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车削钛合金的硬质合金刀具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友生 邓建新 +1 位作者 张辉 李剑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3-447,共5页
使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进行钛合金(Ti-6Al-4V)的高速干车削试验.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刀具的磨损形貌,通过能谱分析(EDS)分析磨损表面的元素分布,并对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高速干车削T... 使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进行钛合金(Ti-6Al-4V)的高速干车削试验.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刀具的磨损形貌,通过能谱分析(EDS)分析磨损表面的元素分布,并对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高速干车削Ti-6Al-4V时,刀具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结磨损、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硬质合金刀具的氧化磨损主要发生在刀具前刀具和后刀面的磨损边缘区.由于车削过程中刀具前刀面的切削温度比后刀面的切削温度高,导致刀具前刀面的氧化磨损、粘结磨损和扩散磨损较后刀面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高速切削加工 粘结磨损 氧化磨损 扩散磨损
下载PDF
TB2/Cu/TB2扩散焊的界面反应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凯锋 吴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通过OM ,SEM ,XRD ,EDS ,EPMA等分析测试手段 ,对采用Cu箔作中间夹层的TB2扩散焊界面组织、反应相生成及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依照Cu Ti二元相图 ,选择扩散焊温度分别为 1 1 2 3K ,1 1 73K和压力为 5MPa ,经 30 ,60 ,1 2 0min扩散焊后... 通过OM ,SEM ,XRD ,EDS ,EPMA等分析测试手段 ,对采用Cu箔作中间夹层的TB2扩散焊界面组织、反应相生成及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依照Cu Ti二元相图 ,选择扩散焊温度分别为 1 1 2 3K ,1 1 73K和压力为 5MPa ,经 30 ,60 ,1 2 0min扩散焊后 ,Cu与Ti分别生成Cu3Ti2 ,CuTi,CuTi3,这三者都硬而脆 ,尤其是CuTi3的生成使界面的剪切性能严重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铜箔 扩散焊 界面反应
下载PDF
钛及钛合金的氢渗过程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崔昌军 彭乔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11-1015,共5页
氢在钛中的扩散渗透进程分为3种模式,一是渗入钛基体中的氢与钛氢化合物自身分解的氢在氢压的推动作用下在钛基体内扩散;二是氢被位错所携带一同运动而进行扩散;三是形成的钛氢化合物的生成和迁移。
关键词 扩散 渗透 阴极极化 钛合金
下载PDF
不锈钢和钛合金异种金属焊接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宋庭丰 蒋小松 +2 位作者 莫德锋 沈一璋 朱德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87,共7页
不锈钢和钛合金异种焊接在化工、航空和核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但不锈钢和钛合金因理化性能的差异,焊接界面常形成大量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无法得到优质的焊接结果。以扩散焊、激光焊和电子束焊为主总结了不同焊接方法的工艺参数和... 不锈钢和钛合金异种焊接在化工、航空和核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但不锈钢和钛合金因理化性能的差异,焊接界面常形成大量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无法得到优质的焊接结果。以扩散焊、激光焊和电子束焊为主总结了不同焊接方法的工艺参数和接头组织成分对不锈钢和钛合金焊接质量的影响,展望了不锈钢与钛合金异种金属焊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钛合金 异种金属焊接 扩散焊 激光焊 电子束焊
下载PDF
钛合金TC4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扩散焊工艺探索 被引量:19
5
作者 邹茉莲 刘泽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5-50,共6页
选用钝铜和纯镍作为中间层金属,探索TC4铁合金和1Cr18Ni9Ti不锈钢的真空扩散焊工艺.采用金相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接头界面附近的微区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中间层进行TC4-1Cr18... 选用钝铜和纯镍作为中间层金属,探索TC4铁合金和1Cr18Ni9Ti不锈钢的真空扩散焊工艺.采用金相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接头界面附近的微区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中间层进行TC4-1Cr18Ni9Ti的扩散焊时,Cu和Ti产生强烈的共晶反应,但并未阻止Ti向不锈钢中扩散,各元素相互扩散的结果,使接头中形成多层次的不同组织和多种化合物,导致接头强度较低,呈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不锈钢 扩散焊 焊接工艺
下载PDF
钛-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刚 曹小华 龙兴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8-131,134,共5页
综合评述了钛-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钛是一种具有同素异型转变点Tc(1155K)的吸氢金属,氢在α钛和β钛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在Tc以下易形成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Ti H2,氢原子溶解在晶格中,占据四面体间隙位(T)。钛加热吸氢时晶格发生膨... 综合评述了钛-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钛是一种具有同素异型转变点Tc(1155K)的吸氢金属,氢在α钛和β钛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在Tc以下易形成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Ti H2,氢原子溶解在晶格中,占据四面体间隙位(T)。钛加热吸氢时晶格发生膨胀,产生体胀效应,当温度降低时氢化物又会沿惯习面发生偏析。氢在钛中的扩散在高温时表现为正常扩散即lnD与1/T呈直线关系,在低温时存在隧道扩散。钛-氢体系的热力学p-c-T曲线表现出良好的平台性且在高于593K时存在两个平台。测定了钛-氢体系的反应的动力学扩散活化能和表观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金属氢化物
下载PDF
中间过渡金属对钛合金与不锈钢扩散焊接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荣禄 李慕勤 +1 位作者 张九海 黄喜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218,共7页
采用加中间过渡金属的工艺方法,对钛合金TC4与不锈钢1Cr18Ni9Ti扩散焊接头的结合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仪等对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纯镍作中间过渡金属虽然有效地防止了钛与铁、碳间... 采用加中间过渡金属的工艺方法,对钛合金TC4与不锈钢1Cr18Ni9Ti扩散焊接头的结合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仪等对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纯镍作中间过渡金属虽然有效地防止了钛与铁、碳间的相互扩散和迁移,但在镍与钛之间却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薄层,致使接头的最高强度在380MPa左右;采用钒+铜复合过渡金属彻底地消除了钛合金—不锈钢接头中的金属间化合物和碳化物,接头强度与软质中间层铜的厚度有关,最高强度达540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不锈钢 扩散焊 焊接 接头 强度
下载PDF
钛合金的表面渗氧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长军 马红岩 +2 位作者 张敏 林希峰 闫文青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63-65,70,共4页
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被称之为钛合金表面渗氧强化处理的技术在最近几年得到发展。介绍了渗氧强化机理及几种渗氧强化处理技术,包括氧扩散(OD)、热氧化(TO)等离子体渗氧和激光渗氧;最后对渗氧强化处理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钛合金 渗氧 氧固溶 Α-TI
下载PDF
钛合金和不锈钢的扩散焊接 被引量:18
9
作者 秦斌 盛光敏 +3 位作者 周波 黄家伟 李聪 邱绍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45-1550,共6页
对TA17钛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焊接接头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恒温恒压扩散焊、相变超塑性扩散焊和脉冲加压扩散焊实现了钛合金和不锈钢的焊接,测试了焊接接头的强度,并对接头进行了金相观察。结果发现:3种接头的强度都达到了264... 对TA17钛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焊接接头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恒温恒压扩散焊、相变超塑性扩散焊和脉冲加压扩散焊实现了钛合金和不锈钢的焊接,测试了焊接接头的强度,并对接头进行了金相观察。结果发现:3种接头的强度都达到了264MPa,且接头为多层次的多相组织。物相分析发现钛合金不锈钢接头中存在Fe2Ti和σ (FeCr)两种脆性金属间化合物。脉冲加压扩散焊能促进扩散过程,减少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改善其分布,是一种较有前景的扩散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不锈钢 扩散焊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镍作中间层脉冲加压扩散连接钛合金与不锈钢 被引量:19
10
作者 袁新建 盛光敏 +1 位作者 秦斌 黄文展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7-30,共4页
采用纳米Ni粉、纳米Ni镀层、Ni箔作中间过渡层,对TA17近α型钛合金与0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脉冲加压扩散连接,接头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175,212,334 MPa。在金相显微镜下,对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 采用纳米Ni粉、纳米Ni镀层、Ni箔作中间过渡层,对TA17近α型钛合金与0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脉冲加压扩散连接,接头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175,212,334 MPa。在金相显微镜下,对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定了连接接头各区域内的微区成分和物相。结果表明,纳米Ni粉致密度不够高,纳米Ni镀层质量不够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接头强度的提高;Ni箔中间层的存在成功地阻止了Fe与Ti之间的互扩散,避免了形成脆而硬的Fe-Ti系金属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不锈钢 镍中间层 脉冲加压 扩散连接
下载PDF
钛合金和不锈钢的扩散焊接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伍光凤 盛光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89,共4页
钛合金和不锈钢的异种金属结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实现其应用的关键是两者可靠的连接。综述了钛合金和不锈钢焊接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扩散焊接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钛合金 不锈钢 扩散焊接
下载PDF
钛-钢扩散复合界面组织与结合强度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德义 陈汝淑 +2 位作者 刘宝岩 李忠文 刘世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239-242,共4页
将钛管、钢管利用冷拔-内压扩散法制备了内包覆钛-钢复管。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光衍射和拉剪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扩散退火温度与时间对钛-钢扩散复合界面附近组织、成分和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可使钛-钢实现冶金... 将钛管、钢管利用冷拔-内压扩散法制备了内包覆钛-钢复管。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光衍射和拉剪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扩散退火温度与时间对钛-钢扩散复合界面附近组织、成分和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可使钛-钢实现冶金结合;界面剪切强度随扩散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小;750-800℃×0.5h扩散退火界面剪切强度最高,可达210MPa左右;扩散退火中Fe、Ti原子发生了互扩散;界面上有TiC形成:750℃×0.5h扩散退火试样断口未检测到TiFe、TiFe2相;900-950℃×0.5h扩散退火钢侧出现柱状晶区,钛侧出现无晶界晶区与针状马氏体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 扩散复合 界面 结合强度
下载PDF
Ti-6Al-4V合金表面的热氧化/真空扩散处理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勇 杨德庄 +1 位作者 何世禹 武万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7-180,共4页
利用热氧化后真空扩散处理工艺在Ti 6Al 4V合金表面制备了与基体结合良好的硬化层 ,并在空气和真空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硬化层由表面氧化物薄层和氧扩散区组成 ,硬化深度可达 6 0μm。经 84 0℃真空扩散后 ,在表... 利用热氧化后真空扩散处理工艺在Ti 6Al 4V合金表面制备了与基体结合良好的硬化层 ,并在空气和真空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硬化层由表面氧化物薄层和氧扩散区组成 ,硬化深度可达 6 0μm。经 84 0℃真空扩散后 ,在表面硬化层中发现有Ti3 Al相形成 ,使沿层深方向的硬度下降趋势变缓。热氧化 /真空扩散处理可有效地降低在空气和真空中的Ti 6Al 4V合金与GCr15钢的干摩擦因数 ,提高Ti 6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I—4V合金 热氧化 真空扩散处理 硬化层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焊工艺 被引量:13
14
作者 秦斌 盛光敏 +1 位作者 黄家伟 李聪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4,48,共5页
用相变超塑性扩散焊法实现了钛合金TA17与不锈钢0Cr18N i9Ti之间的连接。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得到试验条件下钛合金与不锈钢焊接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循环上限温度890℃,循环下限温度800℃,循环次数10,焊接压力5 MPa,循环加热速... 用相变超塑性扩散焊法实现了钛合金TA17与不锈钢0Cr18N i9Ti之间的连接。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得到试验条件下钛合金与不锈钢焊接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循环上限温度890℃,循环下限温度800℃,循环次数10,焊接压力5 MPa,循环加热速度30℃/s。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接头强度达到307 MPa,而焊接时间仅为160 s。对拉伸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断裂沿FeTi和β-Ti层之间的某一个位置发生,FeTi金属间化合物层是接头的最薄弱环节。对接头进行了能谱分析,结合Fe-Cr-Ti三元相图发现,钛合金与不锈钢之间的反应区内依次形成了σ、Fe2Ti、FeTi和β-Ti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不锈钢 相变 扩散焊
下载PDF
钛合金与不锈钢扩散焊中间金属的选择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荣禄 杨文杰 +1 位作者 于斌 张九海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5-18,37,共5页
采用铜和铜加钒作中间金属,探索了钛合金TC4与不锈钢1Cr18Ni9Ti的真空扩散焊工艺,对接头成分、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层中间金属锡进行扩散焊时,接头的强度很低,呈脆性断裂;采用两层中间金属铜加钒时,接头的强度与铜... 采用铜和铜加钒作中间金属,探索了钛合金TC4与不锈钢1Cr18Ni9Ti的真空扩散焊工艺,对接头成分、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层中间金属锡进行扩散焊时,接头的强度很低,呈脆性断裂;采用两层中间金属铜加钒时,接头的强度与铜层的相对厚度有关,最高强度可接近母材不锈钢强度的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不锈钢 扩散焊 中间金属
下载PDF
钛合金的高温固态渗氧-扩散固溶复合处理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红岩 王茂才 魏政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5-689,共5页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发展了一种表面无氧化膜的高温固态渗氧-扩散固溶复合处理方法(OP-DS)。利用TGA,SEM,XRD,XPS及显微硬度计对OP-DS处理后的钛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P-DS方法能显著提高合金表面层的硬度,硬化层深度随...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发展了一种表面无氧化膜的高温固态渗氧-扩散固溶复合处理方法(OP-DS)。利用TGA,SEM,XRD,XPS及显微硬度计对OP-DS处理后的钛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P-DS方法能显著提高合金表面层的硬度,硬化层深度随预渗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预渗氧处理时间对扩散固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适当的预渗氧时间可在表面形成无膜强化固溶层。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对渗氧-扩散固溶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固态渗氧 扩散 固溶 无氧化膜
下载PDF
钛及钛合金渗硼的研究现状与反应机理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凤华 王丽娜 +1 位作者 衣晓红 樊占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217,共6页
钛合金表面渗硼可极大地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钛及其合金表面渗硼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固体渗硼法中表面渗层形成机理与硼钛化合物的生长动力学.基体组织、渗剂组成、渗硼温度、氧分压等因素会影响渗硼层结构.在接近... 钛合金表面渗硼可极大地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钛及其合金表面渗硼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固体渗硼法中表面渗层形成机理与硼钛化合物的生长动力学.基体组织、渗剂组成、渗硼温度、氧分压等因素会影响渗硼层结构.在接近β转变点的温度条件下,可能获得较厚的渗硼层.双相结构中的TiB与TiB2层的厚度d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满足Fick扩散第二定律d2=K·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硼钛化合物 固体渗硼 生长动力学 扩散机理
下载PDF
钛合金钎缝中元素的扩散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万林 李天文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5-348,共4页
采用钛基钎料钎焊TC4板材 ,在钎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合理的工艺规范 ,并从理论上对TC4板材钎缝中元素扩散行为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钛合金 钎焊 扩散 焊缝
下载PDF
Bonding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 and shear strength of diffusion bonded Ti-17 titanium alloy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宏 张超 +1 位作者 刘宏彬 李淼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80-87,共8页
The bonding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 and shear strength of diffusion bonded Ti-17 titanium alloy at different bonding tim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voids decreases while the amount ... The bonding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 and shear strength of diffusion bonded Ti-17 titanium alloy at different bonding tim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voids decreases while the amount of voids decreases after increasing to the maximum value with the increasing bonding time. The irregular void with a scraggly edge tends to an ellipse void with smooth surface and then changes to a tiny void with round shape. The grains across bonding interface occur at bonding time of 60 min. The shear strength of bo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bonding time, and the highest shear strength of bond is 887.4 MPa at 60 min. The contribution of plastic deformation on the void closure and the increase of shear strength is significant even though the action time of plastic deformation is sh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17 titanium alloy diffusion bonding bonding interface VOID shear strength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的热氧化/真空扩散处理工艺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勇 杨德庄 +1 位作者 何世禹 武万良 《新技术新工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2,共3页
采用热氧化后真空扩散处理工艺 ,在 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了与基体结合良好的硬化层 ,并在空气和真空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硬化层由表面氧化物薄层和氧扩散区组成。经 81 0℃真空扩散后 ,在表面硬化层有 Ti3 Al相形... 采用热氧化后真空扩散处理工艺 ,在 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了与基体结合良好的硬化层 ,并在空气和真空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硬化层由表面氧化物薄层和氧扩散区组成。经 81 0℃真空扩散后 ,在表面硬化层有 Ti3 Al相形成 ,使沿层深方向的硬度下降趋势变缓。热氧化 /真空扩散处理可有效地降低在空气和真空中的 Ti6Al4V合金与 GCr1 5钢的干摩擦系数 ,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氧化 真空扩散处理 钛合金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