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齿轮齿根应力与轮齿变形计算新方法的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守卫 王守宇 +1 位作者 濮良贵 方宗德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对齿轮齿根应力与轮齿变形计算新方法作了一些补充说明,对其中的应力齿形系数与挠度齿形系数的回归公式作了改进和补充,对回归模型的探索方法作了说明,并进一步分析了ISO6336 中齿根应力与轮齿变形计算中有关问题。
关键词 齿根应力 轮齿变形 齿形系数 齿轮
下载PDF
圆弧齿轮泵齿形的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乐 裴林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69-71,共3页
根据设计要求及给定的圆弧齿轮泵参数,采用分阶式双圆弧齿轮形式,进行圆弧齿轮的齿形设计,分析切齿时产生的变位对齿轮的影响以及修正方法,并建立了圆弧齿轮的数字化模型。
关键词 圆弧齿轮 齿形设计 变位 数字化模型
下载PDF
谐波传动柔轮轮齿偏斜现象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永 范元勋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5,共5页
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均证明了柔轮轮齿偏斜现象的存在。不同截面的刚柔轮啮合轨迹和侧隙的变化分析表明,在啮合的前部分时间里柔轮齿轴向靠近筒底部分容易啮合,之后啮合易出现在靠近筒口的部分。在共轭啮合区间大多数截面都产生了啮合干... 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均证明了柔轮轮齿偏斜现象的存在。不同截面的刚柔轮啮合轨迹和侧隙的变化分析表明,在啮合的前部分时间里柔轮齿轴向靠近筒底部分容易啮合,之后啮合易出现在靠近筒口的部分。在共轭啮合区间大多数截面都产生了啮合干涉。轮齿偏斜造成的啮合干涉在轮齿非工作侧出现较早。干涉使得柔轮受力增加,并且产生周期性的弯曲变形,容易使柔轮产生疲劳裂纹。不同波发生器对轮齿偏斜造成的不同截面侧隙波动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传动 轮齿偏斜 啮合 侧隙
原文传递
保角映射法精确求解渐开线直齿轮轮齿挠度
4
作者 谭晓兰 许立忠 邹东林 《燕山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用解析方法推导出渐开线齿轮实际齿廓(包括渐开线和过渡曲线)的保角映射函数、计算方便,而且映射精度高,应用此映的函数求得斯开线直齿轮轮齿挠度的精确解: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影响挠度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保角映射函数 渐开线 直齿轮 轮齿挠度
下载PDF
轮齿连续啮合动力学仿真与实验
5
作者 刘雷 黄祝庆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3-1156,共4页
为获得多对轮齿连续啮合接触力动态特性,将齿轮分解为沿圆周方向转动的柔性轮齿和刚性齿轮本体。基于轮齿真实变形机理,以弹性单元连接轮齿和齿轮本体,采用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计算模型和Kuhn-Tucker单边约束方程建立了多对... 为获得多对轮齿连续啮合接触力动态特性,将齿轮分解为沿圆周方向转动的柔性轮齿和刚性齿轮本体。基于轮齿真实变形机理,以弹性单元连接轮齿和齿轮本体,采用Lankarani&Nikravesh接触力计算模型和Kuhn-Tucker单边约束方程建立了多对轮齿连续啮合的动力学模型。算例分析表明,单对轮齿啮合区内的轮齿接触力与机械设计方法的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而轮齿啮入冲击接触力计算结果则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进行了间接验证。数值计算和实验表明:建立的轮齿啮合动力学模型能够反映轮齿的运动学接触和动力学接触特征,可用于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齿变形 啮合 弹性连接单元 撞击实验
下载PDF
基于精确模型的齿根应力和轮齿变形载荷历程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长江 唐进元 吴运新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67-70,共4页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 ,建立了轮齿的精确齿形。综合分析影响齿根应力的重要因素的基础上 ,创建了精确的二维和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 ,计算出齿根危险截面测点的应力历程和受载点的变形历程。最后 ,将计算结果与各类权威标准进行对照 ,证明了...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 ,建立了轮齿的精确齿形。综合分析影响齿根应力的重要因素的基础上 ,创建了精确的二维和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 ,计算出齿根危险截面测点的应力历程和受载点的变形历程。最后 ,将计算结果与各类权威标准进行对照 ,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精确模型 有限元分析 应力与变形历程
下载PDF
保角映射法精确来解渐开线直齿轮轮齿挠度 被引量:3
7
作者 许立忠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18,共5页
给出了渐开线齿轮齿廓保角映射函数求解的解析方法。不仅计算方便、映射精度高,而且映射函数形式简单。借助于以上结果,给出了渐开线直齿轮轮齿接触区中点位移的解析表达式。由算例证实了计算结果和实测值之间很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保角映射 渐开线齿轮 轮齿挠度
下载PDF
齿轮齿根应力轮齿挠度啮合刚度和端面载荷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守卫 王守宇 +3 位作者 张伟社 张娟 濮良贵 方宗德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7,共6页
抛弃把轮齿形状视为悬臂梁的假设,直接从实际齿形出发,以相似理论为基础,通过边界元采样计算和回归分析,建立了齿根应力、轮齿挠度和啮合刚度计算的新方法。分别提出了弯曲与接触强度端面载荷系数的定义式和新的计算式。提出了实际双齿... 抛弃把轮齿形状视为悬臂梁的假设,直接从实际齿形出发,以相似理论为基础,通过边界元采样计算和回归分析,建立了齿根应力、轮齿挠度和啮合刚度计算的新方法。分别提出了弯曲与接触强度端面载荷系数的定义式和新的计算式。提出了实际双齿啮合必要和充分条件及实际重合度的概念及公式。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合度系数公式。比较分析了ISO6 336的一些问题。所给齿根应力计算新方法不需种种假设、理论基础先进、实际准确性好、计算大为简化,可以取代W .Lewis的悬臂梁方法。其余所给公式亦较明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齿根应力 轮齿挠度 啮合刚度 端面载荷系数
下载PDF
真实刀刃轨迹下周铣加工柔性铣削力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贤通 赵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17,21,共4页
针对周铣加工过程,在考虑实际切削中刀具的运动轨迹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研究了切削力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对周铣过程中刀刃切削轨迹进行分析,推导出切削刃真实运动轨迹下的切削厚度计算方法;在分析了刀具变形与瞬时切削厚度的相互作用... 针对周铣加工过程,在考虑实际切削中刀具的运动轨迹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研究了切削力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对周铣过程中刀刃切削轨迹进行分析,推导出切削刃真实运动轨迹下的切削厚度计算方法;在分析了刀具变形与瞬时切削厚度的相互作用机理后,提出了一种真实刀刃轨迹下,考虑周铣时刀具瞬时变形和上一齿切削残留高度的瞬时切削厚度模型;进而推导出两层嵌套的切削力计算模型。根据以上数学模型进行了周铣铣削力的仿真计算,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和仿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切削厚度 真实刀刃轨迹 刀具变形 铣削力建模
下载PDF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修形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雪梅 马战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228,共5页
根据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空间啮合原理,推导出环面蜗杆副的齿面方程。为改善蜗杆副的啮合性能,提出了采用变中心距和变传动比对环面蜗杆修形,分析了中心距和传动比变化对啮合性能的影响。通过变中心距或变传动比修形可以有效的消除... 根据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空间啮合原理,推导出环面蜗杆副的齿面方程。为改善蜗杆副的啮合性能,提出了采用变中心距和变传动比对环面蜗杆修形,分析了中心距和传动比变化对啮合性能的影响。通过变中心距或变传动比修形可以有效的消除二界限线,得到承载性能更好的II形传动形式。采用接触线点的相对诱导法曲率半径作为微观啮合质量评价参数,构造优化目标函数,确定最优修形参数的值,使接触线的分布更合理。加工了一对变中心距修形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滚检结果显示:蜗轮齿面无二界限线,接触区面积增大,与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 齿面修形 变中心距 变传动比 相对诱导法曲率
下载PDF
保角映射法分析直齿轮轮齿变形
11
作者 程乃士 刘温 孙大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9-46,共8页
分析了用平面弹性理论的复变函数法求直齿轮轮齿变形的理论──保角映射法,完成了求载荷作用点位移的解析解,用具有10个分式项表达的映射函数,提高了映射齿形精度,得到计算轮齿变形的精确解;用该法计算得到赫兹接触下的变形值与... 分析了用平面弹性理论的复变函数法求直齿轮轮齿变形的理论──保角映射法,完成了求载荷作用点位移的解析解,用具有10个分式项表达的映射函数,提高了映射齿形精度,得到计算轮齿变形的精确解;用该法计算得到赫兹接触下的变形值与Terauchi集中载荷法求得轮齿变形的结果对比,精度大大提高;并将该结果与著名的Weber及Lunderg公式对比,证明该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齿轮 轮齿 变形 计算
下载PDF
正交非零变位直齿锥齿轮传动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艳华 杨得军 +1 位作者 方华 徐颖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5期1285-1287,共3页
揭示出正交非零变位直齿锥齿轮的变位原理 ,引证出正交非零变位直齿锥齿轮锥距增量与当量齿轮轮心分离模量的线性关系 ,推导出分度圆锥角的计算公式 ,分析在特定的设计条件下正交非零变位锥齿轮传动优于等移距变位锥齿轮传动 ,推荐 2种... 揭示出正交非零变位直齿锥齿轮的变位原理 ,引证出正交非零变位直齿锥齿轮锥距增量与当量齿轮轮心分离模量的线性关系 ,推导出分度圆锥角的计算公式 ,分析在特定的设计条件下正交非零变位锥齿轮传动优于等移距变位锥齿轮传动 ,推荐 2种成熟的齿型制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零变位 直齿锥齿轮 变位原理 分度圆锥角
下载PDF
单牙轮钻头楔形牙齿偏转角优化方法
13
作者 陈炼 宋朝晖 +3 位作者 王新东 张武涛 谢正森 粟籽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了解牙齿偏转角对单牙轮钻头破岩效率的影响,获得最优的牙齿偏转角,结合单牙轮钻头的运动特性和牙齿的工作特点,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楔形牙齿刮切破岩模拟,并建立了单牙轮钻头楔形牙齿偏转角优化方法,同时开展了不同楔形牙齿偏转... 为了解牙齿偏转角对单牙轮钻头破岩效率的影响,获得最优的牙齿偏转角,结合单牙轮钻头的运动特性和牙齿的工作特点,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楔形牙齿刮切破岩模拟,并建立了单牙轮钻头楔形牙齿偏转角优化方法,同时开展了不同楔形牙齿偏转角单牙轮钻头的破岩试验。数值分析表明:刮切破岩过程中,单牙轮钻头楔形牙齿的工作面和刮切体积在不断变化;楔形牙齿偏转角优化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计算楔形牙齿刮切体积,找出最优的偏转角;优化计算发现楔形牙齿的最优偏转角都在90°附近。破岩试验结果验证了楔形牙齿偏转角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单牙轮楔形牙齿偏转角优化方法,可以求得单牙轮钻头楔形牙齿的最优偏转角,可以为单牙轮钻头布置楔形牙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牙轮钻头 牙齿偏转角 优化 破岩效率 数值分析方法 实验室试验
下载PDF
渐开线零齿差齿轮副齿形参数优化
14
作者 冯彬 黄玉堂 马信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66-72,共7页
本文介绍了适用于渐开线零齿差齿轮副齿形参数设计的新的优化设计方法——影响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且效率高,机时短。本程序可直接用于齿轮设计。
关键词 渐开线 零齿差 齿轮副 齿形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