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冲推覆构造研究进展和今后探索趋向 被引量:33
1
作者 朱志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1-58,共8页
本文概述了70年代中期以来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几个方面,指出逆冲推覆构造广泛产出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今后应注意造山带内尤其是活动性高的地台上这类构造的研究。台阶式结构是逆冲构造的基本型式,但对各种模型应采取分析态度。文... 本文概述了70年代中期以来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几个方面,指出逆冲推覆构造广泛产出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今后应注意造山带内尤其是活动性高的地台上这类构造的研究。台阶式结构是逆冲构造的基本型式,但对各种模型应采取分析态度。文章分析了与逆冲推覆系相关的褶皱构造及其产出关系。逆冲推覆构造常呈一定型式产出,以隆起构造为中心的背冲和以构造拗陷为中心的对冲是具有普遍品格的模式。挤压性推覆与伸展滑覆常密切伴生,并与构造热隆作用相关,常常表现为推覆→侵入→滑覆的规律性顺序。笔者最后提出了这类构造今后研究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 滑覆 薄皮式构造 热隆作用 推覆构造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不对称演化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德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39-545,共7页
喜马拉雅岩石圈内发育巨型多层伸展构造,形成了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普兰—亚东多层次剥离断层系,萨迦—康马链状隆伸构造,雅鲁藏布江堑-垒构造带和与大型走向滑动断层相伴生的拉分盆地。它们组成北喜马拉雅伸展剥离带,并与南喜马拉... 喜马拉雅岩石圈内发育巨型多层伸展构造,形成了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普兰—亚东多层次剥离断层系,萨迦—康马链状隆伸构造,雅鲁藏布江堑-垒构造带和与大型走向滑动断层相伴生的拉分盆地。它们组成北喜马拉雅伸展剥离带,并与南喜马拉雅逆冲堆叠带一起构成了喜马拉雅山链的构造不对称性。这种格局的形成除受造山之后重力作用的影响外,还可能与造山带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多层次滑脱拆离、热隆作用和均衡调整作用有关。伸展作用将有助于使本区成倍加厚的地壳逐渐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地质构造 演化 喜马拉雅山
下载PDF
兰坪盆地连城脉状铜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光辉 宋玉财 +10 位作者 侯增谦 王晓虎 杨竹森 杨天南 刘燕学 江迎飞 潘小菲 张洪瑞 刘英超 李政 薛传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脉状铜矿床是其重要组成之一。以往研究采用多种测年手段限定脉状铜矿成矿年龄,但结果分歧较大。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连城矿床辉钼矿的Re-Os...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脉状铜矿床是其重要组成之一。以往研究采用多种测年手段限定脉状铜矿成矿年龄,但结果分歧较大。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连城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8.14±0.87)Ma,等时线年龄为(49.0±1.3)Ma,初步厘定兰坪盆地热液脉型铜矿床形成于48~49Ma。结合区域地质与控矿构造分析,该矿床应为盆地西部逆冲带逆冲变形过程中的产物,由此限定兰坪盆地西部逆冲推覆的起始时间至少早于49Ma,同时佐证了兰坪盆地西部逆冲带内以Cu(-Ag)为主的成矿系统的形成发育可能早于东部逆冲推覆带内以Pb-Zn为主的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脉状铜矿 辉钼矿 RE-OS定年 逆冲推覆 兰坪盆地
下载PDF
晋-获断裂带分段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代勇 关英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3-329,共7页
晋-获断裂带位于太行块隆与沁水块坳之间,经历了中生代道冲推覆和新生代反转伸展的构造演化进程。受基底软弱带控制,断裂带变形强度由北向南递减;由于后期隆升、剥蚀和改造的差异,呈现明显的构造分段特征。
关键词 断裂带 分段模式 构造反转 逆冲推覆
下载PDF
江南隆起中段盖层中的推覆和滑覆构造及其地质构造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樊光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3-402,共10页
江南隆起中段南缘发育一大型逆冲推覆构造,隆起北侧产出一套多期次、多层次、多型式的滑覆构造,前者自隆起向萍乐坳陷带逆冲,运移方向由北向南,后者则由隆起朝江汉坳陷滑动,滑动方向自南而北,虽然它们分属不同构造体制,但都是在统一的... 江南隆起中段南缘发育一大型逆冲推覆构造,隆起北侧产出一套多期次、多层次、多型式的滑覆构造,前者自隆起向萍乐坳陷带逆冲,运移方向由北向南,后者则由隆起朝江汉坳陷滑动,滑动方向自南而北,虽然它们分属不同构造体制,但都是在统一的区域构造应力和隆起内弱层流体带推挤力的联合作用的不均匀挤压下产生的,这就是隆起一侧推覆,一侧滑覆的地质构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 滑覆 江南隆起 地质构造模型
下载PDF
连云港-苏州区域大剖面构造特征与变形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刚 史鹏 +1 位作者 陈清华 庞飞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3,共5页
依据地震、重力、磁法、电法等地球物理资料及野外实测地质剖面、钻井资料等,对连云港-苏州区域大剖面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根据区域构造演化以及动力学机制,并结合前人对下扬子区的研究成果,对连云港-苏州区域大剖面的主要构造... 依据地震、重力、磁法、电法等地球物理资料及野外实测地质剖面、钻井资料等,对连云港-苏州区域大剖面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根据区域构造演化以及动力学机制,并结合前人对下扬子区的研究成果,对连云港-苏州区域大剖面的主要构造特征、变形机制及典型构造样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剖面存在两套方向相反的逆冲推覆体系,其变形强度由南北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弱,至中部泰州-安丰一线出现对冲带。剖面上典型的构造样式主要有压缩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负反转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生界 逆冲推覆 对冲构造格局 变形机制 构造样式
下载PDF
Indosinian Foreland Fold-and-Thrust Belt Bordering Yunnan and Guangxi, China 被引量:3
7
作者 WU Genyao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91-397,共7页
Recent discoveries of ophiolites indicate that there must be a Palaeotethyan geosuture zone bordering China and Vietnam, which separates the Vietbac block from the South China subcontinent. The Indosinian foreland fol... Recent discoveries of ophiolites indicate that there must be a Palaeotethyan geosuture zone bordering China and Vietnam, which separates the Vietbac block from the South China subcontinent. The Indosinian foreland fold-and-thrust belt bordering Yunnan and Guangxi provided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palaeotethysides. The oceanic crust was subducted southwestwards while the magmatic arc migrated northeastwards, and the continent-arc collision occurred in the Late Triassic with the thrusting being extended towards the north or northeast. The features of thrust-nappe structure are discussed, which proved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Palaeotethyan ocean there to be a complicated one. A face-to-face collision occurred first along the NW-striking segment and then along the ENE-striking segment accompanied by transpression or oblique thrusting occurring along the NW-striking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ust-nappe structure foreland fold-and-thrust belt palaeotethysides border between Yunnan and Guangxi
下载PDF
晋获断裂带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关英斌 李海梅 《中国煤田地质》 1999年第4期1-4,T001,共5页
通过大量的节理测量资料,恢复了研究区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对晋获断裂带的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位于太行山块隆和沁水块坳的晋获断裂带,经历了中生代逆冲推覆和新生代反转伸展的构造演化进程。研究结论对沁水煤田东部... 通过大量的节理测量资料,恢复了研究区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对晋获断裂带的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位于太行山块隆和沁水块坳的晋获断裂带,经历了中生代逆冲推覆和新生代反转伸展的构造演化进程。研究结论对沁水煤田东部煤矿区的矿并构造预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新生代 构造应力场 逆冲推覆
下载PDF
晋获断裂带发育对煤矿区构造的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代勇 钱光谟 +1 位作者 关英斌 张杰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晋获断裂带位于沁水煤田东侧,是在基底软弱带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一条区域性断裂带,由于变形强度、后期隆升、剥蚀和改造的差异,呈现明显的构造分段特征.晋获断裂带的发育和演化。
关键词 逆冲推覆 构造反转 煤矿区构造 矿井地质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碎屑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
10
作者 龙礼文 李双文 +4 位作者 赵敏 姜文亚 张晶 姚军 王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48,共4页
孔南地区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二叠系碎屑岩中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运用油气成藏理论、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对二叠系碎屑岩潜山油气地质条件、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后指出,该... 孔南地区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二叠系碎屑岩中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运用油气成藏理论、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对二叠系碎屑岩潜山油气地质条件、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后指出,该区二叠系主要发育断块背斜型和逆冲推覆背斜型2种有利的潜山圈闭,印支运动期的区域挤压作用和燕山运动期以来的拉张断块作用为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深大断裂、内幕高点、裂缝型储集砂体及发育稳定的盖层控制了潜山油气运移和富集,形成有利的成藏组合,使该区具备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碎屑岩潜山 油气成藏 逆冲推覆
下载PDF
试论北京西山煤田逆冲推覆构造样式及成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志斌 洪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40-347,共8页
北京西山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燕山早期,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逆冲,构成对冲式组合。其中,九龙山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双冲构造的组合特点。燕山中、晚期,煤田内逆冲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并且被一些北北东向逆断层切割、破坏。在推覆... 北京西山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燕山早期,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逆冲,构成对冲式组合。其中,九龙山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双冲构造的组合特点。燕山中、晚期,煤田内逆冲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并且被一些北北东向逆断层切割、破坏。在推覆体前缘,构造复杂。不仅煤层原生结构遭到破坏,而且煤层厚度也变得相当复杂,从而给煤田勘探和矿山开采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在原地系统中,构造简单、煤层厚度稳定,有利于勘探和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 推覆构造 构造样式 成因
下载PDF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区逆冲推覆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先福 鲍世聪 +1 位作者 余研 周进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2-59,共8页
松树沟蛇绿岩是东秦岭构造带内出露规模最大的超镁铁—镁铁质杂岩体。地质填图证实,该区存在结构十分复杂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其中北区松树沟超镁铁质主岩体内发育的高角度逆冲断层系向北拆离;而包括富水杂岩在内的南区镁铁质及... 松树沟蛇绿岩是东秦岭构造带内出露规模最大的超镁铁—镁铁质杂岩体。地质填图证实,该区存在结构十分复杂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其中北区松树沟超镁铁质主岩体内发育的高角度逆冲断层系向北拆离;而包括富水杂岩在内的南区镁铁质及超镁铁质岩块均向南大规模逆掩;剖面上总体构成不对称(向南滑脱为主)的“背冲型”样式。松树沟逆冲推覆构造研究对恢复蛇绿岩组合层序及其古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推覆构造 岩石组合层序
下载PDF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在白秧坪矿集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明明 马建炳 +1 位作者 杨学雄 徐兴业 《云南地质》 2017年第4期449-453,共5页
按照勘查区找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对白秧坪矿集区之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地质特征的总结和研究,构建了由原始矿源层、后期深源断裂活动、区域逆冲-推覆构造体的三元结构找矿预测模型,为兰坪-思茅盆地寻找与构造活动关系密... 按照勘查区找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对白秧坪矿集区之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地质特征的总结和研究,构建了由原始矿源层、后期深源断裂活动、区域逆冲-推覆构造体的三元结构找矿预测模型,为兰坪-思茅盆地寻找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的中低温热液多金属矿,提供找矿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结构 逆冲-推覆构造 找矿预测 云南兰坪白秧坪
下载PDF
一种走滑剪切—逆冲推覆相互转换的变形体系——以桂东南那卜地区NE向和NW向两组韧性剪切带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小锋 《广西地质》 2002年第2期7-11,25,共6页
桂东南那卜地区宁潭超单元及其围岩中 ,主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可分为 2类 :NE向右行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 ;NW向逆冲推覆性质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对以上 2类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显微组构以及运动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表明 ,... 桂东南那卜地区宁潭超单元及其围岩中 ,主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可分为 2类 :NE向右行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 ;NW向逆冲推覆性质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对以上 2类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显微组构以及运动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表明 ,它们形成的构造应力是NE -SW向的 ,在这一应力的作用下 ,使早期NE向和NW向构造重新活动 ,从而构成了一种NE向走滑—NW向逆冲的相互转换程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卜地区 韧性剪切带 右行走滑 逆冲推覆 相互转换 广西 构造带 变形机制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a logarithm stretching DMO method in thrust-nappe structure
15
作者 Zhang Shaohong Meng Qingpi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6年第2期82-86,共5页
For strata with complex structure and faulting, the conventional horizontal stack method can not provide a high quality image and the conventional DMO technique has low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practicability. Thi... For strata with complex structure and faulting, the conventional horizontal stack method can not provide a high quality image and the conventional DMO technique has low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practicability. This'article studies a logarithm stretching DMO method in the time domain to accelerate the computational speed as well as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It also covers the processing of physical model and real data using the logarithm stretching DMO algorithms. The logarithm stretching DMO method can produce reflections from faults and implements the in-phase stack of dipping layers and complicated structures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horizontal stack method. So this method has better application to thrust-napp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ust-nappe logarithin stretching DMO correction NMO correction and migration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Pb-Zn-Ag-Cu矿床新类型:成矿基本特征与构造控矿模型 被引量:158
16
作者 侯增谦 宋玉财 +11 位作者 李政 王召林 杨志明 杨竹森 刘英超 田世洪 何龙清 陈开旭 王富春 赵呈祥 薛万文 鲁海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44,共22页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兰坪、玉树及沱沱河地区,广泛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矿床在内的大量新生代Pb、Zn、Cu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均产于该高原东缘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主体赋存于第三纪前陆盆地内部,以沉积岩容矿,与岩浆活动无关,受...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兰坪、玉树及沱沱河地区,广泛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矿床在内的大量新生代Pb、Zn、Cu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均产于该高原东缘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主体赋存于第三纪前陆盆地内部,以沉积岩容矿,与岩浆活动无关,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显著区别于世界已知的各类以沉积岩容矿的贱金属矿床。研究表明,伴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而产生一系列逆冲断裂系,将前陆盆地侧缘的中生代地层切割成叠置的构造岩片,并推覆叠置于盆地沉积地层之上,形成单冲式或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并控制了Pb-Zn-Ag-Cu矿床的形成与发育。根据逆冲推覆构造控矿式样和矿化特征,可以识别出4种矿床式:①产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前锋带“构造穹隆+岩性圈闭”内的金顶式Zn-Pb矿床;②受控于前锋带冲起构造的河西-三山式Pb-Zn-Ag-Cu矿床;③产于主逆冲断裂带派生-的次级断层或平移断层内的富隆厂式Ag-Cu或Cu矿床;④产于主逆冲断裂上盘灰岩层间破碎带内的东莫扎抓式Pb—Zn矿床。这些矿床的矿体多受不同级次的断裂控制,多孔砂岩、白云岩化灰岩及构造破碎带是有利矿化部位。多数矿体显示开放空间充填成矿特点,少数显示层控性,属后生成矿。金属矿物组合主要为低Fe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组合及低温Cu硫化物(黝铜矿系列为主)+Ag硫化物(辉银矿、黝银矿、汞银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脉石矿物组合主要为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白云石±天青石,局部见沥青。成矿流体以盐水体系为主,盐度w(NaCleq)变化于1%~28.0%之间,成矿温度较低,通常在80~190℃,显示盆地卤水±大气降水的特点。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对矿床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其深部拆离滑脱带可能是流体流长距离侧向迁移的优选通道,主逆冲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Pb-Zn-Ag-Cu矿床 成矿特征 构造控矿模型 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碰撞造山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变形机制(二) 被引量:65
17
作者 陈社发 邓起东 +4 位作者 赵小麟 罗志立 刘树根 CJL.Wilson P.Dirks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3-421,共9页
川西前陆盆地是从晚三叠世晚期(须家河期)以来开始发育的,其形成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自北西往南东持续推覆的结果。本区的构造发展经历了伸展裂陷、构造反转和持续推覆3个主要阶段。构造变形的力源主要来自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北东~... 川西前陆盆地是从晚三叠世晚期(须家河期)以来开始发育的,其形成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自北西往南东持续推覆的结果。本区的构造发展经历了伸展裂陷、构造反转和持续推覆3个主要阶段。构造变形的力源主要来自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北东~南西向收缩派生的南东向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机制
下载PDF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构造演化及矿化富集规律初探 被引量:45
18
作者 吴淦国 吴习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77-486,共10页
本文从构造变形分析入手,论述了金顶矿床构造形成和演化的特征,探讨了铅锌矿化富集的规律,提出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建造形成期的同生沉积带来了成矿元素并使其初步富集,而构造变形期则由于断裂沟通地下热卤水和天水的渗透,使其成矿物质... 本文从构造变形分析入手,论述了金顶矿床构造形成和演化的特征,探讨了铅锌矿化富集的规律,提出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建造形成期的同生沉积带来了成矿元素并使其初步富集,而构造变形期则由于断裂沟通地下热卤水和天水的渗透,使其成矿物质运移到受推覆构造和穹隆构造控制的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砂岩、角砾岩和构造剥离带而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构造演化 矿化 推覆构造
下载PDF
云南兰坪北部铜多金属矿化区成矿流体流动与矿化分带——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依据 被引量:42
19
作者 徐启东 李建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5-376,共12页
滇西兰坪盆地北部发育了一类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浅成热液Cu_Ag_Pb_Zn矿化 ,形成了白秧坪、富隆厂、吴底厂、麻栗坪及金满、科登涧等大_中型矿床和矿点 ,并存在矿化分带。文章利用这些矿化脉体的流体包裹体和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 滇西兰坪盆地北部发育了一类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浅成热液Cu_Ag_Pb_Zn矿化 ,形成了白秧坪、富隆厂、吴底厂、麻栗坪及金满、科登涧等大_中型矿床和矿点 ,并存在矿化分带。文章利用这些矿化脉体的流体包裹体和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资料 ,研究成矿流体与矿化分带的关系。结果表明 ,成矿流体主要属于NaCl_H2 O成分体系 ,盐度w(NaCleq)为 2 %~ 1 1 % ,形成温度为 1 70~ 30 0℃ ,形成于 1 .8~ 3.8km深度内 ,这些相似性说明这类矿化的发生具有相似的流体性质和沉淀机制。热液方解石在δ1 3 C_δ1 8O图解中呈近水平线展布的型式 ,指示流体源自地壳浅部的地下水系统 ,与海相灰岩等围岩作用形成了溶解碳以 [HCO3 ]-为主的成矿流体 ,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成矿流体沉淀的主要机理。从西到东 ,流体包裹体的盐度_温度由高到低变化与矿化分带和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中带→锋带相配套 ,显示重力驱动流动可能是主要的流体流动机制。成矿流体在不同构造部位流动的通畅及流体_岩石系统的封闭_开放程度等流体流动性质与矿化发生的强度和规模有关 ,兰坪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中带的流体通畅地流动及沉淀时处于相对开放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流动 矿化分带 逆冲推覆构造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云南 成矿地质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杨跃明 陈聪 +6 位作者 文龙 陈骁 粱瀚 刘冉 关旭 罗冰 谢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5,共8页
2014年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龙门山山前带双鱼石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先后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泥盆统观雾山组钻获多口工业气井。随着勘探工作的稳步推进,深入开展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构... 2014年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龙门山山前带双鱼石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先后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泥盆统观雾山组钻获多口工业气井。随着勘探工作的稳步推进,深入开展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部署的线束三维地震、重磁电资料以及ST9等井的实钻成果,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该区隐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隐伏断裂之下发育大型隐伏构造带,其地层受挤压褶皱变形,发育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以下的海相地层;(2)由南到北(1)号断裂底部滑脱层位由浅变深,从南部的寒武系滑脱,向北部逐渐转换为基底卷入,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整体抬升,越向北抬升幅度越大,断裂上下盘之间的位移距离、褶皱幅度也越大,北部相对南部上古生界构造整体抬升约1 500 m;(3)在剑阁以西—广元地区,(1)号断裂东侧整体表现出"三级台阶"的构造格局。结论认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面积达1 800 km2,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其中观雾山组和栖霞组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好,是川西北深层海相层系天然气勘探拓展寻找新突破的重要领域,具有现实的油气勘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北部 龙门推覆构造带 隐伏断裂下盘 隐伏构造 天然气成藏条件 勘探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