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蔡佳 蔡军 努尔买买提·阿木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582-1584,158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7例,其中59例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PV...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7例,其中59例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PVP组),4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PKP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PV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PKP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和PVP组术前椎体前缘、中间、后缘高度及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中间高度较术前显著的增高(P〈0.05),Cobbs角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PVP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值显著高于PKP组(P〈0.05),Cobbs角显著小于PKP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指数较本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体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黏合剂 骨折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并发症 骨折/病因学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截骨矫治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乃武 高吉昌 +3 位作者 陈庆贺 赵承斌 曲敬 亓云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所致脊柱后凸畸形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伴骨髓损伤者21例,平均伤后32个月,均行顶椎楔形截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结果。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所致脊柱后凸畸形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伴骨髓损伤者21例,平均伤后32个月,均行顶椎楔形截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结果。术后随访13~28月,平均16.2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胸腰椎生理弧度良好,后凸Cobb’s角由术前30.3°±3.3°恢复为手术后的7.2°±4.0°(P〈0.05),平均矫正角度为27.2°±7.4°,随访无角度丢失;15例CT复查显示手术减压满意;21例术前伴脊髓损伤者手术后Frankel恢复一级以上者为18例(85.7%);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结论顶椎楔形截骨术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所致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畸形矫正满意、入路简单、显露充分、脊髓前后方均可有效减压、手术后伤椎稳定且并发症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胸椎/腰椎 骨折
下载PDF
胸腰段椎弓根螺钉植入的节段性变化及坐标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光磊 李高文 +2 位作者 钟冰 江汉 朱剑华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1期643-645,共3页
目的 设计一种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 ,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准确率。方法 对2 0组胸腰段椎体标本的椎弓根的测量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选用坐标方式进行进针点标识 ,纵轴小关节面上顶点作垂直线为纵轴 ,横突纵轴为坐标横轴 ,用Φ2mm克氏... 目的 设计一种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 ,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准确率。方法 对2 0组胸腰段椎体标本的椎弓根的测量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选用坐标方式进行进针点标识 ,纵轴小关节面上顶点作垂直线为纵轴 ,横突纵轴为坐标横轴 ,用Φ2mm克氏针从进针点循椎弓根方向入针约15~ 2 0mm处 ,剪去骨外部针尾 ,留置定位用 ,并通过透视或拍摄前后位片 ,了解定位针头与椎弓根的关系 ,指导我们进行椎弓根螺钉的植入。结果 应用本方法在 2 0组胸腰段 (T10 ~L5)椎体标本上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研究表明 :T10 至L5的进针点呈节段性变化。本方法设计合理 ,准确率达10 0 %,临床上应用于 8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 ,其中爆裂型骨折 42例 ,压缩性骨折 34例 ,Chance骨折4例 ,骨折脱位 6例 ,置钉的优良率达 93 6 %。结论 本方法是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一种实用有效方法 ,临床应用证明操作简便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固定术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蒋仕林 倪诚 +1 位作者 杜亮 李国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2326-2328,2331,共4页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7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1),对照组行短节...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7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1),对照组行短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长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神经功能、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8.7±33.9)min,明显长于(113.6±24.2)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86.4±122.9)mL,明显多于对照组(183.7±57.8)m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Cobb角矫正率、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度、椎体前缘压缩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并有效预防远期矫正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钉 骨折固定术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损伤 腰椎/损伤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胸腰段椎体转移瘤行人工椎体或内固定物置入后的稳定性
5
作者 王东来 冯建刚 +3 位作者 李增怀 冯和林 张进明 荀建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75-5580,共6页
背景:脊柱骨转移瘤好发于胸腰段,由于解剖部位复杂给内固定物置入治疗带来难度。目的:评价胸腰段单发椎体转移瘤患者人工椎体或内固定物置入治疗后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单发椎... 背景:脊柱骨转移瘤好发于胸腰段,由于解剖部位复杂给内固定物置入治疗带来难度。目的:评价胸腰段单发椎体转移瘤患者人工椎体或内固定物置入治疗后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单发椎体转移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2岁。治疗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3例,D级5例,E级3例。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给予X射线平片检查、核素全身骨扫描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以评估患者椎体情况。经胸前入路人工椎体或内固定物置入治疗T11椎体转移瘤,经胸膜外和腹膜外间隙入路人工椎体或内固定物置入治疗T12-L2椎体转移瘤。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2个月,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大于12个月。治疗后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E级8例。目测类比评分其平均分由治疗前的(6.22±1.31)分降至治疗后的(3.25±0.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过人工椎体或内固定物置入可以恢复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椎体稳定性,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人工椎体 内固定物 脊柱转移瘤 胸椎 腰椎 稳定性 并发症 省级基金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晓陇 尚平 +3 位作者 温月凤 杨俊龙 李建新 李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或需拆除内固定手术的67例患者(骨折病例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或需拆除内固定手术的67例患者(骨折病例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患者)。患者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31.4岁,术前腰背痛VAS评分7.9±0.6分,Cobb角20.1°±3.5°,累及T11椎体5例,T12椎体12例,L1椎体12例,L2椎体2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32.9岁,术前腰背痛VAS评分7.6±0.8分,Cobb角19.8°±4.1°,累及T11椎体8例,T12椎体13例,L1椎体13例,L2椎体2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腰背部疼痛VAS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8个月。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后正中入路组分别为(87.4±5.3)%和(96.4±2.8)%;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86.7±6.5)%和(96.7±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75.0±18.1min、140.0±40.7ml及85.0±25.2ml;传统入路组分别为93.0±15.7min、230.0±35.5ml及160.0±43.5ml,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P<0.05)。术后1、2、3周时的疼痛VAS评分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3.6±0.5、2.9±0.5及1.5±0.4分,后中入路组分别为4.9±0.6、4.1±0.6及2.8±0.4分,术后1周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3周时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在行腰椎后路手术时,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术入路 疗效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与重建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30
7
作者 霍洪军 郭文通 +5 位作者 温树正 刘万林 杨学军 王冉东 李文棋 李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目的 针对前路减压Kaneda装置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操作复杂和Kaneda装置安装不方便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方法 将Kaneda装置的椎体螺钉与螺棒的穿套式结合方式改为卡锁式结合,采用经... 目的 针对前路减压Kaneda装置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操作复杂和Kaneda装置安装不方便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方法 将Kaneda装置的椎体螺钉与螺棒的穿套式结合方式改为卡锁式结合,采用经第12肋胸膜外-腹膜后入路显露,对手术操作程序和伤椎切除范围进行了改进。结果 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改进后手术中平均失血量880 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 140分钟,手术切口长度 18~20 cm。随访 9~40个月,平均 24. 3个月。术后无截瘫加重,脊柱序列正常,椎管扩大,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达97%。结论本技术改进具有切口短、手术创伤较轻、失血少、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的优点,改型后的Kaneda装置安装简便,固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减压 内固定器 胸椎骨折 重建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不同骨密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6
8
作者 葛晨 陈哲 +1 位作者 郑月焕 曹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密度正常、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月采用PKP治疗的7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患者腰椎平均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密度正常、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月采用PKP治疗的7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患者腰椎平均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T值>-1,A组),骨密度下降组(-1≥T值≥-2.5,B组)和骨质疏松组(T值<-2.5,C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以正侧位X线片为基础,以压缩椎体的楔形角表示椎体的几何学形状;以包含伤椎上下2个椎体的三节段后凸角评价脊柱后凸畸形程度。记录并比较各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楔形角和后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VAS评分及楔形角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B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后凸角改变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和C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2.5%(2/16)、7.4%(2/27)和17.2%(5/2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不同骨密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均能显著缓解其腰背痛,并能不同程度地纠正压缩椎体的几何学畸形,且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密度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附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印良 徐莘香 +5 位作者 宁漱岩 张新 胡春明 陈刚 谷贵山 王乃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59-260,共2页
报告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36例,碎骨块占椎管容积30%以上。完全性截瘫19例,不完全截瘫17例。全组均经椎管减压、后路器械固定(Luque方法29例,Galveston方法4例,Steffee方法2例,Dick... 报告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36例,碎骨块占椎管容积30%以上。完全性截瘫19例,不完全截瘫17例。全组均经椎管减压、后路器械固定(Luque方法29例,Galveston方法4例,Steffee方法2例,Dick方法1例)。结果:36例中34例椎管减压充分,2例经CT复查证实碎骨块残留。36例内固定术后近期脊柱均重获稳定,远期失稳3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69.4%。认为,CT扫描能清楚显示碎骨块突入椎管、神经受压情况,对爆裂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严重爆裂骨折椎管矢状径小于10mm、伴有神经损伤应及早椎管减压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爆裂骨折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与分类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海涛 贾连顺 +1 位作者 袁文 仉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讨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和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2 6例 13 9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依据Atlas标准进行分类并比较其稳定性 ,对照了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势及不足。结果 :Atlas分类A型 14例次 ,B型 79例次 ,C... 目的 :进一步讨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和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2 6例 13 9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依据Atlas标准进行分类并比较其稳定性 ,对照了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势及不足。结果 :Atlas分类A型 14例次 ,B型 79例次 ,C型 11例次 ,D型 19例次 ,E型 16例次。X线平片能发现大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但易漏诊、误诊 ;CT可准确显示椎体后缘、游离骨折片或椎间盘凸入椎管的程度 ;MRI能清晰显示韧带、椎间盘和脊髓变化。结论 :对怀疑或X线已诊断的胸腰椎骨折应常规作CT检查 ,MRI可作为判定脊髓损伤程度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诊断 分类 CT NMR成像 胸腰椎骨折 爆裂性
下载PDF
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力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3-114,共2页
本文对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RI的诊断价值,重点观察骨折,韧带及椎间盘损伤、脊髓马尾损害及血肿情况。结果有53例前、中柱骨折在MRI图像上得到明确显示,其椎管狭窄及后凸畸形程度... 本文对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RI的诊断价值,重点观察骨折,韧带及椎间盘损伤、脊髓马尾损害及血肿情况。结果有53例前、中柱骨折在MRI图像上得到明确显示,其椎管狭窄及后凸畸形程度与X线平片或CT扫描结果成正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MRI所示韧带损伤多数无法根据X线平片或CT扫描结果作出诊断。作者认为,MRI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必要时应与CT扫描同时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后路伤椎植骨内固定加椎管成形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7
12
作者 戴福全 杜勇 +1 位作者 骆林祥 张一球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移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保留棘突全椎板减压自体髂骨椎管...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移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保留棘突全椎板减压自体髂骨椎管重建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4~58岁,平均41岁。术后通过Frankel分级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年,平均37个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21.00±12.00)%恢复至术后(95.00±4.20)%,后缘高度从术前(70.00±15.00)%恢复至术后(96.0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从术前(32.80±8.20)°恢复至术后(4.2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rankel分级除1例A级者外,其余均有1级以上改善。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4例,P24例,P31例,P41例。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椎管成形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保留后柱结构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移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余方圆 马远征 +1 位作者 李宏伟 陈兴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8年收治的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例232例,男148例,女84例;年龄20~76岁,平均37.8岁。术前后凸角度(Cobb角)<30°者65例,30°~60... 目的:探讨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8年收治的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例232例,男148例,女84例;年龄20~76岁,平均37.8岁。术前后凸角度(Cobb角)<30°者65例,30°~60°者147例,>60°者20例。术前FrankelB级13例,C级12例,D级41例,E级166例。48例行单切口双入路手术,184例行经胸或经胸腹Ⅰ期前入路手术。术中清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测和结核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实行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1~1.5年。随访内容包括复发率、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23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例术后伤口不愈,形成窦道,经局部换药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并发症包括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135例,气胸或胸腔积液13例,均无须特殊处理。2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5年,平均2.6年。随访期内结核未见复发,所有出现神经损害的66例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或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7.5°,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丢失4.2°。所有病例病理检测确诊脊柱结核,107例培养出结核杆菌,阳性率46.1%,40例结核杆菌耐药,耐药率37.4%,其中8例结核杆菌耐多药,耐多药率7.5%。结论:对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首选的手术方式是经胸或经胸腹Ⅰ期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术;针对性的抗痨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经皮椎弓根定位的穿刺位置及角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翠华 王旭 +1 位作者 刘寿坤 王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730-5735,共6页
背景: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经皮穿刺成败的关键是穿刺针能否准确地经椎弓根到达椎体,因此在X射线透视下经皮确定穿刺针正确的进针点及方向极为重要。目前文献报道的许多穿刺方法中穿刺点及穿刺角度不固定,对穿刺针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 背景: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经皮穿刺成败的关键是穿刺针能否准确地经椎弓根到达椎体,因此在X射线透视下经皮确定穿刺针正确的进针点及方向极为重要。目前文献报道的许多穿刺方法中穿刺点及穿刺角度不固定,对穿刺针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这一并发症报道较少。目的:从解剖学和影像学角度寻找安全、有效的经皮椎弓根定位穿刺点及穿刺角度。方法:寻找行经皮椎体成形时X射线透视下的最佳进针点:在胸、腰椎骨格标本(T6-L5)上进行解剖研究寻找椎弓根中轴线通往椎体后方的解剖位置,该位置就是行经皮椎体成形穿刺针的最佳进针点,用微型螺钉固定予以X射线透视,分析最佳进针点在X射线透视下与椎弓根显影的位置关系,从而寻找X射线透视下的最佳进针点。寻找行经皮椎体成形时的最佳进针角度:对成人胸、腰椎骨格标本(T6-L5)用尸体解剖和CT扫描两种方法测得椎弓根中轴线和椎体矢状线夹角的平均值。寻找经皮椎体成形时的最佳进针角度。结果与结论:行经皮椎体成形时X射线透视下的最佳进针点为左侧椎弓根投影9点区域及右侧椎弓根投影3点区域。行经皮椎体成形时的最佳进针角度:腰椎L1-L4为5°-10°;L5一般为20°,最多不超过25°;胸椎T6-T12为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弓根 经皮椎体成形 穿刺针 进钉点 解剖
下载PDF
后路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胸腰椎疾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晓陇 尚平 +3 位作者 温月凤 杨俊龙 赖震 潘勇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67例,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及拆除内固定手...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67例,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及拆除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1)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6)。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周。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在疼痛VAS评分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下载PDF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水泥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长虎 黄云 陈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88-790,共3页
目的 :观察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 7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用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并进行随访。结果 :Cobb氏角术前平均 2 3°(1 1°~ 3 6°... 目的 :观察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 7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用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并进行随访。结果 :Cobb氏角术前平均 2 3°(1 1°~ 3 6°) ,术后平均 5°(3°~ 8°)。伤椎前缘高度术前 (% ) 51 .1 2 (2 4~ 70 ) ,术后 (% ) 95.3 (92~ 1 0 0 ) ,1年后 (% ) 94.7(88~ 98)。椎管受阻狭窄程度按 Wolter分类 ,术前指数 1有 4例 ,指数 2有 1 9例 ,指数 3有 4例。术后指数 0有 2 4例 ,指数 1有 3例。神经功能按 ASIA分级 ,除 1例 A级无恢复外其余有 1~ 3级恢复。结论 :AF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常用而效果满意的方法 ,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有利于维持椎体高度 ,防止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AF固定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硬膜外 椎体 植骨治疗 术前 指数 结论 方法
下载PDF
保留前纵韧带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健 陈中伟 +2 位作者 陈统一 洪水棕 陈长贤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 评价短节段前路Kaneda器械、后路经椎弓根螺钉Steffee钢板、后路节段性钢丝固定哈氏撑开棒 3种手术在保留前纵韧带椎体间植骨状态下 ,治疗脊柱爆裂骨折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能力。方法 利用传感器及电测技术 ,采用 12具新鲜人体胸... 目的 评价短节段前路Kaneda器械、后路经椎弓根螺钉Steffee钢板、后路节段性钢丝固定哈氏撑开棒 3种手术在保留前纵韧带椎体间植骨状态下 ,治疗脊柱爆裂骨折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能力。方法 利用传感器及电测技术 ,采用 12具新鲜人体胸腰段脊柱标本 ,计算平均顺应系数。结果 除节段性钢丝固定的哈氏撑开棒手术在旋转状态失稳外 ,3种手术在轴压、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方式均能提供满意的稳定性。结论 Kaneda器械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脊柱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爆裂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稳定性
原文传递
经后路椎管前方减压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截瘫 被引量:4
18
作者 关凯 刘树清 +2 位作者 胥少汀 刘智 李健民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目的 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截瘫后路椎管前方减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5 9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截瘫病人 ,平均伤后 2 2个月 ,42例曾行椎板切除 ,经后正中入路 ,经一侧椎弓板内侧至椎体后缘行椎管前方减压 ,平均随诊 14个月 (1~ 8年 )... 目的 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截瘫后路椎管前方减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5 9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截瘫病人 ,平均伤后 2 2个月 ,42例曾行椎板切除 ,经后正中入路 ,经一侧椎弓板内侧至椎体后缘行椎管前方减压 ,平均随诊 14个月 (1~ 8年 )。结果 截瘫恢复率 72 9% (4 3/ 5 9) ,不全截瘫中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一级或一级以上为 84 4% (38/ 45 ) ;排便功能改善率 47% (2 8/ 5 9) ,椎管扩大率 48%。结论 脊髓前方有压迫的不全截瘫 ,尤其已行后路手术 ,留有内固定者 ,更适用于经后路椎管前方减压。为最大限度减压 ,椎管一侧压迫为主者 ,可行单侧椎弓根内侧减压 ;如椎管前方两侧压迫均重 ,就行双侧经椎弓根两侧减压术。此方法效果满意 ,创伤小 ,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截瘫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鑫 吴永铁 +3 位作者 韩建华 李代君 杨波 蔡小军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4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的儿童胸腰椎结核15例。观察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矫...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的儿童胸腰椎结核15例。观察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矫正角,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10.5°~34°,平均28.3°,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无明显角度丢失,3例神经功能损害者均恢复至正常,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植骨获得满意融合,无结核复发。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胸椎 腰椎 儿童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纵向撞击伤机制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阳钧 朱青安 +3 位作者 翟文亮 卢智勇 徐朋 钟世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纵向撞击下胸腰椎的损伤阈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T12~L2和L2~L5脊柱标本各分为3组,分别施以3个能量段的撞击。撞击前后分别拍X线片和CT扫描。结果撞击力峰值和撞击速度随撞击能量的增加而提高,力的作用时间... 目的研究纵向撞击下胸腰椎的损伤阈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T12~L2和L2~L5脊柱标本各分为3组,分别施以3个能量段的撞击。撞击前后分别拍X线片和CT扫描。结果撞击力峰值和撞击速度随撞击能量的增加而提高,力的作用时间减少,冲量值不变。撞击后标本的最大加速度、最大速度及位移均增大。X线及CT示在低能量撞击后个别标本骨折,中能量撞击全部骨折,高能量撞击产生爆裂性骨折。结论撞击能量、撞击速度、撞击力峰值及标本撞击后的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撞击伤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