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卫星故障预测方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房红征 史慧 +2 位作者 韩立明 罗凯 李蕊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30-1733,1745,共5页
随着卫星数量和应用领域的日益增多,确保卫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时发现故障、处理故障,已成为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开展故障预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卫星的故障预测;首先,基于卫星的原理和运行... 随着卫星数量和应用领域的日益增多,确保卫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时发现故障、处理故障,已成为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开展故障预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卫星的故障预测;首先,基于卫星的原理和运行特点,通过卫星遥测参数获取特征;其次,利用神经网络对卫星关键遥测参数进行近似和建模,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优化;之后,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对遥测参数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比较,根据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的关联信息实现对卫星的预测;最后,利用带有故障信息的电源系统真实遥测数据来对本文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使用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对遥测参数进行建模,能够很好地检测遥测参数是否正常,预测值与真实值的验证结果证明了在卫星故障预测中应用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预测 卫星 粒子群优化 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和时间序列的风速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玲玲 李俊豪 +1 位作者 王大为 王成山 《陕西电力》 2011年第12期36-38,49,共4页
由于风速具备很好的时序性和随机性,因此选用时间序列的ARMA(p,q)模型对风速进行预测。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先利用小波多分辨分解对全风速进行高低频分解,提取出低频平缓信号,然后对平缓后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并以某风电场实... 由于风速具备很好的时序性和随机性,因此选用时间序列的ARMA(p,q)模型对风速进行预测。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先利用小波多分辨分解对全风速进行高低频分解,提取出低频平缓信号,然后对平缓后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并以某风电场实测风速为例,实际算例表明:该组合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风速预测精度,具有一定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时间序列 ARMA模型 风速 预测 预测精度
下载PDF
褪黑素时间序列中缺失值的填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淑雯 李海燕 +6 位作者 杨学智 李慧 张尚尚 芦煜 王京平 张治霞 徐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5期3877-3879,3894,共4页
目的模拟同一时间点数据完全缺失和部分缺失2种情况,通过填补值和实际值的对比,比较各填补方法对褪黑素(MT)时间序列的填补效果。方法同一时间点完全缺失时,比较实际值与SPSS 5种填补方法填补结果;部分缺失时,除完全缺失的填补方法外,... 目的模拟同一时间点数据完全缺失和部分缺失2种情况,通过填补值和实际值的对比,比较各填补方法对褪黑素(MT)时间序列的填补效果。方法同一时间点完全缺失时,比较实际值与SPSS 5种填补方法填补结果;部分缺失时,除完全缺失的填补方法外,增加拟合时间序列模型填充。结果完全缺失时,临近点的中位数和线性插值法的填补结果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实际值波动幅度较小的时候,插值法拟合效果好;在实际值波动较大时,临近中位数拟合效果好。部分缺失时,拟合模型填充效果好。结论完全缺失时,如排除缺失值大幅波动,可以运用临近中位数和插值法对缺失值进行填充。在临近值波动幅度较小时,选用插值法填充值;在临近值波动幅度较大时,选用临近中位数填充值。部分缺失时,选用时间序列拟合模型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缺失值 填补方法
下载PDF
时间序列插值法在天人相应生物信号转导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静 冯前进 牛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5-899,共5页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插值法尝试补充无效数据并验证其合理性。方法:用时间序列插值法,补充24h周期内在方药和光照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小鼠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分泌实验数据中的无效值,并运用双因...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插值法尝试补充无效数据并验证其合理性。方法:用时间序列插值法,补充24h周期内在方药和光照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小鼠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分泌实验数据中的无效值,并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讨论光-MT生物信号转导周期网络(PNLMBT)运行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论:利用3次样条插值法补充后数据与原始数据在整体趋势上大体保持一致,两组双因素方差分析验证了插值法有效。统计分析显示,光照和药物等外界因素对于小鼠体内MT浓度影响在一天不同的时间下不同,提示光照+药物的多重调谐作用需进一步统计分析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插值法 天人相应 生物信号转导周期网络 褪黑素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特征 被引量:35
5
作者 韩剑桥 孙昭华 杨云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7-1226,共10页
流域大型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调整过程中的洪、枯水位变化,对下游水安全、水生态和水资源利用影响甚大.利用1955-2012年长江中游各水文站水位、流量等资料,采用改进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特征... 流域大型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调整过程中的洪、枯水位变化,对下游水安全、水生态和水资源利用影响甚大.利用1955-2012年长江中游各水文站水位、流量等资料,采用改进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的周期长度分别为9~14、11~15 a,在假设三峡水库运行后水位无趋势性变化的前提下,估算得到的水位变化周期长度基本在20 a以上,蓄水前的自然周期性已被打破,枯水位发生趋势性下降且无复归迹象,而洪水位波动周期虽有所延长,但上升幅度未超过历史波动变幅,仅可确定洪水位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长距离冲刷,枯水河槽冲刷量占平滩河槽的比例逐年增加,累计至2013年已达91.5%,是枯水位下降的主控因素.河槽冲刷导致的床沙粗化增加了河道床面阻力,高程在平滩水位附近的滩体上覆盖的大量植被增加了水流流动阻力,同时大量航道整治、护岸、码头等工程主体部分布设在枯水位以上,综合因素作用使得洪水河槽阻力增加.三峡水库蓄水后,虽然枯水期流量补偿作用显著削弱了枯水位下降的效应,但枯水位下降事实已经形成,不利于航道水深的提高及通江湖泊枯水期的水量存蓄,洪水位未明显下降,同级流量下的江湖槽蓄量不会明显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位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防洪效益 长江中游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称性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佳 郑恩让 贺永宁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09-112,共4页
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对称性约束条件挖掘混沌时间序列的对称性,分析混沌系统固有的对称特性,提出一种对称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混沌系统的对称性作为先验知识嵌入预测模型,Lorenz系统的仿真结果... 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对称性约束条件挖掘混沌时间序列的对称性,分析混沌系统固有的对称特性,提出一种对称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混沌系统的对称性作为先验知识嵌入预测模型,Lorenz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精确地预测混沌时间序列,而且扩展了混沌系统的预测空间,这一结论预示着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研究混沌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支持向量机 最小二乘法 对称性分析 混沌系统 LORENZ系统
下载PDF
污垢在线监测技术不确定性的时间序列法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灵芳 徐凤彬 +1 位作者 杨善让 徐志明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基于污垢热阻在线监测系统测试数据 ,经过相应热阻序列自相关函数、偏相关函数的性质分析 ,一定精度预报模型的初步建立 ,以及对预报模型的识别、估计和检验 ,最终求得该热阻序列的标准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预报分析 ,结果表明 :在一定... 基于污垢热阻在线监测系统测试数据 ,经过相应热阻序列自相关函数、偏相关函数的性质分析 ,一定精度预报模型的初步建立 ,以及对预报模型的识别、估计和检验 ,最终求得该热阻序列的标准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预报分析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预报期内 ,污垢监测系统的误差不超过 6% ,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污垢热阻在线监测技术的可靠性及合理性 ,为该监测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垢热阻 监测系统 不确定性 时间序列法 水处理
下载PDF
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相杰 严萌 +2 位作者 王双喜 勾永峰 李克臣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814,共7页
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是在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一般要求井下检波器的深度间距不大于20m,如果检波器深度间距逐渐增加"校正"的误差就要... 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是在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VSP速度校正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一般要求井下检波器的深度间距不大于20m,如果检波器深度间距逐渐增加"校正"的误差就要逐渐增大.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弥补了前者的不足,利用各深度间隔顶、底的深度-时间和深度间隔内的声波时差,采用正文中描述的二分法双向计算时间序列的方法计算时间-反射系数序列,最大限度消除了只用声波时差数据计算时间序列产生的"累积误差",把深度-时间间隔的变化对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约束"精度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降低到最小,再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面地震记录作相关,消除二者存在的"系统时间差",使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面地震记录达到最佳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误差 全井段VSP速度校正 局部合成地震记录 二分法双向计算时间序列 系统时间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