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二维半导体矩阵进行螺旋断层加速器射野离轴剂量分布稳定性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魏鹏 邱杰 +5 位作者 程品晶 刘峡 于浪 杨波 刘楠 董婷婷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476-479,520,共5页
目的:利用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定期检测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射野离轴剂量分布,分析其稳定性。方法:在正确摆位条件下,分别用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和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射野的横向截面剂量分布和纵向截面剂量分布... 目的:利用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定期检测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射野离轴剂量分布,分析其稳定性。方法:在正确摆位条件下,分别用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和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射野的横向截面剂量分布和纵向截面剂量分布,将两种设备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确定TomoDose准确性,并且于前5周重复测量5次,检测二维半导体矩阵的重复性。分析后续自2016年3~9月共计25次TomoDose测量结果,分析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离轴剂量分布稳定性。结果:TomoDose和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的横向及纵向截面剂量分布曲线进行γ分析(2 mm/2%),通过率平均值分别为97.8%和95.6%。25周测量结果与首次水箱测量值相比,横向为(97.9±0.6)%,纵向为(96.2±0.7)%。结论: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测量的射野离轴剂量分布曲线与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该设备测量可知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具有较好的束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半导体矩阵 离轴剂量分布 质量控制 螺旋断层加速器
下载PDF
螺旋断层加速器自屏蔽结构对机房屏蔽防护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海宽 顾乃谷 +4 位作者 高佚名 黄卫琴 王凤仙 王力 吴锦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放射治疗设备螺旋断层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计算方法以及该型加速器自屏蔽结构对机房屏蔽防护厚度的影响,为螺旋断层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合机房几何结构,分别计算无自屏蔽存在情... 目的探讨新型放射治疗设备螺旋断层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计算方法以及该型加速器自屏蔽结构对机房屏蔽防护厚度的影响,为螺旋断层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合机房几何结构,分别计算无自屏蔽存在情况下屏蔽主射线、散射线和漏射线所需的屏蔽厚度;根据螺旋断层加速器自屏蔽特点以及其辐射场特性,计算自屏蔽存在情况下机房辐射防护屏蔽厚度。结果有自屏蔽结构的螺旋断层加速器机房防护屏蔽体的厚度与没有自屏蔽结构相比,其计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6,P〈0.05);主射束区包括南墙、北墙、顶棚和地板,自屏蔽结构可以分别减少约95.59%、63.63%、80.73%和51.30%的屏蔽厚度。结论螺旋断层加速器自屏蔽结构可显著减少其机房主射束区所需的辐射防护屏蔽厚度。对有自屏蔽结构的加速器机房的屏蔽厚度,应该根据其辐射场数据进行计算,也可将无自屏蔽情况下主射束区的计算结果减去自屏蔽等效屏蔽材料厚度来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加速器 屏蔽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