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着》与《热爱生命》中生存主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叶松青 黄雅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余华的作品《活着》和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两部产生在不同时空下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人类的生存问题。它们以对生命力量的尊崇作为人类探索生存价值的灵魂线索,描写了一系列的生存考验,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通过比较分析两... 余华的作品《活着》和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两部产生在不同时空下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人类的生存问题。它们以对生命力量的尊崇作为人类探索生存价值的灵魂线索,描写了一系列的生存考验,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在生存主题上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探寻其中潜藏的生存内涵,在当代人遭遇生存困境时给予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热爱生命》 生存
下载PDF
万影皆因月 千声各为秋——李商隐的爱情生活对其爱情诗创作之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沈云霞 《殷都学刊》 2005年第3期76-78,共3页
李商隐用深微婉曲、博丽精工的诗歌,陈述了他爱情的欢乐与痛苦,创造了一个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爱情诗国,这种创作上的巨大成就,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感受,与他一生中三次奇特的爱情遭际息息相关。
关键词 李商隐 爱情生活 爱情诗
下载PDF
生命的热爱者——艾米莉·狄金森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理化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86-187,共2页
艾米莉·狄金森从表面看冷漠、厌世,实际上她内心充满着炽热的爱。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她用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她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而并非外人眼中的"新英格兰修女"。
关键词 狄金森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诗歌
下载PDF
论青少年生命意识培育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经纬 付佩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78-81,共4页
生命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加强对青少年生命教育则是引导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通过培育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即从三个维度对青少年进行生... 生命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加强对青少年生命教育则是引导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通过培育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即从三个维度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一是要尊重生命,培育青少年生命共同体意识;二是要珍惜生命,唤醒青少年向死而生的意志;三是要热爱生命,聆听青少年生命律动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尊重生命 珍惜生命 热爱生命
下载PDF
“里比多”视野下曹七巧的情感生活 被引量:2
5
作者 章杏玲 《钦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14,共4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里比多"理论(libido theory,又译"原欲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曹七巧变味了的手足之情、压抑的两性之爱以及母性的扭曲无不体现了情欲...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里比多"理论(libido theory,又译"原欲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曹七巧变味了的手足之情、压抑的两性之爱以及母性的扭曲无不体现了情欲对人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里比多” 曹七巧 情爱生活
下载PDF
生态美学、生态批评的人性话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晧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6-61,共6页
"人性"话题一直是文学批评与美学的重要论题,然而历来的讨论对人性的"亲生命性"较为忽略。文学批评中"人性与兽性"话语的运用存在误区。人性是多层次的,兽性也是多层次的。从生态视域看,"亲生命性&q... "人性"话题一直是文学批评与美学的重要论题,然而历来的讨论对人性的"亲生命性"较为忽略。文学批评中"人性与兽性"话语的运用存在误区。人性是多层次的,兽性也是多层次的。从生态视域看,"亲生命性"是人性的根本内涵,关爱人的生命,关爱动物的生命,关爱一切生命,特别是关注生态境遇变迁中的人性美与丑,是我们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人性 兽性 亲生命性 关爱生命
下载PDF
老子的生命教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7
作者 毛芸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5-58,共4页
教化是指在"下"者经过在"上"者的价值施予与导向,致使其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生命教化,包括对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的教化。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化思想,认为"人"与"道"... 教化是指在"下"者经过在"上"者的价值施予与导向,致使其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生命教化,包括对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的教化。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化思想,认为"人"与"道"的同等重要性,并论述"身"的重要性,提出珍爱生命应"常无欲"以致"虚静"。老子的生命教化思想对当今人们树立敬畏生命的态度,认识珍爱生命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生命教化 敬畏生命 爱护生命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生命关怀
8
作者 常乐梅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5-40,共6页
鲁迅的生命哲学是鲁迅思想最具价值的部分,而鲁迅小说则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着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无论是对饱受压迫欺辱的妇女儿童的关爱,对农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是对自身所处的知识分子群体精神困境的探索,甚至是对动物生命的... 鲁迅的生命哲学是鲁迅思想最具价值的部分,而鲁迅小说则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着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无论是对饱受压迫欺辱的妇女儿童的关爱,对农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是对自身所处的知识分子群体精神困境的探索,甚至是对动物生命的关注,都体现出鲁迅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思想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生命关怀 尊重生命 爱护生命
下载PDF
世界工厂里的爱情与阶级:一项基于富士康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邓韵雪 《青年学报》 2015年第4期51-56,共6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实践和婚姻观与他们在城市的打工体验息息相关。一方面,爱情和婚姻能为他们的打工生活提供情感庇护和社会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实践又受到阶级身份和户籍制度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与阶... 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实践和婚姻观与他们在城市的打工体验息息相关。一方面,爱情和婚姻能为他们的打工生活提供情感庇护和社会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实践又受到阶级身份和户籍制度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与阶级地位、户籍制度、父权文化等社会制度紧密相关:女性农民工希望建立两性平等的家庭模式;而男性农民工则更多考虑到家庭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情感生活 婚姻观
原文传递
重建价值之维的“存在”隐喻解读--存在主义视阈中《热爱生命》与《活着》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桂永才 《枣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6-33,共8页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和中国作家余华分别在代表作《热爱生命》和《活着》中高度关注和审视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存在”这一隐喻,这两位作家追寻和探索人类存在本真的价值和意义。以存在主义为视角,通过分析比较这两部作品在生...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和中国作家余华分别在代表作《热爱生命》和《活着》中高度关注和审视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存在”这一隐喻,这两位作家追寻和探索人类存在本真的价值和意义。以存在主义为视角,通过分析比较这两部作品在生存主题上异同,并从解决提供信仰理念、社会文化背景、叙事手法三方面探索和挖掘造成差异的原因,对当代个体遭遇的生存困境的解决提供了意义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爱生命》 《活着》 生存 信仰 价值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与魏晋人的情感世界
11
作者 杜坚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9-20,23,共3页
以《世说新语》为范例,通过对魏晋时期文人婚恋生活的分析,折射出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行了剖析,反映了特定条件下人们对封建思想与礼教的叛逆之状,展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世界 情感 魏晋时期 社会现象 封建思想 特定条件
下载PDF
纳西族东巴医学伦理思想研究
12
作者 张洪雷 张宗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6期784-785,共2页
纳西族东巴医学是中华民族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极其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行善原则、诚实原则、敬祖尊师及豁达的生命观等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和总结纳西族东巴医学中的医学伦理思想,对于培养纳西族医生的职业道德,丰富中华民族医... 纳西族东巴医学是中华民族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极其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行善原则、诚实原则、敬祖尊师及豁达的生命观等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和总结纳西族东巴医学中的医学伦理思想,对于培养纳西族医生的职业道德,丰富中华民族医学伦理思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医学伦理 关爱生命 医患关系
下载PDF
张爱玲悲剧意识探究
13
作者 曹赟 黄秀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出现是一个奇迹。由于其作品跟创作主体之间有着微妙关联,人们往往难以将她同笔法细腻、情感温柔的女作家们联系在一起。沈从文在评价中国女作家时,说她们经常"用美好的语言来写人生",张爱玲却是个...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出现是一个奇迹。由于其作品跟创作主体之间有着微妙关联,人们往往难以将她同笔法细腻、情感温柔的女作家们联系在一起。沈从文在评价中国女作家时,说她们经常"用美好的语言来写人生",张爱玲却是个例外。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由于她悲凉的身世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悲剧感情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爱情生活 创作心态 悲剧意识
下载PDF
圣城废墟上的爱巢:《爱情生活》故事分析
14
作者 刘惠玲 陈召荣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圣城辉煌的历史底下,忧郁的人们把失落的灵魂藏在脆弱的情网中,像幽灵困在空洞的墓穴透不过气来。以色列女作家茨鲁娅.沙莱夫的成名作《爱情生活》强烈地投射出这样一种不堪文化负重的群体痛苦的呻吟和个体灾难意识。小说以圣城被毁... 在圣城辉煌的历史底下,忧郁的人们把失落的灵魂藏在脆弱的情网中,像幽灵困在空洞的墓穴透不过气来。以色列女作家茨鲁娅.沙莱夫的成名作《爱情生活》强烈地投射出这样一种不堪文化负重的群体痛苦的呻吟和个体灾难意识。小说以圣城被毁的先知预言和历史传说为叙事背景,展示在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里,残留于文化传统中的精神圣殿遭到更为彻底的遗弃,由此带来生存的幻灭感和心灵空虚,人们在自甘堕落、自我毁灭的焦虑中急切地寻求精神救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鲁娅·沙莱夫 《爱情生活》 圣城毁灭 个人灾难
下载PDF
探析艺术家波伊斯的生态设计思想
15
作者 张天洁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然而生态美术问题还未得到系统的研究,文章从艺术家波伊斯作品方面,探析生态设计在现今社会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人们生态文化观念的发展和确立健康的生存价值观。
关键词 生态设计 关爱生命 保护环境 关注未来 公众参与
原文传递
列夫·托尔斯泰的幸福观探析
16
作者 李文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104,共6页
幸福观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往往会有个体差异。在俄罗斯人的传统思想里,幸福往往与家庭紧密相连。幸福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至于列夫·托尔斯泰幸福观的成因则离不开社会环境、宗... 幸福观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往往会有个体差异。在俄罗斯人的传统思想里,幸福往往与家庭紧密相连。幸福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至于列夫·托尔斯泰幸福观的成因则离不开社会环境、宗教思想和爱情生活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幸福观的演变在《家庭幸福》、《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观 社会环境 宗教思想 爱情生活 文学作品
下载PDF
《美姐》——美丽的乡村情爱世界
17
作者 杨波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58-60,共3页
《美姐》展示的乡村世界格外真实、亲切,贴近人心。源于导演郝杰对人物持热爱、尊重、平视的态度,这是一种沉静的、平民化的、真正知识分子的视角。影片着重表现了乡民的情爱生活,同时有机地穿插了寄托民众情感的民间小戏二人台的文化景... 《美姐》展示的乡村世界格外真实、亲切,贴近人心。源于导演郝杰对人物持热爱、尊重、平视的态度,这是一种沉静的、平民化的、真正知识分子的视角。影片着重表现了乡民的情爱生活,同时有机地穿插了寄托民众情感的民间小戏二人台的文化景观,这些信息在以往的华语电影中比较少见。并且,本片的艺术处理与某些现实题材影片比较起来也显得更为熟稔,叙事流畅,表演自然,在风格形式诸因素方面不乏成功的设计。这是一部少见的美丽的新人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 原创 情爱生活 二人台 叙事节奏
下载PDF
斯蒂芬·金小说女性观成因
18
作者 倪楠 《考试与评价》 2021年第2期23-27,共5页
斯蒂芬·金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小说家,但其笔下女性人物的相关研究长期被忽视。人物的塑造往往是作家主体感受的投射,文学形象或多或少承载着创作主体的意识和立场。斯蒂芬·金所处的时代背景、其童年经验以及情感生活极大... 斯蒂芬·金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小说家,但其笔下女性人物的相关研究长期被忽视。人物的塑造往往是作家主体感受的投射,文学形象或多或少承载着创作主体的意识和立场。斯蒂芬·金所处的时代背景、其童年经验以及情感生活极大地影响到作家在叙事话语中对于女性主体的构建,成为斯蒂芬·金小说的女性观的主要成因。作家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极具特色,对其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金 女性观 时代背景 童年经验 情感生活
下载PDF
传统医德思想探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潘新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7,共5页
传统医德根植于传统哲学的思想中,形成了深刻的内涵、广泛的外延和完善的理论体系,表现出超职业道德的特点。就其内涵而言,在传统医德的视野里道德是医事活动中做人的道德,是"道"在医"事"中的具体体现;就其理论来看... 传统医德根植于传统哲学的思想中,形成了深刻的内涵、广泛的外延和完善的理论体系,表现出超职业道德的特点。就其内涵而言,在传统医德的视野里道德是医事活动中做人的道德,是"道"在医"事"中的具体体现;就其理论来看,传统医德以仁爱生命为主要原则,以仁心为人性基础,以天道为形而上依据,达到了体系完备的成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医德 哲学 仁爱生命 仁心 天道
下载PDF
庄子哲学中的“生死之变”与“死生无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雨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生死本为万物生化之一环,其实质为气化流行过程中的聚与散。以此为基础,庄子进而讨论生死之“变”与“不变”的问题。“变”是对生死这一客观现象所作的描述,生死循环无端,自然而然。“不变”则是庄子根据其“齐物”思想所形成之新的生命认识与态度,死生同一,“无变于己”。这种新的认识和态度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养生”和“顺死”的生命态度与实践方式。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气化流行 死生一条 养生顺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