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体污染的遥感方法及在珠江广州河段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云鹏 闵育顺 +1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0-465,T005,共7页
介绍了水体污染的遥感机理、方法 ,并探索在珠江广州河段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 :随着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增加 ,水体的可见 近红外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经比较发现 ,先对图像数据进行对数变换、IHS变换和KL变换后再进行密度分割... 介绍了水体污染的遥感机理、方法 ,并探索在珠江广州河段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 :随着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增加 ,水体的可见 近红外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经比较发现 ,先对图像数据进行对数变换、IHS变换和KL变换后再进行密度分割及图像分类 ,可以更好地区分和识别水体污染。采用这一方法 ,制成了广州地区水体污染时空分布卫星影像图 ,并结合地面实际分析和调查资料 ,初步总结了珠江广州段水体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污染变化趋势。通过对最新遥感数据的处理 ,结合区域或流域水污染的变化趋势和污染源研究 ,利用GIS技术建立区域或流域污染预警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体污染监测 污染源评价 GIS 时空分布 图像数据
下载PDF
混凝土拱坝位移时空分布确定性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相豪 赵江倩 《水电能源科学》 2001年第4期10-12,共3页
为监控新建坝的安全运行 ,针对坝体埋有一定数量正倒垂线及温度计的特点 ,提出了采用温度位移载常数和“开关函数”建立混凝土拱坝位移时空分布确定性模型的方法 .
关键词 混凝土拱坝 温度位移栽常数 “开关函数” 时空分布 确定性模型 监测
下载PDF
刘公岛水域内叶绿素-α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2
3
作者 柴心玉 高尚德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2期203-211,共9页
据1990年11月至1991年8月间调查资料,提出刘公岛水域内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指出此分布与该水域温度和营养盐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稍低,夏季最低。年变幅为0.21~2.... 据1990年11月至1991年8月间调查资料,提出刘公岛水域内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指出此分布与该水域温度和营养盐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稍低,夏季最低。年变幅为0.21~2.45mg/m3,年平均值为1.02mg/m3。初级生产力以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略低,冬季最低,年变幅为33.40~512.72mg·c/m2·d,年平均值为181.15mg·c/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公岛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时空分布 含量
下载PDF
基于红外辐射特征的砾岩水分湿润锋的演化与追踪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芳 付成功 +3 位作者 付颖煜 王振伟 陶志刚 李英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545-3553,共9页
针对岩石介质中水分湿润锋的时间、空间演化规律问题,采用红外热像仪监测砾岩由干燥到饱和吸水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特征,利用水分湿润锋识别理论分析水分湿润锋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1)随着时间推进,不规则湿润锋面由试样底部逐渐运... 针对岩石介质中水分湿润锋的时间、空间演化规律问题,采用红外热像仪监测砾岩由干燥到饱和吸水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特征,利用水分湿润锋识别理论分析水分湿润锋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1)随着时间推进,不规则湿润锋面由试样底部逐渐运移至试样顶端,在吸附力与毛细力的主要作用下,其上升速度不断减小,直至趋近于0;(2)受砾岩材质不均匀影响,在空间上,水分湿润锋面从试样底部到顶端呈现为非对称的上凸曲线的阵列。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可见光监测结果表明,利用水分湿润锋识别理论,能够得到任意时刻砾岩水分湿润锋面的空间分布曲线,可进一步追踪其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化规律;该方法可实现无损、实时追踪水分湿润锋的目的,对解决土木工程建设、古建筑维护、文物保护等领域的水害问题可提供一种新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红外辐射特征 水分湿润锋 演化规律 时间与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锑矿床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57
5
作者 张国林 姚金炎 谷相平 《矿产与地质》 1998年第5期306-312,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锑资源和生产大国。锑矿床划分为喷流沉积改造型、沉积改造型、变质再造型、岩浆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和外生堆积型六大类,细分十三亚类。近千个锑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华南锑矿成矿带、昆仓—秦岭锑成矿带、藏滇锑成矿带和... 中国是世界上锑资源和生产大国。锑矿床划分为喷流沉积改造型、沉积改造型、变质再造型、岩浆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和外生堆积型六大类,细分十三亚类。近千个锑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华南锑矿成矿带、昆仓—秦岭锑成矿带、藏滇锑成矿带和阴山—天山锑成矿带。其中华南锑矿成矿带是最重要的锑成矿带,该带中有三个矿化集中区呈等间距分布。中国锑矿床最重要的成矿期为泥盆纪和侏罗-白垩纪。主要赋矿岩系为泥盆纪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其次为元古界浅变质碎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床 矿床类型 锑成矿期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矿山高应力区采动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杨志国 于润沧 +1 位作者 郭然 汪令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632-3638,共7页
冬瓜山铜矿是目前国内开采最深的金属矿山之一,岩石具有典型的岩爆倾向性,最大应力为38MPa,为控制岩爆的发生及制定高应力区采矿的战略,2005年矿山引进南非ISS国际公司的微震监测系统,实现对采矿引起的岩体应力、应变状态的实时监测。... 冬瓜山铜矿是目前国内开采最深的金属矿山之一,岩石具有典型的岩爆倾向性,最大应力为38MPa,为控制岩爆的发生及制定高应力区采矿的战略,2005年矿山引进南非ISS国际公司的微震监测系统,实现对采矿引起的岩体应力、应变状态的实时监测。简单介绍冬瓜山矿微震监测系统的布置;基于一段时间内监测到的有效事件,对井下首采区地震事件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利用可视化工具JDI对事件的相对集中区域进行圈定,并与井下生产活动相结合,分析原因;还提出对井下工程岩体危险识别的手段,并用实际发生的事件验证;综合研究成果,制定以微震监测技术为基础的高应力区采动分析的工作程序,为目前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岩爆 高应力区 微震监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天目湖热力学状况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运林 陈伟民 +2 位作者 杨顶田 黄文钰 江晶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7,共7页
根据2001年6月~2002年5月在天目湖进行的每月一次的全湖水温观测以及2002年5月25~26日在1号点的定点24h连续水温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天目湖水温时空分布、垂直分布、温跃层的形成与变化以及湖泊热力学对溶解氧、营养盐的影响,揭示了... 根据2001年6月~2002年5月在天目湖进行的每月一次的全湖水温观测以及2002年5月25~26日在1号点的定点24h连续水温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天目湖水温时空分布、垂直分布、温跃层的形成与变化以及湖泊热力学对溶解氧、营养盐的影响,揭示了各自的基本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目湖水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垂直分布明显,而其水平差异不大;温跃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增强-稳定-减弱-消失的周期变化;水温的变化以及温跃层的存在引起了水中溶解氧以及营养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湖 热力学 温跃层 时空分布 垂直分布 溶解氧 营养盐
下载PDF
用NCEP/NCAR再分析辐射资料估算月平均地表反照率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琼 钱永甫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9-317,共9页
本文利用1979年~1995年17年平均的NCEP/NCAR(NationalCenter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 本文利用1979年~1995年17年平均的NCEP/NCAR(NationalCenter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辐射资料估算了全球月平均地表反照率。从所得结果的时空分布来看,用NCEP/NCAR辐射资料得到的全球地表反照率基本上正确反映了地球表面下垫面类型的分布特性及其变化。纬向平均分布显示了全球地表反照率具有明显的年变化,与其它类似工作相比,除高纬度海表反照率略为偏高外,其它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用该资料得到的我国地表反照率也很好地表征了我国复杂的下垫面特性及其随季节的变化,其时空分布与国内其他作者的结果一致,部分地区数值上略为偏大,用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观测资料验证后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平均 地表反照率 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辐射
下载PDF
黄海南部及东海中小型浮游桡足类生态学研究Ⅲ.优势种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亚瞿 徐兆礼 赵文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16-22,共7页
运用优势度和聚集强度测度对黄海南部及东海(28°00′~34°00′N、121°00′~127°00′E)中小型浮游桡足类优势种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季出现的主要优势种是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小拟哲水蚤(Pa... 运用优势度和聚集强度测度对黄海南部及东海(28°00′~34°00′N、121°00′~127°00′E)中小型浮游桡足类优势种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季出现的主要优势种是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vus),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affinis)和尖额保猛水蚤(Aegisthusmucronatus)等。各优势种的优势度与平均丰度相关关系均大于0.90,相关关系十分显著。主要优势种的丛生指标从冬季,春季到夏季逐季上升。拟长腹剑水蚤聚块性指标和扩散指标冬春季相差不大,但夏季明显升高。小拟哲水蚤聚块性指标和扩散指标冬春夏3季相差不大,夏季高丰度区分布范围扩大,春夏季拟长腹剑水蚤高丰度分布区偏北,位于混合水偏黄海冷水一侧。近缘大眼剑水蚤高丰度区靠长江口近岸,位于混合水偏沿岸水一侧。小拟哲水蚤适应范围最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桡足类 黄海南部、东海 优势种 空间分布 聚集强度
下载PDF
中国铜矿床成矿期划分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科强 黄辉 +2 位作者 王治华 喻万强 张国利 《矿产与地质》 2006年第6期583-589,共7页
根据全国1085个主要铜矿床的成矿时代研究,将中国铜矿床划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六个成矿期。统计分析了各成矿期形成的铜矿床数量,在分析各成矿期地质演化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矿床类型铜... 根据全国1085个主要铜矿床的成矿时代研究,将中国铜矿床划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六个成矿期。统计分析了各成矿期形成的铜矿床数量,在分析各成矿期地质演化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矿床类型铜矿床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时空分布特征 成矿期划分 古构造环境 矿床类型 中国
下载PDF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雪铭 白芝珍 +2 位作者 田深圳 郭玉洁 刘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6期86-93,共8页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正效应,对居民体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研究现状,利用熵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14市2008-2017年的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果。一、时间变化。辽宁省城市...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正效应,对居民体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研究现状,利用熵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14市2008-2017年的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果。一、时间变化。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于2011年和2016年出现峰值,分别为8.82和8.48,阶段性特征显著。二、空间分布。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空间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以沈阳、大连为主的优质人居环境区和以朝阳、阜新与丹东为代表的欠发达人居环境区,具有较强的西北-东南方向性特征以及非均衡变动特征。三、系统分异。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变化差异较大,社会系统变化幅度最大,其他系统较小;人口系统和居住系统得分较低,其他系统得分较高。四、影响因素。对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影响最大的系统依次是支撑系统和社会系统。支撑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系统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 时空分异 熵权法 地理探测器 辽宁省
下载PDF
洱海富营养化时空分布模糊评价及成因对策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邹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6-41,共6页
运用模糊方法对洱海富营养化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洱海营养化状况从1988~1991年呈上升趋势,且其年内分布规律为冬春低、夏秋高。空间分布,则表现为南部、北部、西部、东部较相应的中部高。并对此规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运用模糊方法对洱海富营养化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洱海营养化状况从1988~1991年呈上升趋势,且其年内分布规律为冬春低、夏秋高。空间分布,则表现为南部、北部、西部、东部较相应的中部高。并对此规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洱海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时空分布 模糊评价 洱海 防治 对策
下载PDF
近46a重庆汛期极端降水量异常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叶香 陆维松 +1 位作者 张天宇 邵海燕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654,共9页
利用重庆33站1961-2006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6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量,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 利用重庆33站1961-2006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6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量,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最主要空间模态,空间分布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各区代表站汛期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相当大;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整个重庆地区近46a来汛期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各区汛期极端降水主要存在着2—3a、5a左右的年际变化和11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汛期 极端降水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我国外籍HIV/AIDS病例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蔡畅 王丽艳 +4 位作者 郭巍 秦倩倩 丁正伟 陈方方 崔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57-761,共5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中国报告的外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整理1988-2014年期间全国确诊报告的外籍HIV/AIDS病例(不包括港、澳、台)的基本信息,分析外籍病例的空间... 目的描述和分析中国报告的外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整理1988-2014年期间全国确诊报告的外籍HIV/AIDS病例(不包括港、澳、台)的基本信息,分析外籍病例的空间聚类热点,并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时间段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结果截至2014年底,全国诊断外籍HIV/AIDS病例10 890例,占全国累计发现病例的1.7%,但云南部分地区外籍病例占当地新发现病例的比例较高。外籍病例以亚洲籍为主(81.7%),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61.3%)。空间分析结果显示,除云南外,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山东及北京等边境和沿海省份是外籍病例的主要发现地区,各地外籍病例传播途径和发现方式不同。2010年中国取消"限制HIV/AIDS病例入境"的禁令后,中国新发现的外籍病例人口学特征发生了变化。结论近年来外籍病例对中国边境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存在较大影响,建议开展跨区域艾滋病防治工作,有针对性的加强针对外籍HIV/AIDS病例的随访和医疗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外籍病例 时空分析 趋势
原文传递
山区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军 黄敬峰 王秀珍 《科技通报》 2006年第1期41-47,共7页
以浙江省仙居县水文站为基本站,对仙居县内17个水文站和括苍山气象站的年降水量进行了时间序列订正,建立了17个水文站和括苍山气象站年降水量的时间序列订正模型。并分析了仙居县各降水量测站历年平均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将仙居县各... 以浙江省仙居县水文站为基本站,对仙居县内17个水文站和括苍山气象站的年降水量进行了时间序列订正,建立了17个水文站和括苍山气象站年降水量的时间序列订正模型。并分析了仙居县各降水量测站历年平均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将仙居县各降水量测站历年降水量数据与GPS实地调查所得到的各测站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仙居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模型。其次,利用1:10000仙居县的地形图建立1:10000高空间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从中得到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栅格数据,并结合仙居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模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得到了仙居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制作了仙居县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山区 年降水量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trend of prehistoric human sites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Henan Province, Central China 被引量:7
16
作者 LI Zhongxuan ZHU Cheng +2 位作者 WU Guoxi ZHENG Chaogui ZHANG Pengj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9期1109-1121,共13页
The Yangshao Culture (approx. 6.9-5.5 ka BP) and the Longshan Culture (approx. 4.6-4.0 ka BP)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Henan's Neolithic Period. Due to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Yangshao cultural sites, they h... The Yangshao Culture (approx. 6.9-5.5 ka BP) and the Longshan Culture (approx. 4.6-4.0 ka BP)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Henan's Neolithic Period. Due to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Yangshao cultural sites, they had a river-oriented tren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in the Longshan Period. Apart from terrain factors, distribution of the sites in both periods is subject to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Yangshao Culture originated in Holocene Optimum Period, and the Longshan Culture started in climatic fluctuations prior to Neolithic ending. But the latter owned more sites and wider scopes than the former did. Both the Cultures devel- oped fast in rich rainfall and warm periods, and withered for abrupt cooling events in 5.4 ka BP and 4.0 ka BP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Henan's Neolithic Cultures is not good as expected. Whilst, the ancient farming acted an irreplaceable part in distribution of human sites, and the need for farming space prompted human sites to expand from the western hilly areas towards the eastern plain of Henan. Moreover, the neighboring cultures poured into Henan and complicated the cultural patterns. Besid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tes in the Erlitou Period suggest that some social factors disturbed the spatial pattern at the end of Neolithic age in He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angshao cultural sites the Longshan cultural sites time-spatial distribution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原文传递
2015年内蒙古地区高温天气统计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一平 德力格尔 《内蒙古气象》 2016年第1期3-5,11,共4页
文章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内蒙古119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自动观测数据,对2015年内蒙古出现的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1)全年有58个站出现≥35℃的高温天气,站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及东部偏东南地区,只有11个... 文章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内蒙古119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自动观测数据,对2015年内蒙古出现的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1)全年有58个站出现≥35℃的高温天气,站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及东部偏东南地区,只有11个站出现超过5d的高温;(2)高温天气出现时间早,但范围较广、时段集中的高温事件发生次数较少;(3)高温集中发生在7月份,日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15—17时;(4)高温发生时地面都对应减压,高空处于高压控制区,中低层处于暖区中,地面风速多在3m·s-1以上,高于日平均风速;(5)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出现高温的位势高度、温度指标值不同,西部比东部高,7月比4、5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减压 高压 指标值
下载PDF
甘肃省1960~1989年的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瑾 徐明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离均差“I”为指标,用-1.2<I≤-0.4为早,I≤-1.2为大旱,分析甘肃省近30年各地不同时段干旱发生的频率特征,指出不同旱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从农业生产管理因素与自然气候因素等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的原因。
关键词 干旱区 干旱指标 产量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柳河水沙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长江 孙瑶 王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3期98-100,共3页
对柳河主要站不同年段的水量、沙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雨量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所占比重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证明人类活动是占主要的。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水沙影响 输沙量 时空分布 柳河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文化资源分布态势及归因——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3-172,共10页
长江经济带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文化资源富集,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单位”)为载体,采用空间地理分析方法,探析长江经济带国保单位的分布差异及归因。研究发现:在时间态势上,不同历史时期形... 长江经济带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文化资源富集,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单位”)为载体,采用空间地理分析方法,探析长江经济带国保单位的分布差异及归因。研究发现:在时间态势上,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国保单位呈现出“七起六伏”的数量变化,其分布重心的迁移距离亦有变化;在空间态势上,国保单位沿长江水系呈“东密西疏”的鱼骨状分布,并亲水聚集;在类型特征上,国保单位的类型分布具有集中化的结构特征,其中古建筑占据数量优势;在归因解释方面,自然环境的水系指标、社会环境的文化指标对国保单位的分布差异具有高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集群发展、固本强基和数字集成的策略,旨在为长江经济带国保单位的保护及传承提供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文化资源 时空分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空间地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