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珠澳大桥时空压缩效应 被引量:74
1
作者 吴旗韬 张虹鸥 +1 位作者 叶玉瑶 苏泳娴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跨江通道建设可极大提升海湾两岸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因此研究跨江通道对海湾地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针对先前可达性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均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跨江通道建设可极大提升海湾两岸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因此研究跨江通道对海湾地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针对先前可达性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均质化处理的局限,在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增加自然(水面、海拔、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因素处理,对既有分析模型进行改进,使得交通可达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应用该改进模型计算了港珠澳大桥两种情景下珠三角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探讨港珠澳大桥对中心城市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可达性分析中,在珠三角中心城市中,香港和珠海的时间可达性提高最多,而其他城市则影响较弱;②费用可达性分析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可极大减少香港和珠海往珠三角西岸和东岸的运输费用,同时,不同的大桥通行费用情况下,费用差异产生影响的空间范围差别相同,而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则有所差别。基于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变化,进一步讨论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产生的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跨界交通需求,将成为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研究对产业影响表现有所差异,香港在商贸和服务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而西岸地区的旅游业和房地产将不断受益。最后分析了政策和其他交通通道建设对港珠澳大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交通格局 珠三角 交通可达性 时空压缩
原文传递
时空压缩与中国社会建设 被引量:42
2
作者 景天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共9页
从时空压缩视角探讨中国社会建设的特点,认为从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来看,社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中,社会建设具有扭曲性;与其他各项事业相比,社会建设明显滞后。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为加强社会建设... 从时空压缩视角探讨中国社会建设的特点,认为从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来看,社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中,社会建设具有扭曲性;与其他各项事业相比,社会建设明显滞后。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为加强社会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应抓住时空压缩条件下社会建设的特点,在调整社会关系、发展社会组织、改革社会结构、增进社会福祉、改善社会生活、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开辟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压缩 社会建设 新常态 时空有限性 中国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铁路可达性格局及演变 被引量:26
3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1 位作者 敖荣军 高喆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8,共7页
基于城市间列车最短时间距离数据,使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可达性系数和经济潜力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快速崛起,时间压缩效益显著,可达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传统铁路、现状高速... 基于城市间列车最短时间距离数据,使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可达性系数和经济潜力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快速崛起,时间压缩效益显著,可达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传统铁路、现状高速铁路和规划高速铁路情形下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模式,高速铁路建设促进了相对区位较优越地区向周边地域的迅速扩张,壮大了城市的发展潜能;城市群的可达性格局受高速铁路网络发育水平的显著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初期强化了区域可达性的分异,而随着路网的完善,区域可达性的差异逐渐弱化。科学地研究和呈现城市群高铁建设前后区域可达性格局与差异,对于有效实现区域间交通网络的科学对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效应 时空压缩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可视化交通可达性时空压缩格局的新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恺 刘冲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69,共8页
构建了一个利用"时间—空间图"来分析区域时空压缩的方法框架,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对象,运用该技术研究由路网建设带来的交通可达空间变化。首先,分析通过网络抓取技术获取的各县市在公路网上的通行距离和时间数据。然后,再利... 构建了一个利用"时间—空间图"来分析区域时空压缩的方法框架,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对象,运用该技术研究由路网建设带来的交通可达空间变化。首先,分析通过网络抓取技术获取的各县市在公路网上的通行距离和时间数据。然后,再利用多维尺度分析算法将节点之间的邻近关系转化成几何关系,生成拟合可达关系的时空图,并检验拟合误差。最后,利用分层聚类划分区域城镇体系内部层域结构,利用空间统计方法来分析各聚类的水平位移平均方向、平均距离和圆方差。最后,以区域可达性均衡发展为出发点,给未来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网络建设公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给京津冀城市群未来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压缩 时空图 京津冀城市群 交通可达空间
原文传递
高铁对区域旅游“时空压缩”效应的测度与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贾文通 黄震方 +1 位作者 刘俊 徐冬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5-1802,共18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了无高铁、现有高铁和规划高铁三种情景,引入旅游"门到门"出行的旅行时间测度方法,同时采用分层栅格成本方法改进可达性计算模型,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日常可达性指数和旅游效用函数等指标定量测...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了无高铁、现有高铁和规划高铁三种情景,引入旅游"门到门"出行的旅行时间测度方法,同时采用分层栅格成本方法改进可达性计算模型,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日常可达性指数和旅游效用函数等指标定量测度并全面分析了高铁对区域旅游的"时空压缩"效应。研究发现:①现有高铁将长江经济带景区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压缩"了3.36 h,规划高铁进一步将其"压缩"了1.09 h,使区域的旅游空间范围不断"缩小";②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对区域旅游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加剧了短期旅游圈所覆盖景区数量的空间分异,但使长假旅游圈所覆盖景区数量在空间上趋于均衡;③不同高铁建设阶段对区域旅游的影响存在差异,现有高铁便利了游客的中远程旅游,而规划高铁则对游客短途旅游产生重要影响,并强化了同区域外的旅游联系;④高铁"压缩"了旅途时间,"扩张"了游览时间,大幅提高了旅游效用,这在川渝两地表现的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旅游 时空压缩 效应测度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时空压缩下研发要素流动是否提升了区域绿色创新效率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涛 刘国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37-46,共10页
基于地区高铁通勤时间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检验时空压缩下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且研发人员流动的直... 基于地区高铁通勤时间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检验时空压缩下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且研发人员流动的直接效应更显著;时空压缩下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因创新资源集聚程度和能力水平较高,更易从中获益,而西部地区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阶段,其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偏弱;研发人员流动、财政科技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化水平4种调节因素均表现出门槛特征,且呈现出梯度式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要素流动 绿色创新效率 时空压缩 面板门槛模型
下载PDF
哈维论后现代社会的时空转变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少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7,共5页
哈维认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系在20世纪晚期发生了从福特主义到弹性积累的巨大转变。资本主义的这种历史断裂,构成了后现代思想的社会基础。但哈维强调,在这种变化背后,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并没有改变,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仍... 哈维认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系在20世纪晚期发生了从福特主义到弹性积累的巨大转变。资本主义的这种历史断裂,构成了后现代思想的社会基础。但哈维强调,在这种变化背后,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并没有改变,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仍然存在着连续性。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哈维提出了时-空压缩概念,尝试以此为基础分析后现代转变的实质,从而建构一个由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塑的后现代社会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状况 时空压缩 福特主义 弹性积累 资本主义
下载PDF
发展社会学的时空视角 被引量:11
8
作者 景天魁 邓万春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10,共7页
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导致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必须重新建构。时间和空间是把握现代性的一个网结,时空关系的重大转变是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时空对于发展社会学具有构成性意义。而现代性的时空维度,其实是自经... 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导致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必须重新建构。时间和空间是把握现代性的一个网结,时空关系的重大转变是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时空对于发展社会学具有构成性意义。而现代性的时空维度,其实是自经典社会学以来一直延续的重要学术传统。本文基于对这一学术脉络的梳理,提出以"时空压缩"与"时空伸延"作为基本概念,建立能够解释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的发展历程的发展社会学理论视角和基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时空视角 时空压缩 时空伸延
下载PDF
湖南省城镇空间时空压缩特征及其可视化表达——基于时空图分析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恺 钱芳芳 邹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66-1675,共10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时间-空间图(Time-Space Map)"的技术方法模型,用于分析交通网络建设给地理空间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现有基于可达性评价模型的"空间格局分析法"只能描述网络整体效率变化,而"等时圈分析法...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时间-空间图(Time-Space Map)"的技术方法模型,用于分析交通网络建设给地理空间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现有基于可达性评价模型的"空间格局分析法"只能描述网络整体效率变化,而"等时圈分析法"局限于节点分析,两者都无法完整展现区域时空压缩。本文集成了网络大数据抓取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和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时空图"实现区域时空压缩的可视化。首先,该方法利用网络大数据抓取技术,通过网络地图路径导航服务获取距离数据矩阵;然后,运用多尺度分析方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用通行时间(距离)取代欧氏距离计算求得最佳拟合空间,并对拟合误差进行估算和检验。最后,将拟合空间与地理空间在三维空间中叠加,观察和分析拟合空间的拉伸、延展、扭曲效果,总结区域时空压缩整体特点。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为案例绘制出了各地县级城市在现状公路网联系下的通行距离和通行时间时空图。研究验证了时空图在区域时空压缩格局可视化上的有效性和直观性,并在解读时空图集聚、偏移和皱起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省内公路网络可达性均衡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图 多维尺度变换方法 大数据 交通可达性 时空压缩 可视化 湖南
原文传递
全球化、新国际劳动分工与全球城市的崛起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佳 丁金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4,共7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地域分布及其构成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从福特主义向灵活积累转变。伴随这种转变而出现的"时空压缩"新体验,反映出资本对区位的选择更加敏感。新国...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地域分布及其构成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从福特主义向灵活积累转变。伴随这种转变而出现的"时空压缩"新体验,反映出资本对区位的选择更加敏感。新国际劳动分工本质上是跨国公司凭借资本优势将企业内部分工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尝试,外国直接投资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和生产布局的主要手段。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流向服务业,金融业和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也在世界主要城市趋于集中,"全球城市"(或称为"世界城市")因此形成。在此过程中全球城市逐渐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单元,民族国家的力量则受到削弱,但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不像表面显示的那样简单,对此学界至今仍没有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福特主义 灵活积累 时空压缩 新国际劳动分工 全球城市
下载PDF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邹璇 林岚欣 胡小渝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85,共10页
文章从理论上探索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外部效应,并基于我国大中城市样本,运用多期DID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其根源在于轨道交通具有直接知识溢出效应和正外部性,能够间... 文章从理论上探索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外部效应,并基于我国大中城市样本,运用多期DID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其根源在于轨道交通具有直接知识溢出效应和正外部性,能够间接拉动创新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轨道交通的创新效应具有时空非均衡特征,沿海城市相较内陆城市从中受益更多,后续运营的轨道交通创新边际效应对比早期开通的有所减弱。文章从实证上分离轨道交通影响城市创新产出的外部性,能为未来分析轨道交通政策的实效性、探究城市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城市创新 创新产出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人力资本 新基础设施建设 时空压缩
原文传递
交通发展、时空压缩与产业区位效应——以公路建设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菲 李善同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8,共11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地区制造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分析了交通发展促使时空压缩的产业区位效应,即中国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如何影响资源禀赋、市场潜力、集聚经济等区位因素在塑造经济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研究发现,交通发展会... 本文通过对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地区制造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分析了交通发展促使时空压缩的产业区位效应,即中国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如何影响资源禀赋、市场潜力、集聚经济等区位因素在塑造经济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研究发现,交通发展会重塑地区间的产业竞争优势,可能率先导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成为产业空间分布的离散力;在交通可达性提高到一定临界值之前,时空压缩使得在市场、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地区对于产业布局吸引力进一步强化。但随着交通可达性的进一步提升,经济集聚所创造的市场、产业基础等优势会逐步弱化,进而成为产业布局的离散力。辩证地认识交通发展对地区内生异质性竞争优势的影响,能够为区域产业政策及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发展 时空压缩 产业区位 公路建设 区位因素
原文传递
“附近”消失的当下:用教育重建“附近” 被引量:5
13
作者 赖明谷 代春阳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112,共12页
“附近”是个体与社会联结的纽带,是个体与周边的人和物逐渐创造的情感和文化联系,“附近”的意义在于给予个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加速、流动以及个人主义等缘由,“附近”的层次与关系却在慢慢被磨平。在时空压缩和... “附近”是个体与社会联结的纽带,是个体与周边的人和物逐渐创造的情感和文化联系,“附近”的意义在于给予个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加速、流动以及个人主义等缘由,“附近”的层次与关系却在慢慢被磨平。在时空压缩和个人主义异化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附近”的存在逐渐消弭。消失的“附近”为个体带来新的状态,也让教育变得单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作为联结个体和社会的桥梁,在应对消失的“附近”带给个体和教育本身的考验时,或许可以通过传达与生活世界融通的教育观来改造学习空间,利用科技打破教育方式和空间组织结构的壁垒。建构以位育思想为基础的生态正义框架下的新教育契约,从人性正义和社会正义的角度,追求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个体重建与“附近”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近” 时空压缩 个人主义 生活世界 教育契约 位育 学习空间
下载PDF
高铁开通、风险投资与文化企业选址 被引量:8
14
作者 毛琦梁 颜宇彤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43,共15页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开通有助于促进时空压缩,对企业选址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考察了高铁开通对文化企业选址的影响,并基于风险投资视角剖析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是促进文化产业发...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开通有助于促进时空压缩,对企业选址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考察了高铁开通对文化企业选址的影响,并基于风险投资视角剖析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邻近风险投资机构以获取资本助力是吸引文化企业选址的重要区位因素。高铁建设有助于拓展风险投资中心城市的异地投资范围,增加了高铁开通地区获取风险投资的机会,提升了这类地区对于文化企业布局的吸引力。相对而言,与主要风险投资中心城市有高铁列车连通的中小城市或边缘地区,其对于文化企业选址的吸引力相对较高。高铁建设通过时空压缩便利区际互动,可以增强异地主体间对于软信息的获取能力,拓展风险投资在地理上的可能空间,有助于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匹配投资与产业机会,进而促进经济活动布局的空间拓展,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风险投资 文化企业选址 时空压缩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网络舆情信息扩散中距离的影响——以新浪微博“九寨沟地震”事件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昱杉 李凤全 +2 位作者 王天阳 朱丽东 叶玮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研究地理空间距离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的影响,以新浪微博平台全国范围内关于“九寨沟地震”事件的微博数据为支撑,采用舆情扩散特征指标提取、时间距离空间转换、幂函数模型拟合等方法,先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的时空收缩现象,再分别从... 为研究地理空间距离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的影响,以新浪微博平台全国范围内关于“九寨沟地震”事件的微博数据为支撑,采用舆情扩散特征指标提取、时间距离空间转换、幂函数模型拟合等方法,先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的时空收缩现象,再分别从响应时间、响应强度、传播强度和主题分布等维度上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中距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距离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的响应时间、响应强度、传播强度存在摩擦阻抗作用,但其作用强弱受地理空间的网络基础资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有同类事件发生等因素影响,有地理依赖性;2)距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情主题的分布,与事件、人员关系较大的主题占比有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而对事件的认识、情感态度类主题的占比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地理空间距离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有影响,但对于不同的传播特征,指标的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信息 时空收缩 地理空间距离 舆情扩散特征指标 时间距离 空间转换 模型拟合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利益规定性阐证的时空逻辑——兼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我调适
16
作者 方正 《思想理论战线》 2024年第2期34-44,140,共12页
马克思恩格斯借以“意识形态”为理论切入,在批判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旧哲学”中创立了全新的唯物史观,澄明了其时德国哲学革命面临的根本问题。意识形态的唯物史观转向,揭示了利益规定性为意识形态天然之禀赋。意识形态利益规... 马克思恩格斯借以“意识形态”为理论切入,在批判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旧哲学”中创立了全新的唯物史观,澄明了其时德国哲学革命面临的根本问题。意识形态的唯物史观转向,揭示了利益规定性为意识形态天然之禀赋。意识形态利益规定性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视域中经历了以共时性与历时性为纵横轴向的逻辑展开过程:意识形态历时性的动态演绎映现了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全部过程,并最终指向阶级性对抗关系的解构与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意识形态共时性的空间纠缠表征了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自我实现,并昭示了压迫性利益秩序运作中固存的结构性矛盾。在各类意识形态风险叠加交错的当今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在历时性视域中把握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变性、在共时性空间中认清国内外利益斗争的复杂性,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的主导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利益关系 时空逻辑 精神空间 时空压缩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时空压缩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双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68,154,共6页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呈现"时空压缩"特征,表现在社会转型历史方位目标和社会系统各个领域发展的"时空压缩"。转型社会"时空压缩"特征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时空压缩"给中国生态...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呈现"时空压缩"特征,表现在社会转型历史方位目标和社会系统各个领域发展的"时空压缩"。转型社会"时空压缩"特征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时空压缩"给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后发优势,即拥有"择优综合"的外部条件和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时空压缩"也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更加紧迫的现实任务和国际社会压力。在"时空压缩"背景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健康推进需要社会转型目标和社会结构的优化,以及对地方性生态思维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时空压缩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时空压缩下的我国人力资本积累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庆松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时空压缩下的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如下显著特征:时空压缩促使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快速增长;时空压缩加剧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差异;时空压缩导致我国人力资本积累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从支撑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长远看,我国... 时空压缩下的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如下显著特征:时空压缩促使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快速增长;时空压缩加剧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差异;时空压缩导致我国人力资本积累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从支撑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长远看,我国人力资本积累需要充分考虑时空压缩的现实国情,不失时机地实施人力资本积累的跨越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与和平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压缩 人力资本积累 战略选择
下载PDF
基于高铁网建设的全国城市群可达性空间模拟与特征演变分析——一个改进的时空图分析模型
19
作者 尹航 阎建忠 +2 位作者 吴雅 葛恒衡 杨晓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3-953,共11页
从全局尺度探索城市群交通可达性,能有效描绘城市群间的协同关系及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趋势,为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改进的时空图分析模型,测度11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可达性水平,从城市群群内空间集聚性和群间交通协同特... 从全局尺度探索城市群交通可达性,能有效描绘城市群间的协同关系及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趋势,为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改进的时空图分析模型,测度11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可达性水平,从城市群群内空间集聚性和群间交通协同特征方面分析高铁网建设下城市群可达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铁建设产生的“时空压缩”将促进中国城市群点位“两横两纵”分布结构向“组团式”结构扩散。高铁建设将促进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和城市群间的协同化,增加区域平衡性。时空图分析模型能够有效解读时空图的空间信息,拓展了可达性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并为促进城市群区域平衡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高铁网 可达性 时空压缩 时空图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的时空压缩性特征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帆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8-32,共5页
"时空压缩"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时空压缩"给我国生态文明带来影响是双重的: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择优综合"的外部条件,也为我国生态文... "时空压缩"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时空压缩"给我国生态文明带来影响是双重的: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择优综合"的外部条件,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同时,时空压缩性也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时空压缩性 生态文明 双重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