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6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lon骨折的分类与功能评价 被引量:141
1
作者 顾立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94-898,共5页
Pilon骨折的概念由Destot于1911年提出,其特征是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上干骺端骨折,呈现不同程度的嵌插与粉碎,伴有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面分离,可涉及内踝、外踝、后踝的骨折。Pilon骨折的分类,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Rüedi-Allgwer分类... Pilon骨折的概念由Destot于1911年提出,其特征是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上干骺端骨折,呈现不同程度的嵌插与粉碎,伴有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面分离,可涉及内踝、外踝、后踝的骨折。Pilon骨折的分类,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Rüedi-Allgwer分类(1969)与AO/OTA分类方法(1996)。Rüedi-Allgwer分类依据关节面的粉碎程度和移位程度,将Pilon骨折分为三型。AO/OTA分类中,Pilon骨折主要涉及43-B3、43-C1、43-C2、43-C3,共分为两型4组12个亚组。Pilon骨折治疗结局评价主要用Burwell-Charnley(1965)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和Tornetta(1993)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也可用Mazur(1979)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Baird-Jackson(1987)踝关节评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分类 功能评价 胫骨远端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的现代治疗 被引量:129
2
作者 侯筱魁 孙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4-245,共2页
现代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是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辅助手术、经皮螺钉接骨板微创固定、环状和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临时跨越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与外固定器的联合使用或上述方法分期进行治... 现代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是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辅助手术、经皮螺钉接骨板微创固定、环状和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临时跨越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与外固定器的联合使用或上述方法分期进行治疗。注重骨折治疗的同时,也注意关节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的保护和治疗。对于开放性高能量双髁骨折可分期治疗,强调早期的关节面恢复,重点保护软组织,可行肌皮瓣移位修复保护创面,植骨可在二期进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一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内固定系统 关节镜 高能量损伤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 被引量:106
3
作者 罗从风 高洪 +2 位作者 杨发民 眭述平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6-69,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涉及胫骨干骺端的骨折,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平均年龄42.5岁(25~64岁)。按AO分型,A型(不涉及关节面)12例;B型(伴有部分关节内骨折)11例;C型(伴有完全关节内骨...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涉及胫骨干骺端的骨折,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平均年龄42.5岁(25~64岁)。按AO分型,A型(不涉及关节面)12例;B型(伴有部分关节内骨折)11例;C型(伴有完全关节内骨折)9例。其中,胫骨近端18例,胫骨远端骨折14例。结果患者完全负重时间为15.1周(12~26周);X线愈合时间为14.3周(11~24周)。按照Johner-Wruhs评价法,功能优为19例,良为10例,中为3例,差为0例,优良率为90.6%。浅表感染2例,皮肤水疱3例;无深部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微创钢板固定法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在X线监视下进行良好的间接复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 胫骨干骺端骨折 X线监视 手术治疗 微创外科 硬膜外麻醉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在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2
4
作者 纪方 王秋根 +7 位作者 沈洪兴 唐昊 张秋林 蔡晓冰 王万宗 方大标 陆晴友 谭瑞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34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4~72岁。胫骨近端骨折12例,远端骨折22例。骨折按AO胫骨干分型,C1型16例,C2型10例...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34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4~72岁。胫骨近端骨折12例,远端骨折22例。骨折按AO胫骨干分型,C1型16例,C2型10例,C3型8例。结果本组34例随访3~26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手术时间45~160min,平均80min,出血100~300mL,术中无输血。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12周,平均8周,骨愈合时间4~14个月,平均6.7个月,无再骨折发生。以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本组病例优21例、良11例、中2例,总体满意率94.1%。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腓骨近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钢板固定 胫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接骨术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81
5
作者 孙月华 龚伟华 +2 位作者 朱振安 陈永强 戴尅戎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介绍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2 5例。AO分型 :4 3A型 15例 (A2型 6例 ,A3型 9例 ) ,4 3B型 6例 ,4 3C型 4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 ,第 ... 目的 介绍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2 5例。AO分型 :4 3A型 15例 (A2型 6例 ,A3型 9例 ) ,4 3B型 6例 ,4 3C型 4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 ,第 2天即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 2 5例 ,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 ,无畸形愈合 ,平均临床愈合时间 15周。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 ,优良率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经皮插入钢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骨折后腓骨长度的恢复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 被引量:70
6
作者 谷贵山 徐莘香 +1 位作者 严永吉 孙大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探讨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后腓骨长度的恢复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1986~ 1996年间收治的胫腓骨双骨折病例中 ,有 15 0例获得随访的经过手术治疗的闭合性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平均随访时间为 6年 (2~ 10年 )。1... 目的 探讨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后腓骨长度的恢复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1986~ 1996年间收治的胫腓骨双骨折病例中 ,有 15 0例获得随访的经过手术治疗的闭合性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平均随访时间为 6年 (2~ 10年 )。15 0例中 30例在固定胫骨的同时固定腓骨 ,恢复腓骨长度 ,12 0例仅固定胫骨。术后均以石膏托固定 4~ 6周。结果 腓骨固定组术后踝关节不同程度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为 6 % ,而单纯固定胫骨者 ,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为 30 %。结论 踝关节创伤性炎症的发生与小腿双骨折后腓骨长度是否恢复有关 (r=0 0 0 9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腓骨长度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固定
下载PDF
重视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58
7
作者 曾炳芳 罗从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1-243,共3页
胫骨近端骨折,特别是高能量胫骨近端骨折治疗上有很多困难:软组织必须承受损伤与手术剥离的双重压力,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近端骨块的复位、固定与维持。治疗上根据这些特点应做到:及时发现处理合并损伤,对骨折损伤正确判断,根据每个骨... 胫骨近端骨折,特别是高能量胫骨近端骨折治疗上有很多困难:软组织必须承受损伤与手术剥离的双重压力,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近端骨块的复位、固定与维持。治疗上根据这些特点应做到:及时发现处理合并损伤,对骨折损伤正确判断,根据每个骨折的特点及软组织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特别强调手术中对软组织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骨折 血管神经损伤 内固定器 外固定器 高能量损伤
原文传递
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8
作者 徐佳明 艾自胜 张长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63-671,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血液供应和坚强牢固的骨折内固定存在不少冲突。胫骨和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人工内植物固定方式的选择,业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课题。目的:回顾近年来不同类型胫骨和腓骨骨折固定物及固定方式的文献研究,为胫... 背景:研究表明,血液供应和坚强牢固的骨折内固定存在不少冲突。胫骨和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人工内植物固定方式的选择,业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课题。目的:回顾近年来不同类型胫骨和腓骨骨折固定物及固定方式的文献研究,为胫骨和腓骨骨折临床治疗实践中客观合理地选择固定物提供参考和评价标准。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于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有关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检索关键词分别为"tibiofibularfracture,fixationmethod,researchprogress"和"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研究进展",排除发表时间较早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①胫骨和腓骨拥有自己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骨折固定稳定及血液供应保障,应在胫骨和腓骨骨折的治疗中首先考虑,手术之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骨折恢复所必要的过程,也将很大程度上依赖骨折固定的稳定性。②以何种方式固定胫骨和腓骨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创伤污染程度、软组织损伤程度等多种因素决定。③严格执行经典AO骨折的固定和生物骨折固定的改良理论和技术显得非常重要。新型系列钢板和外固定支架的出现亦是值得研究的临床方向,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使用以及序贯治疗概念的提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实践研究。④解剖复位困难或严重损害邻近关节的特殊病例,关节镜或关节置换可以有效地提高骨折的预后并改善术后生活功能。通过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间接复位技术,降低了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率,正逐渐成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最佳选择,而配合符合生物学骨折内固定原则的锁定加压钢板器械设计使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得以成为值得推广的内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综述 胫骨 腓骨 骨折 骨折部位 骨折类型 固定物 微创 稳定性 血液供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固定扩髓对局部血供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6
9
作者 范卫民 王道新 李翔 《中华创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固定时 ,扩髓对胫骨血流量和骨折愈合强度的影响。 方法 选用杂种犬 2 0只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10只。所有动物模拟右侧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一组扩髓后行交锁髓内钉固定 ,另一组髓内钉... 目的 探讨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固定时 ,扩髓对胫骨血流量和骨折愈合强度的影响。 方法 选用杂种犬 2 0只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10只。所有动物模拟右侧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一组扩髓后行交锁髓内钉固定 ,另一组髓内钉固定前不扩髓。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 ,测量髓内钉固定前后骨折端血供情况 ,术后 2 ,6 ,12周再次测量骨折端血供情况。每次测量后摄片检查。第 12周处死动物 ,取出髓内钉 ,以胫腓骨标本做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  (1)髓内钉固定后 ,非扩髓组骨折端平均血流量为 (4 6± 9)mV ,扩髓组为 (2 3± 6 )mV ,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此后扩髓组血供恢复缓慢 ,至第 12周血供仍未恢复到骨折前水平。 (2 )X线片显示 ,扩髓组骨折均愈合不良或不愈合 ;而非扩髓组除 1只外 ,均愈合良好。 (3)生物力学测试显示 ,扩髓组骨折愈合强度较非扩髓组差。 结论 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时 ,扩髓对骨折端的血供和骨折愈合强度有明显影响。建议临床上对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钉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59
10
作者 唐佩福 姚琦 +1 位作者 黄鹏 王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1期908-90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5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56例。按AO分类标准:A型20例,B型19例,C型17例。结果48例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8~21个月)。X线片...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5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56例。按AO分类标准:A型20例,B型19例,C型17例。结果48例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8~21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3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BO)原则,内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锁定加压钢板 接骨术 胫骨 骨折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CT分型 被引量:56
11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5 位作者 王子阳 潘骏 吴立军 许斌 许关富 徐礼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 探讨新的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CT分型、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6~68岁,平均41.6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 目的 探讨新的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CT分型、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6~68岁,平均41.6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应用CT分型:Ⅰ型,后内髁劈裂骨折7例;Ⅱ型,后外髁劈裂骨折5例;Ⅲ型,后外髁塌陷骨折11 例;Ⅳ型,后外髁劈裂塌陷骨折2例;Ⅴ型,后内髁劈裂及后外髁塌陷骨折14例.结果 本组39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平均15.2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2~20周,平均15.6 周.无切口感染,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标准:优20例,良14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87.2%.骨折复位满意度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优28例,良8例,可3例, 差0例,优良率为92.3%.结论 基于三维CT的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分型可明显提高骨折分类的可靠性,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决定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是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有价值的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折
原文传递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53
12
作者 俞光荣 张世民 +4 位作者 夏江 袁锋 周家钤 贾永伟 饶志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损伤机制及介绍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治疗少见的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患者6例。根据AO分型:41-...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损伤机制及介绍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治疗少见的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患者6例。根据AO分型:41-B-2.2.4型即胫骨外侧平台后侧塌陷性骨折2例,41-B-3.1.2型即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塌陷劈裂性骨折4例。采用T型支撑钢板治疗4例,L型支撑钢板治疗2例。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6例术后随访15~37周,平均26.3周。随访3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未见高度丢失,Rasmussen放射评分16~18分,平均17.3分。膝关节总伸屈度100°-135°,平均120°。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5~95分,平均89.3分。结论胫骨外侧平台后侧、后外侧髁骨折是膝关节屈曲且在不同程度外翻状态下受到轴向暴力所致,而后外侧入路是治疗这种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以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入路 钢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应用LISS治疗下肢骨不连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2
13
作者 张长青 张开刚 +1 位作者 李鸿帅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报告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及胫骨骨不连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2月~2004年8月间,应用LISS固定与植骨治疗5例股骨下段骨折不连接,4例胫骨上段骨折不愈合;其中内固定失效7例,外固定治疗失败和感染各1例;病程10~11... 目的报告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及胫骨骨不连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2月~2004年8月间,应用LISS固定与植骨治疗5例股骨下段骨折不连接,4例胫骨上段骨折不愈合;其中内固定失效7例,外固定治疗失败和感染各1例;病程10~111个月,平均29个月。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16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在术后4~6个月牢固连接,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无内植入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LISS因其先进的设计,能有效治疗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骨折不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 股骨 胫骨 骨折 不连接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经双后内侧入路治疗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46
14
作者 赵金忠 何耀华 王建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关节镜下通过双后内侧入路和“Y”形骨隧道治疗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探讨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结合常规关节镜入路和双后内侧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固定。高位后内侧... 目的关节镜下通过双后内侧入路和“Y”形骨隧道治疗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探讨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结合常规关节镜入路和双后内侧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固定。高位后内侧入路位于膝关节线近侧4cm,低位后内侧入路位于关节线水平。术中使用双根6号Aesculap聚乙烯缝线,从前往后拢住韧带,在韧带后方、骨块上方打结,进行韧带和撕脱骨块绑扎。从胫骨前内侧,向胫骨后方骨床的下内侧和下外侧,作前侧单开孔、后侧双开孔的“Y”形骨隧道。经“Y”形骨隧道将缝线拉出,固定于钛质纽扣上,并通过固定纽扣的旋转绞紧固定线,以充分复位骨折块。术后6个月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复位、愈合,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周,骨折均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1例患者有Ⅰ度后抽屉试验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无伸膝受限,3例有10°~15°屈膝受限,平均屈膝活动度139°±4.1°。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4±3.6)分。结论关节镜下通过双后内侧入路治疗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监控可靠,操作简便;“Y”形骨隧道和纽扣旋转技术的应用可保证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内侧入路 胫骨 后十字韧带 关节镜下 撕脱骨折 治疗 骨隧道 临床应用效果 试验 固定
原文传递
阻挡钉快速置入技术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5
作者 喻景奕 周公社 +3 位作者 位新维 黄明 孔长旺 魏世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快速置入阻挡钉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周口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4例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7例;年... 目的探讨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快速置入阻挡钉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周口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4例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7例;年龄21~60岁,平均39.7岁;2例GustiloⅠ型开放性骨折。骨折按AO/OTA分型:42-A2型3例,42-A3型4例,42-B1型6例,42-B2型2例,42-B3型3例,42-C1型2例,42-C2型3例,42-C3型1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透视下手法复位矫正骨折远端存在的内外翻复位不良,依据骨折类型选择在成角的凹凸面紧贴主钉置入3.0mm斯氏针阻挡,然后逐步替代为4.5mm阻挡螺钉并完成交锁固定。术后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包括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通过术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评估骨折复位及力线。末次随访时依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术后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5.5个月(24~48个月)随访。平均手术时间为68.3min(50~8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mL(60~150mL)。1例患者骨折延迟愈合经动力化后获愈合,所有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9个月(3.0~8.5个月),未观察到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畸形愈合等。末次随访时依据Johner-Wruhs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对于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远端内外翻复位不良问题,可以通过手法矫正,斯氏针辅助复位并替代为阻挡螺钉的方法获得快速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固定术 骨钉 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
原文传递
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41
16
作者 罗从风 姜锐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经验,讨论应用指征及手术技巧。方法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6月间应用LISS治疗的22例高能量胫骨近端骨折,其中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41.8岁(22~69岁)。按AO分型:41-A型7例,41-C...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经验,讨论应用指征及手术技巧。方法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6月间应用LISS治疗的22例高能量胫骨近端骨折,其中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41.8岁(22~69岁)。按AO分型:41-A型7例,41-C型15例。其中9例合并其它骨折,5例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A3例,ⅢB2例)。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12~17个月)。22例完全愈合;2例发生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完全负重时间15.2周(12~18周);X线愈合时间14.5周11~17周)。1例术后6个月随访出现关节面复位丢失,无固定失效及力线不正;关节活动度平(均为2°(0°~15°~98.6°(60°~120°;按照Johner-Wruhs胫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价法,术后6个月功能优))13例,良7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9%。结论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干骺端粉碎的骨折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骨折愈合率高,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作为新型的固定系统其有特殊的手术技巧及指征,临床应用时应充分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 骨折 做创内固定系统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撕脱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45
17
作者 赵金忠 皇甫小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1月,对19例(男13例,女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使...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1月,对19例(男13例,女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使用不吸收缝线进行“8”字法固定。患者从受伤到手术时间间隔为1-8年,平均3.6年。术后随访对其临床结果采用IKDC、Lysholm以及Tegner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18例患者随访超过2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屈伸活动均无限制;1例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其余均阴性;KT-1000检查显示17例双侧膝关节松弛度差值为0-2mm,1例为4mm;Lysholm评分为91-100分,平均(96.7-1.9)分,和术前(74.3±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007);15例完全恢复到伤前的运动水平;Tegner评分初次受伤前、术前、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1±0.6)分、(3.6±1.0)分、(6.0±0.8)分,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P=-0.03),其中受伤前和末次随访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4,P=0.38)。结论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陈旧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能达到骨折愈合,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检查 缝线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5
18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7 位作者 张根福 潘骏 吴立军 陈旭宏 金国华 陈欣 赵胜春 鲍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8~68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8~68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8例.按Khan骨折分型:后内侧骨折7例,后外侧骨折8例,同时累及后内及后外侧骨折6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入路8例,后内外联合人路6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折均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3~30分,平均24.2分,其中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0~18分,平均15.6分,其中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术后1例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经二期关节镜下松解并行功能锻炼后改善;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疼痛缓解.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平台后侧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运用合适的内固定和恰当的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43
19
作者 袁光华 郑啸 陈康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Schatzker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其中男23...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Schatzker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34.9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1例,Ⅴ型15例,Ⅵ型8例。按三柱分型:双柱骨折23例,三柱骨折11例。记录X线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术后3、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9个月,平均(21.6±8.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5±3.6)周;膝关节活动度105°~135°,平均(121.5±5.5)°。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分别为(84.3±1.8)°,(85.1±1.3)°和(85.6±1.6)°;后倾角分别为(7.8±1.6)°,(7.8±1.3)°和(7.7±2.3)°;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1.4±1.4,76.7±1.7和81.6±1.2;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早期膝关节僵硬,经积极功能锻炼,术后1年膝关节伸直受限范围6°;1例术后前外侧伤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4例天气变化时出现疼痛。末次随访,无膝关节不稳、膝关节外翻、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结论: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充分显露手术区域,直视下精准复位骨折,同时对塌陷平台进行足量植骨,从而恢复了关节面的平整性,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MIPPO技术下运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42
20
作者 戈涛 徐中和 +1 位作者 邝炯祥 侯之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8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5年1月期间,笔者收治2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骨折按AO分型:A2型7例,A3型9例,B2型7例,C1型4例。平均年龄为43岁(26~72岁)。结... 目的探讨运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5年1月期间,笔者收治2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骨折按AO分型:A2型7例,A3型9例,B2型7例,C1型4例。平均年龄为43岁(26~72岁)。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4~21个月)。按Johner—Wrulls评分标准,优19例,良7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6.3%。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病例。结论MIPPO技术下运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美观,固定可靠,愈合率高,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少,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等优点。但术中对设备要求较高,手术内固定材料价格目前较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内固定 胫骨 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