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8
1
作者 田彤彤 胡晓华 +2 位作者 杨国美 眭未凡 吴晶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病理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转移。不典型表现包括少见部位... 目的探讨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病理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转移。不典型表现包括少见部位、肿瘤多发、完全囊变、厚壁囊变、钙化、强化及转移,并分析CT不典型征象的病理基础。结果 19例中,胃部3例,肠系膜根部4例,胰腺颈部1例,肾上腺1例,腹膜后10例;其中单发17例,多发2例;良性16例,恶性3例。19例中完全囊变8例,厚壁囊变4例,肿瘤供血血管强化3例;钙化2例;3例恶性神经鞘瘤中,1例出现肺转移。病理表现:19例神经鞘瘤镜下均由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构成,Antoni A区含有较丰富束状排列肿瘤细胞,Antoni B区瘤细胞稀疏,组织内伴有囊变或黏液样变性;3例肿瘤内可见少量细胞核分裂象和不典型细胞。结论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较难,充分认识此类病变的影像及病理特点,可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非典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原文传递
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褚志刚 余建群 +2 位作者 杨志刚 彭礼清 董志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资料与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6例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6例均为原发,其中2例有... 目的探讨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资料与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6例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6例均为原发,其中2例有高血压症状,3例仅术中出现血压波动,1例术前、术中血压均正常。6例肿瘤中良性5例,均有完整包膜,其中3例为实性,2例为囊实性;恶性1例,包膜不完整,为实性。显微镜下肿瘤周围可见"巢"状或"索条"状排列的瘤细胞,其间可见丰富的血管或血窦,中心见不规则变性、坏死及囊变区。6例中病灶位于咽旁间隙1例,后纵隔3例,腹膜后2例,大小为4.0~7.8cm不等,均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平扫肿瘤密度均匀者1例,不均匀者5例,2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均明显强化,瘤内均可见大小不等无强化区,其中3例瘤内可见粗大血管影。肿瘤边界清晰者5例,其中1例邻近骨受压吸收,边界不清并远处转移者1例。结论椎旁副神经节瘤的增强CT表现充分反映了其组织学特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神经鞘黏液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新华 许立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鞘黏液瘤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鞘黏液瘤6例,平扫1例,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增强扫描采用动脉期、静脉期双期扫描,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平面重组(MPR),以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瘤体与... 目的探讨神经鞘黏液瘤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鞘黏液瘤6例,平扫1例,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增强扫描采用动脉期、静脉期双期扫描,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平面重组(MPR),以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肌肉的关系。并将CT图像与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对比。结果6例神经鞘黏液瘤中位于右侧腋窝2例,左侧上臂内侧1例,右侧下颈部1例,左侧下颈部2例,肿瘤多为类圆形或袋形,有均匀完整的包膜,边界非常清楚;平扫肿瘤为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团状、条块状强化,静脉期病灶有延迟强化表现。结论神经鞘黏液瘤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掌握这些征象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黏液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纵隔血管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岳庆梅 万娅敏 +2 位作者 俞富龙 陈云锦 高剑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MH)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H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18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17例血管瘤为单发病灶,位于前纵隔9例,前中纵隔2例,后纵隔6例;1例为多发病灶,位于前中纵隔及左颈部...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MH)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H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18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17例血管瘤为单发病灶,位于前纵隔9例,前中纵隔2例,后纵隔6例;1例为多发病灶,位于前中纵隔及左颈部。12例呈椭圆形或圆形,6例不规则。11例边界清楚,7例边界不清。10例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所有病灶中7例可见静脉石。增强后5例病灶均匀强化,余13例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其中轻度不均匀强化8例,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增强后5例病灶内见结节样强化,13例可见引流静脉。结论MH在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纵隔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义雄 吴剑波 赵振国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9年第6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增强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部分病例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13例CT平均表现低密度,伴肝内胆管扩张6例(6/13),合并肝内胆管...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增强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部分病例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13例CT平均表现低密度,伴肝内胆管扩张6例(6/13),合并肝内胆管结石4例;增强扫描线样强化5例(5/13),网格样强化4例(4/13),给节状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2例。病理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纤维组织丰富,血管稀少。结论:CT平扫低密度而增强呈线样及网格样强化,对肝内胆管癌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病理学 CT 诊断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螺旋CT与病理对照分析
6
作者 周伟文 何旭升 +1 位作者 冯友权 刁胜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时期病理变化与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诊断的慢性硬膜下血肿113例。结果113例125个血肿。血肿形态表现为弓背形、新月形94个(占75.2%),梭形和双凸形25个(占20.0%),不规则形6个(占4.8%);血肿密度表...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时期病理变化与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诊断的慢性硬膜下血肿113例。结果113例125个血肿。血肿形态表现为弓背形、新月形94个(占75.2%),梭形和双凸形25个(占20.0%),不规则形6个(占4.8%);血肿密度表现为混杂密度66个(占52.8%),等密度29个(占23.2%),低密度30个(占24.0%);并中线结构移位占81%,侧脑室受压变形占67%,脑回皱襞聚拢内移占89%,脑灰白质内移占78%。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螺旋CT与病理对照分析对提高CT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图像重建判断中心型肺癌可切除性的研究与病理、手术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阳 孙玉鹗 +1 位作者 周乃康 徐启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06-708,共3页
目的:利用多层面螺旋CT(MSCT)图像重建技术,判断中心型肺癌是否侵犯肺中央血管及其可切除性。方法:对48例病变在肺门区的中心型肺癌的患者术前进行MSCT扫描,拟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有关的肺动静脉进行图像重建,对照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利用多层面螺旋CT(MSCT)图像重建技术,判断中心型肺癌是否侵犯肺中央血管及其可切除性。方法:对48例病变在肺门区的中心型肺癌的患者术前进行MSCT扫描,拟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有关的肺动静脉进行图像重建,对照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分析肿瘤与肺血管的关系、血管能否分离等方面,对比常规CT图像和CT+重建图像二者之间判断的准确率。结果:48例中42例进行了开胸探查、肺叶或全肺切除术。CT+重建图像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准确率高于单一CT。对照术中所见(186根血管)和病理观察(78根血管),二者的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0.01<P<0.05)。以手术对血管的实际处理结果为标准,CT+图像重建对预测血管不能处理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多层面螺旋CT图像重建的方法可以提高对中心型肺癌血管受侵的认识,对外科医生预测其可切除性及制定手术方案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2cm以下肺内小病灶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附35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于丽娟 孙秀威 +1 位作者 曲丽英 于树江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2cm以下肺内孤立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为了提高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我们对肺内小病灶进行了CT-病理对照研究,探讨肺内小病灶的CT征象及其对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2cm以下肺内孤... 目的:2cm以下肺内孤立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为了提高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我们对肺内小病灶进行了CT-病理对照研究,探讨肺内小病灶的CT征象及其对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2cm以下肺内孤立小病灶进行薄层CT扫描,层厚层距均为2mm,CT机为TCT-600XT型,CT扫描后2周内进行手术切除,切除标本固定后;按CT扫描横断方向连续做成病理大切片。将术前CT片与病理大切片在肉眼和显微镜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5例肺内小病灶中22例为肺癌,CT正确诊断19例,正确诊断率为864%,其中14例为早期肺癌。(1)棘状突起征:有19例,其中18例为肺癌,1例为良性病灶,良恶性病灶有极显著差异;(2)空泡征:5例出现此征,均为肺癌;(3)血管集束征:15例出现此征,均为肺癌;(4)CT值:22例肺癌平均CT值为327Hu,良性病灶平均CT值为759Hu,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CT-病理对照研究,棘突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CT值等征象对小肺癌诊断有很大价值,结合其他CT征象综合判定,能提高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x线计算机断层 病理学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学东 邱良杰 +5 位作者 陈恩赐 赵国生 陈宇 章宜芬 于成功 李天兴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6年第4期145-148,共4页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GIS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点的认识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胃肠道双对比造影(DC)15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9例,DSA检查2例。结果肿瘤位于胃10例,十二脂肠1例,空肠...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GIS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点的认识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胃肠道双对比造影(DC)15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9例,DSA检查2例。结果肿瘤位于胃10例,十二脂肠1例,空肠4例,回肠1例。良性5例,潜在恶性1例,恶性10例。良性直径多<5·0cm,边界清楚,DC主要表现黏膜皱襞受压推移改变,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均匀强化,恶性直径多>5·0cm,边缘分叶,DC黏膜皱襞有破坏,表面可见不规则溃疡,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体内有多发状和块状低密度区,增强不均匀强化。DSA发现2例小于3·0cm小肠间质瘤,显示血管丰富。病理,肿瘤多为梭形和上皮细胞,CD117(+)100%,CD34(+)87.5%。结论DC易于发现GIST腔内瘤体,CT定位准确,良恶性判断价值高,DSA显示小体积GIST能我强,GIST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蒋力明 赵心明 +3 位作者 王爽 欧阳汉 张宏图 周纯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斑点状、条状及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斑点状、条状及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MR中,3例T1WI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内见斑点状、细条状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靶"征,CT平扫中心密度与肝实质相仿,周围被更低密度环绕,对应MR在T1WI呈中心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均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中度和轻度强化。1例瘤内伴假性动脉瘤,2例有假包膜,表现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病变边缘环形强化。结论:CT、MR表现可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对微小脂肪灶的检出及病变增强扫描特点有助于HAML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0
11
作者 矫娜 徐坚民 +3 位作者 龚静山 杨敏洁 孙黎明 凌人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33例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后纵隔者16例,腹膜后者10例,肾上腺者4例,盆腔者2例,骶...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33例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后纵隔者16例,腹膜后者10例,肾上腺者4例,盆腔者2例,骶管内1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不规则形肿块多沿周围脏器呈嵌入性生长,邻近大血管被包埋或受压移位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CT平扫呈低至中等密度,11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沙粒状钙化;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或均匀性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度渐进性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原文传递
盆部原发性肿瘤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志辉 杨志刚 +2 位作者 李媛 闵鹏秋 张笑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对证实的20例盆部原发性肿瘤行多层螺旋CT(MDCT)增强扫描并行三维重建,以明确其MDCT影像特征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结果表明:瘤体完全位于盆部14例,同时累及盆腔和腹部6例。位于盆部腹膜腔内8例(3例恶性肿瘤同时累及腹膜外结... 通过对证实的20例盆部原发性肿瘤行多层螺旋CT(MDCT)增强扫描并行三维重建,以明确其MDCT影像特征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结果表明:瘤体完全位于盆部14例,同时累及盆腔和腹部6例。位于盆部腹膜腔内8例(3例恶性肿瘤同时累及腹膜外结构),男性位于直肠膀胱陷凹(2例)而女性位于直肠子宫陷凹(3例)(共62.5%),两陷凹内多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3/5例,60.0%)。盆腹膜外间隙12例,位于直肠后间隙(5例)和直肠旁间隙(5例)(10/12例,83.3%),两间隙内多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7/10例,70.0%)。淋巴瘤累及左侧膀胱旁间隙和直肠旁间隙。钙化6例,见于良性畸胎瘤4例,神经鞘膜瘤和恶性畸胎瘤各1例。脂肪见于7例肿瘤,其中良性畸胎瘤4例,恶性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和脂肪肉瘤各1例。MDCT能够清晰显示盆部原发肿瘤的解剖部位,其三维重建图像可提供更丰富信息,对肿瘤的良恶性可做出初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