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0例小腿严重损伤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永清 朱跃良 +11 位作者 李军 丁晶 汤逊 陆声 林月秋 郭远发 徐小山 阮默 马涛 李春晓 师继红 汪新民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总结结合不同的皮瓣和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1990-2007年,共治疗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干骨折190例,其中GustiloⅢB型160例,GustiloⅢC型30例。男16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岁。交通伤132例,机器压... 目的总结结合不同的皮瓣和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1990-2007年,共治疗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干骨折190例,其中GustiloⅢB型160例,GustiloⅢC型30例。男16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岁。交通伤132例,机器压砸伤32例,石块砸伤26例。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清创、植皮、各种组织瓣(游离胸脐皮瓣2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筋膜皮瓣26例,腓肠肌内、外头肌皮瓣22例)、各种外固定架(半环架84例,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12例,AO外固定架12例,潍坊三维外固定架42例,组合式外固定架40例)。平均随访7.3年。结果所有皮瓣成活。186例骨折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84例半环架为7.5个月,8例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11.2个月,12例AO外固定架8.5个月,42例潍坊三维外固定架8.1个月,40例组合式外固定架7.8个月。除半环架外,其他外固定架都需植骨。4例骨折未愈合,为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固定后发生骨髓炎,经再次手术后愈合。最近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膝、踝关节功能正常,无患肢疼痛。结论皮瓣与外固定架结合足治疗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损伤 胫骨骨折 外科皮瓣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Ⅰ期全膝关节置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卜国云 孙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1-1056,共6页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恢复关节面、下肢力线及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的主要目标,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年人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时常伴有膝关节严重骨关节炎、骨质疏松并且骨折粉碎严重,骨折处理更为棘手,切开复...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恢复关节面、下肢力线及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的主要目标,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年人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时常伴有膝关节严重骨关节炎、骨质疏松并且骨折粉碎严重,骨折处理更为棘手,切开复位内固定有时难以达到治疗目标且术后容易产生卧床相关并发症。全膝关节置换(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但其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目前已有应用Ⅰ期TKA治疗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报道,术后即刻恢复膝关节稳定,可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及下地负重活动,亦不需要考虑半月板保留、交叉韧带修复及复杂骨折关节面解剖复位等问题。笔者从治疗优势、手术相关问题及费用等方面就Ⅰ期TKA治疗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救治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可膨胀髓内钉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兴盛 练克俭 +1 位作者 翟文亮 周亮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可膨胀髓内钉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适应证。方法72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4例,行可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38例,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从手术时间、术中出... 目的观察可膨胀髓内钉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适应证。方法72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4例,行可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38例,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5~13个月,平均7个月。两组疗效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掌握好手术指征,是治疗胫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髓内钉 带锁髓内钉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解剖钢板结合连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4
作者 符林雄 张寿 周业渊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8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评价解剖钢板结合连续被动运动(CPM)功能锻炼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本院34例胫骨平台骨折行解剖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并在术后进行CPM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对患者行x线检查示骨折实现解剖复位... 目的评价解剖钢板结合连续被动运动(CPM)功能锻炼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本院34例胫骨平台骨折行解剖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并在术后进行CPM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对患者行x线检查示骨折实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23例患者经5~30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植骨坏死发生。CPM功能锻炼后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6%(19/23)。结论采用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解剖钢板及牢固固定后配合术后CPM功能锻炼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运动疗法 连续被动运动 随访研究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51
5
作者 汪小华 傅景曙 +1 位作者 沈杰 谢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9.67岁,平均40.9岁。I期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6.7cm(2.0—18.5cm),在骨缺...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9.67岁,平均40.9岁。I期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6.7cm(2.0—18.5cm),在骨缺损处填塞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Ⅱ期在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观察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7例患者随访24-32个月(平均27个月),均获得临床骨愈合。术后4~6个月均获得影像学骨愈合。其中2例I期术后感染复发,再次清创后,1例发生外固定架近端钉道感染,拆除外固定钢板螺钉并局部换药处理后控制感染;2例出现功能障碍,1例足内翻畸形,1例踝关节僵直,1例出现金属排斥反应。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可取得良好疗效,尤其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关注患肢功能性并发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胫骨骨折 膜诱导技术
原文传递
22例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储辉 俞航 黄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科行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2例患者的病史资料,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手...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科行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2例患者的病史资料,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延期关闭切口病例。术后平均消肿时间为(2.2±0.6)d,术后8~10周开始出现骨痂。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4.7±1.1)周,无成角畸形,明显旋转或短缩超过1 cm者。未发现皮肤坏死、感染、骨外露等并发症。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者共15例(68.18%),良者共6例(27.27%),中者共1例(4.55%),无预后为差者,该研究中的整体优良率为95.4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很好的同时满足微创以及生物学固定的理念,固定效果较好,预后的整体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皮钢板接骨术 加压钢板 胫骨远端骨折 疗效
下载PDF
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 被引量:23
7
作者 汪志中 黄梅 +4 位作者 王斌 林烨澎 李新旭 罗晓东 胡岩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胫骨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30,56岁,平均41.2岁;骨折采用Haraguchi等CT分型:I型5例,Ⅱ型3例,Ⅲ型4例。手术采... 目的探讨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胫骨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30,56岁,平均41.2岁;骨折采用Haraguchi等CT分型:I型5例,Ⅱ型3例,Ⅲ型4例。手术采用后外侧或后外.后内侧联合入路,骨折块直视下复位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效果,影像学评估采用膝关节炎(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2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3~19周,平均15周;完全负重时间15~23周,平均16周。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6°~42°,平均40.4°;背伸38°~44°,平均42.6°。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2-97分,平均88.2分;患者静息、主动活动及负重VAS评分分别为0.5~0.8分(平均0.66分)、0.6~0.9分(平均0.82分)及1.2-1.8分(平均1.41分);OA评分为0.6.0.8分,平均0.71分。末次随访时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及患踝疼痛、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其确切的固定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胫骨后pilon骨折较好的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骨板 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1
8
作者 邱伟建 包德明 +1 位作者 王驭恺 罗从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治疗并完整随访的7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5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5...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治疗并完整随访的7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5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5岁。骨折Schatzker分型:Ⅲ型10例,Ⅳ型14例,Ⅴ型15例,Ⅵ型36例;内侧柱+后柱5例,外侧柱+后柱9例,三柱61例。术后即刻、3个月和1年在X线片上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胫骨平台后倾角(PA),以评估内固定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和伸直角度,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健康状况。结果75例患者术后获12.4~83.8个月(平均48.4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5.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3.5周。末次随访时患者屈曲平均125.0°,伸直平均2.8°,HSS评分平均95.8分,SF-36评分平均93.9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TPA和PA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中腘动脉破裂,1例患者腓肠肌营养血管断裂,1例患者术后倒“L”形切口远端皮肤麻木;1例患者前外侧切口深部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3%(4/75)。结论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充分的手术视野和持续稳固有效的内固定,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术中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的判断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腾 王谦 +6 位作者 路遥 孙亮 卢代刚 李明 薛汉中 李忠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中判断胫骨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7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44.6岁。术前对患者...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中判断胫骨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7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44.6岁。术前对患者进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术中在标准进钉点插入胫骨髓内钉后,利用远端水平位交锁钉与踝关节面在前后位X线片上的夹角判断骨折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结果27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2~6.7个月(平均4.5个月)。术中测量27例患者,其中19例正常,6例发生外翻,2例发生内翻,发生内、外翻患者在术中均得到矫正。术后2d健侧胫骨远端外侧角为87.4°-89.2°(平均88.3°±0.9°),患侧胫骨远端外侧角为87.6°-90.2°(平均88.9°±1.3°),健侧与患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一后足评分:优18例,良6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胫骨骨折术中,在标准进钉点插入胫骨髓内钉后,利用远端水平位交锁钉与踝关节面在前后位x线片上的夹角能够很好地判断骨折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并在术中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畸形足 内翻 外翻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小广 杨乔辉 +4 位作者 刘长风 邵誉亮 胡建明 沈红全 李鹏乐 《中医正骨》 2016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骨折分型按照北京军区总医院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标准,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定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骨折复位质量评定参照德国夏里特医院骨折复位标准。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病例共98例,男67例、女31例;年龄(43.33±11.68)岁;左膝46例,右膝52例;Ⅰ型33例,Ⅱ型46例,Ⅲ型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8±1.21)d;手术时间(75.34±18.87)min;复位满意55例,复位欠佳43例;完全负重时间(4.17±1.88)个月;内固定已取出68例,未取出30例;膝关节HSS评分(79.67±11.33)分。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骨折类型及复位质量是膝关节HSS评分的影响因素(OR=12.000,P=0.041;OR=15.200,P=0.026;OR=11.330,P=0.033)。结论:年龄、骨折类型及复位质量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膝关节 关节功能 骨折固定术 LOGISTIC模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AO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熊建义 王大平 +4 位作者 肖建德 刘黎军 张洪 胡波 刘建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5年5月采用LISS治疗14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例;车祸伤9例... 目的 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5年5月采用LISS治疗14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例;车祸伤9例,坠落伤3例,摔倒跌伤2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9例。骨折部位包括股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5例,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9例。骨折按照AO/OTA分类:股骨骨折中,33C2型3例,33C3型2例;胫骨骨折中,41A2型2例,41A3型2例,4182型3例,41C2型2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LISS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对其伤口愈合、术前及术后X线片检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1~20个月,平均11个月。12例骨折均在术后3~5个月愈合,另2例经术后2~3个月观察,效果良好。关节功能根据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11例膝关节屈伸范围达110~130°,2例为100°,1例为80°。结论 LISS对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 胫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关节镜下规避骺板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宋伟毅 林超文 +3 位作者 吴宇峰 高大伟 冯小仍 陈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规避骺板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8例儿童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为7~14岁,平均10.4岁。伴有半月板损伤...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规避骺板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8例儿童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为7~14岁,平均10.4岁。伴有半月板损伤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d,平均4.5d。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块复位,并用Ultrabraid缝线打结,经膝横韧带下方将骨块固定于胫骨结节骨骺远方。术后随访根据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儿术后获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患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无关节僵硬、松弛及功能障碍等表现;无骨骺损伤发生。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呈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45.6±7.4)分提高至(92.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03,P〈0.001)。结论关节镜下规避骺板法治疗儿童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满意,不会影响患儿的骨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儿童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万世奇 冯超 +2 位作者 郭源 张骥 张宇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缝线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儿进行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块,以可吸收缝合线 PDS-Ⅱ线(降解时间约6个月)固定骨折块。对患儿资料进...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缝线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儿进行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块,以可吸收缝合线 PDS-Ⅱ线(降解时间约6个月)固定骨折块。对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类型按Meyers 和 McKeever 分型分为:Ⅱ型5例,Ⅲ型7例。研究术后并发症,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Lach-man 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及末次随访时 Lysholm 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6~12个月随访,平均10.7个月。所有骨折病例均于3个月内一期愈合。无骨折移位、感染、伤口不愈合、长期持续疼痛等并发症。膝关节活动度:所有患儿平均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无伸膝或屈膝受限。所有患儿 Lachman 试验及轴移试验阴性。末次随访时 Lysholm 评分平均97.3±2.7。结论关节镜下应用丝线内固定对于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不影响胫骨近端骺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关节镜
原文传递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焦勤 董良超 +2 位作者 王林 王隼 应灏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4年9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骺骨折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10.5~16.2岁,平均13.1岁;右踝29例,左踝10例。术前经X线片或CT检查确诊...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4年9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骺骨折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10.5~16.2岁,平均13.1岁;右踝29例,左踝10例。术前经X线片或CT检查确诊。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经手法复位治疗失败(X线片或CT骨折间隙〉2 mm)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行踝关节轴向牵引,根据骨折类型内旋或外旋足,达到解剖复位后行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如不能达到解剖复位则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经皮空心螺钉固定30例,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9例。术后行X线或CT检查,确定骨折解剖复位,骺板及关节面骨折间隙〈2 mm。术后短腿石膏固定4~6周。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估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及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5~91个月,平均35个月。X线片检查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未发现关节面不平整现象,无踝关节内外翻和短缩畸形。AOFAS评分系统评判结果为优27例,良10例,一般2例。患儿均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结论CT多维重建是获得准确诊断,选择合理入路的前提;对于胫骨远端骨骺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骺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单平面与双平面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彦龙 王泳 +1 位作者 邸军 彭阿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2-538,共7页
目的比较单平面截骨和双平面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8年6月— 2015年10月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36例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6.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 目的比较单平面截骨和双平面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8年6月— 2015年10月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36例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6.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6~68岁[(38.4±13.6)岁]。清创后骨缺损为6~20 cm[(9.7±3.4)cm]。根据术中不同的截骨方法分为两组:单平面截骨骨搬移组20例(单平面组),双平面截骨骨搬移组16例(双平面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搬移时间、再生区固化时间、对接点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评分标准进行骨愈合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拆除外固定架后随访12~40个月[(29.8±7.8)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再生区固化良好。单平面组骨搬移时间为91.1(60~165)d,双平面组为55.6(30~125)d(P〈0.01)。单平面组再生区固化时间为15.0(7.0~31.0)个月,双平面组为10.0(4.0~18.0)个月(P〉0.05)。单平面组对接点愈合时间为9.8(6.0~17.0)个月,双平面组为8.2(3.0~16.5)个月(P〉0.05)。单平面组外固定时间为18.2(9.5~36.0)个月,双平面组为12.0(5.0~18.0)个月(P〈0.01)。单平面组外固定指数为2.1(1.4~2.8)个月/cm,双平面组为1.1(0.8~2.0)个月/cm(P〈0.01)。单平面组和双平面组针道感染分别为18例和13例,对接点不愈合分别为6例和2例,再骨折分别为5例和4例(P均〉0.05)。按ASAMI评分标准:单平面组和双平面组骨愈合为优者各组均为10例,差分别为10例和6例;功能评估为优者分别为15例和12例,良分别为5例和4例(P均〉0.05)。结论对于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双平面截骨骨搬移与单平面截骨相比,能够降低外固定指数,缩短外固定架佩戴时间;但对预后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髓炎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折 不愈合
原文传递
胫骨骨折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英红 平杰 +4 位作者 吴仁愿 马乐艳 余先超 孙存杰 徐航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8-993,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CT图像的正常人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胫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出骨骼模型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方法通过对1名健康成年人和1名胫骨骨折患者膝关节的多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将CT断层图像导入Mimics软件中建立人体胫... 目的建立基于CT图像的正常人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胫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出骨骼模型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方法通过对1名健康成年人和1名胫骨骨折患者膝关节的多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将CT断层图像导入Mimics软件中建立人体胫骨三维面网格模型后,应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体网格划分,材料赋值,生成两人胫骨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胫骨平台外加载荷后,正常人与患者受载面的峰值应变出现的方位相反,正常人出现在胫骨内侧,而患者则出现在胫骨外侧。两者的等效应力均沿胫骨向下逐渐减小,且均在胫骨上中1/3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而患者还在骨折处出现应力集中;正常人的形变位移梯度比骨折患者明显;两人在整体应力分布变化上差异明显。结论成功建立了胫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出了正常人与骨折患者之间胫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为骨科医师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 有限元 应力分布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会忠 《当代医学》 2014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成单切口组、双切口组和直切口组,单切口组21例,采取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治疗;双切口...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成单切口组、双切口组和直切口组,单切口组21例,采取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治疗;双切口组24例,采取膝内外侧双切口钢板法治疗;直切口组26例,采取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单切口组优良率85.71%,双切口组优良率95.83%,直切口组优良率96.15%,双切口组和直切口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单切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和双切口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是临床中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对照研究
下载PDF
围关节线钢板治疗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玉成 焦竞 +2 位作者 程文俊 王昕 王俊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33-839,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围关节线钢板治疗累及前内侧皮质骨的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例累及前内侧皮质骨的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19~65岁,平均42.... 目的探讨采用围关节线钢板治疗累及前内侧皮质骨的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例累及前内侧皮质骨的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19~65岁,平均42.3岁;单纯内侧柱骨折2例,内侧柱+外侧柱骨折4例,内侧柱+后侧柱骨折3例,三柱骨折2例。术中均采用自行裁剪制成的围关节线钢板固定前内侧皮质骨骨折。术中依据骨质缺损状况行植骨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1.4周(9~1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1周(14—19周)。术后即刻Rasmussen评分平均为16.9分(14—18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9.1分(75—94分),优良率为92.3%。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2.3°~125.1°。所有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侧平台后倾角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前即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足背感觉减退,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康复。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伸直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复杂,灵活应用围关节线钢板可有效固定胫骨平台前内侧关节缘的骨折块,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伸直 内翻
原文传递
有限切开间接复位双钢板法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被引量:8
19
作者 吕松浩 万云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44-545,共2页
目的 观察分析有限切开间接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2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行有限切开间接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按Rasmussen... 目的 观察分析有限切开间接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2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行有限切开间接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9例,可3例。结论 应用微创技术,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复位,早期恰当的功能锻炼可提高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双钢板
下载PDF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9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彦荣 文奇 +2 位作者 韩峰 李正 王坤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8-689,共2页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在急诊硬腰联合麻醉下行清创、单臂支架外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佳,其中3例原伤口皮缘坏死、2例固定针松动、2例针道感染,经对症处...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在急诊硬腰联合麻醉下行清创、单臂支架外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佳,其中3例原伤口皮缘坏死、2例固定针松动、2例针道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随访6~15个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治疗 单臂外固定支架 硬腰联合麻醉 外固定治疗 固定针松动 应用价值 骨折治疗 单臂支架 治疗效果 皮缘坏死 针道感染 对症处理 功能恢复 推广使用 原伤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