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整联合作业工艺及配套机具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贾洪雷 陈忠亮 +2 位作者 刘昭辰 孙裕晶 王长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3,共4页
根据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特点和新的农艺要求 ,研究探讨了耕整联合作业工艺。优化组合高产农艺技术 ,提出了适合旱田耕整作业的全幅旋耕、垄台碎茬、分层深施化肥、扶垄或破垄、深松和镇压等多种不同组合形式的联合作业 ,并对耕整联合作... 根据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特点和新的农艺要求 ,研究探讨了耕整联合作业工艺。优化组合高产农艺技术 ,提出了适合旱田耕整作业的全幅旋耕、垄台碎茬、分层深施化肥、扶垄或破垄、深松和镇压等多种不同组合形式的联合作业 ,并对耕整联合作业机的总体配置和主要工作部件进行了研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整地机具 工艺 设计
下载PDF
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文政 李问盈 +1 位作者 郑侃 赵宏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6-261,268,共7页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机械深松面积、机械化免耕覆盖播种面积及保护性耕作面积变化情况;结合保护性耕作工艺特点,...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机械深松面积、机械化免耕覆盖播种面积及保护性耕作面积变化情况;结合保护性耕作工艺特点,对秸秆残茬处理、免少耕施肥播种、土壤深松和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深松机械和植保机械等相关配套机具的工作原理及作业特点,并对相关典型机具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目前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关键技术 配套机具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0
3
作者 尚小龙 曹建斌 +3 位作者 王艳 杨炳南 李道义 王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201,共11页
保护性耕作体系将耕作方法和种植农艺结合起来,通过避免土壤扰动以减少农田侵蚀和水分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增加和改善健康土壤。中国的农田土壤存在肥力偏低、退化严重、水土流失、污染加剧等问题,亟待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方法。根... 保护性耕作体系将耕作方法和种植农艺结合起来,通过避免土壤扰动以减少农田侵蚀和水分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增加和改善健康土壤。中国的农田土壤存在肥力偏低、退化严重、水土流失、污染加剧等问题,亟待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方法。根据中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可持续发展需求,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在保护性耕作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秸秆还田、免耕少耕、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和技术装备,并对今后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出了建议。我国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面积超过7.3×10^(7) hm^(2),旱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平均每年可获经济效益409元/hm^(2),水稻保护性耕作可节省肥料使用量15%,农药10%。保护性耕作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农业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应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发展适合各自区域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并构建完善的农机农艺配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免耕播种 土壤有机质 耕作装备
下载PDF
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倪有亮 金诚谦 +3 位作者 陈满 王廷恩 李泽峰 袁文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5,共9页
大豆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关乎我国大豆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我国大豆种植情况、大豆机械化生产情况及技术装备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我国北方、黄淮海及南方大豆产区在大豆耕整地、播种、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机... 大豆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关乎我国大豆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我国大豆种植情况、大豆机械化生产情况及技术装备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我国北方、黄淮海及南方大豆产区在大豆耕整地、播种、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动态、技术特点及机具装备,分析我国大豆主产区在大豆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针对北方大豆产区依赖进口机具、黄淮海大豆产区机收效果不理想、南方产区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等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大国产大型农机具研发、完善黄淮海地区技术规程和优化种收机具性能、农机农艺结合缓解南方大豆机收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机械化生产 大豆产区 耕整地 播种 收获 技术装备
下载PDF
秸秆旋埋还田后空间分布效果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华 李栋 +3 位作者 刘政源 李支轶 骆双成 夏俊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77,共9页
对传统旋耕机(TR)、秸秆旋埋还田机(SR)和深松+秸秆旋埋还田机(SSR)进行了秸秆还田离散元仿真和田间试验对比。通过设计的秸秆三维坐标测量装置对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坐标进行了测量,并在三维绘图软件中还原了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状态,及... 对传统旋耕机(TR)、秸秆旋埋还田机(SR)和深松+秸秆旋埋还田机(SSR)进行了秸秆还田离散元仿真和田间试验对比。通过设计的秸秆三维坐标测量装置对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坐标进行了测量,并在三维绘图软件中还原了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状态,及秸秆在三维图中量化及可视化显示。对取样立方体进行分层、横向及纵向划分等探究了秸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及水平分布的均匀性。利用离散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并与田间试验设定了相同的作业参数,在仿真作业完成后,通过设置不同尺寸的GeometryBin计算区域内秸秆数量,并分别对应实际田间作业的分层、横向和纵向划分。在分层处理中,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SR和SSR埋入土壤中的秸秆量都明显大于TR,尤其是埋入土壤下层的秸秆量均是TR的数倍。TR、SR和SSR作业后各层秸秆占比仿真值和实测值的变异系数均呈递减趋势,其中SSR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28.8%和28.7%。3种耕作装备下仿真值与实测值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平均误差为9.6%。横向和纵向划分中,TR、SR和SSR的各区域秸秆占比仿真值和实测值的变异系数无绝对规律,SSR的变异系数均最小。离散元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SSR秸秆还田后,秸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均匀性均最优。离散元仿真较好地拟合了实际田间作业后秸秆的空间分布状态,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装备 秸秆还田 离散元仿真 空间坐标 变异系数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杜友 姚海 张园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8-203,共6页
保护性耕作具有防治农田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等作用,对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研究和分析国外先进保护性耕作做法经验的基础上,介绍我国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情况,并从应用面积、应用范围、装备水平、技术模式... 保护性耕作具有防治农田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等作用,对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研究和分析国外先进保护性耕作做法经验的基础上,介绍我国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情况,并从应用面积、应用范围、装备水平、技术模式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在农艺技术、机具性能、农民认识和投入保障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保护性耕作在适宜区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免耕播种 装备水平 技术模式
下载PDF
耕整机械土壤减粘脱附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28-736,共9页
耕整机械土壤减粘脱附问题是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致力解决的技术难题,减少土壤粘附有利于提高耕整机械作业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作业功耗与作业阻力。总结了耕整机械土壤粘附的产生原因与土壤粘附对耕整机械作业影响;重点介绍了国内... 耕整机械土壤减粘脱附问题是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致力解决的技术难题,减少土壤粘附有利于提高耕整机械作业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作业功耗与作业阻力。总结了耕整机械土壤粘附的产生原因与土壤粘附对耕整机械作业影响;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耕整机械有关减粘脱附研究中机械脱附、表面改形、表面工程、仿生等技术应用现状与典型机具;展望了耕整机械减粘脱附技术的发展方向,为耕整机械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整机械 土壤 减粘脱附 现状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配套机具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陆强 高彦玉 +4 位作者 朱加繁 高志超 黄景威 陈钊 罗新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268,共6页
农田是开展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及生态环境的质量。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成本升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及农业立体式污染加剧等问题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 农田是开展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及生态环境的质量。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成本升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及农业立体式污染加剧等问题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的保护性耕作则显得颇具推广价值。为此,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意义,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关键技术和配套机具,指出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一步研究试验及推广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配套机具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我国茶园耕作机械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拥军 陈力航 +3 位作者 罗意 刘伟英 康彦凯 晏资元 《湖南农机》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茶园生产所需要的精壮劳力严重缺乏,造成茶园作业效率普遍低下。文章回顾了国内外茶园耕作管理机具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茶园耕作及耕作制度现状,分析了我国茶园耕作管理机具研究与开发上存在...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茶园生产所需要的精壮劳力严重缺乏,造成茶园作业效率普遍低下。文章回顾了国内外茶园耕作管理机具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茶园耕作及耕作制度现状,分析了我国茶园耕作管理机具研究与开发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快我国茶园耕作机械化的若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耕作机具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关于旋耕机、碎茬机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红 李静 王玮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47-50,共4页
通过参数对照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旋耕、碎茬不同作业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各参数的主要作用,寻求影响与 294~552 k W 拖拉机配套的旋耕和碎茬作业的关键参数,从而为研究设计旋耕碎茬通用机提出最佳方案。
关键词 旋耕机 碎茬机 一体化 旋耕作业 质量
下载PDF
从约翰迪尔产品看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红丹 李民 +2 位作者 胡东元 刘圣伟 李洪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5,20,共5页
介绍了美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设备及耕作模式特点,分析了切茬碎土类、深松除草整地类、条状少耕类和联合作业机型(复式作业)4种类型的JohnDeere公司保护性耕作机具和免耕播种机的主要功能及特点。同时,总结了免耕播种机3种... 介绍了美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设备及耕作模式特点,分析了切茬碎土类、深松除草整地类、条状少耕类和联合作业机型(复式作业)4种类型的JohnDeere公司保护性耕作机具和免耕播种机的主要功能及特点。同时,总结了免耕播种机3种结构形式的开沟、播种、覆土、镇压和防堵塞等构成组件的关键设计技术,以及对发展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学 保护性耕作 综述 机具 约翰迪尔
下载PDF
丘陵山地翻耕机具姿态调整系统设计与仿真
12
作者 施正发 袁奎 +4 位作者 余佳斌 胡勇 贺乘龙 张富贵 艾永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207-212,共6页
针对现有丘陵山地翻耕作业机具姿态调整系统在复杂作业工况下调整和控制精度不高,导致机具作业稳定性和作业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基于机具横向姿态调整系统,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丘陵山地翻耕作业的机具姿态调整系统。以常... 针对现有丘陵山地翻耕作业机具姿态调整系统在复杂作业工况下调整和控制精度不高,导致机具作业稳定性和作业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基于机具横向姿态调整系统,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丘陵山地翻耕作业的机具姿态调整系统。以常规PID控制算法为对照,在姿态调整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通过MATLAB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常规PID控制算法的机具横向姿态调整时间为4.5 s,横向姿态角的超调量为0.89°;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机具横向姿态调整时间为1.9 s,横向姿态角基本无超调。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机具姿态调整系统的可行性、正确性和科学性,调整系统精度和稳定性能满足丘陵山地横坡作业复杂的工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翻耕机具 姿态调整系统 模糊PID控制算法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设备的成套化推广思路与方案设计
13
作者 郑建国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4期83-85,共3页
东北地区担负着国家粮食“压舱石”的重任,在农业生产高效的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黑土资源退化问题凸显,耕地保护成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保护性耕作新型生产模式逐渐得到普及,并在... 东北地区担负着国家粮食“压舱石”的重任,在农业生产高效的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黑土资源退化问题凸显,耕地保护成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保护性耕作新型生产模式逐渐得到普及,并在土壤保持、蓄水保墒、结构改善、培肥地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保护性耕作设备应用规范性,改善设备使用不合理问题,该文论述了相关的推广模式和建议,设计了保护性耕作设备的成套化推广方案,以期为更好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设备 成套化 推广 方案
下载PDF
少耕整地技术的发展与新机具 被引量:5
14
作者 毛俐 赵丽平 +1 位作者 刘国平 陈宝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8-241,共4页
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机械发展的首要内容。国外农业机械已经达到了系列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生产的水平,并将机、电、液、自动化及卫星定位等高新科技应用于耕作机械。我国的耕作机械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复式少耕联合整地技术是国... 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机械发展的首要内容。国外农业机械已经达到了系列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生产的水平,并将机、电、液、自动化及卫星定位等高新科技应用于耕作机械。我国的耕作机械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复式少耕联合整地技术是国内外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具有保护土壤、保持生态环境和符合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的复式、少耕、联合耕整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机械 翻转犁 旋耕机 圆盘耙 复式少耕整地机
下载PDF
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7期32-34,共3页
施肥是果园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施肥对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果园施肥技术主要基于水肥一体化设备施液体肥和机械开沟施肥。设计一种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并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该设备可以一次性完成开... 施肥是果园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施肥对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果园施肥技术主要基于水肥一体化设备施液体肥和机械开沟施肥。设计一种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并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该设备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和施肥作业,改善传统施肥技术中存在的工作效率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果园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机械 旋耕 施肥 装备研究
下载PDF
土壤耕作部件测试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春鸽 王晓燕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73,共4页
针对土壤耕作部件受力情况复杂、测量困难及误差大等问题,采用了三分力传感器原理,设计了便携式测试装置。本装置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由三分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部分组成;软件采用VB编写程序,采用USB接口与电脑相连,能够实时... 针对土壤耕作部件受力情况复杂、测量困难及误差大等问题,采用了三分力传感器原理,设计了便携式测试装置。本装置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由三分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部分组成;软件采用VB编写程序,采用USB接口与电脑相连,能够实时采集、保存数据。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其采集数据速度高达200次/s,可以根据不同的前进速度设定采集次数,采集数据精度在95%以上,能够满足测试要求,为土壤耕作部件的研究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免耕 传感器 测试装置
下载PDF
新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庆杰 李洪文 +2 位作者 徐迪娟 张喜瑞 于丽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9-252,共4页
主要针对现有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存在原垄播种困难,垄形保持差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2BMQL-3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机具主要由破茬装置,垄台清理装置,稳定装置,开沟播种施肥装置以及覆土镇压装置等组成。田间试验证实:该机具能够实现... 主要针对现有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存在原垄播种困难,垄形保持差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2BMQL-3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机具主要由破茬装置,垄台清理装置,稳定装置,开沟播种施肥装置以及覆土镇压装置等组成。田间试验证实:该机具能够实现原垄免耕播种作业,播种后垄形破坏小、保持好,粒距合格率为96.2%,播种平均深度为4.2 cm,施肥平均深度为8.7 cm,种肥间距为4.5 cm,一次进地可完成原垄破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覆土等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保护性耕作 稳定装置 免耕播种机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试验研究与选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香琴 胡英宏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1期284-285,共2页
介绍了小麦、玉米、小颗粒免耕施肥播种机的发展现状、结构原理及性能特点,探讨了这几种免耕施肥播种机的试验研究改进技术。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关键机具 机具选型
下载PDF
宁夏葡萄园土地整平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文变 王凡 禹昭 《内燃机与配件》 2022年第5期226-228,共3页
本文分析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的现状,针对目前葡萄园的种植和生产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中耕设备,其只具备除草功能,除草后土地不平整,需要人工平整。为此,在中耕机的基础上设计增加了土地整平机构和覆土装置。以此来提高作业效率,保证葡... 本文分析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的现状,针对目前葡萄园的种植和生产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中耕设备,其只具备除草功能,除草后土地不平整,需要人工平整。为此,在中耕机的基础上设计增加了土地整平机构和覆土装置。以此来提高作业效率,保证葡萄树行间地面与株间地面之间的高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土地整平机构 中耕设备
下载PDF
Thoughts on developing small/medium size no-till equipment for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in Asia:Summary of 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 comments 被引量:2
20
作者 He Jin Li Hongwen +2 位作者 Wang Yingkuan Zhang Zhiqiang Wang Qingj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39-146,共8页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ases most of its operations or practices on soil tillage,which causes likely occurrence of water and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runoff.In order to conserve soil,water and environment,Conservati...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ases most of its operations or practices on soil tillage,which causes likely occurrence of water and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runoff.In order to conserve soil,water and environment,Conservation agriculture(CA)is increasingly adopted to replace traditional tillage agricultur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nd profitable agriculture and subsequently improve the livelihoods of farmers.CA holds great potential for all sizes of farms and agro-ecological systems,but its adoption is most urgently required by smallholder farmers,especially those short of laborers.Small/medium size no-till machines and implements are the key to CA adoption.A review article on small/medium size no/minimum-till seeders in Asia published in IJABE triggers a lot of scientific conversation on how to develop suitable no-till equipment among peer experts.This paper presents a collection of these 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 comments including commentary,questions,answers,suggestions,critical thinking,etc.The authors of the review article also provide response,summary of the review comments and their own standpoints.This open post-publication review and commentary may add value to the published review article and provide new ideas useful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A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conservation tillage no-till equipment 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