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贾俊峰 欧进萍 +1 位作者 刘明 张喆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53,共7页
基于铅芯橡胶隔震垫、组合碟形弹簧和钢板阻尼器的各自力学性能特点,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三维隔震装置,首先简要介绍了该三维隔震装置的组成构造和力学性能设计方法;通过一足尺三维隔震装置分别进行了水平向和竖向力学性能试验。试验... 基于铅芯橡胶隔震垫、组合碟形弹簧和钢板阻尼器的各自力学性能特点,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三维隔震装置,首先简要介绍了该三维隔震装置的组成构造和力学性能设计方法;通过一足尺三维隔震装置分别进行了水平向和竖向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三维隔震装置具有构造合理、传力机制明确等优点,在水平向和竖向都能够具有适宜的隔震刚度和阻尼耗能性能,并且在较大水平剪切变形时仍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隔震 三维隔震 菱形钢板阻尼器 组合碟形弹簧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抗震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图像及其三维可视化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何磊 苗放 +1 位作者 唐姝娅 李玉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06-210,111-112,共5页
在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几何变形原理,对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图像拼接与几何校正,正射精校正等处理后与高精度DEM融合,制作出了研究区景观的三维遥感虚拟动态模型。通过分析三维可视化图像,结合地形资料,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安县茶坪河... 在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几何变形原理,对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图像拼接与几何校正,正射精校正等处理后与高精度DEM融合,制作出了研究区景观的三维遥感虚拟动态模型。通过分析三维可视化图像,结合地形资料,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安县茶坪河流域由山体滑坡和崩塌等地貌变化造成的堰塞湖和相关灾害,进行了高分辨率、低空遥感的灾害信息获取和灾情评估。实践表明,在灾害应急和复杂地形条件下,使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及其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和信息提取,能够对震后各种实时情景进行精确描述,为决策者提供了准确、详细、及时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三维可视化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地震荷载下三维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邹烨 郭明伟 +1 位作者 王水林 葛修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4-1184,共11页
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难点。为研究矢量和法在三维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从三维均质边坡出发,给出了一种将矢量和法与动力有限元法相结合的三维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给出其具体计算过程。最后,将该方法... 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难点。为研究矢量和法在三维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从三维均质边坡出发,给出了一种将矢量和法与动力有限元法相结合的三维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给出其具体计算过程。最后,将该方法运用到大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中。该边坡的动力分析表明,三维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受地形的影响很大,堆积体对地震波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在6.5级地震(峰值加速度0.2 g)作用下,稳定性计算表明,堆积体Q1与Q2的平均安全系数分别为1.47,1.23,最小安全系数分别为1.33,1.18,可认为边坡在该地震荷载下能够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三维边坡 矢量和法 地震 动力有限元法
原文传递
高土石坝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玉贞 卞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41-345,共5页
我国的高土石坝主要分布在水利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而这些地区多位于强震带,研究高土石坝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对于大坝的设计和安全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研究高心墙土石坝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 我国的高土石坝主要分布在水利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而这些地区多位于强震带,研究高土石坝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对于大坝的设计和安全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研究高心墙土石坝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采用理论构架更为完善的弹塑性模型-非线性方法进行高心墙土石坝二维和三维地震动力响应计算分析。通过和实际工程及传统粘弹性等效线性方法的对比分析,认为弹塑性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土石坝在地震过程中的实时动力响应,在分布规律上比传统方法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三维 弹塑性 地震 动力反应分析
下载PDF
九寨沟M_S7.0级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提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燕燕 于海洋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3,共6页
针对D-InSAR地震形变监测中存在LOS(line of sight)视线向模糊的问题,该文构建了一种融合升降轨不同视线向干涉测量数据获取三维同震形变场的方法。以2017年九寨沟M_S7.0级地震为例,基于研究区的Sentine1_1A数据和SRTM(1″)DEM数据,采... 针对D-InSAR地震形变监测中存在LOS(line of sight)视线向模糊的问题,该文构建了一种融合升降轨不同视线向干涉测量数据获取三维同震形变场的方法。以2017年九寨沟M_S7.0级地震为例,基于研究区的Sentine1_1A数据和SRTM(1″)DEM数据,采用二轨差分的D-InSAR技术,融合升降轨LOS向以及自定义视线向的干涉测量数据进行联合解算,获取了研究区三维同震形变场,解决了单一轨道雷达LOS提取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地表三维形变场的问题。实验表明,此次地震造成了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地表的沉降和东南向的滑移,并通过震区形变剖面图和形变等值线图,分析了形变场的空间分布以及此次地震所造成地表断裂的位置,认为此次地震与塔藏断裂、虎牙断裂存在关联性,其运动形式为主动盘逆冲的走滑型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1_1A D-INSAR 三维同震形变 九寨沟地震
原文传递
Deep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Lushan M_s 7.0 Earthquake 被引量:4
6
作者 LI Dahu DING Zhifeng +2 位作者 ZHAN Yan WU Pingping YE Qing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19-530,共12页
The 2,026 earthquake events registered by the Sichuan reg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and mobile seismic array after the April 20th, 2013 Lushan earthquake and 28,188 pieces of data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direct ... The 2,026 earthquake events registered by the Sichuan reg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and mobile seismic array after the April 20th, 2013 Lushan earthquake and 28,188 pieces of data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direct P waves arrival times. We applied the tomographic method to inver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locity structure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P wave in the mid-upper crust of the seismic source regio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The imaging results were combined with the apparent magnetization inversion and magnetotelluric (MT) sounding retest data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causes of the deep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nd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velocity structure and magnetic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ection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The epicenter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is located near the boundary of the high and low-velocity anomalies and favorable for a high-velocity section. Moreover,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located on the magnetic dome boundary of Ya'a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velocity and magnetic solid medium favors the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strain energy. Low- velocity anomalies are distributed underneath the are of seismogenic origin, The inversion results of the MT retest data after the April 20th Lushan earthquake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a high-conductor anomaly occurs under the area of seismogenic origi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Therefore, we specul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a high-conductivity anomaly and low-velocity anomaly underneath the seismogenic body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existence of fluids. The role of fluids caused the weakening of the seismogenic layer inside the mid-upper crust and resulted in a seismogenic fault that was prone to rupture and pIayed a triggering role in the Lush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Lushan earthquake the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structure the apparent magnetization inversion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下载PDF
三维地震物探技术在宁夏金凤煤矿三分区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金宝 李运肖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3期81-86,共6页
结合金凤煤矿二、四分区已有的地震勘探资料,通过踏勘和理论分析论证,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对本矿区三分区实施了三维地震试验方案,采用地震解释组合体软件(IESX)、可视化软件(GeoViz)以及地质绘图软件(CPS3)对原始数据进行处... 结合金凤煤矿二、四分区已有的地震勘探资料,通过踏勘和理论分析论证,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对本矿区三分区实施了三维地震试验方案,采用地震解释组合体软件(IESX)、可视化软件(GeoViz)以及地质绘图软件(CPS3)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认为T12、T15、T18波主要是由十二、十五、十八号煤层引起的复合反射波,连续性好,易连续对比追踪。通过三维地震异常解释断点160个,解释断层12条,其中正断层11条;异常显示煤系地层总体形态为背斜构造,轴部位于勘探区中部,背斜构造轴向NNE转近NS,东翼较陡,西翼稍缓。因此,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可有效解释矿区褶皱、断层构造、煤层深度、起伏形态等特征,可为矿井开发建设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凤煤矿 三维地震 波组特征 反射波 可靠性研究
下载PDF
利用干涉技术定权建立巴姆地区三维形变场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洪友 杨红磊 +2 位作者 彭军还 蔡建伟 江桥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1,共6页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只能得到地震区域在雷达视线方向的形变量,即竖直、东西、南北三个方向形变在雷达视线方向的投影,而在研究地震时一维形变量不能满足需求和D-InSAR技术对南北向极不敏感的问题,利用多孔...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只能得到地震区域在雷达视线方向的形变量,即竖直、东西、南北三个方向形变在雷达视线方向的投影,而在研究地震时一维形变量不能满足需求和D-InSAR技术对南北向极不敏感的问题,利用多孔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监测南北向形变量中的优势与D-InSAR技术在监测垂直方向的形变量中的优势相结合,并用形变图方差法对这两项技术进行定权,建立了伊朗巴姆地区的三维形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形变 地震形变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多孔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巴姆地震
原文传递
三维地震对某铁矿区地质层位识别及构造解译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吕明阳 武秀江 郭佳 《中国锰业》 2023年第6期42-47,共6页
为了更好地发现研究区内含矿地层及构造的演化规律,采用Secerl 428XL数字地震仪收集实际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异常解译和钻孔揭露对比,掌握了研究区内新生界地层厚度及构造特征。圈出了Ⅰ、Ⅱ、Ⅲ号共3个矿体;解释断层32条,均为正断层... 为了更好地发现研究区内含矿地层及构造的演化规律,采用Secerl 428XL数字地震仪收集实际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异常解译和钻孔揭露对比,掌握了研究区内新生界地层厚度及构造特征。圈出了Ⅰ、Ⅱ、Ⅲ号共3个矿体;解释断层32条,均为正断层,其中F2、F3、F3′、F5、F6和DF1,6条断层为原发现断层,新发现断层26条;识别出陷落柱7个,最大直径为260 m。为矿产勘查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地震异常解译 层位识别 构造解译
下载PDF
连续桥梁三维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彦飞 何文福 任冰燕 《结构工程师》 2009年第3期90-96,共7页
基于刚性地基假定分别建立了隔震及非隔震条件下的三跨连续梁桥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两种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验证了三维隔震桥梁的水平及竖向隔震效果,研究了支座参数、多向地震作用和桥墩高度等因素对桥梁结构的... 基于刚性地基假定分别建立了隔震及非隔震条件下的三跨连续梁桥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两种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验证了三维隔震桥梁的水平及竖向隔震效果,研究了支座参数、多向地震作用和桥墩高度等因素对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及支座隔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隔震支座对输入地震波的频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水平隔震效果随支座屈服前后刚度比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桥墩高度的增大,水平隔震效果逐渐增加,但增加趋势逐渐平缓;多向地震作用对水平隔震效果的影响很小,而对竖向隔震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隔震支座 地震反应分析 隔震桥梁 地震波
下载PDF
基于分裂节点法的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数值模拟及其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云强 罗纲 黄禄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53,共13页
大地震导致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对于分析不同地震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区域地震危险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开发了模拟地震同震及震后效应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程序,通过计算走滑断层震例(概念性模型)引起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并与解析/半解析解... 大地震导致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对于分析不同地震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区域地震危险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开发了模拟地震同震及震后效应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程序,通过计算走滑断层震例(概念性模型)引起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并与解析/半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同时基于概念性模型,分析了不同介质参数对同震及震后的地表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球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对地震同震位移有显著的影响,而中下地壳上地幔的黏度对震后效应起着主要控制作用。最后将该程序应用于青藏高原东缘,计算分析了2008年M_(W)7.9汶川大地震导致的同震及震后库仑应力变化对2013年M_(W)6.6芦山地震及2017年M_(W)6.5九寨沟地震的影响。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变化在芦山地震震源附近(0.013 MPa)及九寨沟地震震源附近(0.009 MPa)都为正值,说明汶川地震可能使得两次地震提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位错 震后形变 三维黏弹性 库仑应力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新揭露地堑构造与F_3逆断层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尹桃 岳之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34,共4页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剥离6号煤层顶板岩石到采场中部和南部时,6号煤层突然缺失,经过对现场揭露相关台阶的踏勘、写实、地层对比分析,查明了揭露区6号煤层缺失是由于该区域发育了1条地堑构造所致。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该地堑是黑岱沟露天煤矿F...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剥离6号煤层顶板岩石到采场中部和南部时,6号煤层突然缺失,经过对现场揭露相关台阶的踏勘、写实、地层对比分析,查明了揭露区6号煤层缺失是由于该区域发育了1条地堑构造所致。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该地堑是黑岱沟露天煤矿F3逆断层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境界内的延伸,并且精补地质报告确定的F3逆断层通过分析认为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境界内亦为地堑,而且发育规模较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堑 逆断层 正断层 三维地震 滑坡
原文传递
物钻探相结合技术在煤矿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强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第2期150-152,155,共4页
山东丰源远航煤业公司北徐楼煤矿101工作面顶底板水害事故频发,危害巨大。为有效预防顶底板水害事故,提出在巷道超前探测中应用物钻探相结合技术,采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和无线电坑透勘探技术对101工作面地质构造和顶板含水层富水异常... 山东丰源远航煤业公司北徐楼煤矿101工作面顶底板水害事故频发,危害巨大。为有效预防顶底板水害事故,提出在巷道超前探测中应用物钻探相结合技术,采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和无线电坑透勘探技术对101工作面地质构造和顶板含水层富水异常区进行探查,采用千米定向钻机进行钻探验证。根据探测成果实施水害防治措施,有效防止了工作面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钻探相结合 三维地震 瞬变电磁 无线电坑透勘探
下载PDF
Mapping three-dimensional co-seismic surface de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2015 MW7.2 Murghab earthquake based on InSA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strain 被引量:3
14
作者 Jie GAN Jun HU +4 位作者 Zhiwei LI Changjiang YANG Jihong LIU Qian SUN Wanji Z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451-1466,共16页
Three-dimensional(3 D) co-seismic surface deformation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s and to understand the geometries and dynamics of seismogenic faults. In this pa... Three-dimensional(3 D) co-seismic surface deformation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s and to understand the geometries and dynamics of seismogenic fault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mapping 3 D co-seismic deformations based on InSAR observations and crustal strain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e search strategy of correlation points is optimized by adaptive correlation distance,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restoring deformations in decorrelation areas.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both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hen applied to map the 3 D co-seismic surface de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2015 MW7.2 Murghab earthquake using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ALOS-2 PALSAR-2 im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is the Sarez-Karakul fault(SKF), which is dominated by NE-SW strike slips with an almost vertical dip angle. The north section and the south segment near the epicentre have obvious subsidence along with a southwestward motion in the northwest wall, and the southeast wall has northeast movement and surface uplift trend along the fault zone. The strain field of the earthquake is also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crustal block of the seismic area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dilatation and shear forces,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ovement character of the sinistral sl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strain three-dimensional co-seismic deformations Murghab earthquake ALOS-2
原文传递
方差体技术在定远盐矿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玉玲 《安徽地质》 2018年第4期284-286,共3页
根据方差数据体技术的基本原理、算法及参数选取,通过与常规地震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定远盐矿进行构造解释,取得较好效果,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发现小断层、提高解释精度及缩短项目周期。
关键词 方差体 三维地震 小断层 溶腔
下载PDF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宁夏任家庄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中海 任岐山 +1 位作者 王大光 王少辉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9期125-130,共6页
勘查区共完成三维地震勘探试验物理点132个,收集了4组反射波,通过反射波组研究,解译了煤层深度及起伏形态和断层分布。控制了波幅大于5 m的褶曲,主要为三道沟背斜和黄草沟向斜;查明了三煤、五煤和九煤落差≥5 m的断层,并对落差3~5 m的... 勘查区共完成三维地震勘探试验物理点132个,收集了4组反射波,通过反射波组研究,解译了煤层深度及起伏形态和断层分布。控制了波幅大于5 m的褶曲,主要为三道沟背斜和黄草沟向斜;查明了三煤、五煤和九煤落差≥5 m的断层,并对落差3~5 m的断点尽可能进行了解释,全区共解释断层29条,新发现断层23条。控制了新生界厚度,为130~240 m,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厚。查明了煤层的底板形态,总体为走向近SN、倾向E的单斜。控制了煤层的底板标高(+400~+1090 m)。未发现其他地质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家庄煤矿 三维地震 波组特征 可靠性研究
下载PDF
“三维地震+槽波”立体综合探查技术在大型综采工作面地质保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生强 张成见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19期83-84,共2页
采用“三维地震+槽波”技术对刘庄煤矿171306工作面隐伏地质构造进行立体综合探查,取得了理想的探查效果。利用三维地震工作站动态解释三维地震数据体,三维地震沿层切片结合时间剖面能准确解释落差5m以上的断层和直径30m以上的陷落柱;... 采用“三维地震+槽波”技术对刘庄煤矿171306工作面隐伏地质构造进行立体综合探查,取得了理想的探查效果。利用三维地震工作站动态解释三维地震数据体,三维地震沿层切片结合时间剖面能准确解释落差5m以上的断层和直径30m以上的陷落柱;槽波透射能量CT成像法解释与巷道角度较大或垂直的断层精确度高,反射速度叠后偏移法解释与巷道角度较小或平行的断层准确度高,采用透射反射槽波联合探测技术可以增加异常解释的可靠程度。“三维地震+槽波”立体综合探查技术应用于大型工作面构造探查中,井上、下探查相结合,物探、钻探相结合,互相验证,为大型工作面的构造探查提供了精细化的综合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属性体 沿层切片 透射反射槽波联合勘探 精细化地质保障
下载PDF
三维地震下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研究
18
作者 周旺旺 刘德稳 +2 位作者 招继炳 赵洁 刘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2,共7页
实际地震具有多维特性,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往往不够真实全面。基于此,建立某高层框架-核心筒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在8度罕遇地震下,输入一维、二维、三维地震,对设置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三维... 实际地震具有多维特性,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往往不够真实全面。基于此,建立某高层框架-核心筒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在8度罕遇地震下,输入一维、二维、三维地震,对设置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三维地震激励下,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增大,采用传统水平隔震支座容易出现拉应力超限问题。针对边缘隔震支座出现的拉应力超限问题,设置三维隔震支座结构,并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三维隔震支座后,解决了拉应力超限问题;结构的层间位移、基底剪力、楼层加速度均明显减少且结构核心筒损伤程度减轻,并且对竖向地震力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说明三维隔震支座隔减震性能优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三维地震 层间隔震 三维隔震支座 动力弹塑性 地震响应
下载PDF
Reviews on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of Qiang Culture: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19
作者 许虹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9期11-13,18,共4页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disaster situation of Qiang Culture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paper emphasized that carriers of Qiang Culture had been seriously damaged, the inheritance of Qiang Culture had been aff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disaster situation of Qiang Culture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paper emphasized that carriers of Qiang Culture had been seriously damaged, the inheritance of Qiang Culture had been affected,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Qiang Culture was difficult to recover. It highlighted tha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Qiang Culture should stress the core task and timely and effectively rescue endangered cultural heritages of Qiang Nation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It had explained focuses of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construction in detail. In terms of spatial reconstruction, it should reconstruct native culture and history while material culture was constructed, and reconstruct Qiang culture highland by depending on aborigines; in terms of cluster reconstruction, it should give support to large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perfect tourism chain; in terms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t should enhance co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pilot area of Qiang culture";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reconstruction, it should realize coordinated unity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classification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 protection and key protection, so as to form the virtuous circle of post-disaster recovery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ang CULTURE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下载PDF
三维地震技术在曹县煤田的技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京涛 王晶 《煤炭与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138-140,143,共4页
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精度高的特点。运用三维地震勘探相干、三瞬特殊处理、拓频数据处理、波动方程等技术对曹县煤田进行勘探,并进行实际应用效果分析。通过后期钻探验证,有效解决了煤层赋存和断层构造等地质问题。
关键词 三维地震 煤田 数据处理 波动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