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三阳病和三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被引量:8
1
作者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4年第8期1437-1441,共5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六病"与"八纲"的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明示了"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一般三阳病正盛邪实,属表、属热、属实,以祛邪为主,多用汗、吐、下、消、清、泄法,兼以养阴生津;三阴病正虚邪...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六病"与"八纲"的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明示了"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一般三阳病正盛邪实,属表、属热、属实,以祛邪为主,多用汗、吐、下、消、清、泄法,兼以养阴生津;三阴病正虚邪恋,以扶正为主,多用温补回阳法,兼以散寒。在施治的原则中,彰显了扶正祛邪、表里先后、正治反治等证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病 三阴病 “六病” “八纲” 证治规律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学术思想探析六经欲解时内涵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红俊 陆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93-2596,共4页
文章从《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出发,阐述了二十四气蕴含的八卦、天干、地支、五行、六府、阴阳、洛书等学术思想,从六经的时空关系,阐述了六经欲解时之时辰的理论内涵:太阳、少阳、阳明... 文章从《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出发,阐述了二十四气蕴含的八卦、天干、地支、五行、六府、阴阳、洛书等学术思想,从六经的时空关系,阐述了六经欲解时之时辰的理论内涵:太阳、少阳、阳明三阳经均值壮时而解;而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经欲解的关键之时分别是亥时、子时、丑时。这种时空关系也是三阴病的不同病理特点决定因素之一。准确理解六经欲解时的内涵可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伤寒论》学术思想,更有效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病 三阴病 二十四节气 六经欲解时 时空
原文传递
《伤寒论》“六经”“六病”辨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江涛 臧云彩 +3 位作者 谢秋利 喻苗苗 李想 赵智茹 《河南中医》 2023年第7期973-977,共5页
《伤寒论》“六病”与《黄帝内经》“六经”具有本质区别,六经是循行于体表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调节阴阳等作用。六病指的是仲景在阴阳辨证基础上根据人体态势来划分的三阴病、三阳病;六病是无形的、功能性的,反映患者气的整体态势... 《伤寒论》“六病”与《黄帝内经》“六经”具有本质区别,六经是循行于体表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调节阴阳等作用。六病指的是仲景在阴阳辨证基础上根据人体态势来划分的三阴病、三阳病;六病是无形的、功能性的,反映患者气的整体态势,包含人体代表寒热的阴阳属性,以及升降出入的气机态势。十二正经等经络系统客观存在,而六病的态势是无法肉眼捕捉的,需要通过有形的症状去征察背后气的态势和病机实质,最后在治法上通过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性,遵循一定原则,顺人体向愈之势而为,调动人体气机,使失常的状态恢复常态。十二经均可有六病,反之,六病均可出现十二经经络循行路线或所联属脏腑的病变。六病对表、中、里三部受邪的部位亦尤为重视,而六病的失常部位可以出现在经络循行线及络属的脏腑。只要明白六经、六病的实际含义并结合仲景条文的内容,均可对仲景条文中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含义作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六病” 三阴病 三阳病 张仲景
下载PDF
三阳清解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燕 刘娟 +3 位作者 孔令霞 张艳梅 汤瑞莲 王立彪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4期185-186,共2页
小儿"体禀少阳",脏腑薄、藩篱疏,易于发病及传变,且易于从阳化热,致使小儿外感发热就诊时常常是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治疗时要抓住三阳之枢的少阳,以和解少阳为主,兼以清泻阳明、疏散太阳,笔者称之为三阳清解法。临床... 小儿"体禀少阳",脏腑薄、藩篱疏,易于发病及传变,且易于从阳化热,致使小儿外感发热就诊时常常是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治疗时要抓住三阳之枢的少阳,以和解少阳为主,兼以清泻阳明、疏散太阳,笔者称之为三阳清解法。临床以此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三阳合病 三阳清解法 儿童
原文传递
附子在三阳病及阴虚证中的临床应用浅析
5
作者 谭映辉 任伟明 杨祥正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0期1591-1593,共3页
附子为治疗阳损机能沉衰的常用药物,在三阴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但目前临床中在治疗三阳病及阴虚证时附子的应用比较少见。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可知仲景在治疗三阳病及阴虚证合并阳虚时常合用附子以振奋阳气。结合名家验案及... 附子为治疗阳损机能沉衰的常用药物,在三阴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但目前临床中在治疗三阳病及阴虚证时附子的应用比较少见。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可知仲景在治疗三阳病及阴虚证合并阳虚时常合用附子以振奋阳气。结合名家验案及笔者临床体会,笔者认为在三阳病及阴虚证合并阳虚治疗时加用附子,可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三阳病 阴虚证 医案
下载PDF
基于阴阳理论阐述《伤寒论》三阴三阳病两种主要传变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建恒 李国臣 +1 位作者 胡海波 孙义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1883-1888,共6页
伤寒论之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和少阴病简称为三阴三阳病较六经病恰当,因后者易引起歧义。三阴三阳病是伤寒病的6个不同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病人体质、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的差异所导致。进展路径为“三阳病之太阳→少阳→阳明,... 伤寒论之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和少阴病简称为三阴三阳病较六经病恰当,因后者易引起歧义。三阴三阳病是伤寒病的6个不同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病人体质、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的差异所导致。进展路径为“三阳病之太阳→少阳→阳明,再至三阴病之太阴→厥阴→少阴”,这其中,少阳、厥阴病分别为三阳病、三阴病的枢纽,阳明、厥阴病为伤寒六病的2个极期。这2个极期是六病传变中热伤津路线的基点,也是后来明清温病学继承与发展的节点。由太阳进入少阳,少阳病热化伤津进入阳明、厥阴,最后发展成阴竭(阳闭)呈现出神昏、痉厥、动风、动血诸症,与病人内在体质偏热有关,进一步恶化进入少阴而亡阳;而另一条寒伤阳路线自少阳病寒化始(体质偏寒之故),最后进展为太阴→少阴,甚者厥脱。向愈路径分两种情况,三阳病阶段,阳明病转归少阳而愈;而三阴病阶段,要么太阴厥阴回转阳明少阳,要么厥阴少阴回转至太阴而愈。疾病是否传变以及如何传变皆是邪正交争的结果,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邪盛入里既伤阴津又损阳气,故仲景既扶助阳气又保护津液,其中尤以护阳为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阴三阳病 传变 合病 并病 温化 寒化 温病 病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