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电平PWM整流器双环控制技术及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4
1
作者 金红元 邹云屏 +4 位作者 林磊 陈伟 邹旭东 钟和清 张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64-68,共5页
该文在建立了三电平PWM整流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比较了三电平PWM整流器模型与直流电机模型的相似性,基于对控制对象的状态反馈解耦,提出把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应用于三电平PWM整流器中,使三电平PWM整流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 该文在建立了三电平PWM整流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比较了三电平PWM整流器模型与直流电机模型的相似性,基于对控制对象的状态反馈解耦,提出把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应用于三电平PWM整流器中,使三电平PWM整流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并且保证输入电流波形正弦性好,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同时,针对三电平PWM整流器所固有的直流侧电容中点电压平衡问题,提出根据每相输入电流方向和中点电压波动方向来优化选取冗余的正小矢量和负小矢量,实现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的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双环控制器和控制中点电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 PWM整流器 双环控制 单位功率因数 中点电压平衡
下载PDF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三环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明 易灵芝 +2 位作者 彭寒梅 邓栋 姚哲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6-50,共5页
在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常用的双闭环电流控制会导致系统存在动态响应速度慢或开关频率不稳定的缺陷。鉴于此,提出一种电压外环,电流内环,频率中间环的三环控制方法。通过对整个逆变系统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 在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常用的双闭环电流控制会导致系统存在动态响应速度慢或开关频率不稳定的缺陷。鉴于此,提出一种电压外环,电流内环,频率中间环的三环控制方法。通过对整个逆变系统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块进行仿真实验,并搭建1kW的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结果表明,三环控制下的逆变系统简化了滤波器设计,保证了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质量,使其只含有少量的高次谐波,使系统的输出电流和电网电压同频同向,并网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环控制 滞环 光伏 并网逆变器
下载PDF
基于自主均流法模块并联的小信号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程荣仓 刘正之 +1 位作者 詹晓东 王慧贞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38,共3页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电源系统采用模块并联技术。自主均流法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自主均流法的特点 ,对其进行小信号分析 ,揭示了三环控制的特点 ,提出了三环设计规则 ,并把这一规则成功地应用于电力操...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电源系统采用模块并联技术。自主均流法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自主均流法的特点 ,对其进行小信号分析 ,揭示了三环控制的特点 ,提出了三环设计规则 ,并把这一规则成功地应用于电力操作电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自主均流 三坏控制 小信号分析 模块并联
下载PDF
工业锅炉水位三冲量控制系统的改进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玲玲 葛蔓玲 赵全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97-100,共4页
对经典的大型工业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控制方案进行了改进,仅用一台调节器便实现了带有前馈调节的双闭环反馈串级控制.改进方案是以一台伺服放大器来作为副调节器使用,由差压变送器(在给水母管上取流量信号)、开方器、分流器、... 对经典的大型工业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控制方案进行了改进,仅用一台调节器便实现了带有前馈调节的双闭环反馈串级控制.改进方案是以一台伺服放大器来作为副调节器使用,由差压变送器(在给水母管上取流量信号)、开方器、分流器、伺服放大器,及经过电动执行机构和阀体回到给水母管的小闭环系统组成副回路.该副回路可实现对被控系统的失调、快调和粗调,缩短了调节通道,加速了调节过程,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被控对象(锅炉汽包水位)的动态和静态品质得以提高,锅炉虚假水位现象得以控制,还根据改进方案的控制理论设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并利用软件编程方便的特点,实现了系统控制的超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三冲量 串级控制 副回路 微机控制 工业锅炉
下载PDF
立体车库智能测控中三闭环电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丽杰 代敏 +1 位作者 刘志强 周真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5,共9页
针对当前立体车库存取车时间较长、系统运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法的三闭环电机控制方法。以同步旋转电机的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控制系统关键部件的实现方案。设... 针对当前立体车库存取车时间较长、系统运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法的三闭环电机控制方法。以同步旋转电机的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控制系统关键部件的实现方案。设计了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法的三闭环电机控制系统,给出了三闭环控制系统的速度、电磁力、位移运行曲线,并与开环状态下的系统波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电机转速的波动性、提高车辆传动的平稳性,电机转速的测量标准差可降至0.003 m/s;缩短堆垛机控制小车启动时间,系统响应时间降至0.0153 s;尤其是提高了电机运行过程中位移的跟踪性能,输出位移与输入位移的相对误差降低到1.9%,输出位移基本跟踪输入位移。说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在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法的三闭环电机控制方案下的控制效果能够满足立体车库优化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车库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闭环控制 矢量控制 稳定性 开环控制
下载PDF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missile three-loop autopilots 被引量:10
6
作者 Lin Defu Fan Junfang Qi Zaikang Mou 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844-851,共8页
The non-minimum phase feature of tail-controlled missile airframes is analyzed. Three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esired performance indexes are presented. An acceleration autopilot design methodology based on output fe... The non-minimum phase feature of tail-controlled missile airframes is analyzed. Three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esired performance indexes are presented. An acceleration autopilot design methodology based on output feedback and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wo-loop and classical three-loop topologies are made. Attempts to improve the classical three-loop topology are discussed. Despite the same open-loop structure, the classical three-loop autopilot show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from a two-loop autopilot with PI compensator. Both the two-loop and three-loop topologies can stabilize a static unstable missile. However, the finite actuator resource is the crucial factor dominating autopilot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sile control three-loop autopilot output feedback fin resource non-minimum phase system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三相桥式SPWM逆变器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1
7
作者 柳凌 钱祥忠 《电子设计工程》 2014年第14期139-141,145,共4页
对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原理及其SPWM控制原理进行简单的分析,针对开环SPWM电压的不稳定提出一种电压闭环SPWM控制模型。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中分别建立了三相SPWM逆变器开环仿真模型和具有电压调节作用的SPWM闭环仿真模型,分别对其... 对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原理及其SPWM控制原理进行简单的分析,针对开环SPWM电压的不稳定提出一种电压闭环SPWM控制模型。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中分别建立了三相SPWM逆变器开环仿真模型和具有电压调节作用的SPWM闭环仿真模型,分别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电压闭环SPWM控制比开环SPWM控制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得出的结论对三相桥式逆变器的原理的理解、参数的确定、电路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SPWM控制 MATLAB SIMULINK仿真 闭环控制
下载PDF
机电-刚柔耦合特性作用下线性进给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杰 谢福贵 +3 位作者 刘辛军 刘大炜 李福华 姜忠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0-69,共10页
动力学特性是影响进给系统动态误差的关键因素。机电-刚柔耦合特性作用下动态误差的产生机理尚未得到系统性阐述,这使得进给系统动力学优化和动态误差抑制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盲区。考虑线性进给系统的集中柔性和分布柔性特征,构建了进给... 动力学特性是影响进给系统动态误差的关键因素。机电-刚柔耦合特性作用下动态误差的产生机理尚未得到系统性阐述,这使得进给系统动力学优化和动态误差抑制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盲区。考虑线性进给系统的集中柔性和分布柔性特征,构建了进给系统的机电-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讨论了进给系统对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的响应特性,分析了线性进给系统动态误差的产生过程及各类因素对动态误差的影响规律。所构建的机电-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能够系统性地阐述动态误差的产生过程,可为直线进给系统动力学优化设计以及动态误差抑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给轴 机电耦合 刚柔耦合 动力学特性 三环控制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的新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拓扑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爱红 翟晓辉 +2 位作者 卢智键 郑旭 徐秋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400-3409,共10页
常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PFC)需通过3次谐波电流以实现串联侧与系统的有功功率交换,串联侧所在支路首末端分别需△/YN、YN/△联结型变压器,因此在配电网中的安装地点受到一定限制。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的新DPFC(NDPFC)拓扑;分析... 常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PFC)需通过3次谐波电流以实现串联侧与系统的有功功率交换,串联侧所在支路首末端分别需△/YN、YN/△联结型变压器,因此在配电网中的安装地点受到一定限制。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的新DPFC(NDPFC)拓扑;分析NDPFC工作原理,应用配电网典型系统验证其潮流调节范围与调控特性;此外,研究NDPFC串并联侧电磁暂态数学模型,为提高鲁棒性与控制精度,提出一种采用三环控制的串联侧Ⅰ、Ⅱ控制策略;最后,在不同配电网场景下,通过仿真验证了NDPFC可实现配电网综合潮流调控、补偿三相不平衡、促进新能源消纳,有效地提高了配电网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分布式潮流控制器(NDPFC) 三环控制 综合潮流调控 三相不平衡 新能源消纳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三端口DC-DC变换器解耦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家康 彭勇刚 +1 位作者 王晓明 年珩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6,共7页
针对隔离型三端口有源全桥变换器(TAB)存在的实用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解耦控制策略。传统的TAB解耦方法主要包括硬件解耦和软件解耦,硬件解耦通过改变电路拓扑消除耦合,工作模式相对固定,而软件解耦则相对灵活。但软件解耦控... 针对隔离型三端口有源全桥变换器(TAB)存在的实用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解耦控制策略。传统的TAB解耦方法主要包括硬件解耦和软件解耦,硬件解耦通过改变电路拓扑消除耦合,工作模式相对固定,而软件解耦则相对灵活。但软件解耦控制需用查表法来获得与系统运行点密切相关的解耦矩阵,该方法在系统工况复杂时存在表格维数过大、实用性不高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解耦矩阵在线计算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解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其次,传统的TAB恒压端口采用端口直流内环加端口电压外环的控制方法,其中端口直流电流内环用于实现端口间的解耦控制。该方法中控制回路的设计依赖于负载动态特性,在负载动态特性未知时控制器无法设计。针对该问题,采用端口电压单环控制,并利用端口直流电流的低频分量来计算解耦矩阵,提高了解耦控制算法对不同负载的适应性。通过对负载变化的情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端口间的耦合关系,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变换器 神经网络 单环控制 解耦控制
下载PDF
船载雷达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高峰 周江 《电子工程师》 2007年第6期7-9,14,共4页
船载雷达伺服控制采用典型的三环控制,具有高测量精度和高动态性能的特点,同时为满足隔离船摇的要求,增设了陀螺环,使得环路设计更加复杂。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的辅助设计和强大仿真功能,针对该伺服系统多回路设计、多参数调整和复... 船载雷达伺服控制采用典型的三环控制,具有高测量精度和高动态性能的特点,同时为满足隔离船摇的要求,增设了陀螺环,使得环路设计更加复杂。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的辅助设计和强大仿真功能,针对该伺服系统多回路设计、多参数调整和复杂控制算法的特点,结合目前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了动态建模和仿真,得到了系统动态响应效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该仿真方法有利于对船载USB伺服控制系统进行综合性能分析,对系统设计、调试、验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环控制 MATLAB/Simulink建模 仿真
下载PDF
移相全桥变换器双模块并联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学军 陈青昌 +1 位作者 彭力 康勇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4,共2页
讨论了移相全桥变换器双模块并联技术,该技术采用自主均流法实现双模块的电流均流,具有均流精度高,动态响应好,可以实现冗余技术等特点。为了实现双模块自主均流提出了电压环、均流环和限流环三环控制结构,电压环和限流环共用一个PI调节... 讨论了移相全桥变换器双模块并联技术,该技术采用自主均流法实现双模块的电流均流,具有均流精度高,动态响应好,可以实现冗余技术等特点。为了实现双模块自主均流提出了电压环、均流环和限流环三环控制结构,电压环和限流环共用一个PI调节器,均流环使用一个PI控制器。文章分析了均流的整个控制过程,在设计时要考虑使电压环与限流环的动态响应速度较快,均流环的响应速度较慢,同时在整个负载范围内使系统有一定的幅值和相位稳定裕度。设计了一台单模块输入母线电压175~320V,额定输出电压220V,额定输出功率5.5kW,整机输出11kW的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样机的均流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模块 并联/移相全桥 自主均流 三环控制
下载PDF
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丹峰 申友涛 +2 位作者 邵若薇 刘忠国 付培华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4期40-43,共4页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外框架伺服系统的性能要求,选用了永磁同步电机作为控制电机,设计了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的控制方案,并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中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取得了良好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系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外框架伺服系统的性能要求,选用了永磁同步电机作为控制电机,设计了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的控制方案,并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中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取得了良好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系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同时设计了以FPGA为核心的硬件控制系统,编写了相应的软件,取得了良好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控制力矩陀螺外框架速度和位置的高精度控制,满足控制力矩陀螺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三环控制 电流环 FPGA
下载PDF
有限转角直流力矩电机位置伺服驱动器设计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然 周明 郝守刚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9,42,共4页
介绍了有限转角直流力矩电机在天然气发动机中的应用。作为天然气发动机电子调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电机位置伺服驱动器技术一直由外国公司垄断。利用MC9S12型单片机,结合电机位置反馈和电枢电流检测,研制出数字式PWM电机位置伺服驱动... 介绍了有限转角直流力矩电机在天然气发动机中的应用。作为天然气发动机电子调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电机位置伺服驱动器技术一直由外国公司垄断。利用MC9S12型单片机,结合电机位置反馈和电枢电流检测,研制出数字式PWM电机位置伺服驱动器。驱动器充分利用单片机的内嵌资源,在软件上实现了伺服系统经典的位置、速度和电流三闭环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取得了较高的控制精度,并具有结构简单、参数调整方便等优点,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转角 直流力矩电机 伺服驱动器 三闭环控制 试验
下载PDF
400Hz三环三相逆变器的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宁 石健将 何湘宁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6期63-66,共4页
以三相逆变器为载体,针对以往双环控制一直存在的静差问题,分析了几种减小静差的方案,然后采用外环输出电压平均值反馈、中环输出电压瞬时值反馈、内环电感电流反馈的三环控制策略,对电路进行了建模,并通过Saber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 以三相逆变器为载体,针对以往双环控制一直存在的静差问题,分析了几种减小静差的方案,然后采用外环输出电压平均值反馈、中环输出电压瞬时值反馈、内环电感电流反馈的三环控制策略,对电路进行了建模,并通过Saber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既能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又可以在限宽的范围内有效地减小静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电压平均值 三环控制 静差
下载PDF
数控凸轮磨削中三环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勋龙 张红燕 +2 位作者 隋振 郭盟 田彦涛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40-46,共7页
为验证数控凸轮磨削控制系统中三闭环的稳定性,根据矢量控制原理,将交流永磁同步电机(PMS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等效为直流电机系统模型,并应用机理分析法对凸轮旋转轴(C轴)和砂轮进给轴(X轴)进行深入剖析。利用三环(... 为验证数控凸轮磨削控制系统中三闭环的稳定性,根据矢量控制原理,将交流永磁同步电机(PMS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等效为直流电机系统模型,并应用机理分析法对凸轮旋转轴(C轴)和砂轮进给轴(X轴)进行深入剖析。利用三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由内而外逐步推导传递函数的方法,建立了整个凸轮轴磨削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环控制系统稳定,为进一步研究凸轮高精度磨削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磨削 三环控制 数学模型 MATLAB仿真
下载PDF
爬杆式配网智能验电接地机器人的作业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卓 樊绍胜 《电力学报》 2023年第3期173-185,共13页
为解决配电网人工验电、接地工作繁重且危险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轮式爬杆验电接地机器人。针对机器人攀爬锥形电杆存在的姿态不平和打滑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模糊PID的顶升调平控制方法,保证了机器人爬杆的稳定性。分析了不同攀爬速度... 为解决配电网人工验电、接地工作繁重且危险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轮式爬杆验电接地机器人。针对机器人攀爬锥形电杆存在的姿态不平和打滑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模糊PID的顶升调平控制方法,保证了机器人爬杆的稳定性。分析了不同攀爬速度对机器人控制效果的影响,将机器人攀爬速度设计在合理区间。采用YOLOX视觉检测算法对接地环进行目标检测与定位,整体识别率达到95%以上;通过深度相机得到接地环的深度信息,整体识别精度可达到2 cm以内。提出了基于关节电机位置、速度、力矩的三环控制方法,解决了机器人验电精度不高和抓取接地环不稳固的问题。最后完成了机器人样机研制,并在10 kV配网现场进行了爬杆和验电接地试验。该项目设计的机器人作业控制方法有效性和实用性较高,可在同类工程推广应用,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智能 验电接地 爬杆机器人 顶升调平控制 目标检测 三环控制
下载PDF
基于无刷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的位置环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海宵 王慧贞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4,84,共4页
此处给出了基于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的舵机位置伺服系统的模型,详述了三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位置环的设计过程,给出了位置调节器的参数设计准则,并详细说明了系统硬件及软件的设计。转子位置由高精度磁编码器采样,系统采用开通相... 此处给出了基于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的舵机位置伺服系统的模型,详述了三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位置环的设计过程,给出了位置调节器的参数设计准则,并详细说明了系统硬件及软件的设计。转子位置由高精度磁编码器采样,系统采用开通相斩波的控制策略。对由1.2 kW电机组成的系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较好地实现了位置伺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动机 三环控制 位置伺服 磁编码器
下载PDF
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洪亮 王志胜 《电工电气》 2011年第1期17-19,55,共4页
介绍了稳定平台传统PID三环控制原理及结构框图。针对传统PID控制器的不足之处,设计了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PID神经元网络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较高的稳定精度和较强的抗负载扰动能力,具有很... 介绍了稳定平台传统PID三环控制原理及结构框图。针对传统PID控制器的不足之处,设计了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PID神经元网络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较高的稳定精度和较强的抗负载扰动能力,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平台 伺服控制 三环控制 PID神经元网络
下载PDF
Current Loop Disturbance Suppression for Dual Three 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s Based on Modified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被引量:1
20
作者 Dezhi Xu Hu Yao +1 位作者 Yang He Wenxiang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I CSCD 2024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A modified four-dimensional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a 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DTP-PMSG)system to reduce cross-coupling between the d a... A modified four-dimensional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a 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DTP-PMSG)system to reduce cross-coupling between the d and q axis currents in the d-q subspace and harmonic currents in the x-y subspace.In the d-q subspace,the proposed strategy uses a model-based LADRC to enhance the de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d and q axes and the disturbance rejection ability against parameter variation.In the x-y subspace,the 5th and 7th harmonic current suppression abilities are improved by using quasi-resonant units parallel to the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of the traditional LADRC.The proposed modified LADRC strategy improved both the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DTP-PMSG system.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trategy is both feasibl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current loop decoupling control harmonic suppression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