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小说中比喻的运用浅析
1
作者 徐凤敏 崔春泽 《绥化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60-62,共3页
比喻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在其小说作品中,对其运用得广泛、灵活而奇妙。是语言学与文学、美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比喻 运用 修辞学 语言学 文学 美学 辞格 本体 喻体
下载PDF
汉语以人代物词语浅探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旋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9-63,共5页
以人代物词语作为汉语言中存在的事实,对话语的表达、理解和生成起着重要作用。以人代物词语不管是从产生方式上还是从使用效果上来看,都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本文分析了以人代物词语的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并运用认知和语用的相关理... 以人代物词语作为汉语言中存在的事实,对话语的表达、理解和生成起着重要作用。以人代物词语不管是从产生方式上还是从使用效果上来看,都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本文分析了以人代物词语的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并运用认知和语用的相关理论探讨其产生的理据和文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代物 隐喻 转喻 语用 文体功能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同物异名词研究
3
作者 张丽静 《科教导刊》 2020年第14期43-44,共2页
同物异名词在汉语中较为普遍,但对其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以语料收集为主要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同物异名词形成的认知机制。在对同物异名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证明了认知语言学三观即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在同物异名词形... 同物异名词在汉语中较为普遍,但对其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以语料收集为主要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同物异名词形成的认知机制。在对同物异名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证明了认知语言学三观即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在同物异名词形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利用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分析了同物异名词所形成的认知机制,充分证明了汉语同物异名词的形成是有理有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物异名词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