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部九候脉诊法探析及其对临床应用的启发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靖 佟鑫 +2 位作者 贾倩男 孙远远 王洪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8,共4页
三部九候脉诊法是《内经》中的诊脉方法之一,属最早的全身遍诊法。然而,脉法传承是去繁就简的过程,现代医家多使用寸口诊法,三部九候脉诊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探究《内经》时期的三部九候脉诊法对现今临床的指导价值,本文通... 三部九候脉诊法是《内经》中的诊脉方法之一,属最早的全身遍诊法。然而,脉法传承是去繁就简的过程,现代医家多使用寸口诊法,三部九候脉诊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探究《内经》时期的三部九候脉诊法对现今临床的指导价值,本文通过对古典文献的整理分析,从三部九候脉诊法的诊脉位置脉象、部位演变、指导临床诊断、指导针灸用药等方面着手,认识到三部九候脉诊法可指导经络辨证、针灸治疗,并可一定程度补充寸口诊法的局限性,在脏腑辨证、特殊临床用药时应用该脉法以辅助寸口诊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九候 遍诊法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脉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邵学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临床特色,脉象是诊病辨证的重要指征,也是治疗用药的主要依据。《内经》论脉从"三部九侯"到独取寸口,脉象描述形象易辨,脉理诊法细致全面。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了众多病证的脉象,进一步揭示以脉象诊病...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临床特色,脉象是诊病辨证的重要指征,也是治疗用药的主要依据。《内经》论脉从"三部九侯"到独取寸口,脉象描述形象易辨,脉理诊法细致全面。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了众多病证的脉象,进一步揭示以脉象诊病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三部九候 寸口脉
下载PDF
从古文《尚书》说到三阴三阳
3
作者 孙君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8-2940,共3页
通过对古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了古文《尚书》说在医籍中存在的直接证据。古文《尚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尚书》说中五脏、五行、五体之间的配伍关系为:肾为水主血,肺为火主气,脾为木主骨,肝为金主筋,心为土主肉。文... 通过对古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了古文《尚书》说在医籍中存在的直接证据。古文《尚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尚书》说中五脏、五行、五体之间的配伍关系为:肾为水主血,肺为火主气,脾为木主骨,肝为金主筋,心为土主肉。文章从《素问·热论》发现,古文《尚书》说与三阴三阳学说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该发现可用于研究三部九候遍诊法和《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古文说 五行 六府 三部九候 三阴三阳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两种脉法对针灸临床的指导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纪超 王嘉轩 +2 位作者 郭惟 李铨江 林国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黄帝内经》主要是运用遍身脉诊法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治疗。其中遍身脉诊法主要包括三部九候脉法和人迎寸口脉法,本研究通过解疑、诊察、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这两种脉法,详述两种脉法的临床诊疗要点,分析其在针刺补...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黄帝内经》主要是运用遍身脉诊法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治疗。其中遍身脉诊法主要包括三部九候脉法和人迎寸口脉法,本研究通过解疑、诊察、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这两种脉法,详述两种脉法的临床诊疗要点,分析其在针刺补泻操作的异同点,试图还原《黄帝内经》原意,并指导针灸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三部九候 脉法 人迎 寸口 针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