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吉金钟 翟跃杰 +5 位作者 王勇 王晓轩 候庆宇 于红光 杨义军 刘院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0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评价HRCT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100例拟诊病人行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比研究。结果:100例中78例为股骨头坏死,其中HRCT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53例,常规C... 目的:评价HRCT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100例拟诊病人行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比研究。结果:100例中78例为股骨头坏死,其中HRCT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53例,常规CT扫描为30例。结论:HRCT扫描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高分辨率CT HRCT 诊断
下载PDF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2
2
作者 江钢辉 李艳慧 陈振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6,共2页
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即“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 (简称CT定位围针 )治疗中风失语症 30例 ,并与传统头针治疗 (即针刺言语一、二、三区 ) 2 7例比较。结果 :前者总有效率为 86 67% ,后者总有效率为 62 96% ,提示C... 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即“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 (简称CT定位围针 )治疗中风失语症 30例 ,并与传统头针治疗 (即针刺言语一、二、三区 ) 2 7例比较。结果 :前者总有效率为 86 67% ,后者总有效率为 62 96% ,提示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优于传统头针疗法 ( χ2 =4 31,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失语症 针灸疗法 CT定位围针法 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螺旋CT三维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55
3
作者 张晓鹏 徐刚 +1 位作者 徐舟 孙应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方法及其在胃肠道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3例患者行胃肠道螺旋CT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域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气体铸型、模拟管腔和立体剖面等不...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方法及其在胃肠道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3例患者行胃肠道螺旋CT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域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气体铸型、模拟管腔和立体剖面等不同的三维图像,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临床病理资料较为完整者245例,获得的三维图像能较好地显示胃肠道的解剖关系及病灶的定位。对于胃癌、大肠癌的大体分型准确率为92.3%(36/39)和95.2%(40/4)。对于直径≥6mm及≤5mm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100.0%(5/5)和64.0%(16/25)。不同三维图像对不同征象的显示能力有明显差异。结论运用多种三维成像方法,可在显示胃肠道解剖和病灶定位、癌肿的大体分型,以及对息肉、炎症性肠疾患的诊断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成像 诊断 胃肠肿瘤
原文传递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6
4
作者 袁双虎 于金明 +7 位作者 于甬华 杨新华 付政 杨国仁 郭洪波 王晓航 周英智 陈少卿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并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22例,胸下段9例。术前分别行食管镜、食管钡餐、CT和FDG PET-CT检查,并检测食管癌原发...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并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22例,胸下段9例。术前分别行食管镜、食管钡餐、CT和FDG PET-CT检查,并检测食管癌原发灶病变位置和长度。1周内行食管癌手术,手术大体标本与检查结果比较。结果食管钡餐、CT、FDG PET-CT分段与大体标本全部符合,而食管镜检查有2例分段与大体标本不符合。食管镜、食管钡餐、CT、PET-CT所示食管癌病变长度与大体标本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41、0.746、0.870、0.876(P值均为0.000);所示食管癌原发灶长度分别为(3.8±1.4)、(4.1±1.5)、(4.4±1.6)、(5.3±1.9)和(4.7±1.7)cm,4种检查结果与大体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0.025、0.001),病变长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食管镜、食管钡餐、CT、大体标本、PET-CT。但考虑到标本离体后有一定程度的回缩,实际病变长度与PET-CT最接近。结论PET-CT较准确的显示食管癌病变实际长度,有一定临床价值。对手术病例,PET-CT可用于指导术者选择食管癌切除的剖胸径路及食管切除长度;对放疗病例,PET-CT有助于指导放疗靶区的精确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病变长度 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食管镜 食管钡餐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44
5
作者 刘新 李颖 +5 位作者 杨立 赵锡海 王新疆 赵绍宏 张玉霄 蔡祖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8-811,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4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3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CTA上,通过肉眼观察和测量支架内CT值两种方法诊断ISR。以冠状动脉造影(ISR...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4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3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CTA上,通过肉眼观察和测量支架内CT值两种方法诊断ISR。以冠状动脉造影(ISR≥50%)为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SR的准确性。结果37个支架中,CCA检出ISR(≥50%)11个,正常(包括ISR<50%)26个。与CCA对照,CTA肉眼观察法正确诊断ISR 2个,正常18个,CT值测量法则分别正确诊断ISR 3个,正常21个。两种方法诊断IS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8%、69%、20%、67%和27%、81%、38%、72%。两种方法各项准确性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ISR十分困难,但对排除ISR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被引量:40
6
作者 戴沁怡 吕飙 张兆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对978例成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国内外文献比较。结果978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共检出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0例,检出率为3.07%,包括右...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对978例成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国内外文献比较。结果978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共检出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0例,检出率为3.07%,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9例(30.00%),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例(23.33%),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2例(6.67%),回旋支缺如1例(3.33%)和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11例(36.67%)。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一种无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及其可切除性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与手术的相关性 被引量:37
7
作者 谭群友 王芳泽 +1 位作者 孙玉鹗 赵绍宏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判断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的准确性。方法 对 33例病变在肺门区、术前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进行CTA检查 ,采用 5分制分析患侧中央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盲法在术中解剖这些肺血管 ,以手术结果为标准 ,对比增强...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判断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的准确性。方法 对 33例病变在肺门区、术前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进行CTA检查 ,采用 5分制分析患侧中央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盲法在术中解剖这些肺血管 ,以手术结果为标准 ,对比增强横断面CT和CTA图像判断肿瘤侵犯肺血管的准确性。结果  (1)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CT(P <0 .0 0 0 1)。 (2 )CTA预测血管不能处理和不能行标准肺叶切除术的准确率高于横断面CT。结论 CTA可用于术前判断肺癌与中央肺动静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浸润 血管造影术 螺旋CT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平扫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余河 杨峰 +1 位作者 胡磊 邓文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连续容积扫描,对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连续容积扫描,对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总结分析急性阑尾炎CT平扫表现,通过与手术病理比较评估CT平扫对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 98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54例行手术治疗,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平扫诊断46例,3例为假阳性,2例为盲肠憩室炎,1例为回肠末端炎,4例未能诊断。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3.5%,阴性预测值为92.3%,准确度为92.9%。同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病理诊断正常阑尾7例(因临床怀疑而行手术治疗)。7例正常阑尾中,盲肠憩室炎2例,回肠末端炎1例,盲肠炎1例,盆腔炎1例,无异常发现2例。结论 CT平扫可以快速准确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无造影剂过敏之忧,病人承担费用少,辐射剂量低,特别适用一些急重的急腹症的患者,可以作做为怀疑急性阑尾炎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1
9
作者 彭芸 徐赛英 祝秀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目的 提高对肝母细胞瘤CT各种形态的认识 ,评价CT检查的作用。方法  2 4例均经CT腹部平扫 ,1 2例加作增强扫描。对照手术病理结果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肝母细胞瘤CT所见。结果 肿物位于右肝 1 4例、左肝 4例、左及右肝者 6例 ,其中 ... 目的 提高对肝母细胞瘤CT各种形态的认识 ,评价CT检查的作用。方法  2 4例均经CT腹部平扫 ,1 2例加作增强扫描。对照手术病理结果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肝母细胞瘤CT所见。结果 肿物位于右肝 1 4例、左肝 4例、左及右肝者 6例 ,其中 1例较弥漫。肝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肝内单个球形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 ,3例为多发结节。 7例肿物呈外生型 ,2 1例边界清 ,3例包膜完整。肿物密度多不均匀 ,增强后可不均等或呈弧线形、网格状强化 ,CT值上升 1 8~ 70HU。 6例肿瘤有钙化。全部病例肿瘤以外肝实质正常 ,2例CT定位与手术不一致。 2例大网膜和膈面转移 (其中1例肿瘤膈面破裂 )CT未能分辨。 1例下腔静脉瘤栓。淋巴结转移少见 (1例 )。结论 CT扫描对肿瘤定位定性较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科学 HB 影像学表现
原文传递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10
作者 孟家晓 沈君 +1 位作者 梁碧玲 赵继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 的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 临床早期CTⅠ-Ⅱ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 的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 临床早期CTⅠ-Ⅱ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即CTⅢ,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即CTⅣ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 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 CT检查 诊断 临床分期
下载PDF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伟 王兰荣 +5 位作者 薛鹏 皇甫幼田 陈勇 杨文魁 马秀华 杨学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肉瘤(PHA)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肝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检查资料,各例均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其中5例仅行CT扫描,5例行CT和MRI两种检查。结果 10例PHA中,单发巨块型7例... 目的探讨肝血管肉瘤(PHA)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肝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检查资料,各例均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其中5例仅行CT扫描,5例行CT和MRI两种检查。结果 10例PHA中,单发巨块型7例,多发结节型1例,混合型2例。4例巨块型病灶T1WI见片状高信号出血灶,3例巨块型病灶MR T2WI见杂乱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8个(8/12)巨块型病灶动脉期周边部呈中度至明显不均匀环状或不规则形强化,中心区见不规则索条状或结节状明显强化影;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呈向心状和(或)离心状扩展,中心区均未完全填充。1例多发结节型病灶动脉期及门脉期中心见斑片状轻中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部分病灶各期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PHA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典型表现为动脉期周边部和中心区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填充式强化,但多不能完全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26
12
作者 卢艳玉 詹阿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淋巴管瘤12例,其中CT扫描2例,MRI扫描11例。回顾性分析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个病例中多房囊性或囊实性11例,均以囊性为主;单房囊性1例...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淋巴管瘤12例,其中CT扫描2例,MRI扫描11例。回顾性分析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个病例中多房囊性或囊实性11例,均以囊性为主;单房囊性1例;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11例;MRI显示液-液平2例。CT或MR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度或中重度强化。结论血管淋巴管瘤多呈多房囊性或囊实性,以囊性为主,易沿疏松组织间隙蔓延,影像学表现具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CT及MRI表现 被引量:25
13
作者 彭卫军 周康荣 +1 位作者 张蓓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描述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和MRI增强表现特点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自 1984年 1月~2 0 0 0年 5月间 ,4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病例接受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41岁。结果... 目的 :描述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和MRI增强表现特点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自 1984年 1月~2 0 0 0年 5月间 ,4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病例接受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41岁。结果 :4个病例中 2例病灶位于肠系膜 ,2例位于腹膜后区 ,局限型 3例 ,弥漫型 1例。采用动态增强和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 ,病灶在动脉期或在动态增强早期明显强化 ,所有的病灶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MRIT1WI 1例表现为低信号 ,1例为中等信号 ,T2 WI均呈高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 :系膜或腹膜后区富血供的病变 ,在动脉期明显强化 ,延迟期持续强化 ,CT值接近主动脉密度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淋巴结增生 CT 磁共振成像 巨大淋巴结增生
下载PDF
CT及MR在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德忠 冯丰坔 +2 位作者 夏树枚 张建针 杨龙堂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多层螺旋CT(MSCT),MR征象,探讨影像技术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常规活检证实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其中7例行MR检查3例行增强MR扫描的影...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多层螺旋CT(MSCT),MR征象,探讨影像技术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常规活检证实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其中7例行MR检查3例行增强MR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附件区厚壁多房囊性或囊实性混合肿块22例(100%)、附件区有增粗积液或积脓的输卵管管状结构影或腊肠样输卵管征象13例(59%),子宫直肠脂肪间隙消失、脂肪密度增高、骶骨子宫韧带增厚、盆腔积液17例(77%),CT及MRI增强扫描病灶囊液均未见强化效应,囊壁呈分层强化,并见水肿带,分隔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检查在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卵巢脓肿 体层摄像术 x线计算机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东 徐家兴 王振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0-223,共4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表现。病变包括腺癌16例,平滑肌肉瘤12例,淋巴瘤6例。CT扫描能明确肿瘤向腔内和腔外侵犯的程度,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等,为临床治疗... 本文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表现。病变包括腺癌16例,平滑肌肉瘤12例,淋巴瘤6例。CT扫描能明确肿瘤向腔内和腔外侵犯的程度,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鉴别诊断应包括小肠良性肿瘤、炎性病变和转移性肿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小肠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绍东 李江山 +2 位作者 程广军 胡春峰 徐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1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95%,16例直接显示异物本身,占8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1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95%,16例直接显示异物本身,占80%。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E)能显示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异物 支气管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蔡欣 邓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2-56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分析其CT表现。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27名肺栓塞病人进行肺动脉增强扫描, 将图像进行多平面(MPR)、曲面(CPR)及斜面(Oblique)重组再处理。结果 27 例病人共发现肺动脉栓子14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分析其CT表现。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27名肺栓塞病人进行肺动脉增强扫描, 将图像进行多平面(MPR)、曲面(CPR)及斜面(Oblique)重组再处理。结果 27 例病人共发现肺动脉栓子146个,其中左及右肺动脉7个,肺叶动脉34 个,肺段动脉99 个,肺亚段动脉6 个。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段以上肺动脉血栓栓子,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准确的优点,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有效评估溶栓治疗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下载PDF
Differentiation of Renal Oncocytoma and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Using Relative CT Enhancement Ratio 被引量:21
18
作者 An Ren Feng Cai +5 位作者 Yan-Ning Shang En-Sen Ma Zhen-Guo Huang Wu Wang Yan Lu Xue-Zhe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Background: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nal oncocytomas (RO) and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s (RCCs) presents the greatest diagnostic challeng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trospectively determine ifRO and RCCs coul... Background: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nal oncocytomas (RO) and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s (RCCs) presents the greatest diagnostic challeng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trospectively determine ifRO and RCC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es on the basis of their enhancement patterns with a new enhancement correcting method.Methods:Forty-six patients with a solitary renal mass who underwent total or partial nephrectom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Fourteen of those were RO and 32 were RCCs.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contrast-enhanced CT.The pattern and degree of enhancement were evaluated.We selected the area that demonstrated the greatest degree of enhancement of the renal lesion in the corticomedullary nephrographic and excretory phase images.Regions of interest (ROI) were also placed in adjacent normal renal cortex for normalization.We used the values of the normal renal cortex that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as divisors.The ratios of lesion-to-renal cortex enhancement were calculated for all three phases.The Student&#39;s t-test and Pearson&#39;s Chi-square 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Results:All RCCs masses showed contrast that appeared to be better enhanced than RO on all contrast-enhanced phases of CT imaging,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bsolute attenuation values between these two diseases (P 〉 0.05).The ratio of lesion-to-cortex attenuation in the corticomedullary phase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values between RO and RCCs.The degree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in RCCs wa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renal cortex,but it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ortex in RO in the corticomedullary phase.The ratio of lesion-to-cortex attenuation in the corticomedullary phase was higher than the cut off value of 1.0 in most RCCs (84%,27/32) and lower than 1.0 in most RO (93%,13/14) (P 〈 0.05).In the nephrographic phase,the ratio of lesion-to-cortex attenu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rti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 Ratio of Renal Lesion Enhancement to Cortical Enhancement Renal Oncocyt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原文传递
三维CTA检查预测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运奎 符惠宏 +1 位作者 王录兵 黄丹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CTA(3D-CTA)检查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及筛选敏感性指标。方法选择手术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0例(80个动脉瘤,破裂出血30个),均采用3D-CTA检查,评估动脉瘤数目、位置、形态、长度、高度、瘤颈宽度、瘤体颈比(AR... 目的评价三维CTA(3D-CTA)检查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及筛选敏感性指标。方法选择手术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0例(80个动脉瘤,破裂出血30个),均采用3D-CTA检查,评估动脉瘤数目、位置、形态、长度、高度、瘤颈宽度、瘤体颈比(AR)、入射夹角、载瘤动脉直径、高度/载瘤动脉直径(SR)、瘤体钙化及血栓,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破裂的高危因素,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动脉瘤破裂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破裂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动脉瘤数目、位置、高度、载瘤动脉直径、瘤体钙化及血栓与未破裂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但破裂组动脉瘤形态、长度、瘤颈宽度、AR、入射夹角和SR与未破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子囊、AR>0.98、入射夹角>105.4°和SR>0.42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得出AR诊断动脉瘤破裂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6,临界值1.15;入射夹角诊断准确性为0.845,临界值110°;SR诊断准确性为0.855,临界值0.51。结论3D-CTA检查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子囊、AR、入射夹角和SR值可能是预测破裂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预测原发性肝癌微血管的侵犯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雪辉 孙其勤 王钦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观察原发性肝癌的微血管侵犯价值。方法选取行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9例。术前行动态增强CT扫描,观察动态增强cT图像上病灶大小、数目、包膜,病理上记录肿瘤有无微血管侵犯及肿瘤分化程度。结果cT上共检出病...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观察原发性肝癌的微血管侵犯价值。方法选取行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9例。术前行动态增强CT扫描,观察动态增强cT图像上病灶大小、数目、包膜,病理上记录肿瘤有无微血管侵犯及肿瘤分化程度。结果cT上共检出病灶129个,病理上70个病灶显示具有微血管侵犯,59个病灶为阴性。微血管侵犯组,肿瘤直径(4.8±2.7)cm,而非微血管侵犯组,肿瘤直径为(3.3±2.0)cm,P=0.039(F=6.47)。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微血管侵犯发生率明显升高。肿瘤分化程度与微血管侵犯密切相关,P=0.045(X^2=12.21)。包膜完整性分级≥3的病灶56个,20个病灶显示微血管侵犯,73个病灶包膜完整性分级为1~2级的病灶,50个病灶显示微血管栓子,随着包膜完整性分级降低,微血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3(X^2=15.34),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数目、分化程度及有无包膜与肿瘤微血管侵犯密切相关,通过动态增强CT,可以预测肿瘤微血管侵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动态增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血管侵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