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治观音堂明代彩塑造型艺术审美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郭佳琳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10期147-149,共3页
山西长治观音堂明代彩塑是在多教建构的宗教意识与文化语境中确立的庙宇彩塑的典型代表。其彩塑艺术在史学上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沿革流变后的审美特征与人文世态,在艺术造型上强调了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的高度融合,在理论上承载了儒、释... 山西长治观音堂明代彩塑是在多教建构的宗教意识与文化语境中确立的庙宇彩塑的典型代表。其彩塑艺术在史学上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沿革流变后的审美特征与人文世态,在艺术造型上强调了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的高度融合,在理论上承载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互融并生的思路和定位。文章着力阐述长治观音堂彩塑在传统与外来宗教并铸而迸发出的色彩、造型及其装饰的瑰丽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堂 彩塑造型 三教合一 宗教色彩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帝王政治与三教合一 被引量:2
2
作者 湛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2-76,共5页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 ,不仅能迅速传播 ,而且能与传统儒、道鼎足而三甚至合流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固然有其历史的、思想的、时代的原因 ,也离不开各阶层人物的理论鼓吹和文人士大夫的雅兴 ,但...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 ,不仅能迅速传播 ,而且能与传统儒、道鼎足而三甚至合流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固然有其历史的、思想的、时代的原因 ,也离不开各阶层人物的理论鼓吹和文人士大夫的雅兴 ,但历代封建帝王所推行的实用宗教政策和政治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政治 三教同源 三教并举 三教合一 人学价值
下载PDF
三教归心:王阳明对三教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3
作者 尤梦霞 李元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184,共9页
“心”这个概念在儒、释、道理论中一直都居于重要的位置,是三教共有的公约数。在王阳明三教合一思想中,他把“心”作为三教“统成一间”“共为一厅”的逻辑前提。在这个逻辑前提下,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三教都是其中一隅。较之以往的三... “心”这个概念在儒、释、道理论中一直都居于重要的位置,是三教共有的公约数。在王阳明三教合一思想中,他把“心”作为三教“统成一间”“共为一厅”的逻辑前提。在这个逻辑前提下,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三教都是其中一隅。较之以往的三教合一论,王阳明以一个更圆融、整全的立场,从本体上认定三教同根同源,将三教原有的理论涵盖于其中,从而消解三教矛盾、对立之藩篱,使三教合而为一,即三教归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三教合一 心本体 万物一体
下载PDF
韦伯中国命题新解:中国宗教之当代经济意义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罗牧原 陈婉婷 《社会学评论》 2016年第2期71-85,共15页
对中国宗教文化的误读构成了韦伯中国命题解释力的硬伤,他忽略了制度性宗教与分散性宗教的区别以及三教合流的趋势。对于前者,对中国家族企业的考察表明,儒教伦理作用下的差序式思维对作为"法人"的中国家族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 对中国宗教文化的误读构成了韦伯中国命题解释力的硬伤,他忽略了制度性宗教与分散性宗教的区别以及三教合流的趋势。对于前者,对中国家族企业的考察表明,儒教伦理作用下的差序式思维对作为"法人"的中国家族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后者,引入传统宗教的标签代替不可分的制度性的-/分散性的-儒释道的诸多类别。对福建民营企业家的调查数据表明,企业家的传统宗教信仰对企业经济活动与社会责任有着相当的影响。最后分别从各种不同的"中国"与"韦伯"的角度对西方理论的中国适用性与对待经典理论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中国命题 宗教经济学 差序格局 制度性/分散性宗教 三教合一
原文传递
源远宫与全真教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2
5
作者 仝朝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2-50,共9页
源远宫是明清时期陕西鄠县一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民间秘密宗教场所。“王重阳收徒郝大通”等彩画内容是其具体表现。源远宫古建彩画展示了民间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它带有浓重的全真教文化印记,这和元明时期全真教在北方一带的影响... 源远宫是明清时期陕西鄠县一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民间秘密宗教场所。“王重阳收徒郝大通”等彩画内容是其具体表现。源远宫古建彩画展示了民间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它带有浓重的全真教文化印记,这和元明时期全真教在北方一带的影响有关。明世宗崇信道教的史实,为今天解开源远宫建造之谜带来启发。研究对于源远宫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鄠县 祁村 公输堂 彩画 全真教 三教合一
下载PDF
林兆恩“三教合一”论与阳明心学关系考辨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哲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林兆恩是融合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思想家,一生倡导"三教合一"学说,然其"三教合一"思想最终以"归儒宗孔"为根本宗旨。通过对其思想的溯源可以发现,林兆恩的思想主要依据阳明心学建构,带有明显的心学特... 林兆恩是融合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思想家,一生倡导"三教合一"学说,然其"三教合一"思想最终以"归儒宗孔"为根本宗旨。通过对其思想的溯源可以发现,林兆恩的思想主要依据阳明心学建构,带有明显的心学特色,因而其"归儒宗孔"说的实质还是在于"归心"。从其思想渊源与地域特征来看,林兆恩作为阳明后学应当为"闽中王门"的重要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兆恩 心学 三教合一 阳明后学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林兆恩研究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哲嘉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84-90,共7页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2006年莆田市三一教协会成立之后,学术界对于林兆恩的研究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关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亦或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学者们从哲学、文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2006年莆田市三一教协会成立之后,学术界对于林兆恩的研究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关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亦或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学者们从哲学、文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对林兆恩进行研究,随之而来的是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文献解读和考据转向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路径。从总体来说,进入21世纪后关于林兆恩的研究基本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态势。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及时对成果进行总结,更好的发现研究中的不足与问题,以便推进林兆恩在新时代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兆恩 21世纪 三教合一 综述
下载PDF
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王重阳等人以道家为本位,融合儒释,创立了全真教,完成了合儒佛于道的历史任务。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征体现在:不主一相,不居一教,多元混成;以道为本,兼容儒佛;内修真功,外修真行;识心见性,性命双修;境上炼心,超凡入圣;神道设教,行善... 王重阳等人以道家为本位,融合儒释,创立了全真教,完成了合儒佛于道的历史任务。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征体现在:不主一相,不居一教,多元混成;以道为本,兼容儒佛;内修真功,外修真行;识心见性,性命双修;境上炼心,超凡入圣;神道设教,行善去恶。全真道"三教合一"理论与实践可以在解决道教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下,对世界上其他不同的文化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生存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为道教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体现自己的独特价值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重阳 丘处机 全真道 融合儒释 三教合一
下载PDF
唐代文人江行诗研究
9
作者 彭淑慧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2-136,共5页
20世纪以来,跨学科研究方法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愈益广泛。文学与地理、地域与文化等成为观照唐代诗歌的新视角。唐代水运发达,文人应举、赴任、宦游等路途便渐渐倾向选择水路,于是记录沿途风光、风土人情的江行诗便成为纪行诗的一类日益... 20世纪以来,跨学科研究方法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愈益广泛。文学与地理、地域与文化等成为观照唐代诗歌的新视角。唐代水运发达,文人应举、赴任、宦游等路途便渐渐倾向选择水路,于是记录沿途风光、风土人情的江行诗便成为纪行诗的一类日益发展起来。江行诗作为交通文学的切口在21世纪以来受到一定关注。江行诗的独特性反映了唐代文人行舟视角的独特性,其倒影的趣味性、两岸风景的对称性和水天相接三种独特的感官效果,印证了颠沛中生发超逸,在离别中迎接风景的独特江行情感,反映了唐代文人从世俗走向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的行舟生活,以及所体悟出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江行诗 独特性 三教合一
下载PDF
晚明“三教合一”思潮与越中士人的静坐修习——以《祁彪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天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7,159,共11页
晚明越中士人祁彪佳,为阳明学讲会证人社之重要成员,常与社中白马山会诸友举“七日静参之会”,还在寓山园或云门寺进行静坐实践,故《祁彪佳日记》成为考察其本人及越中士人静坐修习的难得个案。祁彪佳等人的静坐,受晚明阳明学以及“三... 晚明越中士人祁彪佳,为阳明学讲会证人社之重要成员,常与社中白马山会诸友举“七日静参之会”,还在寓山园或云门寺进行静坐实践,故《祁彪佳日记》成为考察其本人及越中士人静坐修习的难得个案。祁彪佳等人的静坐,受晚明阳明学以及“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故在静坐的形式上多采用佛、道的方法,其目的则与修身日记或举放生社、参与赈灾等一样是为了劝善改过,而他与白马诸友或知交僧人讨论最多的也是阳明学的修身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彪佳日记》 晚明 静坐 三教合一 证人社 越中
下载PDF
从《类选唐诗助道微机》看周汝登的思想及诗歌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希明 《理论界》 2015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周汝登是明代后期阳明心学的重要传人,他的《类选唐诗助道微机》传达的是以"心"为本,融通儒释道三教的"道"。书中"对治"一类最有特色,与佛教的"念死"法门相通。"微机"揭示非无思非... 周汝登是明代后期阳明心学的重要传人,他的《类选唐诗助道微机》传达的是以"心"为本,融通儒释道三教的"道"。书中"对治"一类最有特色,与佛教的"念死"法门相通。"微机"揭示非无思非有思、无善无恶的观点。周汝登选诗的目的在于借诗修心,体现了"诗能助道"的诗歌观。这一读诗视角新颖,有启发意义,但忽视了诗歌的审美特性。类选的方式别具一格。目前此书学界关注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汝登 类选唐诗助道微机 三教合一 诗能助道 类选
原文传递
“三教合一”对农民反抗思想的影响——以中国秘密社会为视角的探讨
12
作者 刘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1-75,共5页
宗教及宗教异端与农民反抗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在宗教的世俗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宗教发展的阶段性、不平衡性等特点 ,道教、佛教在其发展史上还与清代秘密社会的宗教信仰有着血缘关系。中国历史上 ,在思想上对农民反抗产... 宗教及宗教异端与农民反抗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在宗教的世俗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宗教发展的阶段性、不平衡性等特点 ,道教、佛教在其发展史上还与清代秘密社会的宗教信仰有着血缘关系。中国历史上 ,在思想上对农民反抗产生巨大影响的宗教主要是道教和佛教———也可以说是两教的异端。无论是在秘密教门还是在秘密会党中 ,“三教合一”的思想都有很充分的表现。中国秘密结社生活于古老的农业社会之中 ,只能从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反抗思想 秘密社会 宗教异端 佛教 清代 道教 中国
下载PDF
利玛窦对于晚明“三教合一”思潮的批判——兼与方以智的观点进行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国柱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较为重要的事件,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以《天主实义》为主要文本探讨利玛窦对于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看法可知,利玛窦系统批判了"三教合一"思潮,并对其观点持否定态度,... 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较为重要的事件,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以《天主实义》为主要文本探讨利玛窦对于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看法可知,利玛窦系统批判了"三教合一"思潮,并对其观点持否定态度,与方以智的立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研究利玛窦对于"三教合一"思潮的系统批判,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为东西方的文明对话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方以智 三教合一 《天主实义》
下载PDF
论王通的儒风变古及其典范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蔺文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8-33,共6页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势力迅速膨胀,儒学式微,王通以道自任,主张儒风变古,自觉地祭起弘扬儒学的大旗。他跳出传统经学章句注疏的藩篱,把儒学与现实结合,认为儒学的复兴与重振应该利用、吸收和凭借释道二教的资源,以实现"三教归儒&...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势力迅速膨胀,儒学式微,王通以道自任,主张儒风变古,自觉地祭起弘扬儒学的大旗。他跳出传统经学章句注疏的藩篱,把儒学与现实结合,认为儒学的复兴与重振应该利用、吸收和凭借释道二教的资源,以实现"三教归儒"、重建儒学新体系的最终目的。王通提出"三教可一""穷理尽性"的理论,承认了三教独立存在的价值,坚守儒学正统的立场,使儒学真正融化并吸收释、道二教的思想因素成为可能,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儒风变古 三教可一
下载PDF
南宋孝宗崇佛的史料、思想及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其海 《台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7-20,共4页
有关南宋孝宗的崇佛史料主要有《原道辩》、《咸淳临安县志》、《宋会要辑稿》、《续传灯录》等。孝宗的佛教思想可概括为:三教合一、融会诸宗、重佛事护僧尼。孝宗的“三教合一”、“融会诸宗”思想,对朱熹的理学思想直接产生影响,即... 有关南宋孝宗的崇佛史料主要有《原道辩》、《咸淳临安县志》、《宋会要辑稿》、《续传灯录》等。孝宗的佛教思想可概括为:三教合一、融会诸宗、重佛事护僧尼。孝宗的“三教合一”、“融会诸宗”思想,对朱熹的理学思想直接产生影响,即“援佛入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宗 三教合一 融会诸宗 朱熹理学 援佛入儒
下载PDF
明代养生专著《脉望》的作者及内容
16
作者 马巧琳 胡斌 席林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3期46-48,共3页
《脉望》,明代养生专著,共分为序、卷之一至卷之八、跋共十个部分,其中卷之一至卷之八为全书的主体,以引用文献、采集事例、进行说理的方式,夹叙夹议,系统阐述了以丹道为主、兼该它法的各种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长于融会贯通释、儒、道... 《脉望》,明代养生专著,共分为序、卷之一至卷之八、跋共十个部分,其中卷之一至卷之八为全书的主体,以引用文献、采集事例、进行说理的方式,夹叙夹议,系统阐述了以丹道为主、兼该它法的各种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长于融会贯通释、儒、道三家之理,详尽论述真实事例和亲身体会,具有较高的养生学研究价值。此文从作者简介、作者家学渊源、时人对《脉望》的评价、主要内容、版本流传方面对该书进行介绍,以期引起研究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望 赵台鼎 养生 丹道 三教一源
下载PDF
论贾元春“三教合一”思想及其成因
17
作者 梁明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4,共4页
元春虽贵为皇妃,但也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苦痛,为了消解现实的苦难和缓解内心的痛苦,逐渐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的形成与元春自身处境和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元春所形成的具有功利色彩的“三教合一”思想,使得她在宝... 元春虽贵为皇妃,但也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苦痛,为了消解现实的苦难和缓解内心的痛苦,逐渐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的形成与元春自身处境和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元春所形成的具有功利色彩的“三教合一”思想,使得她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倾向宝钗,成为宝黛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之一。元春的思想观念丰富了《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其“大梦归”的结局也深化了《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元春 “三教合一”思想 原因 意义
下载PDF
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析
18
作者 陈怀松 罗昌印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8-62,共5页
真佛山德化寺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宗教寺庙群,经200多年创建宏法、兴衰存毁,至今已形成了颇具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庙群建筑,其建筑布局、宗教义理、神灵信仰、民俗活动以及大量的艺术景观遗存构成了真佛山景区独特的宗教文化资源。对真佛山... 真佛山德化寺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宗教寺庙群,经200多年创建宏法、兴衰存毁,至今已形成了颇具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庙群建筑,其建筑布局、宗教义理、神灵信仰、民俗活动以及大量的艺术景观遗存构成了真佛山景区独特的宗教文化资源。对真佛山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应建立在客观认识和全面整理的基础上,遵循历史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的利用规律,正视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病,突出宗教文化特色,并采取规范合理的手段进行保护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佛山 三教合一 孝善 宗教文化旅游 宗教文物
下载PDF
论“三教合一”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578,共3页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大名派,是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典型代表。少林武术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研究认为,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与其它武术流派的独特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佛...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大名派,是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典型代表。少林武术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研究认为,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与其它武术流派的独特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佛家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的成功应用,以及儒、释、道三家文化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合一 少林武术 文化 影响
下载PDF
袁了凡与道家道教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志鹏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4-86,共13页
了凡(袁黄)是明代著名思想人物,其《了凡四训》融汇儒释道三教思想,盛行于世数百年,对中国世俗伦理道德影响巨大。作为汇通三教的学者,了凡与道教的渊源尤为深厚,其聚精、养气、存神的养生思想富含道教因子,而其日常修持——静坐、辟谷... 了凡(袁黄)是明代著名思想人物,其《了凡四训》融汇儒释道三教思想,盛行于世数百年,对中国世俗伦理道德影响巨大。作为汇通三教的学者,了凡与道教的渊源尤为深厚,其聚精、养气、存神的养生思想富含道教因子,而其日常修持——静坐、辟谷、功过格及祈祷,带有浓郁的道教色彩。在三教融合问题上,了凡的基本论点是"三教一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了凡 道教 养生思想 日常修持 三教一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