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沙三段烃源岩评价及排烃特征 被引量:41
1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3 位作者 姜振学 武丽 周小慧 李晓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6-912,共7页
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单井烃源岩地化指标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单井地质地化数据与地震反演、沉积相、构造埋深等资料"点—面"相互结合、验证的方法,对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进行了平面预测与评价。根... 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单井烃源岩地化指标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单井地质地化数据与地震反演、沉积相、构造埋深等资料"点—面"相互结合、验证的方法,对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进行了平面预测与评价。根据这些预测结果,应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3种类型有机质的排烃模式并对烃源岩排烃特征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的特征,但各凹陷差别较大;Ⅰ、Ⅱ、Ⅲ型有机质对应的排烃门限分别为2 740m2、795m和2 850m,总排烃量为174.66×108t,主要分布在渤中、辽中、黄河口、歧口等凹陷,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期是主要的排烃期。综合而言,沙三段烃源岩排烃量大,且大部分凹陷属于晚期排烃,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加权平均 排烃门限 沙三段 烃源岩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排烃特征与排烃史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冬霞 黄小惠 +3 位作者 李林涛 邓克 张建华 邱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5,共5页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在早侏罗世(J1)末期即开始进入排烃门限,晚侏罗世(J3)早期—中期开始进入排烃高峰期;②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处于J3p—K,T3x3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J3sn—J3p,T3x5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K1—K2;③川西地区不同层段不同地区进入排烃门限和排烃高峰期的时间存在差异: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三段烃源岩,鸭子河地区排烃时间相对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次之,大邑和丰谷地区较晚,须五段烃源岩在洛带排烃时间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和丰谷地区次之,大邑地区和鸭子河地区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烃源岩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 排烃史 古地温特征 排烃高峰
下载PDF
生烃潜力法在排烃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中振 庞雄奇 +1 位作者 孙俊科 戴国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讨论了生烃潜力法在研究源岩排烃特征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源岩中有机质分布具有非均质性,因此需要用同一深度段内生烃潜力指数的平均值来代替该深度的生烃潜力指数;第二,对于存在剥蚀历史的盆地,在建立排... 讨论了生烃潜力法在研究源岩排烃特征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源岩中有机质分布具有非均质性,因此需要用同一深度段内生烃潜力指数的平均值来代替该深度的生烃潜力指数;第二,对于存在剥蚀历史的盆地,在建立排烃模式之前要先将剥蚀区采样点的数据进行"深度归位";第三,剥蚀区烃源岩排烃历史过程中其排烃率在抬升剥蚀阶段不是减小的,而是保持不变,需要对其进行校正;第四,在对剥蚀区有效源岩厚度进行统计之前,首先要对该地区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然后再进行有效源岩厚度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法 排烃特征 剥蚀 有效厚度
下载PDF
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与排烃特征分析——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立峰 姜振学 +4 位作者 周新茂 马中振 王乃军 张凤奇 林世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4,共7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型和ⅡA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深度为2 200 m,ⅡB型为2 700 m,Ⅲ型为2 900 m;相同埋深条件下,有机质类型越好,烃源岩单位有机碳排烃量越大,达到排烃高峰期越早,排烃效率也越高。研究区排烃期主要有2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期(主要为东营组抬升遭受剥蚀前);第二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研究区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56.23×108t,其中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分别占61.5%和21.2%,是西部凹陷的主力排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指数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烃源岩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
下载PDF
油气生成温度计算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扬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7-171,179,共6页
根据Mango提出的稳态催化轻烃成因模式,2,4-2,3-二甲基戊烷比值是一项纯温度参数。Bement和Mango等基于生油岩古地温、热演化史和轻烃分析资料,建立了该轻烃温度参数与埋深温度的函数关系式,用于油气生成温度计算。油气生成温度在... 根据Mango提出的稳态催化轻烃成因模式,2,4-2,3-二甲基戊烷比值是一项纯温度参数。Bement和Mango等基于生油岩古地温、热演化史和轻烃分析资料,建立了该轻烃温度参数与埋深温度的函数关系式,用于油气生成温度计算。油气生成温度在油气勘探和油藏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用于油气演化程度、运移距离、成藏时间、自生自储性和排烃门限等方面的研究。文中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计算了海、陆相油气的生成温度,以此推算出其生成深度和成熟度,并用其它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温度 古地温 成熟度 排烃门限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里木台盆区有效源岩排烃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管晓燕 庞雄奇 张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 ,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 2套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排烃特征 .研究表明 ,寒武—奥陶系源岩存在 3个重要排烃期 :加里东晚期 (O -S)、晚海西—印支期 (C -T)和燕山—喜山期 (K -...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 ,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 2套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排烃特征 .研究表明 ,寒武—奥陶系源岩存在 3个重要排烃期 :加里东晚期 (O -S)、晚海西—印支期 (C -T)和燕山—喜山期 (K -Q) ;中下寒武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35 87亿t ,第一、第二个排烃期为其排烃高峰 ,早期成藏为主 ;中上奥陶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714亿t ,从石炭纪开始大量排烃 ,第三个排烃期为其重要排烃阶段 ,晚期成藏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 源岩 上奥陶统 下寒武统 塔里木 印支期 石油地质 晚期成藏 生烃潜力 奥陶系
下载PDF
烃源岩排烃方法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付秀丽 庞雄奇 张顺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7-9,12,共4页
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的基础,国内外油气地质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烃源岩排烃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排烃门限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烃源岩的排烃问题,根据此理论可以定量计算排烃量,并对其排烃... 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的基础,国内外油气地质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烃源岩排烃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排烃门限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烃源岩的排烃问题,根据此理论可以定量计算排烃量,并对其排烃模型进行了修正。排烃门限理论目前已被用来判别油气源岩、综合定量评价源岩、研究油气运聚机理与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法 排烃量
下载PDF
吐哈盆地三叠系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及排烃特征模拟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左胜杰 庞雄奇 周海燕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3,33,共5页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 ,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史埋深过程中 ,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 3 .5 ,4 .0和 4 .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 ,排烃...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 ,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史埋深过程中 ,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 3 .5 ,4 .0和 4 .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 ,排烃阶段为 :水溶扩散相排气→游离相排气→游离相排油气。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 4种相态排运 ,其中 ,水溶相和扩散相所占比例分别超过 3 5 %和 2 0 %。排出油中水溶相和扩散相约占 3 0 % ,游离相不到 70 %。现今 ,1m3源岩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量分别为 0 4m3,0 18m3和 0 16kg ,三者的排出效率分别为 3 2 % ,2 6%和 2 4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吐哈盆地 三叠系 小泉沟群 排烃门限 排烃特征 盆地模拟 群泥质烃源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彭威龙 庞雄奇 +3 位作者 范立勇 祝渭平 王阳洋 王安忆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40-46,4-5,共7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暗色泥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为0.9%,暗色泥岩排烃门限对应的Ro...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暗色泥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为0.9%,暗色泥岩排烃门限对应的Ro为1.0%;上古生界烃源岩从富县组(J1f)沉积时期开始排烃,到志丹组(K1z)沉积时期达到排烃高峰,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中心主要在盆地伊陕斜坡的东南部;上古生界总排烃量和总远景资源量分别为237.9×1012 m3和11.9×1012 m3,其中煤层排烃量208.6×1012 m3,暗色泥岩排烃量29.3×1012 m3,煤层的排烃量是暗色泥岩的7倍,对气藏的形成贡献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排烃量和远景资源量较大,以它为主力烃源岩的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生烃潜力法 资源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effective source rock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Bozhong Depression,Bohai Sea,China 被引量:3
10
作者 Jiang Fujie Pang Xiongqi +1 位作者 Meng Qingyang Zhou Xiaohu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58-465,共8页
Research on effective source rocks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identifying hydrocarbon resources, and indirectly affects the exploration decision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Although the previous evaluation methods... Research on effective source rocks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identifying hydrocarbon resources, and indirectly affects the exploration decision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Although the previous evaluation methods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vary relatively widely, a complet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pproach has not yet been developed. For that reason, we redefined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Surrounding this definition, and guided by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eory, the quantitative model called "two stages and three steps" method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effective source rock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Bozhong Depression indicates that among the four sets source rocks in the Bozhong Depression, the Member 3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Es 3 ) has the largest effective source rock thickness, and the Member 1 Member 2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Es 1+2 ) is the second largest .The effective part of dark mudstone is only 30%-80% of the total volum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ed depth and improvement of quality, the effective part increas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two stages and three steps" method is a practical technique for effective source rock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ock EFFECTIVENESS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reshold Bozhong Depression Bohai Sea
下载PDF
排烃门限理论在大杨树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雅春 于舒杰 +1 位作者 庞雄奇 卢双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排烃门限是油气源岩在沉积埋藏过程中生成的油气满足了源岩自身各种形式的残留需要后开始大量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 .通过源岩生烃量减去残留烃量判别排烃门限 ,进而求得排烃量和油气资源潜量的办法 ,可以规避复杂的排烃机理问题 .大杨树... 排烃门限是油气源岩在沉积埋藏过程中生成的油气满足了源岩自身各种形式的残留需要后开始大量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 .通过源岩生烃量减去残留烃量判别排烃门限 ,进而求得排烃量和油气资源潜量的办法 ,可以规避复杂的排烃机理问题 .大杨树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一重要盆地 ,暗色泥岩生烃条件理想 ,有机质已经成熟 ,但资源前景一直不明朗 .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对盆地油气资源前景进行研究表明 ,源岩已经进入排油气门限并开始大量排烃 ,天然气勘探前景好于液态石油的勘探前景 .盆地可聚资源量达 (1834.4 774~ 12 134.16 35 )× 10 4 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松辽盆地 勘探前景 源岩 生烃量 油气源 排油 油气资源 天然气勘探 泥岩
下载PDF
用生烃潜力法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烃源岩资源潜力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中振 庞雄奇 +1 位作者 吴河勇 戴国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共6页
利用松辽盆地北部探井的热解和有机碳数据,采用生烃潜力法对盆地北部中浅层4套主力烃源岩层(青一段、青二、三段、嫩一段和嫩二段)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套烃源岩随年龄变小排烃门限深度变浅,青一段为1.3km、... 利用松辽盆地北部探井的热解和有机碳数据,采用生烃潜力法对盆地北部中浅层4套主力烃源岩层(青一段、青二、三段、嫩一段和嫩二段)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套烃源岩随年龄变小排烃门限深度变浅,青一段为1.3km、青二、三段为1.2km、嫩一段为1.0km、嫩二段为0.95km;烃源岩排烃高峰期较晚,青一段、嫩一段和嫩二段烃源岩在晚白垩世明水组沉积期达到排烃高峰,青二、三段烃源岩则在古近纪四方台组沉积期和泰康组沉积期分别达到排烃高峰;4套烃源岩现今累积排烃量达到了487.1×10^8t,远景资源量为97.4×10^8--194.8×10^8t,展现了巨大的资源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法 排烃特征 资源潜力
下载PDF
煤系源岩排烃门限影响因素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双舫 王雅春 +1 位作者 庞雄奇 薛海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48-52,57,共6页
利用生烃量减去残烃量的方法研究了煤系源岩排烃门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煤和煤系泥岩的排烃门限随有机质生烃潜力的增强而变早 ,随有机质丰度的升高而变浅 ,但丰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 ,对排烃门限的影响已不明显。随地温梯度的升... 利用生烃量减去残烃量的方法研究了煤系源岩排烃门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煤和煤系泥岩的排烃门限随有机质生烃潜力的增强而变早 ,随有机质丰度的升高而变浅 ,但丰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 ,对排烃门限的影响已不明显。随地温梯度的升高 ,排烃门限深度也变浅 ,但成熟度门限升高。煤及煤系泥岩的排气门限一般早于排油门限 ,排气量大于排油量。进入生烃门限的源岩不一定进入排烃门限 ,而进入排烃门限的源岩也不一定进入传统意义上的生烃门限。因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源岩 煤系泥岩 排烃门限 数值模拟 计算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29
14
作者 郭继刚 庞雄奇 +2 位作者 刘丹丹 姜振学 姜福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7-334,共8页
库车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笔者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 库车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笔者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Ⅱ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为0.7%,Ⅲ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为0.8%。该套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康村组和库车组沉积期,属于晚期排烃,地质历史时期主要有3个排烃中心,即克拉苏地区、大北地区及迪那—依南地区。总排烃量和总远景资源量分别为887.06×108t和47.02×108t,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远景资源量分别为22.96×108t和3.02×1012 m3。综合分析后认为,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以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为主力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生烃潜力法 资源评价 库车坳陷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No.3 buried-hill region in Nanpu Sag
15
作者 Ma Guanghua Zhang Hongchen +1 位作者 Qian Fengyan Chen Haixia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4年第1期87-92,96,共7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44 sampl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Nanpu No.3 buffed-hill region, the kerogen type is judged through the pyrolysis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 Based on the data of 44 sampl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Nanpu No.3 buffed-hill region, the kerogen type is judged through the pyrolysis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reshold are studied by using vitrinite reflectance, pyrolysis yield and hydrocarbon abundance. Meanwhile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reshold is calcula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are preliminarily reveal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o.3 buffed-hill region has abunda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ith high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And the primary types of kerogen are II, and lI 2.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hich passed biochemistry, thermolysis and thermal cracking have developed into the mature-postmature phase of different extents. And plenty of oil and gas were expelled out. It is believed the depth of oil-generating window is 3 600 m and the depth of hydro- carbon-expulsion threshold is 4 100 m.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Nanpu No.3 burried-hill region has a certain condition to generate hydrocarbon which is very promising in oil exploration and thus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rget n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KEROGEN pyrolysis yield index oil threshold hydrocarbon-expulsion threshol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