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被引量:88
1
作者 董云鹏 查显峰 +3 位作者 付明庆 张茜 杨钊 张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93-1508,共16页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北大巴山自北而南依次由安康-武当推覆体、紫阳-平利推覆体、高桥-镇坪推覆体和高滩推覆体逆冲叠置而成。南大巴山则以镇巴-阳日断裂为界,分为北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和南部的前陆褶皱带。北大巴山主要是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和燕山期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南大巴山则主要是燕山期递进变形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变形北强南弱,北以冲断褶皱变形为特征,南以皱褶作用为主;北部褶皱紧闭复杂,向南渐变为宽缓的薄皮构造。逆冲作用在时序上具有由北向南扩展传递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冲断褶皱构造 巴山弧形断裂带 南秦岭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93
2
作者 隋风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9-793,共1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及演化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最新勘探进展及区域研究资料,重新梳理了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合演化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及演化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最新勘探进展及区域研究资料,重新梳理了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合演化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特征,二叠纪以来先后经历了早二叠世后造山伸展、中—晚二叠世强烈挤压逆冲、三叠纪继承性逆冲叠加、侏罗纪—白垩纪整体振荡升降和新生代陆内前陆等五大构造阶段,总体上三叠纪前构造活动强烈,三叠纪之后构造趋于稳定。不同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差异性,自北向南3种垂向叠加演化方式形成3类复式地质结构:哈山地区属于"推覆-超剥型",克拉玛依地区属于"逆掩-超剥型",车排子地区属于"冲断-超剥型"。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一是不同的叠加演化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地质结构类型,进而控制不同的源、圈、输导体系等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二是多期构造活动导致多个成藏期,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逆冲抬升,是油气长期指向区,复杂的构造演化导致其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立体含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叠加演化方式 地质结构 圈源配置 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被引量:55
3
作者 胡建中 谭应佳 +1 位作者 张平 张艳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是西昆仑逆冲推覆构造在前陆形成的冲断带,主要由断层相关褶皱、双重构造、叠瓦状构造、三角带等构造组成。通过地表构造剖面、地震与非震资料的综合解释与研究,结合平衡剖面的正演方法,对该冲断带进行了几何学...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是西昆仑逆冲推覆构造在前陆形成的冲断带,主要由断层相关褶皱、双重构造、叠瓦状构造、三角带等构造组成。通过地表构造剖面、地震与非震资料的综合解释与研究,结合平衡剖面的正演方法,对该冲断带进行了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对冲断带断层的扩展方式以及冲断时代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塔西南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以及垂向结构变异"的特点。自南向北分为逆冲推覆的根带、中带、锋带和反冲断裂带,由西向东可以划分为帕米尔弧形构造段、齐姆根弧形构造段、甫沙-克里阳三角带构造段与和田南逆冲推覆体构造段。冲断带在垂向结构上由三套区域性滑脱层划分为浅构造层次的外来系统断坡背斜、中构造层次的准原地系统双重构造、三角带构造以及深构造层次的原地系统弱变形带三层结构。冲断席内断层的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而不同冲断席间则为后展式模式。冲断带自中新世中期开始形成,中新世末发生位移推覆,上新世—早更新世定型,中更新世—全新世隆升均衡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断坡背斜 双重构造 三角带 冲断带 山前带 塔西南
下载PDF
论金顶铅锌矿床的地质问题 被引量:49
4
作者 高广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67-476,共10页
对云南金顶铅锌矿床虽有较多的研究,但还有不少地质问题需要再认识。硬石膏矿不是古新世陆相蒸发岩,而是三叠纪海相蒸发岩;主要容矿岩石之一的灰岩角砾岩,不是滑塌堆积角砾岩,而是膏溶—构造角砾岩;原划归云龙组(E_1)的地层有许多是其... 对云南金顶铅锌矿床虽有较多的研究,但还有不少地质问题需要再认识。硬石膏矿不是古新世陆相蒸发岩,而是三叠纪海相蒸发岩;主要容矿岩石之一的灰岩角砾岩,不是滑塌堆积角砾岩,而是膏溶—构造角砾岩;原划归云龙组(E_1)的地层有许多是其它时代的;矿区地层混乱是由构造所致,不能用沉积学观点解释;推覆构造应发生在古新世聚盐之后,推覆体滑动面有多个,硬石膏岩起润滑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硬石膏岩 蒸发岩 云龙组
下载PDF
柯坪断隆古生代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53
5
作者 张臣 郑多明 李江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柯坪断隆与巴楚隆起古生代无论在地层系统、岩石组合、古生物及沉积相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可比性 ,表明柯坪断隆和巴楚隆起前中生代是连为一体的 ,同属塔里木盆地的组成部分。中生代柯坪巴楚隆起形成雏形 ,柯坪地区缺失中生代沉积。新生代... 柯坪断隆与巴楚隆起古生代无论在地层系统、岩石组合、古生物及沉积相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可比性 ,表明柯坪断隆和巴楚隆起前中生代是连为一体的 ,同属塔里木盆地的组成部分。中生代柯坪巴楚隆起形成雏形 ,柯坪地区缺失中生代沉积。新生代由于受欧亚板块南缘地体增生 ,板块碰撞远距离效应和西南天山地区复活造山影响 ,在上新世末—更新世初 ,柯坪断隆沿柯坪塔格沙井子断裂发生强烈挤压形成柯坪逆冲推覆构造带。柯坪断隆构成推覆构造带的上部掩冲构造层 ,巴楚隆起向西北延伸的部分构成推覆构造带的下伏构造层。地面油气显示不能证明地下已无油气藏存在 ,不能排除在该区找到大型逆冲断层遮挡圈闭型及牵引背斜圈闭型油气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属性 逆冲推覆构造 柯坪断隆 演化特征 古生代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9
6
作者 郑孟林 田爱军 +4 位作者 杨彤远 何文军 陈磊 吴海生 丁靖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7-917,共11页
应用地表地质、地震与钻井等资料,结合准噶尔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研究进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变形的叠加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多期叠加的特点。南北向划分博格达山前... 应用地表地质、地震与钻井等资料,结合准噶尔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研究进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变形的叠加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多期叠加的特点。南北向划分博格达山前、东部隆起与克拉美丽山前三大构造变形区。东部隆起构造变形区南北分为三大构造变形带,北部构造变形带为一组北东向展布的背斜与向斜构造,中部为北西西向展布古凸起,南部构造变形带发育受早期构造控制的近南北向构造,形成叠瓦状褶皱-断裂组合。该区经历了石炭纪的伸展断陷和南北向挤压变形,中生代的挤压走滑和新生代南北向的挤压等多期构造变形,具有挤压、走滑、逆冲推覆与膝褶褶皱等多种构造变形型式,划分为六大构造演化阶段。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解剖,认为构造变形差异性、多期叠加古凸起、不整合和断裂等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逆冲推覆 构造变形 古凸起 不整合 叠加演化 油气聚集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何龙清 陈开旭 +1 位作者 魏君奇 余凤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东矿带是云南白秧坪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体明显受逆冲推覆构造主推覆断层及反冲断层的控制,多产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成矿流体性质主要为来源于深部的中低温热卤水。... 东矿带是云南白秧坪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体明显受逆冲推覆构造主推覆断层及反冲断层的控制,多产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成矿流体性质主要为来源于深部的中低温热卤水。硫、铅、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的深源特征,矿石稀土元素组成显示均有明显的δEu异常,构造热流体活动是成矿的主导因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东矿带的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推覆构造有关的中低温热卤水铜银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铜银多金属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白秧坪地区 东矿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北缘石合拉沟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正宏 徐仲元 +3 位作者 杨振升 刘茂修 赵达 赵羽君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最近在包头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黄河南部鄂尔多斯北缘隆起带中发现了由北向南逆冲的石合拉沟推覆构造。上盘逆冲推覆体由基底浅变质的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和大理岩构成,推覆在晚石炭统太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之上。野外地... 最近在包头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黄河南部鄂尔多斯北缘隆起带中发现了由北向南逆冲的石合拉沟推覆构造。上盘逆冲推覆体由基底浅变质的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和大理岩构成,推覆在晚石炭统太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之上。野外地质关系表明逆冲推覆变形作用发生在晚侏罗世,与河套新生代断陷盆地北缘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晚期逆冲推覆变形作用是同时的,逆冲推覆方向相反,构成了以现代河套盆地为中心的晚侏罗世背冲型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对探讨华北地台北缘中生代地壳构造变形特点和新生代河套断陷盆地基底构造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鄂尔多斯 河套断陷盆地 中生代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门山前复杂构造带北段精细构造建模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20
9
作者 梁瀚 肖富森 +6 位作者 冉崎 关旭 韩嵩 陈骁 狄贵东 谢枕 刘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32,共7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受到多期次逆冲推覆变形叠加作用,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致使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构造模式不清、构造圈闭不落实。为了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利用最新线束三维地震、测井、地表地质等资料,基于断层褶皱理论,在分析构造运动...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受到多期次逆冲推覆变形叠加作用,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致使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构造模式不清、构造圈闭不落实。为了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利用最新线束三维地震、测井、地表地质等资料,基于断层褶皱理论,在分析构造运动与地表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精细构造建模研究,结合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模拟对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北段进行构造几何学分析,解析该区的构造变形模式、落实断层变形特征和构造圈闭,进而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以马角坝断裂和(1)号断裂为分界断层,可将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划分为前山推覆带、前锋带、潜伏构造带3套构造单元;(2)前锋带(1)号断裂前端发育产状陡立倒转的断层传播褶皱,其下盘可识别出逆掩隐伏构造;(3)前锋带发育4套垂向叠置的二叠系—三叠系岩片,该构造带在印支期发生构造变形、喜马拉雅期活化;(4)隐伏前缘带受寒武系泥页岩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两套滑脱层夹持形成3套构造层,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期。结论认为:(1)号断裂下盘隐伏的上古生界构造(中构造层)和上盘的红星构造背斜形态完整,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技术及精细构造建模方法,给复杂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门山前 逆冲推覆 断层相关褶皱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隐伏构造 勘探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西部南北向拆离滑覆构造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锋 刘池洋 赵红格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鄂尔多斯地块西部东西向的推覆构造及基底拆离现象已有较多的讨论和研究。对重力作用下的南北向基底拆离滑覆现象还未见讨论。以地震反射特征的明显差异为依据,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块西部南北向基底拆离形成的韦州石沟...  鄂尔多斯地块西部东西向的推覆构造及基底拆离现象已有较多的讨论和研究。对重力作用下的南北向基底拆离滑覆现象还未见讨论。以地震反射特征的明显差异为依据,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块西部南北向基底拆离形成的韦州石沟驿拆离滑覆构造。它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滑脱面以上的多层平行反射、不出现逆冲推覆前缘带复杂变形造成的杂乱反射;平面上形成与周邻明显的构造不协调性。韦州石沟驿拆离滑覆构造形成于晚侏罗世地块西部大规模的东西向逆冲推覆造成的南高北低的构造背景下,在重力作用下由南至北沿T9界面附近的煤系地层拆离滑覆,在东、西、北均以断层与周邻相接,为一外来岩席构成的复式向斜,构造变形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 拆离滑覆 地震剖面 形成时限 发育背景 运动方式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塔里木盆地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汉林 江同文 +2 位作者 顾乔元 张小芳 吴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塔里木盆地周缘存在着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下更新统西域组(Q1x)在盆地周缘不同地区逆冲推覆在不同的地层之上或者被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所覆盖,同时其也卷入了不同规模的褶皱之中。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显示... 塔里木盆地周缘存在着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下更新统西域组(Q1x)在盆地周缘不同地区逆冲推覆在不同的地层之上或者被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所覆盖,同时其也卷入了不同规模的褶皱之中。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显示塔里木台盆区志留系以上的地层因新构造运动而产生了区域性的构造反转,不同层位的地层顶面构造高点发生了向南迁移。新构造运动对塔里木盆地油气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在塔里木盆地的周缘形成了有利于晚期成藏的大型构造圈闭,并为晚期油气运移提供了成藏的强大动力;对早期形成的古油藏圈闭条件的改造和破坏,导致了古油藏内的油气发生重新运移,从而形成了具有复杂油水界面的现今正在充注的新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油气调整 逆冲推覆 构造反转 啥得逊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色尔腾山的推覆构造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志勇 温长顺 张维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7-241,282,共6页
基于 1∶5万地质调查资料和野外重点地区的解剖研究 ,结合深部地球物理资料 ,阐述了色尔腾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 ,详细探讨了本区推覆构造的动力学机制 ,认为色尔腾山总体为一巨型推覆体 。
关键词 逆冲推覆 成因机制 内蒙古 推覆构造 色尔腾山
下载PDF
新疆北缘和什托洛盖盆地构造与含油气远景 被引量:15
13
作者 马宝军 曾文光 +1 位作者 于福生 漆家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新旧地震数据的对比和校正,应用盆地分析及盆山耦合的思想对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其周边进行构造解析;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了解盆地构造演化,得到以下认识:①和什托洛盖盆地是一个位于主逆冲带上盘的扭动-挤压型次生盆地,它起源于西伯利... 通过新旧地震数据的对比和校正,应用盆地分析及盆山耦合的思想对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其周边进行构造解析;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了解盆地构造演化,得到以下认识:①和什托洛盖盆地是一个位于主逆冲带上盘的扭动-挤压型次生盆地,它起源于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微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相互碰撞与错动;②盆地早期演化从属于准噶尔地体,基底双重构造活动应早于晚三叠世,在此之前其作为准噶尔盆地的边界与内部是连通的;③盖层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发育期(T3-J1b)、快速沉积期(J1s-J2t)、整体沉降时期(K)和边界断裂复活时期(E-Q),其中侏罗纪为盆地的主要成盆期,也是构造变形最大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什托洛盖盆地 盆山耦合 逆冲推覆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政和—大埔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其演化模式 被引量:13
14
作者 水汀 阎晋英 +2 位作者 施华生 潘明宝 王敬东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3年第2期53-62,共10页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②印支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2)——政和—大埔断裂的形成,以平移型剪切为主,形成S——C糜棱岩,为半韧性变形环境;③印支末期—燕山早期逆冲—推覆作用(D_3),为多层次逆冲推覆,东部所谓的“天窗”部分为这一时期逆冲岩片的残留体,随着早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逐渐过渡到伸展拆离环境,同时西部推覆体后缘出现拉张,形成有限的火山岩盆地,为半脆性—脆性变形环境;④燕山期(—喜山期)伸展—拆离作用(D_4),在相对年轻的拆离断层之下出露变质核杂岩(如稻香组和熊山岩体),并形成裂陷盆地堆积(梨山组),东部部分“天窗”属这类成因,形成环境跨度大,为半韧性→半脆性→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推覆作用 政和-大埔 断裂
下载PDF
彭县地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石绍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8-13,共6页
彭县地区飞来峰根据其内部构造特征和力学成因可分为两类──推覆体和滑覆体。推覆体是挤压环境下的产物,它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滑覆体是拉张环境下重力滑动的产物,它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期。推覆体是滑覆体的“母体”。
关键词 彭县 飞来峰 推覆体 重力滑动
下载PDF
兰坪盆地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锦让 温汉捷 +1 位作者 秦朝建 王加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3-1386,共14页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区不同阶段石英中广泛发...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区不同阶段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水溶液包裹体(A型)、纯CO2包裹体(C型)、CO2-H2O包裹体(B型)三类。早、中阶段主要发育B型和A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7~346℃,流体盐度介于1%~22%NaCleqv之间,密度介于0.67~1.04g/cm3;晚阶段主要发育A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1~185℃,流体盐度介于1%~9%NaCleqv之间。发育在早、中阶段的B型和C型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含有少量的CH4。成矿压力为50~160MPa,成矿深度为5~5.9km。矿区不同阶段矿石氧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5.5‰~8.6‰),氢同位素变化较大(-56‰~-109‰),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为-3.4‰~-8.1‰,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以岩浆源为主,并伴有大气降水的参与。综合对比研究认为,65Ma左右印度-亚洲大陆发生对接碰撞,由此诱发的岩浆热液作用可能导致了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形成。温度的降低和流体的不混溶是导致钼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 逆冲推覆 兰坪盆地
下载PDF
山西龙泉关韧性剪切带新认识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占亮 李建荣 +3 位作者 刘成如 张玉生 杨耀华 闫文胜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年第2期92-100,共9页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两侧的狭长地区内,全长约100km,宽2~14km,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据其变形特征在横、纵向上的明显变化,可分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眼球状片麻岩、长英质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片麻岩中发...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两侧的狭长地区内,全长约100km,宽2~14km,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据其变形特征在横、纵向上的明显变化,可分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眼球状片麻岩、长英质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片麻岩中发育各类旋转碎斑构造,指示上盘(西盘)左旋剪切;中段由强直片麻岩组成,发育平直的片麻理及矿物拉伸线理,为S-L构造岩;南段由一系列线状强变形带及所挟持包绕的弱应变域所组成,变形岩石发育条带状、杆状构造。该剪切带内含有不同时期的变质岩系,主体为中太古代阜平期变质岩系,其构造形迹为一多期多相叠加的韧性剪切带;五台早期表现为伸展型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是五台海盆早期扩张或裂解阶段的直观反映;吕梁期韧性剪切变形表现为逆冲推覆型。其形成及构造演化是区内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关 韧性剪切带 五台早期 伸展 吕梁期 逆冲推覆 早前寒武纪地质
下载PDF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and thrust-nappe structures in northern part of Dabie Mountains 被引量:10
18
作者 JIANG Laili, WU Weiping, CHU Dongru, LIU Yican & ZHANG Yong Geological Survey of Anhui Province , Hefei 230001,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Jiang Laili (e-mail: lailij@mail. hf.ah.c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21期2378-2385,共8页
Thrust-nappe structures and extensional struc-tures simultaneously occu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The systematic structural study reveals that extensional structures along the Mozitan-Xiaotian faul... Thrust-nappe structures and extensional struc-tures simultaneously occu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The systematic structural study reveals that extensional structures along the Mozitan-Xiaotian fault and thrust-nappe structures that take the Jinzhai-Shucheng fault as their frontal thrust share the same shear sense, and display a transitional relationship from the ductile exten- sional structure of deep level in the south to the ductile-brit- tle and brittle thrust-nappe structure of shallow level in the north. The extensional and thrust-nappe structures in the region are explained to result from post-collisional processes by the continuous subduction of the Yangtze continental block and the extension induced by the uplifting of the core part of the Dabie Mountains, which are components of the extensional structures produced in the exhumation process of the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Dabie Mountains. Because of the frontal block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north-westward spreading, the extension and detachment of the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 along the Mozi-tan-Xiaotian fault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northwestward thrusting, resulting in the thrust-nappe structures. They de-veloped in the period of 200 170 Ma, maybe last till the late Jur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中国 变质岩 张性构造
原文传递
巢湖北部青苔山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传中 牛漫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5-19,共5页
青苔山推覆构造是滁河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覆体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的灰岩,由NW→SE推覆掩盖在志留系页岩之上,主滑脱面倾角较小(10°~20°)。推覆体中有多期断层存在:高角度逆冲断层倾角60°至直立,并伴随有较大的... 青苔山推覆构造是滁河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覆体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的灰岩,由NW→SE推覆掩盖在志留系页岩之上,主滑脱面倾角较小(10°~20°)。推覆体中有多期断层存在:高角度逆冲断层倾角60°至直立,并伴随有较大的碎裂岩带,东强西弱;有2组走滑断层发育:一组是NE向的左行走滑断层,与郯庐断裂带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另一组为NW向走滑断层,形成时代较晚,破坏早期逆冲断层和NE向走滑断层。推覆体中最晚一期的低角度逆掩断层以主滑脱面为代表,倾角较小,数量较少。青苔山推覆构造形成于早、中侏罗世,是山前盆地冲断变形的产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中国东部大地构造背景下,表现为左行平移;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伸展为主,其西侧发育有K2—E红色沉积物;晚第三纪以来再一次逆冲挤压,沿早期逆冲断层再次活动,最终形成现在的推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巢湖 推覆体 中新生代 推覆构造 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前陆盆地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演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达江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秦胜飞 傅国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9,共3页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类型之一,而前陆盆地冲断带又是前陆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冲断带冲断推覆作用对烃源岩演化,储层性能,圈闭形成,烃类再分配等油气聚集的各个因素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此,通过分...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类型之一,而前陆盆地冲断带又是前陆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冲断带冲断推覆作用对烃源岩演化,储层性能,圈闭形成,烃类再分配等油气聚集的各个因素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此,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冲断推覆作用和烃源岩演化的关系,探讨了冲断推覆作用下烃源岩的演化模式,研究了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方式和过程。将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的演化关系分为三种简单模式: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后,上下盘烃源岩成熟度受冲断推覆作用影响不大;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同时发生,上盘烃源岩热演化延迟,下盘烃源岩迅速熟化;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前,上下盘烃源岩均可大量生烃,下盘烃源岩演化程度高于上盘烃源岩。该项研究对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过程分析和烃类相态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冲断层 推覆体 构造作用 烃源岩 演化 油气聚集 关系 中国 西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