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确定下肢机械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元智 裴国献 +5 位作者 陆声 李志军 赵建民 王跃文 张少杰 王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6-1203,共8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确定下肢机械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36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导航模板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航模板方法确定下肢机械轴线,髓内定位组采用传统髓内定位方法。导航模板组...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确定下肢机械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36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导航模板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航模板方法确定下肢机械轴线,髓内定位组采用传统髓内定位方法。导航模板组术前将髋、膝及踝关节螺旋CT扫描图像和下肢全长X线图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重建髋、膝、踝关节模型并修正负重状态。将重建模型文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构建股骨头、膝关节、胫骨平台、踝关节中心,确定股骨和胫骨机械轴线。扫描全膝关节假体,导入逆向工程软件。将导航模板组重建后的髋、膝、踝模型与假体模型进行匹配。按照下肢机械轴线设计与股骨远端匹配的定位截骨平面的导航模板及胫骨近端机械轴线髓内定位通道,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板实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术后通过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准确性。结果导航模板组手术时间(46.8±9.1)min,髓内定位组(57.5±1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航模板组假体冠状股骨角、冠状胫骨角及胫骨后倾角分别为89.4°±1.5°、89.3°±1.4°、6.8。±1.6°,髓内定位组分别为87.3°±3.8°、88.1°±1.9°、10.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导航模板组和髓内定位组分别为(82.9±16.8)分和(72.8±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计算机辅助确定力线设计的截骨模板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更加精确的截骨方式,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模型 解剖学 膝关节
原文传递
颈椎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对椎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龚建平 杨晓春 +3 位作者 陆之安 钱铭辉 傅瑜 邵国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使用三维CT曲线重建技术,显示颈椎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对椎动脉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用三维CT重建技术显示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和椎动脉的关系。共观察192个钩突关节。RT线测量:上下椎体外缘的切线至钩突关... 目的:使用三维CT曲线重建技术,显示颈椎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对椎动脉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用三维CT重建技术显示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和椎动脉的关系。共观察192个钩突关节。RT线测量:上下椎体外缘的切线至钩突关节最外侧点垂直距离,即RT线。根据RT线的长度,将钩突关节对椎动脉的影响分为3度。1度:RT线≤1mm,椎动脉平直;2度:RT线为2~3mm,椎动脉迂曲;3度:RT线≥4mm,椎动脉狭窄。结果:三维CT曲线重建能直接显示椎动脉的迂曲/狭窄,1度改变者占77%;2度改变者为18%;3度改变者为5%,其中,C4、5和C5、6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所引起的椎动脉迂曲和狭窄占91.0%。91.7%的患者有双侧椎动脉的迂曲/狭窄。结论:三维CT曲线重建技术能直接显示钩突关节和椎动脉的关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曲线重建 颈椎病 钩突关节 椎动脉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建与Unet神经网络的隧道掌子面围岩快速分级技术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赤谋 吕明 +2 位作者 袁青 陈宇佳 王树英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0,共8页
围岩等级是确定和调整隧道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为减少由于施工实际围岩等级与地勘不符造成的经济损失、安全事故等问题,可对传统围岩分级方法进行改进。依托云南文麻高速大法郎隧道,采用三维重建、图像拼接、Unet神经网络等技术,结合围... 围岩等级是确定和调整隧道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为减少由于施工实际围岩等级与地勘不符造成的经济损失、安全事故等问题,可对传统围岩分级方法进行改进。依托云南文麻高速大法郎隧道,采用三维重建、图像拼接、Unet神经网络等技术,结合围岩单轴抗压强度等特性,实现基于岩体完整性和强度特征的掌子面围岩结构面特征识别和围岩级别快速评价。先采用数码相机对隧道掌子面及周边硐壁进行图像信息采集,建立完整的三维模型,后通过投影和图像拼接得到掌子面高清拼接图像;基于Unet神经网络对掌子面图像进行节理迹线自动识别,对节理评价指标计算后得到隧道掌子面完整性信息;最后结合其他围岩特征信息,基于BQ分级方法进行掌子面围岩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该围岩分级方法可获得清晰的掌子面图像,在依托工程现场较原始设计分级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三维建模 图像拼接 Unet神经网络 节理 BQ分级
下载PDF
八段锦训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随机对照:改善疼痛、肌肉柔韧性及下肢平衡稳定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田芋 晋松 +3 位作者 张迪 刘晓潇 马江 王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2-1668,共7页
背景:髌腱末端病的现有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探索针对髌腱末端病的普适性运动训练方案对于优化髌腱末端病的临床治疗措施具有积极意义。目的:探究八段锦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对髌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髌腱末端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 背景:髌腱末端病的现有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探索针对髌腱末端病的普适性运动训练方案对于优化髌腱末端病的临床治疗措施具有积极意义。目的:探究八段锦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对髌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髌腱末端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干预,对照组采用冲击波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训练。以目测类比评分、闭目单足站立时长、改良托马斯试验膝屈曲角度、垂直纵跳状态、三维步态等为观察指标,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的疼痛程度、肌肉柔韧性和运动功能等进行评估,并对受试者的疼痛情况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观察,通过对比两组差异来评估八段锦训练对髌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随访1个月,试验组髌腱末端病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744,P<0.05);(2)干预4周后,试验组改良托马斯试验时的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2.738,P<0.05);(3)干预4周后,试验组患者闭目单足站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z=-4.544,P<0.05);(4)干预4周后,试验组患者落地时的髋关节屈曲角度(t=2.584,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t’=2.053,P<0.05)均显著大于对照组;(5)干预4周后,试验组患者步行过程中的膝伸展角度小于对照组(t=-3.081,P<0.05);(6)结果表明八段锦训练可以缓解髌腱末端病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下肢平衡稳定性以及肌肉的柔韧性,提升下肢发力与缓冲能力,减少患者步行过程中的异常膝伸展,缩短整个康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髌腱末端病 冲击波 三维步态 膝关节 髋关节 随机对照
下载PDF
基于三维形貌和剪胀效应的软-硬节理抗剪强度模型 被引量:13
5
作者 金磊磊 魏玉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0-190,共11页
上、下盘抗压强度不一致的软-硬节理的抗剪强度难以准确获取,应用Barton模型等常用的岩石节理抗剪强度模型也不能准确表征这类特殊节理的抗剪强度。借助三维激光扫描和3D打印技术,浇筑了具有自然节理形貌上下盘抗压强度相同以及上下盘... 上、下盘抗压强度不一致的软-硬节理的抗剪强度难以准确获取,应用Barton模型等常用的岩石节理抗剪强度模型也不能准确表征这类特殊节理的抗剪强度。借助三维激光扫描和3D打印技术,浇筑了具有自然节理形貌上下盘抗压强度相同以及上下盘抗压强度不同的人工节理试样,并对其进行常法向应力下的剪切试验。分析了法向应力、三维形貌特征以及节理强度比对软-硬节理的抗剪强度和剪胀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节理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节理强度比和节理粗糙度呈正相关;剪胀角与法向应力呈负相关,与节理强度比和节理粗糙度呈正相关。通过研究剪胀角在剪切过程中随法向应力和节理强度比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含有三维形貌参数和节理强度比的岩石节理抗剪强度模型。通过与Barton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文模型计算云南某水电站库区内不稳定斜坡平硐内出现的软-硬节理的抗剪强度,计算结果和试验值较为接近,论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节理 抗剪强度 Barton模型 三维形貌 节理强度比
下载PDF
高位髋关节中心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后的三维步态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羽 冯硕 +4 位作者 杨志 张野 孙健宁 安伦 陈向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0-355,共6页
背景:对于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重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是选择髋臼解剖重建还是高位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高位髋关节中心和解剖髋关节中心重建技术在步... 背景:对于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重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是选择髋臼解剖重建还是高位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高位髋关节中心和解剖髋关节中心重建技术在步态特征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单侧髋关节病变女性患者40例,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其中20例术中进行解剖型髋关节中心重建,另20例进行高位髋关节中心重建。置换后随访2年以上,进行步态分析。研究获得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时空参数:两组手术侧和非手术侧的步速、步频、步长、单腿支撑时间、单腿摆动时间、双腿支撑时间相似,两组间手术侧的步速、步频、步长、单腿支撑时间、单腿摆动时间、双腿支撑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运动学参数:高位重建组手术侧的髋关节最大伸展度低于非手术侧(P<0.01),两组手术侧的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髋关节屈伸范围均低于非手术侧(P=0.01);高位重建组手术侧的髋关节最大伸展度、髋关节屈伸范围低于解剖重建组(P<0.05),两组手术侧的髋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屈伸范围、踝关节最大背屈度、踝关节最大跖屈度、踝关节背跖屈范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动力学参数:高位重建组手术侧的足底反作用力纵向峰值高于解剖重建组(P<0.05);两组手术侧的足底反作用力内外峰值、前后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中,应用高位髋关节中心重建进行全髋关节置换能获得与解剖髋关节中心重建相似的步态参数,但与接受解剖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术的患者相比,采用高位髋关节中心重建的患者髋关节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 关节 置换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高髋关节中心 三维步态 关节重建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的设计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金丹 王丹 +4 位作者 张元智 张玉忠 相大勇 秦煜 裴国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4-1366,1371,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下胫腓联合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以AO内固定原则为基础设计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腓骨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及钉道模型,建立与其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数字化虚拟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首先复位下下胫腓联合,将模板准确贴于患侧腓骨远端外侧,利用模板上预先制备的导向孔进行定位和置入螺钉。结果建立了下胫腓联合数字化模型以及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制备出的导向模板具有较好的匹配性,适用于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在临床初步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逆向工程技术制备的固定导向模板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三维重建 下胫腓联合 导向模板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暴雨要素三维联合分布——以宽甸县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野 王康 +3 位作者 刘欣铭 张苏辰 周嘉 王菜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10,共8页
以辽宁省宽甸县为例,利用1955~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提取年暴雨日数(D50)、年暴雨量(P50)、年均暴雨强度(I)和暴雨比(R)共4个暴雨要素,运用K-S法确定各单要素最优概率分布函数;针对暴雨要素多面性,通过引入Copula函数,构建三维联合分布... 以辽宁省宽甸县为例,利用1955~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提取年暴雨日数(D50)、年暴雨量(P50)、年均暴雨强度(I)和暴雨比(R)共4个暴雨要素,运用K-S法确定各单要素最优概率分布函数;针对暴雨要素多面性,通过引入Copula函数,构建三维联合分布并进行AIC和RMSE优度检验,确定适合暴雨要素的最优Copula函数,分析多要素联合后暴雨的概率和重现期特征。研究表明:1单变量拟合仅反映暴雨单个要素本身的信息,无法涉及要素间的联系;三维Copula联合可从3方面呈现暴雨要素间的内在信息,更贴近实际;暴雨本身的多要素性,为Copula函数在暴雨分析上提供了广阔前景;2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和年均暴雨强度的联合适合反映宽甸县暴雨重现期;宽甸县暴雨联合重现期短,多为0~2 a,同现重现期较长,集中于200 a左右;2种重现期变化趋势一致,存在同步效应,反映了暴雨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LA函数 三维联合 暴雨要素 重现期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四肢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龚家顺 陶玉仙 +2 位作者 杨耀铭 普云霞 张禹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5期83-8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四肢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1月共159例四肢骨关节外伤患者的三维成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使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扫描,行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利用多平面重建(...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四肢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1月共159例四肢骨关节外伤患者的三维成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使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扫描,行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三维容积重建(VR)进行图像后处理进行观察。结果三维图像(MPR、CPR、VR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关节脱位、骨折、骨折合并脱位显示清晰,并能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骨折错位、碎骨片等空间关系;图像准确无误、具体、细微丰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几种重建方法的结合应用,参考CT的原始横断图像进行综合分析,不仅提高了对骨关节的诊断准确率,而且为临床预测手术可能性、制定手术方案、术式、评估手术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重建技术 三维成像 骨关节创伤
下载PDF
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覃芳 黄馨蕾 +1 位作者 韦武妹 黄朝兰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基于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产前胎儿畸形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被二维超声筛查疑似胎儿畸形的孕妇接受二维和三维超声联合检查,对比单纯性二维超声检查,依据孕妇引产后和胎儿出生后的回访结果,分析及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产前胎儿畸形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被二维超声筛查疑似胎儿畸形的孕妇接受二维和三维超声联合检查,对比单纯性二维超声检查,依据孕妇引产后和胎儿出生后的回访结果,分析及评价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联合筛查出胎儿体表畸形的准确率高于单纯性的二维超声筛查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筛查方法对非体表畸形筛查的准确率无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能提高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准确率,是单纯性二维超声诊断方法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联合应用 胎儿畸形 筛查
原文传递
膝关节疾病应用3D打印技术:假体植入匹配与手术方案的规划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幼怡 袁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417-4422,共6页
背景:作为新兴技术,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特别是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治疗。3D打印技术显著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目的:归纳3D打印技术在膝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 背景:作为新兴技术,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特别是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治疗。3D打印技术显著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目的:归纳3D打印技术在膝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 Med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3D打印技术,股骨远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肿瘤,关节置换"。英文检索词为"3D printing,distal femur fracture,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knee osteoarthritis,knee tumor,joint replacement"。检索时限为1999年7月至2018年7月。共检索到167篇文章,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CT,MRI等影像技术可以打印出复杂形状的几何结构及与个体完全匹配的植入体,将其应用在股骨远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骨关节炎及膝关节肿瘤等的关节置换手术中,显著提高了置换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促进医生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提高疾病诊断率,规划手术方案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关节 3D打印 膝关节疾病 股骨髁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膝骨关节炎 关节置换
下载PDF
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的数字化分析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元智 王军强 +3 位作者 路全立 李志军 李亚光 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 利用CT三维重建和逆向工程技术,探讨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的最优钉道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30名,女20名;年龄为18~56岁,平均34.6岁.行腹部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 目的 利用CT三维重建和逆向工程技术,探讨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的最优钉道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30名,女20名;年龄为18~56岁,平均34.6岁.行腹部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InnovationSuite 15.0软件,三维表面重建骨盆,以.stl文件格式存储,导入Imageware 12.0软件,对标准骶骨前后位进行多层剖分,确定最优钉道.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12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为18 ~53岁,平均39.5岁;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Ⅰ型7例,Ⅱ型5例.采用上述方法计算最优通道.手术采用标准仰卧位,C型臂X线机获得骶骨侧位图像,定位骶髂关节螺钉通道,在皮肤上做标记,置入2.5 mm克氏针,沿克氏针以7.3mm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通过CT扫描及三维重建验证其准确性.结果 最优通道位于S1中后1/3交界,最优通道与垂线的夹角平均为85.6°±7.3°,通道长度平均为(131.3±7.7) mm.术后X线片及CT平扫断层图像显示所有患者骶髂关节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平均长度为(114.2±4.2) mm,平均手术时间为35.1 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骶髂关节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通过CT数据构建的横向骶髂关节螺钉通道可为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且简化了手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钉 成像 三维 骶髂关节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骨科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林 陈莉智 +1 位作者 黄文华 曾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在骨科关节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关节中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3D打印在解剖学教育、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沟通、临床治疗方案设计的应用,并对关节置换和骨关节...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在骨科关节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关节中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3D打印在解剖学教育、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沟通、临床治疗方案设计的应用,并对关节置换和骨关节软骨修复在组织工程领域的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对3D打印技术在该领域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骨科关节 关节置换 骨关节软骨修复 综述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复杂型髋臼假体翻修术中应用1例报告 被引量:10
14
作者 毛兆光 姜岳武 +1 位作者 毛建华 童培建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1期1058-1060,共3页
患者,男,63岁,10年前因左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在我院行左侧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术后恢复满意,正常参加农村重体力劳动。近2年出现左髋疼痛、跛行,并进行性加重。左下肢短缩4 cm左右,左髋外展、外旋及屈曲功能均明显受限,肢端血管... 患者,男,63岁,10年前因左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在我院行左侧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术后恢复满意,正常参加农村重体力劳动。近2年出现左髋疼痛、跛行,并进行性加重。左下肢短缩4 cm左右,左髋外展、外旋及屈曲功能均明显受限,肢端血管、神经功能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打印 三维 髋臼成形术 人工关节 翻修手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戈 杨礼庆 李岩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937-941,共5页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老龄化趋势与日俱增,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逐年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进步和假体设计及工艺的改进,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股骨头坏死,先天...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老龄化趋势与日俱增,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逐年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进步和假体设计及工艺的改进,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hip,DDH),股骨颈骨折,退行性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印 三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再手术 综述
原文传递
3D打印金属假体在关节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宇韬 李祖浩 +7 位作者 万谦 王香港 李升扬 任震晓 王中汉 杨帆 刘贺 吴丹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4-777,共4页
目的总结3D打印金属假体在关节外科的应用进展。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总结3D打印金属假体治疗关节外科疾病的疗效,包括假体稳定性、术后并发症、骨长入等假体移植中的关键性问题。结果 3D打印金属假体具有良好的匹配度,可精确重建并恢... 目的总结3D打印金属假体在关节外科的应用进展。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总结3D打印金属假体治疗关节外科疾病的疗效,包括假体稳定性、术后并发症、骨长入等假体移植中的关键性问题。结果 3D打印金属假体具有良好的匹配度,可精确重建并恢复关节功能,节省手术时间,早中期随访患者满意度较高,在关节外科的应用取得了良好进展。结论 3D打印技术可制造任意形状的个性化微孔结构假体,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假体存在的特殊患者关节匹配度较差的问题,在骨科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关节外科 假体设计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术中三维图像导航下的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业青 Musa Citak +3 位作者 Daniel Kendoff Axel Gansslen Christian Krettek Tobias Hufner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5期3226-322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三维图像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的使用技术。方法16例骶骨骨折安装定位标记后三维C臂机扫描,获取骨盆三维图像,输出到导航设备后自动进行注册。根据导航探针的指示做皮肤小切口,运用导航电钻经皮钻孔后空心螺钉... 目的探讨术中三维图像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的使用技术。方法16例骶骨骨折安装定位标记后三维C臂机扫描,获取骨盆三维图像,输出到导航设备后自动进行注册。根据导航探针的指示做皮肤小切口,运用导航电钻经皮钻孔后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术毕三维扫描了解内固定情况,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结果所有16例手术20枚螺钉均顺利植入,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所有螺钉均固定至骶1椎体。手术时间平均80min,术中放射时间平均1.13min。4例进行了双侧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所需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较长。术毕三维扫描及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骨折或脱位复位后位置满意,螺钉的位置均满意。结论术中三维图像导航下的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是可行的。虽然有术中图像质量相对CT较差、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导航设备等缺点,但相对于传统透视下的方法,它能减少手术中的放射量、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是一有效的临床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计算机辅助手术 成像 三维 骶髂关节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砂土地层深基坑开挖引起下卧隧道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燕波 陈丽 +2 位作者 史江伟 丁楚 张显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应力释放将不可避免地引起邻近隧道的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开展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深基坑开挖尺寸和管片接头刚度对下卧隧道三维变形的影响。利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和结果的合理性。在基坑...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应力释放将不可避免地引起邻近隧道的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开展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深基坑开挖尺寸和管片接头刚度对下卧隧道三维变形的影响。利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和结果的合理性。在基坑中心线下,隧道隆起和横向弯曲应变随基坑开挖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基坑开挖长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9倍时,隧道隆起和横向弯曲应变达到峰值;隧道纵向弯曲应变几乎接近于零。当基坑开挖长度大于9倍的开挖深度时,基坑—土—隧道的相互作用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若不考虑短基坑的三维效应,基坑—土—隧道的平面应变简化将严重高估隧道隆起和横向弯曲应变。隧道隆起随接头刚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然而隧道横向和纵向弯曲应变随接头刚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带接头的非连续隧道假设为连续性结构,隧道隆起会被大大低估,而隧道弯曲应变则被高估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隧道 三维变形 接头刚度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3D打印术前虚拟仿真计划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远征 马红丽 +3 位作者 李玮 满佳 林峰 张玉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5747-5752,共6页
背景: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目前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骨折的准确评估和术前计划对于良好的复位至关重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程序以及患者个体化的3D打印模型预成型钢板为复杂髋臼骨折提供了准确、合理的手术方... 背景: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目前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骨折的准确评估和术前计划对于良好的复位至关重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程序以及患者个体化的3D打印模型预成型钢板为复杂髋臼骨折提供了准确、合理的手术方案。目的:评估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术前虚拟仿真计划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3例采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术前虚拟仿真计划,钢板预成型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疗效。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器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即刻骨折复位质量Matta影像学评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提示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术前虚拟仿真计划是可行的、准确的,可为复杂髋臼骨折的术前计划和精确固定提供有效手段,从而改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髋臼骨折 计算机辅助 虚拟仿真 术前规划 预成型钢板 骨折复位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三维虚拟现实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图像可视化评价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9
20
作者 栗平 张元智 +1 位作者 窦蕊 郭志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398-1403,共6页
背景:超声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筛查,但有报道指出,在不同的检查者之间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在同一检查者的重复检查中也会存在偏差,因此认为超声在诊断成像准确性方面证据不足。目的:通过三维重建虚拟现... 背景:超声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筛查,但有报道指出,在不同的检查者之间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在同一检查者的重复检查中也会存在偏差,因此认为超声在诊断成像准确性方面证据不足。目的:通过三维重建虚拟现实图像显示髋臼及股骨头的空间立体结构,获得一个新的参数,从而丰富Graf超声诊断技术的测量标准,进一步增强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结果的可信度。方法:选取国人婴幼儿新鲜尸体标本10具(男性5具,女性5具),应用Graf二维超声法对髋关节扫查,并同时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再将容积重建与表面重建拟合,显示髋关节周围解剖结构,模拟Graf二维超声法对三维虚拟现实图像进行a角和β角的测量。结果与结论:通过三维重建虚拟现实图像对二维Graf方法测量的验证,证实二维Graf方法测量α角和β角可以真实反映骨性髋臼和软骨髋臼的发育情况。Graf二维超声技术可对新生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做出正确评价,可以将Graf二维超声法作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常规检查。说明熟练掌握Graf超声检查技术和严格掌握髋关节发育不良评判标准是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髋关节发育不良 Graf超声技术 三维虚拟现实图像 多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