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肺细小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498
1
作者 王辰 杜敏捷 +4 位作者 曹大德 翁心植 吴小青 常青 王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3-125,T001,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细小动脉内血栓形成情况。方法以49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尸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03例同期非肺心病、非DIC尸检病例作为对照组。对肺组织及其他脏器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重点观察肺细小动脉中血栓...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细小动脉内血栓形成情况。方法以49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尸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03例同期非肺心病、非DIC尸检病例作为对照组。对肺组织及其他脏器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重点观察肺细小动脉中血栓情况。结果肺心病组中44例存在多发性肺细小动脉血栓,发生率为89.8%;其中合并较大肺动脉内血栓者9例,发生率为18.4%;细动脉内血栓占全部血栓的80%。对照组中仅3例可见肺细小动脉内血栓,发生率为2.9%。所有检出血栓均与血管内膜紧密粘连,提示为原位血栓形成。存在肺细小动脉血栓病例的其他脏器均未见血栓。统计分析显示肺心病组肺细小动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发性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极为突出和常见的病理学改变,为临床上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栓形成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涂小平 李慎茂 +1 位作者 朱凤水 吉训明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0-42,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介入手段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宣武医院自2005年3月—2007年2月收治的2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8例行脑静脉窦机械性碎栓治疗和局部溶栓治疗,5例患者接受静脉窦置管溶栓合...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介入手段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宣武医院自2005年3月—2007年2月收治的2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8例行脑静脉窦机械性碎栓治疗和局部溶栓治疗,5例患者接受静脉窦置管溶栓合并颈内动脉溶栓,5例进行静脉窦置管溶栓合并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术后予以积极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复查PT及PT值,将INR控制在2.0~2.5。结果出院前19例患者腰椎穿刺时颅内压在150~200mH2O,血管造影或MRV检查证实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8例患者部分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部分代偿。27例患者的症状、体征都有不同的改善,其中22例头痛消失,3例有轻度头痛,2例视物不清,记忆力下降。1例因产后3周渐进性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经全脑DSA明确为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虽积极予以静脉窦溶栓和碎栓治疗,但因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结论应用血管内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 血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精氨酰-谷氨酸二肽的抗血小板、抗凝活性和作用机制
3
作者 周忠江 叶海燕 +1 位作者 吴赛珠 孟素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酰 谷氨酸二肽 (L Arg Glu)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液流变性、凝血纤溶系统及血浆NO、cGMP、PGI2 的影响。方法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分别灌服阿斯匹林 36mg·kg-1·d-1,Arg Glu 6 1.4mg·...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酰 谷氨酸二肽 (L Arg Glu)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液流变性、凝血纤溶系统及血浆NO、cGMP、PGI2 的影响。方法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分别灌服阿斯匹林 36mg·kg-1·d-1,Arg Glu 6 1.4mg·kg-1·d-1及同体积对照液 ,8d后检测血流变、凝血纤溶指标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处理相同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活性 ,放免法测定血浆cGMP、PGI2 水平 ,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氮浓度 ;另 2 4只SD大鼠分为两组 ,处理相同 ,以颈总动脉 颈外静脉旁路模型观察血栓湿重。结果 L Arg Glu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降低全血表观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 ,延长血浆复钙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P <0 0 5 ) ,可使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降低 (ADP及AA诱导 ) ,血栓湿重降低 ,血浆NO和cGMP升高 ,PGI2 有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g Glu二肽有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可视为一NO前体 ;其作用机制推测除可能由精氨酸 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酸代谢通路 (Arg NO cGMPpathway)所介导外 ,尚有其它作用机制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酰-谷氨酸二肽 抗血小板活性 抗凝活性
下载PDF
AngioJet装置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林佳 徐浩 +3 位作者 黄瑞 张强 蒋明明 周凡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70-1575,共6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PMT)联合置管溶栓(CDT)、滤器置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下肢CT静脉造影(CTV)确诊的左下肢DV...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PMT)联合置管溶栓(CDT)、滤器置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下肢CT静脉造影(CTV)确诊的左下肢DVT形成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行介入治疗。若造影示左髂总静脉无受压、血栓蔓延至下腔静脉或已发生肺栓塞(PE)者置入滤器。术中先采用血栓抽吸治疗,术后均保留导管继续溶栓4~12天。隔日复查造影,若血栓完全溶解并存在左髂静脉受压,则行球囊扩张及(或)支架置入,同时取出滤器。结果 12例患者均行PMT联合CDT治疗,术后造影示左髂股腘静脉血栓清除Ⅲ级11例,Ⅱ级1例。4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9例存在左髂静脉受压,均予球囊扩张,若仍狭窄严重则置入支架,术后滤器均成功取出。12例患者抽吸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肾功能衰竭或PE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经对症处理后消失。1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CTV血栓无复发。结论 AngioJet PMT联合CDT、滤器置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左下肢DVT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介入
原文传递
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5
作者 马耀斌 陈为军 +4 位作者 杜凤山 李晓光 张英 马欣 任金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2期744-745,共2页
目的 研究Budd Chiari综合征 (BCS)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合并肝静脉阻塞及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方法 本组 1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长 2~ 5cm ,其中 8例肝静脉闭塞 ,5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开通术应用房间隔穿刺针。闭... 目的 研究Budd Chiari综合征 (BCS)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合并肝静脉阻塞及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方法 本组 1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长 2~ 5cm ,其中 8例肝静脉闭塞 ,5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开通术应用房间隔穿刺针。闭塞肝静脉开通术应用RUPS 10 0肝穿装置。用 0 5~ 1 0cm球囊扩张 ,下腔静脉开通后用 1 0~ 2 0cm球囊扩张后放入金属内支架。术后抗凝治疗 3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患者肝脾缩小 ,腹水吸收。随访 3~ 2 6个月未见复发及消化道出血。结论 下腔静脉闭塞有血栓形成 ,必须在下腔静脉开通前用药物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开通后放内支架要避开副肝静脉开口。肝静脉开通成形术应放在BCS介入治疗的首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 介入治疗 综合征 气囊血管成形术 肝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口服抗凝药对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HAPC病人的疗效评价
6
作者 赵名贤 张理 李国杰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581-584,共4页
目的研究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病人口服抗凝药物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DVT合并HAPC病人15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 目的研究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病人口服抗凝药物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DVT合并HAPC病人15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凝血酶时间(TT)、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血栓复发率与出血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PT、APTT、TT和血流速度均上升,FIB、D-Dimer水平均下降(t=2.198~24.924,P<0.05);研究组FIB、TT、D-Dimer和血流速度等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t=4.833~85.554,P<0.05)。对照组血栓复发10例(13.33%),研究组为3例(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非急性期下肢DVT合并HAPC效果较好,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红细胞增多症 高原病 抗凝药 治疗结果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高原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和P-选择素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卓亚 杨发满 +4 位作者 周红梅 刘冀 汪元浚 李晓平 敬泽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3416-3421,共6页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慢性高原病(CM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其机制目前了解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寻找新的指标对CMS凝血功能异常给予评估和判断。目的探究CM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s)、P-选择素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慢性高原病(CM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其机制目前了解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寻找新的指标对CMS凝血功能异常给予评估和判断。目的探究CM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s)、P-选择素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CMS并深静脉血栓患者20例为CMS并血栓组(CMS+T组)、CMS患者40例为CMS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高原体检健康者28例为高原健康对照组(GY组),于运城市中心医院的平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平原健康对照组(PY组)。研究对象均为汉族男性。常规检测研究对象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比较PY组、GY组,CMS+T组、CMS组、GY组Hb、PLT、凝血功能(PT、APTT、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分析CMS患者TF-MPs、P-选择素、PLT、D-二聚体间的相关性及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探究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结果 GY组Hb、P-选择素高于PY组(P<0.05);CMS+T组、CMS组Hb高于GY组,PLT低于GY组,PT、APTT长于GY组(P<0.05);CMS+T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CMS组、GY组(P<0.05);CMS组、CMS+T组TF-MPs、P-选择素高于GY组(P<0.05);CMS+T组TF-MPs、P-选择素高于CMS组(P<0.05)。CMS患者TF-MPs与P-选择素呈正相关(r=0.589,P<0.001),与PLT呈负相关(r=-0.451,P=0.008);P-选择素与PLT呈负相关(r=-0.4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OR=0.138,95%CI(0.026,0.735),P=0.020〕、TF-MPs〔OR=8.067,95%CI(1.660,39.200),P=0.010〕、P-选择素〔OR=8.236,95%CI(1.381,49.104),P=0.021〕是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0.727、0.732,灵敏度分别为85.0%、45.0%、70.0%,特异度分别为92.5%、87.5%、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凝血功能 P选择素 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酶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闫海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9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分析静脉用药及颈动脉用药疗效。结果患者多亚急性起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分析静脉用药及颈动脉用药疗效。结果患者多亚急性起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影像学表现静脉血流减慢、闭塞,脱水、抗凝治疗疗效佳,颈动脉用药优于静脉用药。结论在高危因素存在下,出现高颅压症状,精神症状、肢体瘫痪等,应考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早行血管检查(MRV或DSA),诊断明确后早期应用溶栓治疗,特别是颈内动脉用药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单纯导管溶栓与导管溶栓联合猪尾管碎栓治疗非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祥魁 倪良宏 +3 位作者 陈乐天 郑智涛 卢冉 高涌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786-791,共6页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治疗非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手术治疗的非慢性期下肢DVT患者55...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治疗非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手术治疗的非慢性期下肢DVT患者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3~83(65.8±12.4)岁;左下肢34例,右下肢21例;病程1~26(9.7±5.5)d;急性期36例,亚急性期1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联合组27例采取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取CDT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近期(术后1周)临床疗效、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Villalta评分表评估2组患者血栓后综合征(PTS)的严重程度。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联合组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2.59%(25/27),优于对照组的67.86%(19/28);联合组疗效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6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10例、9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P=0.016)。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在联合组分别为(188.2±41.5)万U、(3.7±0.7)d和(7.9±1.2)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62.1±34.0)万U、(6.6±0.6)d和(14.0±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3、17.10、13.85,P值均<0.001)。术后发生出血并发症联合组2例、对照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699)。术后12个月,联合组发生PTS 7例,其中轻度2例、中度3例、重度2例,对照组发生PTS10例,其中轻度3例、中度3例、重度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P=0.416)。结论对于非慢性期DVT患者,单纯CDT和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联合组方案早期临床有效率更高,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节约治疗成本,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碎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疗效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369例血小板比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国霰 宋旭霞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体积、压积及分布宽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3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6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体积、压积及分布宽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3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6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的计数、压积及体积,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形成 血小板
下载PDF
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脑出血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柏胜 钟朋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5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脑出血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脑出血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脑出血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栓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静脉窦血栓 静脉溶栓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符玉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2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东方市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87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Matched组(43例)和Research组(44例)。对Matched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东方市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87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Matched组(43例)和Research组(44例)。对Matched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Research组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术后疼痛症状的评分和对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结果:Research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疼痛症状的评分均低于Matched组患者,其对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高于Matched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护理
下载PDF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13
作者 熊翔 马远 熊志宏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总结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钠结合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下肢长骨骨折患者776例(其中股骨骨折427例、胫骨骨折349例),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结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深... 目的总结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钠结合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下肢长骨骨折患者776例(其中股骨骨折427例、胫骨骨折349例),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结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后期随访,观察有无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术后无伤口大出血病例,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无肺栓塞发生。术后2~3月无深静脉血栓新发病例。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结合气压治疗,预防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内固定 低分子肝素钠 气压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