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ombosis: Novel nanomedical concept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被引量:4
1
作者 Iwona Cich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8期434-441,共8页
Intravascular thrombosis, a critical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 of many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life-threatening obstructive blood clots within the vessels. Rapid recanalization of occluded... Intravascular thrombosis, a critical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 of many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life-threatening obstructive blood clots within the vessels. Rapid recanalization of occluded vessels is essential for the patients' outcome, but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systemic fibrinolytic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ow efficacy and tremendous side effects. Additionally, many patients are ineligible for systemic thrombolytic therapy, either due to delayed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 after symptom onset, or because of recent surgery, or bleed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to limit the risk of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both precise imaging of the affected vascular regions, and the localized application of fibrinolytic agents, are required. Recent years have brought about considerable advances in nanomedical approaches to thrombosis. Although these thrombustargeting imaging agents and nanotherapies are not yet implemented in humans, substantial amount of successful in vivo applic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cluding animal models of stroke, acute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t is evident that the future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will be closely bou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nanotechnology-based strategies. This Editorial focuses on the recently reported approaches, which hold a great promise for personalized, disease-targeted treatment and reduced side effects in th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his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OMBOSIS thrombus imaging Nanome-dicine TARGETED NANOPARTICLES THROMBOLYTIC DRUG-DELIVERY systems
下载PDF
一种新型单克隆抗体导向血栓显像剂的基因工程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夏晓波 季顺东 +3 位作者 顾津明 万海英 李佩霞 阮长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为简化抗血小板P 选择素鼠/人嵌合单克隆抗体SZ 51/Hu的99mTc标记过程 ,并提高其99mTc标记效率 ,利用金属硫蛋白(MT)可与金属稳定结合的特点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制备融合蛋白SZ 51/Hu MT。方法构建了SZ 51/Hu与MT的重组表达载体 ,... 目的为简化抗血小板P 选择素鼠/人嵌合单克隆抗体SZ 51/Hu的99mTc标记过程 ,并提高其99mTc标记效率 ,利用金属硫蛋白(MT)可与金属稳定结合的特点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制备融合蛋白SZ 51/Hu MT。方法构建了SZ 51/Hu与MT的重组表达载体 ,并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中进行了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该融合蛋白在Sp2/0细胞中的表达量为3mg/L。对融合蛋白的各项性质分析表明 ,该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180000 ,且具有双向结合的特异性 :即一方面保持了SZ 51与活化血小板P 选择素的特异结合能力 ;另一方面又具有MT高效结合金属的特性。99mTc标记研究表明 ,该分子不需预处理即可被99m Tc直接标记 ,标记率可达79 %。结论获得具有双向结合特异性的融合蛋白SZ 51/Hu MT ,为研制新型血栓导向显像剂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金属硫蛋白 血栓显像剂 基因重组
下载PDF
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旗 杨晓旭 +5 位作者 段祥攻 吴芳 武晔 杜祥颖 段建钢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0-423,共4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黑血血栓成像(BTI)技术评价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在病程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7例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T的患者,均另行BT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出现至BT...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黑血血栓成像(BTI)技术评价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在病程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7例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T的患者,均另行BT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出现至BT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组(≤14 d,23例)和慢性组(>15 d,14例)。测量BTI图像上检测到的血栓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组血栓信号的差异。以MR静脉成像(MRV)检查结果作为参照,计算血管节段水平BT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血栓SNR在急性组和慢性组分别为206±97和94±41,CNR为201±96和8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和5.0,均P<0.01)。(2)37例CVT患者中,MRV共检出159处脑静脉及静脉窦节段存在血栓,BTI在其中152处准确识别血栓,在352处排除血栓,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152/159)和98.0%(352/359)。结论 BTI技术实现脑静脉血栓直接成像,能够准确区分急性与慢性血栓,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成像 黑血血栓成像 颅内静脉血栓分期
下载PDF
两种MATRIX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伶 彭如臣 +3 位作者 张杰 杨旗 蔡建新 钟佳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2-797,共6页
目的评估T1和T2两种加权的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ATRIX)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连续纳入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下肢DVT 26例,对双侧下肢进行静脉超声及MR检查[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 目的评估T1和T2两种加权的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ATRIX)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连续纳入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下肢DVT 26例,对双侧下肢进行静脉超声及MR检查[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MPRAGE)、T1-MATRIX及T2-MATRIX序列]。分析各序列在血管节段水平图像质量、血栓诊断结果及诊断信心的差异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超声诊断结果为参考,比较各序列诊断DV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T1-MATRIX序列具有比MPRAGE及T2-MATRIX序列更高的敏感度(分别为97.65%、95.29%和94.12%)、特异度(分别为90.83%、88.99%和88.9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5%、88.04%和87.91%)、阴性预测值(98.02%、96.04%和95.10%)及准确度(分别为93.81%、91.75%和91.24%)。两种MATRIX序列图像质量、血栓诊断结果及诊断信心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ICC及Kappa值≥0.75,P<0.05)。结论T1-MATRIX及T2-MATRIX能够实现非对比剂条件下血栓的直接成像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磁共振成像 黑血血栓成像
下载PDF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峰 李军 王守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8-530,共3页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类相对罕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率、误诊率及提高疗效,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关于CVST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该疾病...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类相对罕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率、误诊率及提高疗效,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关于CVST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来治疗该疾病。笔者现将相关内容简要综述如下,以期帮助临床同道进一步提高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新型口服抗凝药 血管内治疗 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技术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孝东 王芹 +2 位作者 刘久玲 鲍俊杰 刘国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MRBTI)技术在脑静脉血栓(CVT)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例拟诊CVT的患者进行MRBTI检查,并分析其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病例1:怀孕39^+4周,围产期反复癫发作,MRBTI示上矢状窦前段及对应脑浅静脉血栓形成,TO... 目的观察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MRBTI)技术在脑静脉血栓(CVT)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例拟诊CVT的患者进行MRBTI检查,并分析其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病例1:怀孕39^+4周,围产期反复癫发作,MRBTI示上矢状窦前段及对应脑浅静脉血栓形成,TOF-MRV提示上矢状窦前段血栓。病例2:女57岁,因"突发头痛7d,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1d"住院,MRBTI示上矢状窦及双侧额顶叶浅静脉、左侧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血栓形成(部分亚急性期)。结论MRBTI能够准确检测CVT,并与周围组织、血管对比良好,有望作为一线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 栓子成像
原文传递
MATRIX技术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蓬 彭如臣 +1 位作者 张伶 钟佳利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odulated flip angle technique in refocused imaging with extended echo train,MATRIX)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诊断价值,为明确、可视化诊... 目的探讨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odulated flip angle technique in refocused imaging with extended echo train,MATRIX)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诊断价值,为明确、可视化诊断下肢ASO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纳入下肢ASO患者22例,均于发病后进行MATRIX成像检查,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分别测算T1-MATRIX及T2-MATRIX的肌肉信噪比及血栓-血管对比信噪比,由两名经过培训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MATRIX图像采用双盲法判读,进行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评分,统计分析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DSA诊断结果为参考,计算应用MATRIX技术诊断下肢AS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22例下肢ASO患者(211段血管)中68段血管发现血栓及斑块所致的闭塞。应用MATRIX技术检出下肢AS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分别为90.63%、93.20%、92.56%及85.29%、95.80%。MATRIX序列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在两位观察者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C值≥0.75,P<0.05)。结论MATRIX技术能够实现下肢ASO的无对比剂检查成像,并可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磁共振成像 黑血血栓成像 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结合抗Ⅹa因子活性监测诊治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一例
8
作者 谷亚钦 马红蕊 +2 位作者 胡舒缘 吉训明 段建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5-408,共4页
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ICoVT)的诊断一直充满挑战,根据患者体质量给予低分子肝素的常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全部患者获得满意疗效。该文报道1例经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诊断为重症ICoVT,并通过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调整抗凝药物剂量进行治疗的患者... 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ICoVT)的诊断一直充满挑战,根据患者体质量给予低分子肝素的常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全部患者获得满意疗效。该文报道1例经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诊断为重症ICoVT,并通过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调整抗凝药物剂量进行治疗的患者,以期为ICoVT的诊断及精准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静脉血栓形成 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 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 抗Ⅹa因子活性
下载PDF
直接CEMRA在诊断髂静脉阻塞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在中 冯飞 +5 位作者 刘汉桥 杜端明 方玲 黄嵘 赵艳 刘鹏程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6期394-396,共3页
目的 :评价直接CEMRA在诊断髂静脉阻塞中的作用。方法 :对 7例髂静脉阻塞病变患者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 ,总结直接CEMRA对髂静脉及其侧支的显示结果。结果 :CEMRA的原始图像及MIP均清楚显示髂静脉的狭窄、阻塞。 7例均清晰显示侧支... 目的 :评价直接CEMRA在诊断髂静脉阻塞中的作用。方法 :对 7例髂静脉阻塞病变患者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 ,总结直接CEMRA对髂静脉及其侧支的显示结果。结果 :CEMRA的原始图像及MIP均清楚显示髂静脉的狭窄、阻塞。 7例均清晰显示侧支循环 ,显示左侧髂静脉全程闭塞 4例 ,部分阻塞 2例 ,狭窄 1例。结论 :直接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显示髂静脉阻塞性病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阻塞性疾病 血栓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血管成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