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水地下回灌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建 成徐州 +2 位作者 常江 甘一萍 赵璇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1-1424,共4页
为了识别再生水人工地下回灌过程中所去除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类型和含量,利用"臭氧+砂滤+井灌"的再生水回灌系统,进行DOM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3DEEM)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和砂滤使再... 为了识别再生水人工地下回灌过程中所去除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类型和含量,利用"臭氧+砂滤+井灌"的再生水回灌系统,进行DOM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3DEEM)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和砂滤使再生水中腐殖质类有机物的荧光光谱峰强度显著降低;再生水进入含水层后,48.71%的DOM被氧化去除;沿含水层继续运移,逐渐转化为还原环境,厌氧微生物为了维持其新陈代谢活性,将大分子DOM厌氧转化为小分子DOM。利用臭氧氧化作用和含水层降解作用,可有效地去除再生水中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三维荧光光谱(3deem) 地下回灌 臭氧 砂滤
原文传递
Extra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cultured pure cyanobacterium(Microcystis wesenbergii) 被引量:6
2
作者 Lizhen Liu Boqiang Qin +4 位作者 Yunlin Zhang Guangwei Zhu Guang Gao Qi Huang Xin Y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725-1732,共8页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bEPS) of cyanobacteria is crucial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yanobacterial bloom. However,the characteriz...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bEPS) of cyanobacteria is crucial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yanobacterial bloom. However,the characterization of bEPS can be affected by extraction methods. Five sets(including the control) of bEPS from Microcystis extrac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matrix(3DEEM)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combined chemical spectrophotometry;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of bEPS samples were further compared. The agents used for extraction were NaOH,pure water and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 containing cationic exchange resins,and hot water. Extraction methods affected the fluorescence signals and intensities in the bEPS. Five fluorescence peaks were observed in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bEPS samples. Two peaks(peaks T1 and T2) present in all extrac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protein-like fluorophores,two(peaks A and C) as humic-like fluorophores,and one(peak E) as a fulvic-like substance.Among these substances,the humic-like and fulvic-like fluorescences were only seen in the bEPS extracted with hot water. Also,NaOH solution extraction could result in strong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compared to the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 It was suggested that NaOH at pH 10.0 was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to extract bEPS from Microcystis. In addition,dialysis could affect the yiel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bEPS during the determination process.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us to explore the issues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bEPS) EXTRACTION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MICROCYSTIS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matrix3deem
原文传递
浓度和离子强度及pH对城市污水3DEEMs特性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慧敏 何国富 +1 位作者 象伟宁 王志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0-115,共6页
运用三维荧光激发一发射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3DEEM)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其受浓度(稀释倍数1~5)、离子强度(0~0.4mol/LNaCl)和pH(3-11)等因素影响... 运用三维荧光激发一发射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3DEEM)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其受浓度(稀释倍数1~5)、离子强度(0~0.4mol/LNaCl)和pH(3-11)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污水有2个明显的荧光区,分别是类蛋白荧光和类腐殖酸荧光。浓度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进出水类蛋白和类腐殖酸荧光强度增加,荧光峰出现红移。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进出水的类蛋白荧光强度增加,而类腐殖酸荧光强度则出现降低趋势,二者荧光峰均出现微小的红移。pH对城市污水荧光特性影响较明显,随着pH的增加,类蛋白和类腐殖酸荧光强度增加、荧光峰发生红移,前者在pH=7、后者在pH=9时荧光强度达到最高、荧光峰红移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污水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强度 荧光峰
下载PDF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判别煤矿区含水层水力联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建 黄选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3,47,共5页
为了弄清陕北某矿上下含水层是否存在水力联系,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特征,结果表明:各含水层之间DOM荧光指纹差异较显著,浅部微生物活动强烈,Ⅱ区和Ⅳ区荧光峰较强;深部微生物活动趋于稳定,Ⅱ区和Ⅳ区荧光峰较弱... 为了弄清陕北某矿上下含水层是否存在水力联系,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特征,结果表明:各含水层之间DOM荧光指纹差异较显著,浅部微生物活动强烈,Ⅱ区和Ⅳ区荧光峰较强;深部微生物活动趋于稳定,Ⅱ区和Ⅳ区荧光峰较弱;第四系水中存在Ⅲ区荧光峰,直罗组下段的Ⅴ区荧光峰较强。ZLG-8孔水中Ⅱ区荧光强度偏低,Ⅳ区未出现荧光峰,表明该层水中微生物新陈代谢极不活跃,属于深部地下水环境;以Ⅴ区荧光峰强度作为特征值,与直罗组下段含水层中DOM荧光特征相同。综合分析确定ZLG-8孔水来自直罗组下段含水层,与上部含水层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水力联系 三维荧光光谱(3deem) 煤矿水 水文孔
原文传递
浮水植物处理对猪场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磊 刘明 +2 位作者 李燕丽 刘佳 李忠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5-874,共10页
采集江西省余江县规模化猪场污水,选取青萍(Lemna minor)、紫背浮萍(Spriodela polyrrhiza)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等3种浮水植物分别进行处理.通过布置4个半月的温室试验,研究浮水植物处理对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 采集江西省余江县规模化猪场污水,选取青萍(Lemna minor)、紫背浮萍(Spriodela polyrrhiza)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等3种浮水植物分别进行处理.通过布置4个半月的温室试验,研究浮水植物处理对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组成及其荧光特性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定期采样监测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效率的变化.试验结束后,收获浮水植物并测定其生物量、TN和TP浓度,以及叶绿素含量.同时,基于三维同步荧光和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对污水中DOM组分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浮萍科植物的生物量倍增时间更短,而大薸生物量和养分日累积量更大.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浮水植物处理污水中DOC、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90%和80%以上,且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在猪场污水中,DOM组分主要包括一个类蛋白质组分和两个类腐殖质组分;培养初期,猪场污水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类蛋白质组分比例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而类腐殖质组分逐渐增加.与对照相比,种植浮水植物显著降低污水中类蛋白质组分比例,而提高类腐殖质组分比例.此外,浮水植物处理显著降低污水DOM的新鲜度指数,而增加微生物性来源类腐殖质组分的比例.综上,浮水植物在改善猪场污水中有机养分去除效率的同时,提高了DOM组分的腐殖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污水 浮水植物 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42
6
作者 傅平青 刘丛强 +4 位作者 吴丰昌 魏中青 黎文 梅毅 黄荣贵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5-700,共6页
文章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有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含有4个明显的荧光峰,其中A和C为类腐殖酸荧光,B和D为类蛋白荧光。荧光强度在沉积物-水界面特别强,在1cm处急剧下降,之后随着沉积深度呈上升... 文章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有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含有4个明显的荧光峰,其中A和C为类腐殖酸荧光,B和D为类蛋白荧光。荧光强度在沉积物-水界面特别强,在1cm处急剧下降,之后随着沉积深度呈上升趋势。孔隙水溶解有机质均具有强的类蛋白荧光,揭示了溶解有机质中含有大量色氨酸、酪氨酸等芳环结构的类蛋白物质,并且在早期成岩过程中随着沉积深度呈积累趋势;类蛋白荧光与类腐殖酸荧光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r(A,C)值在0.94-1.79之间,随着沉积深度逐渐下降,r(D,B)值在0.9-1.75之间,与r(A,C)值极为接近,且随着沉积深度有着类似的变化趋势,说明在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r(D,B)与r(A,C)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质 沉积物孔隙水 三维荧光光谱 洱海
下载PDF
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脱氮特性及加速稳定化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霍守亮 席北斗 +2 位作者 樊石磊 苏婧 刘鸿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59,共7页
采用2个模拟填埋生物反应器,1号柱渗滤液简单回灌,2号柱为渗滤液回灌准好氧联合运行方式,研究了渗滤液回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脱氮特性及加速垃圾稳定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准好氧填埋场具有很强的脱氮能力,2号柱由厌... 采用2个模拟填埋生物反应器,1号柱渗滤液简单回灌,2号柱为渗滤液回灌准好氧联合运行方式,研究了渗滤液回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脱氮特性及加速垃圾稳定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准好氧填埋场具有很强的脱氮能力,2号柱由厌氧运行方式改为准好氧条件下,渗滤液中的氨氮和凯式氮浓度分别由最大值的3 198 mg/L和3 345 mg/L降低到第160 d的73 mg/L和81 mg/L,去除率分别为97.7%和97.6%,pH快速升高到8.0左右,COD浓度快速降低。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级结果表明,2号柱HA和FA含量的增加明显快于1号柱。2号柱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荧光基团从60 d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转变为95 d结构复杂的类胡敏酸和富里酸物质,而1号柱渗滤液DOM荧光基团一直是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结果表明回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稳定化速度远快于简单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三维荧光光谱 溶解性有机物
下载PDF
滇池优势挺水植物茭草和芦苇降解过程中DOM释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谢理 杨浩 +4 位作者 渠晓霞 朱元荣 鄢元波 张明礼 吴丰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58-3466,共9页
利用室内分解模拟实验,研究了滇池外海优势挺水植物茭草和芦苇(成熟期)的叶在水环境中降解过程,分析了其释放于水体中水溶性有机质(DOM)浓度和化学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分解可造成上覆水pH值升高,茭草和芦苇分解过程中上覆水中DO... 利用室内分解模拟实验,研究了滇池外海优势挺水植物茭草和芦苇(成熟期)的叶在水环境中降解过程,分析了其释放于水体中水溶性有机质(DOM)浓度和化学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分解可造成上覆水pH值升高,茭草和芦苇分解过程中上覆水中DOM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植物上覆水中水溶性有机碳(DOC)和水溶性有机氮(DON)的浓度均在8h达到最大值,水溶性有机磷(DOP)的浓度在24 h达到最大值.同时,茭草和芦苇残体内DOM释放强度和速率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两种植物DOC、DON和DOP的释放强度和速率都在8 h达到最大,且8 h的释放强度、释放速率、释放比例依次为DOC>DON>DOP.另外,茭草和芦苇分解过程中DOM结构变化分析表明上覆水紫外吸收光谱中SUVA254值先升高再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中—OH特征峰消失,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腐殖酸单位有机碳荧光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草 芦苇 水溶性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藻菌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与Al^3+的配位作用机理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静 张道勇 +1 位作者 潘响亮 王立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藻菌生物膜EPS与Al3+的相互作用机理.3DEEM结果表明,生物膜EPS含有3个荧光峰.其中,峰A(Ex/Em=225~235nm/300~330nm)和峰B(Ex/Em=275~280nm/325~330nm)荧光较强,属类蛋白峰,...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藻菌生物膜EPS与Al3+的相互作用机理.3DEEM结果表明,生物膜EPS含有3个荧光峰.其中,峰A(Ex/Em=225~235nm/300~330nm)和峰B(Ex/Em=275~280nm/325~330nm)荧光较强,属类蛋白峰,峰C(Ex/Em=335nm/432~434nm)荧光较弱,属类腐殖酸峰.峰A和峰B都能不同程度地被Al3+猝灭,它们的条件稳定常数(logK)分别为5.89和6.95.Al3+-EPS体系的峰A和峰B荧光强度明显受溶液pH值的影响.在pH为2~4之间时,荧光强度随pH的增大而增大,在4~7之间随pH的增大而减小,在7~11之间随pH增大而增大.FTIR光谱图分析表明,Al3+主要与EPS中所含的—NH—、C==O等发生强的配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Al3+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生物膜 条件稳定常数
下载PDF
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对上覆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维晃 黄廷林 张亚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72-3276,共5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EEMs)技术,考察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对上覆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的影响。好氧条件下上覆水体中DOM的荧光指数要高于厌氧条件,说明在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上覆水体中DOM来源和组成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EEMs)技术,考察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对上覆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的影响。好氧条件下上覆水体中DOM的荧光指数要高于厌氧条件,说明在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上覆水体中DOM来源和组成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上覆水体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好氧条件下,上覆水体中的类蛋白荧光峰强度均高于腐殖质类荧光峰强度,且三维荧光光谱图显示腐殖质类DOM存在氧化降解现象。厌氧条件下,上覆水体中腐殖质类荧光峰的强度随培养天数逐渐增加,当厌氧培养时间为21 d,C和D荧光峰的强度已分别上升至初始的3.51和3.78倍。在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类DOM荧光峰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表明不同类型DOM的生物可利用性程度和在沉积物-水界面间迁移转化特征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水体 三维荧光光谱 氧化还原条件
下载PDF
煤矿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Ⅰ——含水层之间垂向差异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建 王新 李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8,共5页
通过检测有机质含量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霍州煤矿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硝酸盐质量浓度在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较高(>37.41 mg/L),而在深部含水层(太灰和奥灰)基本未检出。地表水中TOC(总有机碳)质量浓度和... 通过检测有机质含量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霍州煤矿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硝酸盐质量浓度在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较高(>37.41 mg/L),而在深部含水层(太灰和奥灰)基本未检出。地表水中TOC(总有机碳)质量浓度和UV254分别大于5.11 mg/L和0.146 cm-1;氧化还原作用下,第四系水中TOC质量浓度和UV254分别减小82.23%和97.96%,而深部含水层中TOC质量浓度也有降低。人类活动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地表水中Ⅱ区和Ⅳ区的荧光峰强度异常高,均大于等于8 245 QSU,Ⅲ区的荧光峰强度大于3 419 QSU;进入第四系含水层,Ⅱ区、Ⅲ区和Ⅳ区荧光峰强度均减少至216 QSU以下;太灰水和奥灰水中只Ⅱ区和Ⅳ区出现荧光峰,且荧光峰强度与TOC相关性不大;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峰强度与地下水流向呈负相关,同一煤矿区奥灰水中Ⅳ区的荧光峰强度比太灰水高。总体上,分析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和荧光特性、硝酸盐含量,可以从垂向上建立霍州矿区各含水层(体)的水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溶解性有机质 硝酸盐 三维荧光光谱(3deem) 垂向分布特征 霍州矿区
下载PDF
煤矿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Ⅱ——深部含水层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新 杨建 李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0,共4页
为研究霍州矿区深部含水层中溶解性有机质地层差异及其迁移转化机理,通过三维荧光光谱(3DEEM)、TOC和硝酸盐质量浓度综合分析了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深部含水层中溶解性有机质和硝酸盐质量浓度均较低,其中TOC(... 为研究霍州矿区深部含水层中溶解性有机质地层差异及其迁移转化机理,通过三维荧光光谱(3DEEM)、TOC和硝酸盐质量浓度综合分析了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深部含水层中溶解性有机质和硝酸盐质量浓度均较低,其中TOC(总有机碳)质量浓度小于0.6 mg/L、NO_3^-N质量浓度小于1.6 mg/L。太灰水和奥灰水中主要出现了Ⅱ区的色氨酸类荧光峰和Ⅳ区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峰,其中色氨酸类荧光峰强度随着地下水流向而逐渐降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峰强度在李雅庄矿和辛置矿出现了一定异常。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表明深部含水层中DOM来源于生物或水生细菌,且具有较好的溯源一致性;荧光指数f_(470/520)比f_(450/500)更能说明DOM中腐殖质组分的来源,且f_(470/520)较大(>2.1),表明深部含水层中DOM来源于生物,且腐殖类物质芳香性较弱,含有的苯环结构较少。太灰水中TOC、色氨酸类荧光峰强度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峰强度均与硝酸盐质量浓度呈负相关,且线性拟合的相关度较高;奥灰水中相关性则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溶解性有机质 硝酸盐 三维荧光光谱(3deem) 深部含水层 霍州矿区
下载PDF
腐殖酸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00
13
作者 傅平青 刘丛强 +1 位作者 尹祚莹 吴丰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1-308,共8页
腐殖质的荧光特性被广泛用来解析其在各种天然环境中的来源及分布。由于荧光光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不破坏样品结构的优点,非常适合用来研究腐殖质的结构和官能团等特征。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研究了Fluka腐殖酸的荧光... 腐殖质的荧光特性被广泛用来解析其在各种天然环境中的来源及分布。由于荧光光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不破坏样品结构的优点,非常适合用来研究腐殖质的结构和官能团等特征。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研究了Fluka腐殖酸的荧光光谱特性,结果显示,离子强度(0~0.05mol/LKClO4)对Fluka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非常小,而腐殖酸的浓度(5~100mg/L)和溶液pH(2~12)对其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显著。当腐殖酸浓度增大时,荧光峰出现明显红移现象。荧光强度一般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当pH大于10后呈下降趋势,我们从垃圾渗滤液溶解有机质的实验结果中也得到相同结论;在浓度为50mg/L和100mg/L的Fluka腐殖酸中,荧光峰B(fulvic-like)的荧光强度却在pH=5.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与前人报道的土壤富里酸的行为一致,质子化常数lgK'HL分别为3.57和3.13,与二羧基化合物接近,说明荧光峰B可能与Fluka腐殖酸结构中的羧基有关;荧光峰A与荧光峰B的荧光强度比值r(A/B)在0.61~2.59之间,并且在pH=2~11范围内,r(A/B)与pH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荧光峰A和荧光峰B随着pH值的改变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ka腐殖酸 溶解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特性
下载PDF
基于3DEEM-PARAFAC的短期稻虾共作土壤DOM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良湖 王赛尔 +3 位作者 纪荣婷 刘臣炜 陈梅 张龙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9-650,共12页
稻虾共作模式已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应用。为研究短期稻虾共作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和腐殖化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法(3DEEM-PARAFAC)分析土壤DOM荧光组分和各组分变化规律,利用腐殖化指数(HIX)、腐殖酸与色... 稻虾共作模式已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应用。为研究短期稻虾共作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和腐殖化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法(3DEEM-PARAFAC)分析土壤DOM荧光组分和各组分变化规律,利用腐殖化指数(HIX)、腐殖酸与色氨酸荧光比值(A∶T)、新鲜指数(β:α)、McKnight荧光指数(MFI)、Y型荧光指数(YFI)等多种荧光光谱指数表征DOM腐殖化程度,并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土壤DOM包括3个荧光组分,C1为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腐殖质类物质,C2为较高芳香度的UVC类腐殖质,C3为酪氨酸类物质,未发现高相对分子质量腐殖质类物质。在0~20.0 cm表层土壤中,C1、C2组分荧光强度随采样时间的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峰值出现在水稻分蘖期或抽穗期,而C3组分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规律。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腐殖质类物质C1荧光强度与C2荧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99,P<0.001),蛋白质类物质C3荧光强度与其他荧光指数(强度)相关性均较弱(r<0.40)。HIX与C1荧光强度、A∶T呈显著正相关,均可被线性函数拟合。相较于MFI,YFI更能反映土壤中DOM的腐殖化变化特性,YFI与HIX可被指数函数较好拟合。研究认为,短期稻虾共作土壤的腐殖化特征主要受内源有机质降解影响,而受外源蛋白质类物质输入的影响较小,且难以通过分析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来监测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土壤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3deem) 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
下载PDF
沣河洪水过程溶解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及来源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梦娇 张淑荣 +1 位作者 丁爱中 贾彤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8-514,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陕西西安境内的沣河秦渡镇水文站和高桥水文站的暴雨期间洪水过程的溶解有机物进行研究,讨论了荧光溶解有机物的来源、组成、分子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水带来了更多荧光溶解有机物,表现为冲刷效应,洪水过程河...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陕西西安境内的沣河秦渡镇水文站和高桥水文站的暴雨期间洪水过程的溶解有机物进行研究,讨论了荧光溶解有机物的来源、组成、分子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水带来了更多荧光溶解有机物,表现为冲刷效应,洪水过程河流溶解有机物的荧光峰主要以代表陆源有机物的类富里酸荧光为主,类蛋白荧光较弱或没有检测出,表明人为污染影响较小.结构特征为腐化程度高、芳香性大,以大分子的有机物为主.春季首次强降水冲刷的有机物结构成分较为复杂,点源污染稀释作用和水库泄洪作用对洪水过程有机物的浓度、组成、结构等变化特征也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荧光特征 三维荧光光谱 洪水过程 沣河
下载PDF
纳林河矿区深埋型煤田综合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彩凤 《地下水》 2018年第1期12-14,共3页
为查明纳林河矿区深埋型煤田的矿井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各含水层的无机水化学、环境同位素和有机水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体和第四系中矿化度均较低,以HCO_3和Ca离子为主,白垩系洛河组水中SO_4和Na离子浓度略有升高,侏罗系... 为查明纳林河矿区深埋型煤田的矿井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各含水层的无机水化学、环境同位素和有机水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体和第四系中矿化度均较低,以HCO_3和Ca离子为主,白垩系洛河组水中SO_4和Na离子浓度略有升高,侏罗系含水层中矿化度则显著增加,属于S_O4-Na型水,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逐渐加大,矿化度逐渐变大,主要离子成分也逐渐增加,水化学类型表现出HCO_3-Ca·Mg→HCO_3-Na→SO_4-Na的变化规律。地表水体中δ^(18)O普遍高于-8.5‰,较富集重同位素,反映地表水受到较强烈的蒸发作用影响;井下水样中δ^(18)O普遍低于-8.5‰,多表现贫重同位素,δD、δ^(18)O值均较低,为深部弱循环特征,在采矿以前为封闭条件较好的滞留型地下水。各含水层中DOM荧光光谱特征差异也非常大,地表水中以类富里酸(Ⅲ区)为主,第四系水中Ⅳ区的荧光峰强度最高,直罗组含水层中则出现了Ⅱ区和Ⅳ区荧光峰的较高值;延安组含水层中荧光强度已不明显。综上所述,开展综合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更好的区分矿井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为煤矿突水水源判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纳林河矿区 同位素 三维荧光光谱 综合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