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质量作用下轴向运动悬臂梁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宁 杨国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将弹炮发射系统简化为移动质量作用下的轴向运动悬臂梁系统,推导了轴向运动梁的振动方程,采用修正的Galerkin法离散求解该偏微分方程,得到以模态坐标表示的二阶时变常微分方程组,通过Newmark-β法对方程组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移... 将弹炮发射系统简化为移动质量作用下的轴向运动悬臂梁系统,推导了轴向运动梁的振动方程,采用修正的Galerkin法离散求解该偏微分方程,得到以模态坐标表示的二阶时变常微分方程组,通过Newmark-β法对方程组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移动质量载荷主要使梁的一阶模态受到激励,移动质量的大小和运动速度对悬臂梁的振动响应影响较大,在移动质量作用下梁的伸缩运动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移动质量脱离悬臂梁后,梁的轴向收缩运动使得梁的瞬时振动频率不断减小,振动位移逐渐衰减,而振动速度逐渐增大,梁的运动处于不稳定状态,伸展时梁的自由振动规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运动梁 移动质量 时变系统 振动响应 火炮
下载PDF
多级行星齿轮系统耦合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肖正明 秦大同 尹志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1-58,共8页
基于齿轮啮合理论和Lagrange方程,考虑各级齿圈扭转支撑刚度,提出运用集中参数法建立多级行星齿轮—箱体耦合扭转动力学模型。在分析多级行星齿轮啮合相位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各齿轮对时变啮合刚度,并运用有限元法获取各齿圈扭转支撑刚度... 基于齿轮啮合理论和Lagrange方程,考虑各级齿圈扭转支撑刚度,提出运用集中参数法建立多级行星齿轮—箱体耦合扭转动力学模型。在分析多级行星齿轮啮合相位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各齿轮对时变啮合刚度,并运用有限元法获取各齿圈扭转支撑刚度。行星齿轮传动误差表示为轴频和齿频叠加的谐波函数,分析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的主要激励特征。针对盾构机三级行星减速器某施工地段的运行条件,求解行星齿轮系统的动态响应,并分析其时频特性。采用背靠背能量回馈试验台架测试方案,测量盾构机行星减速器的振动加速度,采用数值积分计算振动速度和位移,并分析其振动特性。研究表明盾构机行星减速器振动试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多级行星齿轮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行星齿轮 时变刚度 啮合相位 动态响应 振动测试
下载PDF
列车-轨道时变系统横向振动能量随机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德建 曾庆元 +1 位作者 王荣辉 吕海燕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2期307-313,共7页
根据大量客、货车构架实测蛇行波及德国高速机车轮对横向摇摆力的测试资料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模拟出一般车速及高速构架人工蛇行波 ,分别以构架人工蛇行波及前苏联规律性的竖向不平顺函数为横向及竖向激振源 ,对列车 -轨道时变系统横向... 根据大量客、货车构架实测蛇行波及德国高速机车轮对横向摇摆力的测试资料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模拟出一般车速及高速构架人工蛇行波 ,分别以构架人工蛇行波及前苏联规律性的竖向不平顺函数为横向及竖向激振源 ,对列车 -轨道时变系统横向随机振动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轨道 时间变化系统 能量随机分析 横向振动
下载PDF
高速曳引电梯时变元模型与水平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小强 梅德庆 陈子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为了分析高速曳引电梯运行过程中由于曳引钢丝绳的时变特征引起的非线性时变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曳引绳-轿厢系统时变元模型,将曳引绳处理为运动弹性弦,将与其底端相连的轿厢处理为质量-弹簧-阻尼元件结构,并运用Lagrange方法推导了该... 为了分析高速曳引电梯运行过程中由于曳引钢丝绳的时变特征引起的非线性时变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曳引绳-轿厢系统时变元模型,将曳引绳处理为运动弹性弦,将与其底端相连的轿厢处理为质量-弹簧-阻尼元件结构,并运用Lagrange方法推导了该系统的水平方向非线性参激动力学方程.以五次多项式拟合得到的电梯运行状态曲线作为运动参数输入,采用高精度、高效率的精细积分法进行算例分析,仿真得到高速曳引电梯运行过程中曳引绳-轿厢系统的非线性水平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提出的高速曳引电梯时变元模型及其求解方法是有效的,如实反映了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特征,并对曳引电梯系统中常见的"绳体收缩失稳"现象作出了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曳引电梯 时变元 非线性振动 精细积分法
下载PDF
TMD对列车作用下大跨钢桁架桥的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浩 刘海红 +2 位作者 陶天友 宗周红 何旭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5-391,共7页
南京长江大桥是连接我国南北的重要交通命脉,考虑到列车引起的振动对该桥危害较大,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振动控制。结合车桥动力方程,有限元分析时将列车经过大桥全过程的桥梁结构作为时变系统来考虑,基于ANSYS平台编制了动力时... 南京长江大桥是连接我国南北的重要交通命脉,考虑到列车引起的振动对该桥危害较大,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振动控制。结合车桥动力方程,有限元分析时将列车经过大桥全过程的桥梁结构作为时变系统来考虑,基于ANSYS平台编制了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程序。据此研究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该桥减振控制中的参数敏感性和控制效果,并对比分析了列车时速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MD在其刚度和阻尼系数取值合理时可达到最优控制效果;设计TMD对该桥列车致振动竖向加速度的控制效果明显,且在列车时速较高时减振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TMD 列车荷载 时变系统 减振效果
下载PDF
高速电梯系统时变动力学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振东 赵姗姗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2-426,共5页
以往关于电梯系统的研究指出,引起电梯系统振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激励-由曳引机、承重装置、拖动和控制系统等引起。这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共振理论得出的结论,但不能解释某些电梯的振动行为。本文从时变结构力学的观点出发,计及电梯曳引... 以往关于电梯系统的研究指出,引起电梯系统振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激励-由曳引机、承重装置、拖动和控制系统等引起。这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共振理论得出的结论,但不能解释某些电梯的振动行为。本文从时变结构力学的观点出发,计及电梯曳引钢丝绳的长度随时间变化,建立起电梯系统的变刚度动力学模型,采用解析方法给出了高速电梯弹性振动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表达式。从理论上证明作为时变系统的电梯,具有振荡运动的特征,存在由变刚度引起的自激振动。进一步研究表明,电梯提速意味着曳引钢丝绳的初始扰动增大,导致电梯振动的加速度也增大,对电梯的舒适性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系统 时变动力学模型 自激振动 初始扰动 结构共振
下载PDF
高速车辆-桥梁结构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庆 史家钧 胡振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从时变角度模拟了高速车辆 -桥梁耦合振动 ,考虑了哥氏力 ,离心力的影响 ,分析了刚体的响应时程 ,以及桥面竖向加速度对旅客可能造成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车 -桥耦合振动中系统相关参数 (刚体质量与其移动速度 )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从时变角度模拟了高速车辆 -桥梁耦合振动 ,考虑了哥氏力 ,离心力的影响 ,分析了刚体的响应时程 ,以及桥面竖向加速度对旅客可能造成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车 -桥耦合振动中系统相关参数 (刚体质量与其移动速度 )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而在一般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 ,行驶车辆的竖向惯性力是主要的 ,哥氏力与离心力 (也是惯性力体系的组成部分 )的影响可以近似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桥梁 耦合振动 哥氏力 离心力 结构耦振动 时变动力学
下载PDF
车致“站桥合一”高速铁路客站随机振动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方联民 朱志辉 +2 位作者 王力东 余志武 蔡成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125,共9页
为研究轨道不平顺引起的列车-"站桥合一"客站耦合系统随机振动特征,提出基于虚拟激励法和有限元方法的车辆-轨道-客站耦合系统竖向随机振动模型。其中,车辆采用具有二系悬挂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模拟,轨道-客站采用有限元方... 为研究轨道不平顺引起的列车-"站桥合一"客站耦合系统随机振动特征,提出基于虚拟激励法和有限元方法的车辆-轨道-客站耦合系统竖向随机振动模型。其中,车辆采用具有二系悬挂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模拟,轨道-客站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轮轨关系采用可以考虑轮轨相对变形的线性Hertz接触模型。采用虚拟激励法将轨道不平顺精确地转化为一系列竖向简谐不平顺的叠加,将非平稳随机振动问题转化为确定性的时间历程问题,推导车辆-轨道-客站耦合时变系统随机振动计算模型。以天津西站为例,对列车高速通行引起的客站各楼层随机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并讨论车致振动随车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客站竖向位移主要受车辆轴重引起的确定性激励控制,轨道不平顺引起的随机激励对其影响很小,而竖向加速度则受两种激励的双重影响;车致随机振动在客站结构内衰减迅速,同一楼层平面内,确定性响应和随机性响应衰减速率相近,沿楼层高度方向,随机性响应衰减速率稍大于确定性响应;车速变化对客站位移影响较小,但对加速度影响显著,其中加速度均方根随车速增大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运站 时变系统 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PEM)
下载PDF
Virtual sensing method for monitoring vibration of continuously variable configuration structures using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 被引量:4
9
作者 Zhenjiang YUE Li LIU +1 位作者 Teng LONG Yuanchen M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44-254,共11页
Vibration monitoring by virtual sensing methods has been well developed for linear timeinvariant structures with limited sensors.However,few methods are proposed for Time-Varying(TV)structures which are inevitable in ... Vibration monitoring by virtual sensing methods has been well developed for linear timeinvariant structures with limited sensors.However,few methods are proposed for Time-Varying(TV)structures which are inevitable in aerospace engineering.The core of vibration monitoring for TV structures is to describe the TV structu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ith accuracy and efficiency.This paper propose a new method using the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networks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Configuration Structures(CVCSs),which is an important subclass of TV structures.Th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time-vary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y the‘‘freezing"meth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V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vibration responses is established by LSTM,and can be generalized to estimate the responses with unknown TV processes benefiting from the time translation invariance of LSTM.A numerical example and a liquid-filled pipe experiment are us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unmeasured responses for CVCSs to reveal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in time-domain and modal-domain.Besides,the average one-step estimation time of responses is less than the sampling interval.Thus,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mising to on-line estimate the important responses of TV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based METHO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time-varying structure vibration MONITORING Virtual sensing
原文传递
考虑柔索振动影响时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敬利 崔传贞 +1 位作者 段清娟 保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88-92,97,共6页
现有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研究中,大多没有考虑柔索振动对系统运行精度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慢速运动的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柔索的运动分解为稳态运动与小幅振动两部分。系统的期望运动可由柔索的稳态运动来实现,柔... 现有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研究中,大多没有考虑柔索振动对系统运行精度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慢速运动的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柔索的运动分解为稳态运动与小幅振动两部分。系统的期望运动可由柔索的稳态运动来实现,柔索偏离稳态位置的运动可由对应的小幅振动来描述。针对稳态运动和小幅振动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稳态运动的控制器保证系统可按期望的轨迹运行,小幅振动的控制器则用来抑制柔索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振动,这种振动是不希望出现的。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算例来验证本文动力学模型及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牵引机器人 时变系统 动力学 轨迹跟踪 振动抑制
下载PDF
列车牵引动力叶轮振动随机过程离散方法的时变可靠性分析
11
作者 屈小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9-60,共12页
叶轮结构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在设计生命周期中经常发生振动失效。为了更有效地分析叶轮振动的时变可靠性,研究了叶轮振动随机过程离散的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time-variant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tochastic process discr... 叶轮结构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在设计生命周期中经常发生振动失效。为了更有效地分析叶轮振动的时变可靠性,研究了叶轮振动随机过程离散的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time-variant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tochastic process discretization for blade vibration, BV-TRPD)。首先,通过振动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建立了叶轮的振动分析模型。考虑到叶轮结构尺寸、材料参数和载荷的不确定性,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叶轮振动极限状态方程。利用非线性指数函数、随机模型参数和参数相关的高斯随机过程建立了叶轮振动的时变可靠性分析模型。其次,在跨度率等时变可靠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将时变可靠性转化为多个时不变系统,并在时间上离散随机过程。对于隐式极限状态方程的振动有限元问题,通过采样建立了输入参数与响应极值之间的响应面函数。考虑到设计、工艺、载荷和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研究了影响叶轮振动时变可靠性的关键参数。考虑到成本,提出了提高叶轮振动全寿命可靠性的过程控制参数,以指导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可靠性 叶轮振动 振动可靠性 随机过程离散 振动试验
下载PDF
时变载荷激励的空调滑片式压缩机用球轴承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志霖 蒋迪永 +2 位作者 张文虎 邓四二 胡余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80,223,共13页
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时变载荷激励的空调滑片式压缩机用球轴承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采用Gear Stiff(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就球轴承的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球轴承振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变载荷激... 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时变载荷激励的空调滑片式压缩机用球轴承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采用Gear Stiff(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就球轴承的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球轴承振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变载荷激励下球轴承的振动响应频率以时变载荷频率为主,表现出强迫振动,且振动速度幅值远高于恒定载荷下轴承振动速度幅值;结构参数中,原始径向游隙对球轴承振动特性影响显著,采取零游隙或负游隙能够有效地抑制时变载荷对轴承的冲击;保持架兜孔间隙对轴承振动影响较小,存在最优的保持架兜孔间隙使得保持架振动最小;考虑时变载荷的影响,对空调滑片式压缩机用球轴承施加0.3%~0.6%额定动载荷的轴向预紧力可实现降低轴承振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滑片式压缩机 深沟球轴承 时变载荷 振动 非线性动力学
下载PDF
Spectrum analysis of interval proces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uncertain vibration analysis
13
作者 LI JinWu JIANG Chao NI BingY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549-2564,共16页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have extended the traditional interval method into the time dimension to develop a new mathematical tool called the “interval process model” for quantifying time-varying or dynamic uncer...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have extended the traditional interval method into the time dimension to develop a new mathematical tool called the “interval process model” for quantifying time-varying or dynamic uncertainties. This model employs upper and lower bounds instead of precis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to quantify uncertainty in a parameter at any given time point. It is anticipated to complement the conventional stochastic process model in the coming years owing to its relatively low dependence on experimental samples and ease of understanding for engineers. Building on our previous work, this paper proposes a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 to describe the frequency 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val process,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interval process model and enhancing its applicability for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this approach, we first define the zero midpoint function interval process and its auto/cross-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 functions. We also dedu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o-PSD function and the auto-covariance function of the stationary zero midpoint function interval process. Next, the auto/cross-PSD function matrices of a general interval process are defined, follow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s of PSD function matrix and cross-PSD function matrix for interval process vectors. The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 is then applied to random vibration problems, leading to the creation of a spectrum-analysis-based interval vibration analysis method that determines the PSD function for the system displacement response under stationary interval process excitations.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ormulated spectrum-analysis-based interval vibration analysis approach is verified through two numerical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al process spectrum analysis 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 time-varying uncertainty uncertain vibration analysis
原文传递
基于多维振动响应GSC-TARMA模型的时变结构模态参数辨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磊 刘莉 +1 位作者 马志赛 康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3-192,共10页
针对多维振动响应测量信号下的仅输出时变结构模态参数辨识问题,基于广义随机约束时变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Generalized stochastic constraints time-dependent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GSC-TARMA),拓展出广义随机约束向量时变... 针对多维振动响应测量信号下的仅输出时变结构模态参数辨识问题,基于广义随机约束时变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Generalized stochastic constraints time-dependent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GSC-TARMA),拓展出广义随机约束向量时变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Generalized stochastic constraints vector time-dependent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GSC-VTARMA)。为降低计算复杂度,进一步提出改进的GSC-VTARMA模型(GSC-VTARMA~*),并利用时变刚度数值系统与移动质量简支梁时变结构实验系统的非平稳振动响应信号对所提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与单维GSC-TARMA模型和传统的泛函序列向量时变自回归滑动平均(Functional series vector time-dependent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FS-VTARMA)模型进行对比,辨识结果表明:相较于GSC-VTARMA模型,GSC-VTARMA~*模型在保持辨识精度相同的前提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相较于单维GSC-TARMA模型, GSC-VTARMA~*模型具有更高的数据利用率与辨识鲁棒性;GSC-VTARMA~*模型具有与传统的FS-VTARMA模型相近的辨识精度,但由于采用了递推算法,该模型计算效率更高,在线辨识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结构 模态参数辨识 多维振动响应 广义随机约束
原文传递
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在燃气轮机动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鹏 王俨剀 廖明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6-350,共5页
在处理时变系统,模拟激振力作用转子振动响应时,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以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燃气轮机低压、高压转子动力学简化模型;推导典型结构单元离散时间传递矩阵,计算转子临界特性;以流体激振和转子热变... 在处理时变系统,模拟激振力作用转子振动响应时,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以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燃气轮机低压、高压转子动力学简化模型;推导典型结构单元离散时间传递矩阵,计算转子临界特性;以流体激振和转子热变形两种故障模式为例,引入时变激振力,计算转子异常振动响应。通过实测数据验证,计算结果正确,建模方法、单元离散时间传递矩阵表达式和故障模拟方法可靠,可以直接应用到燃气轮机动力学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燃气轮机 转子动力学 时变激振力响应
下载PDF
桥式抓斗起重机钢丝绳卷绕系统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昕 韩林山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76-78,共3页
为系统了解桥式抓斗起重机这种变质量、变刚度的时变振动系统的动态工作特性,为其设计分析提供比较可靠的动态理论根据,以桥式抓斗起重机钢丝绳卷绕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系统的力学模型,用 Wilson - θ法、 Ne w m ... 为系统了解桥式抓斗起重机这种变质量、变刚度的时变振动系统的动态工作特性,为其设计分析提供比较可靠的动态理论根据,以桥式抓斗起重机钢丝绳卷绕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系统的力学模型,用 Wilson - θ法、 Ne w m ark 法提出求解方法,编制计算程序,并用该程序对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主、辅小车的振动主要是由抓斗的摆动所引起,并且主、辅小车的振动频率,相位相同;主小车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辅小车相应值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抓斗 起重机 钢丝绳卷绕系统 力学模型
下载PDF
Analytical Modeling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Time-Varying Excitation for Surface Defects in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被引量:1
17
作者 Laihao Yang Yu Sun +2 位作者 Ruobin Sun Lixia Gao Xuefeng Chen 《Journal of Dynamics,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2023年第2期89-101,共13页
Surface defects,including dents,spalls,and cracks,for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are the most common faults in rotating machinery.The accurate model for the time-varying excitation is the basis for the vibration mechani... Surface defects,including dents,spalls,and cracks,for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are the most common faults in rotating machinery.The accurate model for the time-varying excitation is the basis for the vibr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and fault feature extraction.However,in conventional investigations,this issue is not well and fully addre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hysical derivation.In this study,an improved analytical model for time-varying displacement excitations(TVDEs)caused by surface defects is theoretically formulated.First and foremost,the physical mechanism for the effect of defect sizes on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rolling element-defect interaction is revealed.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rolling element and different types of defec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varying displacement pulse and defect sizes is further analytically derived.With the obtained time-varying displacement pulse,the dynamic model for the deep groove bearings considering the internal excitation caused by the surface defect is established.The nonlinear vibration responses and fault features induced by surface defect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proposed TVDE model.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sence of surface defects may result in the occurrence of the dual-impulse phenomenon,which can serve as indexes for surface-defect fault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tical model rolling bearings surface defects time-varying excitation vibr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变姿态柔性机械臂横向振动主动控制理论与实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毅 鄂加强 +1 位作者 郭岗 胡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6-720,共5页
综合模态控制和极点配置方法来抑制变姿态柔性机械臂的横向振动.建立了工程适用的柔性机械臂回转系统简化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滤波器和状态观测器实现机械臂末端横向加速度到模态速度和模态位移的转换,结合极点配置法获得当前姿态下系... 综合模态控制和极点配置方法来抑制变姿态柔性机械臂的横向振动.建立了工程适用的柔性机械臂回转系统简化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滤波器和状态观测器实现机械臂末端横向加速度到模态速度和模态位移的转换,结合极点配置法获得当前姿态下系统的模态增益系数,可计算得到模态控制力和实际控制力.实现了基于NI控制器和回转液压作动器的主动控制实验系统,开展了变姿态条件下柔性机械臂横向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对变姿态条件下柔性机械臂横向振动抑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时变 柔性臂架 横向振动 模态控制 极点配置 电液作动器
下载PDF
New algorithm applied to vibration equations of time-varying system
19
作者 陈锐林 曾庆元 张俊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57-60,共4页
Vibration equations of time-varying system are transformed to the form which is suitable to precise integration algorithm.Precision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efficiency of new algorithm are implemented.The following co... Vibration equations of time-varying system are transformed to the form which is suitable to precise integration algorithm.Precision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efficiency of new algorithm are implemented.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got.Choosing matrixes M,G and K is certainly flexible.We can place left side of nonlinear terms of vibration equations of time-varying system into right side of equations in precise integration algorithms.The key of transformation from vibration equations of time-varying system to first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s to form matrix H,which should be assured to be nonsingular.With suitable disposal,precision and computation efficiency of precise integration algorithms are grea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gener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varying system vibration analysis PRECISE INTEGRATION algorithm
下载PDF
曳引驱动电梯垂向时变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德庚 孙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2年第1期44-46,49,共4页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1∶1曳引驱动电梯系统7自由度纵向振动动力学模型及微分方程。考虑钢丝绳时变刚度的影响,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仿真模型,获得了电梯轿厢在上行阶段的振动响应,并分别研究了电梯轿厢在不同的运行速度、启制动...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1∶1曳引驱动电梯系统7自由度纵向振动动力学模型及微分方程。考虑钢丝绳时变刚度的影响,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仿真模型,获得了电梯轿厢在上行阶段的振动响应,并分别研究了电梯轿厢在不同的运行速度、启制动加速度和载重量时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加速度对轿厢振动影响较大,加速度不变,运行速度增加会减小轿厢的振动响应,但同时会增大振动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曳引电梯 时变 振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