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吴中胜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137,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子学与古代文论的思辨性研究"(14YJC751008)
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西完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行动方案研究"(ZDGG1405)
-
文摘
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用"水"这样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拟抽象的事理。从先秦诸子到《文心雕龙》,这种以水喻理的智慧大致经历从"体道"到"比德"再到"喻文"三个阶段,形成中国文论水性智慧的早期脉络。水近于道,体现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辨和形象言说。崇尚水德,表现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许多文论范畴、概念,如"源""流""清""深""浅""滥""润"等等,都是把文学艺术拟水化的暗喻。毫不夸张地说,关于水的基本术语,大多可以在《文心雕龙》中找到。这是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思维和言说方式——把水的存在状态作为文学艺术结构形式的象征,即"以水喻文"。举凡艺术构思、文学风格到审美批评等文学的系列流程,都可以看到《文心雕龙》的这一思维和言说。以水喻文彰显了刘勰文法自然的审美意趣。
-
关键词
上善若水
文心雕龙
以水喻文
-
Keywords
the highest excellence like water
literature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to match literature with water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