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地铁站变截面钢箱梁顶推滑移施工技术与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谢志龙 汪雪风 +2 位作者 刘玉贵 徐书华 陈韬 《钢结构》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95,共6页
在跨地铁站复杂施工条件下,采用常规吊装方法无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为此提出了钢箱梁顶推滑移施工方法。以武汉龙阳大道高架桥LYL5-LYL7联与下部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王家湾地铁站站桥同期同位施工为依托,重点针对变截面钢箱梁顶推滑移施... 在跨地铁站复杂施工条件下,采用常规吊装方法无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为此提出了钢箱梁顶推滑移施工方法。以武汉龙阳大道高架桥LYL5-LYL7联与下部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王家湾地铁站站桥同期同位施工为依托,重点针对变截面钢箱梁顶推滑移施工技术、滑移支撑胎架有限元分析、滑移工装布置及滑移精度控制、钢箱梁转换落梁等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不断优化,为工程的成功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该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钢箱梁 顶推滑移 转换落梁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澜沧江构造混杂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登忠 王国芝 +3 位作者 陶晓风 朱利东 李佑国 徐新煌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3期312-317,共6页
论述云南西部澜沧江构造混杂带的几何结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及运动学特征 ,认为该混杂带形成于始新世 ,经历了早期的东西向挤压和晚期的近南北向左行走滑作用。
关键词 构造混杂带 变形 逆冲-走滑 澜沧江 断裂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型式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3
3
作者 曹运江 陆廷清 +2 位作者 牟中海 黄继祥 胡受权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9-12,共4页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 (简称柴北缘 )地区的构造型式 ,包括其发育背景、发育的几何扩展方式 ,以及平面、剖面展布特征及其分带性进行了研究 ;对主干逆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推覆体带、逆冲席带和低应变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野外观察...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 (简称柴北缘 )地区的构造型式 ,包括其发育背景、发育的几何扩展方式 ,以及平面、剖面展布特征及其分带性进行了研究 ;对主干逆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推覆体带、逆冲席带和低应变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构造反演来研究推覆构造带的发展演变模式及形成机理 ,指出其逆冲推覆构造带和隐伏逆冲前缘带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构造类型 构造特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大跨度预应力屋面拱板装配拼装滑移施工技术
4
作者 刘芳 张静 《重庆建筑》 2023年第11期68-70,共3页
以中央储备粮重庆北碚直属库合资建仓项目一标段项目为例,介绍屋面异形拱板、构件模块化预制,装配式施工,高空拼装现浇、顶推滑动就位整套技术,达到节约人工、材料、模板架料,减少垂直运输工程量,装饰装修工序提前进入,提高质量、降低... 以中央储备粮重庆北碚直属库合资建仓项目一标段项目为例,介绍屋面异形拱板、构件模块化预制,装配式施工,高空拼装现浇、顶推滑动就位整套技术,达到节约人工、材料、模板架料,减少垂直运输工程量,装饰装修工序提前进入,提高质量、降低安全隐患,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 装配 顶推滑移 大跨度
下载PDF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振龙 《智能城市应用》 2019年第7期26-28,共3页
对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首先介绍顶推总体施工方案设计,其次分析现场拼装钢桁梁主体的施工工艺及主要控制环节,最后对施工过程中的顶推施工、落梁施工、顶推滑移施工工艺方法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顶推滑移 钢结构桥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柱下独立基础整体滑移复位
6
作者 孙晋垣 张唏 《山西建筑》 2001年第6期67-68,共2页
襄汾某厂会议中心柱下独立基础由于施工事故造成基础移位 ,若将该柱及柱基全部拆除 ,重新浇筑 ,会给施工单位造成较大损失 ,同时也会影响工期。针对此情况采用了顶推滑移技术使其复位。介绍了独立柱基整体滑移的设计参数、施工工具、施... 襄汾某厂会议中心柱下独立基础由于施工事故造成基础移位 ,若将该柱及柱基全部拆除 ,重新浇筑 ,会给施工单位造成较大损失 ,同时也会影响工期。针对此情况采用了顶推滑移技术使其复位。介绍了独立柱基整体滑移的设计参数、施工工具、施工方法及后期工作。此法大大缩短了工期且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推滑移 整体复位 事故处理 独立基础 柱基
下载PDF
关于汶川地震发震机制 被引量:19
7
作者 卢华复 贾东 +1 位作者 王良书 王胜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四川龙门山逆冲带的前锋灌县—安县断层,或此断层附近新产生相同产状的断层。发震断层走向NE倾向NW,逆冲兼右行平移。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是印藏陆-陆碰撞后,印度次大陆活塞状嵌入欧亚板块造成青藏...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四川龙门山逆冲带的前锋灌县—安县断层,或此断层附近新产生相同产状的断层。发震断层走向NE倾向NW,逆冲兼右行平移。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是印藏陆-陆碰撞后,印度次大陆活塞状嵌入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东部向SEE方向近水平挤压,在龙门山冲断带前锋向东南逆冲到四川盆地,构造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结果。汶川地震演示了一个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隆起的构造模型,即其经由龙门山冲断带的地壳冲断作用和缩短作用而隆升。这与Burchfiel的模型不同,该模型认为龙门山上升是由于韧性下地壳流受到四川盆地高强度地壳阻挡而上涌所致。这两种模型可能各有其适用时间阶段,然而本文的模型是不可或缺的,因汶川地震已显示了它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发震断层 龙门山前锋断层 逆冲兼右行走滑断层作用
下载PDF
天河机场交通中心共建体贝雷架支撑滑移体系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江筠 金兰 +2 位作者 熊海 段伟 陈珑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17-20,共4页
结合天河机场交通中心工程及其结构施工特点,在工期紧张且现场环境复杂时,采用贝雷架支撑作为部分结构施工的基础,在狭小场地中运用顶推滑移法对贝雷架进行拆卸,有效解决了地铁和交通中心结构上下交叉施工的难题,在满足安全经济的前提... 结合天河机场交通中心工程及其结构施工特点,在工期紧张且现场环境复杂时,采用贝雷架支撑作为部分结构施工的基础,在狭小场地中运用顶推滑移法对贝雷架进行拆卸,有效解决了地铁和交通中心结构上下交叉施工的难题,在满足安全经济的前提下确保了工程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 贝雷架 支撑体系 顶推滑移法 设计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抗滑桩与锚索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及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春阳 冷松柏 车淼 《北方交通》 2009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以高速公路施工引起的工程滑坡为例,先通过地质情况及路基稳定性计算对滑坡进行判断,并介绍了滑坡治理采用的抗滑桩和锚索两种方案,最后进行比选确定工程措施。
关键词 路基稳定性 抗滑桩 锚索 剩余滑坡推力
下载PDF
顶推滑移作业平台施工技术在钢箱梁桥梁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权静宇 王明强 代兵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年第S1期97-100,共4页
根据某钢箱梁桥梁安装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并使用了顶推滑移操作平台施工技术。此项技术为施工人员在桥位无法进行吊装工作及搭设临时支架的情况下提供了操作平台,提高了工程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钢箱梁 顶推滑移操作平台 桥梁安装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中天山北缘大型右旋走滑韧剪带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舒良树 夏飞雅克 马瑞士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6-336,共11页
中天山北缘是一个近 EW向的大型右旋走滑韧剪带。宏、微观构造尺度的运动学研究表明 ,该带经历过至少二期韧性变形作用。第一期为从南向北的逆冲推覆韧剪变形 ,时代为中—晚志留世 ,以米什沟剖面为代表 ,对应于早古生代洋壳从北向南俯... 中天山北缘是一个近 EW向的大型右旋走滑韧剪带。宏、微观构造尺度的运动学研究表明 ,该带经历过至少二期韧性变形作用。第一期为从南向北的逆冲推覆韧剪变形 ,时代为中—晚志留世 ,以米什沟剖面为代表 ,对应于早古生代洋壳从北向南俯冲及稍后吐哈陆块朝中天山岛弧的碰撞事件。第二期为沿 EW方向的右旋走滑韧性变形 ,其构造形迹广泛分布于中天山北缘带各个地段 ;北天山石炭纪火山岩已卷入该期构造活动 ,走滑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对应于晚石炭世塔里木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碰撞造山诱发的陆内变形、走滑剪切。走滑带中新生白云母 4 0 Ar/39Ar年龄为 ( 2 69± 5) Ma。剪切面理、拉伸线理、矿物韧剪构造、石英 C轴组构提供了构造运动学证据 ;地层不整合及同位素测年值提供了变形时间证据。二叠纪以后的构造事件也影响到中天山北缘带 ,但只有脆性变形形迹 ,无韧性剪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北缘 韧性剪切带 朝北逆冲 右旋走滑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河西走廊西端黑山断裂运动学特征及其在构造转换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宁 郑文俊 +5 位作者 刘兴旺 王伟涛 李新男 何文贵 雷启云 邵延秀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45-257,共13页
河西走廊西端北侧的黑山断裂不仅构成了河西走廊重要组成部分——酒西盆地的北部边界,同时也是青藏高原北部边界重要断裂——阿尔金断裂东端构造组成和转换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黑山断裂野外调查、典型断错地貌面的测量以及年代测定,获得... 河西走廊西端北侧的黑山断裂不仅构成了河西走廊重要组成部分——酒西盆地的北部边界,同时也是青藏高原北部边界重要断裂——阿尔金断裂东端构造组成和转换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黑山断裂野外调查、典型断错地貌面的测量以及年代测定,获得了黑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逆冲滑动速率为每年(0.26±0.06)mm,同时证实该断裂为一条以高角度逆冲为主要运动特征的断裂,其运动性质与阿尔金断裂存在明显的不同。结合对阿尔金断裂东端部运动学特征的讨论,总结前人在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内NW向断裂定量研究成果,得到河西走廊西端这些NWW向逆冲断裂和褶皱在平行于阿尔金断裂走向上的缩短速率总和为每年1.4~2.4mm,这与阿尔金断裂东端部每年1~2mm水平走滑速率相当,由此推断阿尔金断裂东端的左旋走滑被活动的逆冲断裂、第四纪褶皱隆起引起的地壳缩短吸收和转换了,阿尔金断裂在其东端部水平滑动速率逐步降低,断裂终止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宽滩山一带,而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北侧的黑山断裂与其走向上相联接的磴磴山断裂、金塔南山断裂可能共同构造了青藏高原朝NE向扩展的最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黑山断裂 断错地貌 逆冲速率 构造转换 变形几何 酒西盆地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门源地震对跨冷龙岭断层的大梁隧道结构变形特征和地表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玉芳 袁坤 +1 位作者 周文皎 范家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5-1069,共15页
为探究走滑断层错动下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及受力机制,明晰走滑断层的性质及受力模式,采用现场调查、地质力学配套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地震影响下大梁隧道产生的地表裂缝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确定了断层走向NW60°,与区... 为探究走滑断层错动下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及受力机制,明晰走滑断层的性质及受力模式,采用现场调查、地质力学配套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地震影响下大梁隧道产生的地表裂缝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确定了断层走向NW60°,与区域上冷龙岭断裂位置一致,属全新世活断层。隧道中断层面产状为195°∠79°,破碎带宽约100 m,地表裂缝错移3 m;距大梁隧道出口南侧约700 m处水平错移2.8~3.0 m,逆冲错动位移0.91m,具有逆冲走滑运动特征。(2)地震破坏力学模式为NE-SW60°主应力单向挤压、纯剪共同作用;结合主裂缝带边界逆冲地表变形特征,地表裂缝具有逆冲断裂造山式花状形态;(3)通过地质力学配套分析,在断层受单向力和力偶作用下,地表产生裂缝分布规律与现场调查裂缝分布规律一致。(4)大梁隧道变形破坏模式,在门源地震之前主要受区域的主应力的作用,以SW60°挤压作用为主;在门源地震以后,主要以剪切挤压为主,隧道结构受主应力NESW60°挤压和NW60°冷龙岭断裂的走滑剪切作用。本次调查分析结果为穿越活动断层高铁隧道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门源地震 高速铁路 逆冲走滑断层 地质力学配套
原文传递
扎伊尔山冲断-走滑构造演化特征与物理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鹤华 吴孔友 +2 位作者 裴仰文 郭文建 刘波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5,共10页
早期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构造带是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但其在新的过山二维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冲断-走滑构造的特征,"石炭系—二叠系挤压推覆"和"三叠系—侏罗系压扭走滑"两阶段形成了前陆冲断带完整的冲断... 早期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构造带是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但其在新的过山二维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冲断-走滑构造的特征,"石炭系—二叠系挤压推覆"和"三叠系—侏罗系压扭走滑"两阶段形成了前陆冲断带完整的冲断-走滑体系。通过物理模拟西北缘挤压、扭动两个阶段地层、断层性质和样式变化,证实了西北缘冲断-走滑构造体系的存在,总结其发育规律,归纳出平面"川"字型样式和剖面"从"字型模式。地质构造模式的建立为西北缘整体构造认识指出新的方向,同时对地震解释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冲断-走滑 构造演化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逆冲滑动沿断层深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数值模拟解释 被引量:5
15
作者 连尉平 卢大伟 +2 位作者 唐方头 李丽 胡彬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2,共5页
汶川MS8.0地震逆冲滑动量沿断层深度的分布有明显的特点,可以分解成三个破裂的滑动量叠加:深度18km附近的底部破裂滑动、深度11km附近的中部破裂滑动和两个局部破裂以外的主体滑动。扣除局部破裂滑动量后,沿断层走向从映秀到南坝近200k... 汶川MS8.0地震逆冲滑动量沿断层深度的分布有明显的特点,可以分解成三个破裂的滑动量叠加:深度18km附近的底部破裂滑动、深度11km附近的中部破裂滑动和两个局部破裂以外的主体滑动。扣除局部破裂滑动量后,沿断层走向从映秀到南坝近200km范围内,逆冲滑动量沿断层深度的分布形态是一致的。基于滑动反演几何模型的有限元模拟显示,汶川地震逆冲滑动分布的整体性特征可能源自于断层浅部构造及巴彦喀拉块体SE向挤压强度沿断层走向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 0地震 逆冲滑动 有限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ompressive Tectonics around Tibetan Plateau Edges
16
作者 赵志新 徐纪人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477-483,共7页
Various earthquake fault types, mechanism solutions, stress field, and other geophysical data were analyzed for study on the crust movement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 Various earthquake fault types, mechanism solutions, stress field, and other geophysical data were analyzed for study on the crust movement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umbers of thrust fault and strike-slip fault type earthquakes with strong compressive stress near NNE-SSW direction occurred in the edges around the plateau except the eastern boundary. Some normal faulting type earthquakes concentrat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The strikes of fault planes of thrust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earthquakes are almost in the E-W dire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he Wulff stereonet diagrams of fault plane solutions. This implies that the dislocation slip vectors of the thrust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type events have quite great components in the N-S direction. The compression motion mainly probably plays the tectonic active regime around the plateau edges. The compressive stress in N-S or NE-SW directions predominates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 the thrust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event region around the plateau. The compressive motion around the Tibetan plateau edge is attributable to the northward motion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plate. The northward mo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hortened in the N-S direction encounters probably strong obstructions at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marg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ust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earthquake compressive stress Tibetan plateau edge P-axes northward motion.
原文传递
辽宁西部八家子多金属矿田控矿构造型式
17
作者 陈荣度 苏传玉 《辽宁地质》 1991年第4期289-296,共8页
本文分析了八家子多金属矿田的地质构造特征,提出该区的构造型式为一个滑脱—逆冲推覆构造。它是在北西问南东方向的侧向挤压作用下,由八家子附近的中上元古界与古生界地质块体,沿着与基底花岗岩的界面自北西向南东滑移造成的。主要表... 本文分析了八家子多金属矿田的地质构造特征,提出该区的构造型式为一个滑脱—逆冲推覆构造。它是在北西问南东方向的侧向挤压作用下,由八家子附近的中上元古界与古生界地质块体,沿着与基底花岗岩的界面自北西向南东滑移造成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在前缘形成了呈铲式的收缩型滑脱断层、逆冲断层等挤压性构造,在后缘则出现张裂带并陷落成盆地,两侧发育具有转换断层性质的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及边界走精断层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八家子滑脱—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活动时期为三叠纪晚期,结束于早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 矿床 控矿构造 三叠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