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5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出血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1
作者 常红 许亚红 陈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9-462,共4页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至少24h[1]。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脑血管病是我国城市居民的第3位死亡原因,是农村居民第2位的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在脑...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至少24h[1]。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脑血管病是我国城市居民的第3位死亡原因,是农村居民第2位的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在脑卒中患者中约占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出血 综述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2
作者 申青仙 张赛 +2 位作者 涂悦 王振国 刘洋 《中国医药》 2020年第4期633-636,共4页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7%,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高达10%,致残率也高达20%~25%,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目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7%,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高达10%,致残率也高达20%~25%,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目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案,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其他治疗方法也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本文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 被引量:78
3
作者 常红 王晓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方法对发病4.5h内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治疗开始至48h内各部位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结果开始静脉溶栓至溶...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方法对发病4.5h内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治疗开始至48h内各部位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结果开始静脉溶栓至溶栓结束后48h内,无出血症状患者23例,出现不同部位出血患者17例,其中皮下淤血16例,牙龈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5例,鼻出血、血尿各2例。出血发生时间为5min^26h。结论静脉溶栓过程中,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波动、意识、肌力等神经科体征变化及黏膜出血特征,及早发现出血并发症,早识别以便及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出血
原文传递
参三七皂甙Rg_1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56
4
作者 徐皓亮 刘宛斌 饶曼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502-506,共5页
用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研究参三七皂甙Rg1抗血栓作用。结果表明,参三七皂甙Rg1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血栓形成,对大鼠血浆纤溶系统亦有明显作用,可升高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活性型tPA百分比,降低... 用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研究参三七皂甙Rg1抗血栓作用。结果表明,参三七皂甙Rg1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血栓形成,对大鼠血浆纤溶系统亦有明显作用,可升高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活性型tPA百分比,降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同时利用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发现Rg1可以剂量依赖性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提示Rg1抗血栓作用与增强纤溶系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三七皂甙 血栓形成 药理
下载PDF
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1
5
作者 张立红 彭道勇 +6 位作者 张策 王翠 赵红玲 蔺建文 李迪 许建平 王苏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2-965,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发病4.5h内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37例,60~79岁组63例,≥80岁组32例。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如... 目的评估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发病4.5h内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37例,60~79岁组63例,≥80岁组32例。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溶栓后2、24h,7、14d疗效,统计平均有效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3组年龄、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吸烟、饮酒、NIHSS>15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患者平均有效时间为7.207d(95%CI:6.169~8.245)。<6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5.303d(95%CI:3.428~7.179),60~79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7.635d(95%CI:6.135~9.134),≥8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8.467d(95%CI:6.331~10.603)。3组有效性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6,P=0.001)。结论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均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心房颤动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6
作者 王玮 李悦 +2 位作者 徐霁华 牛世芹 胡文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24例,非恶化组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24例,非恶化组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年龄、糖尿病、既往脑梗死、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溶栓后4h纤维蛋白原、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较非恶化组明显升高,抗血小板治疗比例较非恶化组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是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86,95%CI:1.331~36.678,P=0.022;OR=2.186,95%CI:1.481~3.227,P=0.000;OR=1.500,95%CI:1.158~1.942,P=0.002),而发病前抗血小板治疗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保护因素(P=0.020)。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有诸多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其有助于识别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输注 静脉内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4
7
作者 王爱明 王佼佼 +3 位作者 张凤佳 韩杰 孙大勇 李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分为溶栓患者18例及对照组13例,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脑梗死面积均>1/3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分为溶栓患者18例及对照组13例,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脑梗死面积均>1/3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溶栓患者根据治疗前头颅CT观察的>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分为显影组6例与未显影组12例;对照组治疗前头颅CT均观察到>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显影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影组、未显影组与对照组并发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1/3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不增加颅内出血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诊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缺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62
8
作者 王雪里红 曾红 +7 位作者 樊琨 王克英 左鹰 王沈燕 胡南 李学英 赵永春 王洪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78-683,共6页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剂量。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rt-PA0.9mg/kg,B组rt-PA0.7mg/kg,C组为对照组,不用rt-PA;每组又各分为两个亚组,低分子肝素组(A...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剂量。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rt-PA0.9mg/kg,B组rt-PA0.7mg/kg,C组为对照组,不用rt-PA;每组又各分为两个亚组,低分子肝素组(A1、B1、C1)和非低分子肝素组(A2、B2、C2)。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溶前及溶后24h、3d、7d、90d的疗效。结果90d各组的有效率:A组79.80%,B组86.55%,C组63.70%;90d显效率:A组68.75%,B组74.85%,C组42.05%;90d痊愈率:A组46.05%,B组39.45%,C组21.10%;90d病死率:A组11.76%,B组10.39%,C组18.03%;以上各项A+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低分子肝素组与非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总出血发生率:A组20.59%,B组18.18%,C组0;各组48h内脑出血率:A组8.82%,B组6.49%,C组0;14d脑出血率:A组10.29%,B组7.79%,C组0;各项A+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性脑出血率:A组1.47%,B组2.60%,C组0,A+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组与非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d重度致残率+病死率:A组23.52%、B组22.08%、C组32.79%,A+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t-PA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0d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rt-PA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溶栓剂量0.7mg/kg与0.9mg/kg疗效基本相同,对于部分高龄体弱的中国人,0.7mg/kg可能更为安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 溶解疗法 脑梗塞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6
9
作者 马铁柱 万琪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875-1876,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Ⅷ因子相关抗原(vWF)、P-选择素(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L-6)、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快速抑制物(PAI-1)的变化规律,探讨炎症因子及纤溶活性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Ⅷ因子相关抗原(vWF)、P-选择素(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L-6)、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快速抑制物(PAI-1)的变化规律,探讨炎症因子及纤溶活性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发色底物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12,24及72h血浆vWF,P-selectin,IL-6,t-PA及PAI-1活性进行动态测查。并与32例自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vWF(147.4±26.2)μg/ml、P-selectin(21±4)ng/ml、IL-6(114.5±1.5)μg/ml、PAI-1(0.79±0.24)au/ml活性明显增高,t-PA活性(0.24±0.15)iu/m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vWF(118.6±24.4)μg/ml、P-selectin(14±3)ng/ml、IL-6(108.7±4.4)μg/ml、PAI-1(0.56±0.20)au/ml活性有所降低,而t-PA活性(0.43±0.11)iu/ml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2)炎症因子参与脑部缺血性损害;(3)纤溶活性下降,说明t-PA及PAI-1参与了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炎症因子 纤溶活性 Ⅷ因子相关抗原 P-选择素 白细胞介素-6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纤溶功能及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被引量:56
10
作者 陈江斌 许家俐 +4 位作者 李建军 黄从新 唐其柱 王晋明 李庚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49-650,共2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方法:将48例患者分成葛根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葛根素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6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方法:将48例患者分成葛根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葛根素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600mg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周,余治疗同对照组。用亚硝酸盐比色测定血清SOD活力,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SOD含量,TBA荧光显色法测定血清LPO含量,纤溶酶特异性的发色底物分解显色法测定TPA和PAI1的活性。结果:用葛根素治疗组血清SOD活力明显增高(P<001),LPO含量降低(P<001),对照组SOD活力及LPO含量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血清SOD的含量治疗组用药前后和对照组比较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TPA、PAI1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葛根素能升高冠心病患者SOD活力、降低LPO含量、提高纤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过氧化脂质类 TPA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李晓波 黄敏 +5 位作者 陈蓓蕾 陈兰兰 景坚 李军 袁成林 徐俊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4.5h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87例,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46例(溶栓组)和非rt—PA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4.5h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87例,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46例(溶栓组)和非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41例(非溶栓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周围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颅内出血转化情况及病死率;并按病情及发病到治疗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的24h、14d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溶栓组的24h、14d的NIHSS评分改善较非溶栓组显著(P〈0.05)。治疗90d后,溶栓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非溶栓组(43.5%比19.5%,P=0.017),颅内出血转化率高于非溶栓组,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NIHSS≤10分的亚组患者和溶栓时间〉3h的亚组患者,溶栓对预后无明显影响;NIHSS〉10分的患者,溶栓组24h及14d的NIHSS评分及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非溶栓组显著下降(P〈0.05);溶栓时间≤3h的患者溶栓组90d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未溶栓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与人院时NIHSS评分低及溶栓治疗显著相关。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症状,其中症状重(NIHSS〉10分),溶栓时间≤3h的患者从中获益较多。人院时NIHSS分值低和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房纤颤 溶栓治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2
作者 孙玉芳 张芹 +1 位作者 李继梅 张拥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1-1375,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约有20年历史,但由于其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因素,静脉溶栓率并不高。国外AIS静脉溶栓率为5%~10%,而我国仅约1.9%。如何提高AIS静脉溶栓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包括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约有20年历史,但由于其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因素,静脉溶栓率并不高。国外AIS静脉溶栓率为5%~10%,而我国仅约1.9%。如何提高AIS静脉溶栓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包括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延长、年龄选择范围是否可以扩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小卒中静脉溶栓、存在禁忌证的静脉溶栓、最适剂量等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7
13
作者 刘艳艳 张敏 +1 位作者 恽文伟 周先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85-891,共7页
目的 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前循环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脑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前循... 目的 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前循环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脑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前循环梗死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为首发脑梗死且溶栓后完善头颅MRI检查(包含DWI及FLAIR);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将其分为LA组和无LA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观察患者90 d预后情况,并分析脑白质疏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78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LA者24例(30.8%),无LA者54例(69.2%).LA组中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3.3%(8/24),无LA组为11.1% (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571,P=0.018);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7% (4/24)及5.6%(3/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4,P=0.129).LA组3个月内卒中的复发比例高于无LA组[20.8%(5/24)与5.6% (3/54)],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3.850,P=0.050);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92.3±3.4)分与(72.9±7.8)分;t=22.345,P<0.01]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83.3% (45/54)与50.0% (12/24),x2=9.383,P=0.002)方面,无LA组明显优于LA组.LA组患者的年龄[(73.7±6.7)岁与(61.3±10.6)岁,t=6.567,P=0.012]也明显高于无LA组.通过发病后90 d随访发现,在78例患者中,有预后良好者57例(73.1%),预后不良21例(26.9%),预后不良患者中死亡6例(7.7%).其中,预后不良患者合并LA[57.1%(12/21)与21.1% (12/57),x2=9.383,P=0.002]、存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66.7%(14/21)与35.1%(20/57),x2=6.224,P=0.013]以及3.0~4.5 h内溶栓的比例[71.4%(15/21)与38.6%(22/57),x2=6.634,P=0.010]更高,年龄[(72.8±7.9)岁与(61.5±11.7)岁,t=4.423,P=0.039]、闭塞部位血管管径[66.7%(14/21)与38.6%(22/57),x2=4.865,P=0.027]及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脑白质疏松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6
14
作者 陈海恋 何超明 +3 位作者 庞明武 林康 王景 蒲传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依据临床症状及头颅CT结果分为非出血性转化组81例和出血性转化组21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临床预...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依据临床症状及头颅CT结果分为非出血性转化组81例和出血性转化组21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临床预后,预后良好组46例(0~2分),预后不良组56例(3~6分)。溶栓前及溶栓后24h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及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转化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出血性转化组(P<0.05,P<0.01)。预后不良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53,95%CI:1.162~1.335,P=0.013)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OR=1.427,95%CI:1.374~1.526,P=0.006)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0.956,95%CI:0.863~1.125,P=0.042)、溶栓前NIHSS评分(OR=1.072,95%CI:0.984~1.186,P=0.038)、溶栓后24hNIHSS评分(OR=1.516,95%CI:1.383~1.762,P=0.01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高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预后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4
15
作者 李海涛 张永强 孟令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前循环急性脑...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纳入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和观察组(尤瑞克林+rt-PA静脉溶栓),每组57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VE-cadherin及MCP-1表达水平差异,记录2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1.4%vs 42.1%,P=0.04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2组MCP-1、VE-cadherin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比较,观察组0~2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3.9%vs 22.8%,P=0.017),观察组5~6分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0.5%vs 24.6%,P=0.049),观察组3~4分比例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6%vs 52.6%,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vs 14.0%,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下调VE-cadherin及MCP-1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钙黏着糖蛋白类 趋化因子CCL2 纤维蛋白溶解药 输注 静脉内
下载PDF
应用凝血标志物诊断创伤骨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3
16
作者 孟英 刘宁 +6 位作者 薛冰蓉 刘建龙 卢山 王旭 赵慧茹 文梦 吴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1-755,共5页
目的 评价创伤骨科术后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创伤骨科手术患者108例(其中术后血栓形成组54例,术后非血栓形成组54例)。术后第3~4天检测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栓调节蛋白(TM)、... 目的 评价创伤骨科术后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创伤骨科手术患者108例(其中术后血栓形成组54例,术后非血栓形成组54例)。术后第3~4天检测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 创伤骨科手术后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显著升高,其中术后血栓组TM(9.04±2.06)IU/ml,t-PAIC(10.15±4.23)ng/ml, PIC(1.15±0.70)μg/ml, D-二聚体(5.31±5.10)ng/ml高于术后非血栓组TM(7.50±1.70)IU/ml, t-PAIC (6.97±2.56)ng/ml, PIC(0.93±0.84)μg/ml,D二聚体(2.35±2.12)ng/ml,P值分别为0.000 2、〈0.000 1、〈0.000 1、〈0.000 1;术后血栓组TAT(4.79±4.32)ng/ml, FDP(8.87±7.68)μg/ml与非血栓组TAT(6.51±5.92)ng/ml,FDP(4.91±4.67)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 3,0.050 8。TM、t-PAIC、PIC、D二聚体诊断术后静脉血栓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 5、0.741 6、0.648 0、0.670 0, P值分别为〈0.000 1,〈0.000 1, 0.009 3,0.004 1; cut-off值为11.15(IU/ml), 10.65(ng/ml), 1.36(μg/ml), 7.69(ng/ml);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0,11.29,3.66,14.60;特异性分别为98.15%、96.23%、90.20%、97.96%,诊断率分别为20.3%、46.3%、35.8%、25.9%。结论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活化,TM、t-PAIC、PIC、D-二聚体对术后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TAT由于受术后抗凝影响,不宜作为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生物学标记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致出血性转化及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17
作者 苏敏 杨卫新 +5 位作者 王万华 曹勇军 卢涛声 江选飞 孔岩 刘春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选取溶栓前临床和实验室...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选取溶栓前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通过比较HT组与非HT组之间的差异,筛选与HT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及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8例溶栓患者有29例继发HT(22.66%),其中16例为症状性脑出血(12.50%),死亡2例,占HT的6.9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房颤(OR=1.293,95%CI1.224~1.589,P=0.001)、早期CT改变(OR=2.452,95%CI1.132~3.309,P=0.034)、基线舒张压≥100mm Hg(1mmHg=0.133kPa,OR=9.265,95%CI1.435~59.836,P=0.019)、基线血糖≥11.1mmol/L(OR=3.037,95%C10.252—57.593,P=0.047)、NIHSS评分〉15分(OR=8.752,95%CI1.035—30.285,P=0.023)和溶栓时间窗〉3h(OR=98.74,95%CI5.067~186.120,P=0.002)6项为HT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11.1mmol/L(OR=3.265,95%C10.435~59.863,P=0.045)、NIHSS评分〉15分(OR=10.453,95%CI5.647~38.185,P=0.003)和溶栓时间窗〉3h(OR=2.541,95%CI1.098~51.086,P=0.017)影响了HT患者的预后。结论溶栓前的舒张压、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低密度改变或水肿占位效应、房颤和溶栓时间窗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溶栓时间窗影响了溶栓后HT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 被引量:51
18
作者 张佩兰 张辰昊 +2 位作者 陈岩 李晨华 王育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规范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以及在治疗"时间窗"内获得溶栓治疗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6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多模态MR...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规范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以及在治疗"时间窗"内获得溶栓治疗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6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多模态MRI评价溶栓后24h及3个月时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结果 86例患者中前循环缺血56例、后循环缺血30例。溶栓治疗后24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62例占72.09%、不良者24例占27.91%,治疗前后NHI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42例行多模态MRI检查者阻塞血管完全再通18例占42.86%、部分再通6例占14.28%、闭塞18例占42.86%,与溶栓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73)。3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78例占90.70%、不良者8例占9.30%,与溶栓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血管再通和脑组织再灌注是判断临床疗效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缺血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再灌注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19
作者 吕虎 范从华 王晓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联合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联合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连续用药14 d后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14 d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脑神经损伤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7、14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9%、7.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ACI患者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丁苯酞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9
20
作者 魏嘉良 董艳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3-1338,共6页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死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及经济负担。高血压脑出血也是脑卒中亚分类中仅有的没有明确治疗标准的疾病,传统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广泛,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支持其可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死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及经济负担。高血压脑出血也是脑卒中亚分类中仅有的没有明确治疗标准的疾病,传统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广泛,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支持其可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微创手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显示出明显优势。本文主要就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包括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神经内镜技术及纤溶药物治疗等的发展及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 微创性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 神经内镜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