿时的退刀所需的各种运动。最后进行了切齿试验,分析了产生分齿误差的原因,经过调试最后使机床分齿精度达到了6~7级,为国产数控系统在弧齿锥齿轮铣齿机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齿机 分齿误差 可编程控制器 液压系统
原文传递
固定正畸后牙根吸收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2
10
作者 姜若萍 张丁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 研究影响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部分临床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经过固定正畸治疗 ,有清晰可辨的矫治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者 96例。以改良根吸收分级法评估每名患者矫治前后全口牙齿根吸收情况。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探... 目的 研究影响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部分临床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经过固定正畸治疗 ,有清晰可辨的矫治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者 96例。以改良根吸收分级法评估每名患者矫治前后全口牙齿根吸收情况。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探讨正畸后平均根吸收值 (rootresorptionaftertreatment ,RRAT )与性别、年龄、减数与否、部位、疗程和治疗前平均根吸收值 (rootresorptionbeforetreatment,RRBT )的关系。结果 ①女性RRAT校正均值为 0 4 1,男性为 0 3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5 )。②拔牙组的RRAT校正均值为 0 4 3,未拔牙组为 0 3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 .0 0 1)。③前牙区RRAT校正均值为 0 5 9,后牙区为 0 12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④上牙RRAT校正均值为 0 4 0 ,下牙为 0 37,差异无显著性。⑤RRAT与年龄、疗程及RRBT呈正相关 ,复相关系数R =0 5 9,判定系数R2 =0 35。结论 性别、年龄、减数与否、疗程、部位及治疗前牙根状况对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正畸 牙根吸收 正畸治疗 牙移动
原文传递
正畸内收上切牙对上颌牙槽骨改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许天民 刘妍 +1 位作者 江久汇 张海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 :调查上切牙内收过程中牙槽骨的增生与吸收情况。方法 :以 5 5例拔牙治疗病例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的头颅侧位片为研究样本 ,测量他们在这 3个阶段切牙的位移以及其牙根前方和后方牙槽骨的厚度变化及牙槽突总厚度的变化情况。... 目的 :调查上切牙内收过程中牙槽骨的增生与吸收情况。方法 :以 5 5例拔牙治疗病例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的头颅侧位片为研究样本 ,测量他们在这 3个阶段切牙的位移以及其牙根前方和后方牙槽骨的厚度变化及牙槽突总厚度的变化情况。测量方法采用腭结构重叠法 ,以治疗前的前颅底平面为参照平面建立同一坐标系 ,双人定点取均值的方法在计算机上完成测量及重叠计算。结果 :上切牙阻力中心治疗后向腭侧移动了 1.8mm(P <0 .0 0 1) ,向上移动了 0 .4mm(P >0 .0 5 )。阻力中心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了 0 .2mm (P<0 .0 1) ,腭侧牙槽骨厚度减小了 0 .8mm(P <0 .0 0 1) ;随访期切牙阻力中心向唇向复发了 0 .8mm(P <0 .0 1) ,阻力中心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厚度相应减小了 0 .2mm(P <0 .0 5 ) ,但腭侧牙槽骨厚度却并没有明显的增加。结论 :在上前牙唇腭侧向移动的过程中 ,牙槽骨的生物学改建是以骨吸收为主 ,骨增生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移动 骨吸收 骨增生 治疗 拔牙
下载PDF
弱激光照射对兔牙移动速度及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孙新华 朱宪春 +2 位作者 徐成伟 叶耐永 朱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速度及骨改建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 4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7组 ,即正常组、实验 1、3、5、7、14、2 1d组。 2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 ,施力 80g。左侧为对... 目的 :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速度及骨改建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 4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7组 ,即正常组、实验 1、3、5、7、14、2 1d组。 2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 ,施力 80g。左侧为对照侧 ,右侧为照射侧 ,进行弱激光照射。通过计算机测量分析牙齿移动的距离 ,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 :经弱激光照射侧牙齿移动距离普遍大于对照侧 ,1、3、14、2 1d有显著差异。光镜下的组织学观察显示 ,经弱激光照射侧血管化反应、破骨与成骨活动均较对照侧活跃。破骨细胞计数 3、5、7d组与对照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激光照射 牙齿移动速度 骨改建 口腔正畸
下载PDF
青少年期正畸治疗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关系 被引量:34
13
作者 许天民 SBaumrind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在正畸治疗中 ,牙齿移动与上中切牙根尖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青少年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与对照组匹配后 ,确定其中 5 8例为研究样本 ,分别以治疗前后根尖片测量上中切... 目的 探讨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在正畸治疗中 ,牙齿移动与上中切牙根尖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青少年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与对照组匹配后 ,确定其中 5 8例为研究样本 ,分别以治疗前后根尖片测量上中切牙根吸收的情况 ,以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牙根在前后向及垂直向的位移值并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根吸收与牙根尖的龈向压入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 <0 0 0 1) ,与牙根尖的向伸长也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 (P <0 0 5 ) ,但根吸收与牙根尖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还显示 ,治疗过程中牙根尖位移为零时 ,根尖的平均吸收量达到 2 2 9mm ,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进行正畸治疗 ,正畸牙移动量与牙根尖吸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正畸学 牙移动 中切牙 青少年 正畸治疗
原文传递
正畸牙移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5
14
作者 黄艳 王旭霞 +1 位作者 张君 张文娟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0只7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每只大鼠上颌左右两侧分别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对照侧不做处理;实验侧用传统(不采用任何固位方法)和改进(粘结剂联合磨沟固位法)两种方法安装以两个上颌切牙为... 目的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0只7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每只大鼠上颌左右两侧分别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对照侧不做处理;实验侧用传统(不采用任何固位方法)和改进(粘结剂联合磨沟固位法)两种方法安装以两个上颌切牙为支抗,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正畸牵引装置,并对两种方法的装置脱落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传统方法建立的牙移动动物模型,装置脱落率为95%;改进后的牙移动装置只有1例发生脱落,脱落率为2.6%,且实验侧上颌第一磨牙发生了明显近中移动。结论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改进的粘结剂联合磨沟固位法安装以上颌切牙为支抗,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正畸牵引装置可行,可建立正畸牙移动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移动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牙周病患者正畸前后牙槽骨密度变化的CBCT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马志贵 房兵 +1 位作者 毛丽霞 夏韫晖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 牙周病正畸治疗中,在严格控制炎症和正畸力的情况下,牙齿松动度仍然增加,本研究旨在从牙槽骨骨密度变化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者20例,牙周健康正畸者为对照组21例,应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 目的 牙周病正畸治疗中,在严格控制炎症和正畸力的情况下,牙齿松动度仍然增加,本研究旨在从牙槽骨骨密度变化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者20例,牙周健康正畸者为对照组21例,应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正畸治疗的第一期排齐阶段前后拍摄,使用头影测量方法原理,在CBCT图像的选定截面定点,对上下颌前牙区牙槽间隔骨密度进行测量,同时记录相关的临床牙周指标,采用SPSSl6.0软件包分析,以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内和组间的牙槽骨密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骨密度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牙周病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牙槽骨密度降低量为牙周病组(-18.94±30.81)显著大于对照组(-11.35±31.55)(P<0.05),牙周病组牙松动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静止期牙周病牙槽骨在正畸力刺激下,牙槽骨密度明显降低.牙槽骨密度降低与牙齿松动度增加有显著相关,推测松动度增加可能由于骨密度降低引起,这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牙周病 牙槽骨密度 松动度 正畸牙移动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的移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美祥 丁寅 +1 位作者 徐如生 邹邦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7期628-629,共2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状态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 方法:利用大鼠切除卵巢 6 w k 后建立的骨质疏松模型,通过矫治加力装置使大鼠上颌第1 磨牙前移,使用显微测量仪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做统计分析. 结果:骨质疏松大鼠受相同力时...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状态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 方法:利用大鼠切除卵巢 6 w k 后建立的骨质疏松模型,通过矫治加力装置使大鼠上颌第1 磨牙前移,使用显微测量仪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做统计分析. 结果:骨质疏松大鼠受相同力时牙齿移动的速度快于正常组,骨质疏松时牙周组织对外力的作用比较敏感,而且更容易发生牙根创伤性反应. 结论:在临床矫治骨质疏松患者时宜使用轻而柔和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雌激素 牙齿移动 正畸学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厚度和唇向移位量对矫治力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3
17
作者 任超超 李晓玮 +2 位作者 王喆垚 王红梅 白玉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膜片厚度和牙齿唇向移位量对矫治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右上中切牙唇向移位0.3、0.6、0.9、1.2、1.5和1.8 mm,三维打印2倍标准(牙合)模型大小的上颌树脂模型,并采用0.8、1.0、1.5和2.0 mm...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膜片厚度和牙齿唇向移位量对矫治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右上中切牙唇向移位0.3、0.6、0.9、1.2、1.5和1.8 mm,三维打印2倍标准(牙合)模型大小的上颌树脂模型,并采用0.8、1.0、1.5和2.0 mm厚度的膜片压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每种移位量每种厚度制备6个).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系统测量矫治力.结果 相同牙齿移位量条件下,随着膜片厚度增加,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逐渐增大(P<0.05);唇向移位0.3 mm,0.8、1.0、1.5、2.0 mm厚度膜片产生的矫治力分别为(1.237±0.082)、(1.543±0.059)、(3.602±0.102)、(6.734±0.063)N.相同膜片厚度条件下,随着牙齿唇向移位量增加,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呈增加趋势(P<0.05);0.8mm厚度膜片,切牙唇向移位0.6、0.9、1.2、1.5mm时,矫治力分别为(1.354±0.039)、(1.288±0.037)、(1.479±0.031)、(1.799±0.039)N.结论 随着牙齿唇向移位量和膜片厚度的增加,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设计 牙移动 无托槽隐形矫治
原文传递
种植体支抗辅助牙列整体远移的疗效及长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贺红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94-598,共5页
牙列拥挤和牙齿前突常是正畸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对于严重拥挤或前突的患者,临床常行减数前磨牙矫治。但对轻度拥挤或前突的患者,临床可采用种植体支抗辅助远移牙列的方案。本文对种植体支抗辅助远移牙列的矫治效果、影响因素和疗效... 牙列拥挤和牙齿前突常是正畸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对于严重拥挤或前突的患者,临床常行减数前磨牙矫治。但对轻度拥挤或前突的患者,临床可采用种植体支抗辅助远移牙列的方案。本文对种植体支抗辅助远移牙列的矫治效果、影响因素和疗效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结果 牙移动 正畸支抗 微螺钉种植体
原文传递
种植钉与口外力作为正畸强支抗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黄晓峰 韩培彦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比较头帽口外力装置和钛合金钉种植体作为正畸强支抗对正畸病人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开唇露齿,牙列拥挤和/或前牙前突的患者20名,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使用头帽口外弓加强后牙支抗;第二组使用助攻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头帽口外力装置和钛合金钉种植体作为正畸强支抗对正畸病人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开唇露齿,牙列拥挤和/或前牙前突的患者20名,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使用头帽口外弓加强后牙支抗;第二组使用助攻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比较两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U1-SN的角度差值。结果①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没有发生松动和脱落。②使用口外支抗组总的治疗时间平均为23.9月,种植支抗组平均为20.9月。③使用口外支抗组的支抗磨牙近中平均2.91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5.07mm,治疗前后U1-SN角度的差值为15.7°;而使用种植支抗组的支抗磨牙近中移动平均1.05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69mm,U1-SN角度的差值为12.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钛合金钉种植体作为正畸强支抗要比头帽口外力装置能够更好的控制牙齿移动,缩短整个治疗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种植体 支抗 牙齿移动
下载PDF
联合卡环、延长卡环与套筒冠固位体的基牙位移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韩栋伟 刘莉 +1 位作者 李巧明 李秉鸿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 探讨单侧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的不同固位装置对基牙的影响。方法 在上下牙列间放置食物片 ,应用单侧游离端缺失病例中使用最多的联合卡环、延长卡环和套筒冠作为固位装置。当咬合时 ,用高精度激光位移测量仪测得其基牙各自的位移... 目的 探讨单侧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的不同固位装置对基牙的影响。方法 在上下牙列间放置食物片 ,应用单侧游离端缺失病例中使用最多的联合卡环、延长卡环和套筒冠作为固位装置。当咬合时 ,用高精度激光位移测量仪测得其基牙各自的位移量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种不同固位装置义齿的基牙 45都有牙体移动、倾斜、扭转及垂直向的位移。其位移量在水平扭转时 ,套筒冠为最小 (P <0 0 1 ) ;而垂直向的位移 ,套筒冠则大于联合卡环和延长卡环 (P <0 0 1 )。结论 与联合卡环和延长卡环相比较 ,套筒冠所承受的咬合压力接近牙轴方向并能使基牙力分散 ,受力均匀 ,有利于基牙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卡环 延长卡环 套筒冠 牙移动 义齿固位 基牙 位移量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