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层隔热保温涂料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其俊 王伟 严著恩 《石油工程建设》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30,共5页
常规保温材料的研究以提高孔隙率、提高热阻、降低传导传热性能为主,但其对流传热及辐射传热较难降低。当今以传热机理改进保温材料及保温结构是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一种借鉴国外航天工业用高科技绝热涂层的技术思路,并结合国情研... 常规保温材料的研究以提高孔隙率、提高热阻、降低传导传热性能为主,但其对流传热及辐射传热较难降低。当今以传热机理改进保温材料及保温结构是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一种借鉴国外航天工业用高科技绝热涂层的技术思路,并结合国情研制成功的具有高辐射率的薄层隔热保温涂料,它可弥补常规保温材料的不足。该保温涂料以液态涂料方式存在,干燥后的涂层热阻较大,特别是热反射率高,可有效地降低辐射传热,施工方便,涂层薄,无接缝,附着力好,集防水隔热外护于一体。绝热等级为R21.1,热反射度0.79,热辐射率0.83,固含量54%,性能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成本仅为国外产品的1/4左右。可直接以涂层方式使用,也可与其他多孔保温材料复合构成低辐射传热结构,作为石油石化行业成品油罐及储罐的隔热保温、管道及设备的保冷及屋面隔热保温涂层使用,综合节能效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隔热保温涂料 研制 应用 反射率 辐射率
下载PDF
含油储层高精度预测技术在港北地区薄油层中的应用
2
作者 冯泽 胡丰波 +3 位作者 桂传松 贾国龙 冯金双 王臣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港北地区明化镇组砂体厚度薄、地震反射弱、横向变化快的特点造成了储层精细预测难度加大,为此开展了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属性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以该地区邻井钻遇高产含油砂体为依托,结合精细层位标定、井震结合、人工-智能解释、... 港北地区明化镇组砂体厚度薄、地震反射弱、横向变化快的特点造成了储层精细预测难度加大,为此开展了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属性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以该地区邻井钻遇高产含油砂体为依托,结合精细层位标定、井震结合、人工-智能解释、地震属性交会和地震属性融合技术对港北地区G 147井区NmⅡ⁃8小层展布进行精准刻画,总结出适合该类油藏的砂体预测方法,并在砂体低动用区域成功部署了10口产能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该井区进一步滚动扩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油层 弱反射 智能解释技术 属性交会 属性融合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利用地震谱反演技术圈定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军红 刘洁 +2 位作者 张建中 孙运宝 赵铁虎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6期55-62,共8页
地震谱反演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震方法,可利用地震数据构建反射系数剖面,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利用谱反演方法对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该区海底地层的反射系数剖面,结合BSR和测井资料... 地震谱反演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震方法,可利用地震数据构建反射系数剖面,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利用谱反演方法对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该区海底地层的反射系数剖面,结合BSR和测井资料,确定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的顶界和底界,从而圈定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薄层 谱反演 反射系数
下载PDF
Deltaic Sandstone Pinch-out Lines Recongnition Based on Seismic Matching Pursuit Instantaneous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2
4
作者 Zhang Fanchang Li Chuanhui Yin Xingyao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74-81,共8页
关键词 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调查 油气资源
下载PDF
“白改黑”工程中常用反射裂缝防治材料效果分析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敏 张东长 窦彦磊 《公路交通技术》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针对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又称"白改黑")的反射裂缝问题,对无纺土工布、土工格栅、镀锌铁板、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4种应力吸收层进行2种不同罩面层厚度的实验室评价。结果显示,除土工格栅外,其它措... 针对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又称"白改黑")的反射裂缝问题,对无纺土工布、土工格栅、镀锌铁板、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4种应力吸收层进行2种不同罩面层厚度的实验室评价。结果显示,除土工格栅外,其它措施对防治荷载型反射裂缝都是有效的,但单纯依靠增加罩面层厚度来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白改黑 薄层罩面 反射裂缝 应力吸收层
下载PDF
薄层沥青路面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秦卫 李静 +1 位作者 陈超纲 孙东根 《交通标准化》 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我国,面层裂缝是二、三级公路的主要病害形式,尤其是半刚性基层温缩及干缩引起的反射裂缝。通过对沥青薄层沥青面层下加铺级配碎石、低剂量水稳碎石以及玻纤格栅三种防治反射裂缝方案修筑试验路段,并进行定期跟踪观测和对测试结果进... 在我国,面层裂缝是二、三级公路的主要病害形式,尤其是半刚性基层温缩及干缩引起的反射裂缝。通过对沥青薄层沥青面层下加铺级配碎石、低剂量水稳碎石以及玻纤格栅三种防治反射裂缝方案修筑试验路段,并进行定期跟踪观测和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经济可行的薄层沥青路面防治反射裂缝措施,对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沥青路面 反射裂缝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基于反射信号时域重构的探地雷达超薄层状介质参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奕璇 兰天 +1 位作者 杨小鹏 刘仁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52-1960,共9页
探地雷达实际应用场景中介质表面往往存在着其他覆盖物,将会严重影响实际探测效果,如冬季路面表面的冰层、沥青铺路时防止沥青混合物粘在滚筒表面而喷出的水汽层等,且这些覆盖层的厚度较薄,通常小于探地雷达可分辨的最小厚度。因此,本... 探地雷达实际应用场景中介质表面往往存在着其他覆盖物,将会严重影响实际探测效果,如冬季路面表面的冰层、沥青铺路时防止沥青混合物粘在滚筒表面而喷出的水汽层等,且这些覆盖层的厚度较薄,通常小于探地雷达可分辨的最小厚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信号时域重构的层状介质参数反演方法,利用广义反射系数建立雷达发射回波的时域模型,再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的代价函数进行优化进而反演出覆盖物薄层的参数。最后,通过时域差分工具gprMax仿真软件模拟沥青混凝土实施铺路场景,对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介质反演 广义反射系数 探地雷达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反射式薄层可见光谱电解池的制作与性能测试
8
作者 赵凯元 王敔清 +1 位作者 易文倩 邢怡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69,共4页
设计制作了一种反射式薄层可见光谱电解池。该电解池采用光亮铂片作为工作电极,将铂丝辅助电极和Ag AgCl参比电极组装在一起。薄层池中间的溶液薄层是通过光亮铂片和覆盖其上的玻璃片之间的塑料薄膜垫圈加以控制,当液层厚度为0.2mm时,... 设计制作了一种反射式薄层可见光谱电解池。该电解池采用光亮铂片作为工作电极,将铂丝辅助电极和Ag AgCl参比电极组装在一起。薄层池中间的溶液薄层是通过光亮铂片和覆盖其上的玻璃片之间的塑料薄膜垫圈加以控制,当液层厚度为0.2mm时,液层容积为16μL。由于采用双平行反射的光路,使入射光与出射光保持在一直线上,可以在不变更光路系统下的各种光度计上使用。在K3Fe(CN)6 K4Fe(CN)6体系中,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现场光度法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池具有良好的薄层光谱电化学性能,可用于薄层可见光谱电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电化学 薄层电解池 反射 循环伏安法 现场光度法
下载PDF
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电解池薄层的电势响应及电势分布初探
9
作者 张久俊 陆君涛 +1 位作者 冯子刚 查全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36-540,共5页
本文基于理论和实验数据对红外反射光谱电解池薄层的电势响应及电势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红外反射光谱 电解池 薄层 电势
下载PDF
三角洲砂岩尖灭线的地震匹配追踪瞬时谱识别方法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繁昌 李传辉 印兴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8,188+195,共7页
本文在介绍地震信号匹配追踪的基本原理和高精度瞬时谱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楔形尖灭体的时域和频域响应特征,提出了一种在时频域利用瞬时谱特征识别砂岩尖灭位置的新方法。针对三角洲构造的不同方向的尖灭厚度是变化的,本文提... 本文在介绍地震信号匹配追踪的基本原理和高精度瞬时谱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楔形尖灭体的时域和频域响应特征,提出了一种在时频域利用瞬时谱特征识别砂岩尖灭位置的新方法。针对三角洲构造的不同方向的尖灭厚度是变化的,本文提出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将优势调谐频带内各瞬时谱分量包含的尖灭线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即可展示出尖灭线的全貌,从而减少了三角洲尖灭线解释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追踪 瞬时谱 尖灭线 核主成分分析 薄层反射
下载PDF
薄互层反射系数序列时~频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贺锡雷 黄德济 贺振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27-232,175,共6页
针对薄互层储层结构难以识别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不同类型薄互层地质结构的反射系数时间序列,与其振幅谱的数学表达式,并经计算分析后发现,前人由三层介质二个反射系数时频关系得出的陷频周期倒数,等于时域层间时间厚度的结论,... 针对薄互层储层结构难以识别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不同类型薄互层地质结构的反射系数时间序列,与其振幅谱的数学表达式,并经计算分析后发现,前人由三层介质二个反射系数时频关系得出的陷频周期倒数,等于时域层间时间厚度的结论,并不适合多层情况。经深入研究后进一步发现,可描述振幅谱特征的主瓣周期及其个数,旁瓣周期及其个数,f=0点和f=fn点的振幅值等参数,都是确定薄层、薄互层,或薄层夹厚层地质结构的重要参数。当薄层结构特征不太复杂,采集和前序处理不丢失高、低频信息的情况下,可用削除子波或部份削除子波影响后的记录振幅谱,甚至也可用记录的对数谱等的结构特征参数,来识别或预测薄层或薄互层等地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波频率 薄层 主瓣周期 反射系数序列 振幅谱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以镇泾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红梅 张仲培 +3 位作者 王琳霖 卞昌蓉 孙宜朴 卢颖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3-451,共9页
岩石物理特征难以有效区分储层与非储层,黄土塬叠后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预测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久攻不克的技术瓶颈,也成为制约该区勘探推进的原因之一。区带评价认为镇泾区块东北部是有利勘探区带,二叠系山西组二段、下石... 岩石物理特征难以有效区分储层与非储层,黄土塬叠后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预测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久攻不克的技术瓶颈,也成为制约该区勘探推进的原因之一。区带评价认为镇泾区块东北部是有利勘探区带,二叠系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一段是主要勘探目的层。镇泾3D波形聚类地震相分析结果与镇泾地区物源、砂体展布特征一致,表明地震资料可以用来开展储层预测研究。结合沉积相展布特征的一系列地震正演模拟发现,山二段内与盒一段大套砂体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厚度的砂体能够形成可识别的地震反射,这种地层岩性纵向上的空间组合与区域叠加型及厚层单一型砂体沉积模式吻合,正是周边已发现气藏的典型储盖组合类型。根据正演模拟结果优选的波峰数地震属性储层预测证实,山二段叠加型砂体及厚层单一型砂体呈SW-NE向宽幅条带状展布,进而开展的地震剖面特征同相轴的拾取解释与构造成图,直接圈定了山二段叠加型与厚层单一型砂体岩性圈闭的分布范围与埋深,为该区勘探部署提供了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叠置方式 地震正演 地震相分析 薄层反射 储层预测 致密碎屑岩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下载PDF
地震和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储层物性参数的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沙磊 贺振华 +1 位作者 黄德济 叶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2-18,共7页
为了充分利用测井资料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及其反映井壁周围物性直接准确的特点和地震资料良好的横向可追踪性,针对厚储层和薄储层地震—地质模型分别提出了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参数的方法。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储集层 地震勘探 物性参数 测井数据
下载PDF
AVO技术在哥伦比亚Llanos盆地D区块油气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永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0-590,共11页
哥伦比亚Llanos盆地D区块砂体较为发育,高产井均表现为亮点地震响应特征.新部署的D1井和D2井地震响应均为亮点,D1井钻遇大套砂岩且高产,D2井无砂岩钻遇且无油气发现,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油气检测研究,解决亮点储层含油气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哥伦比亚Llanos盆地D区块砂体较为发育,高产井均表现为亮点地震响应特征.新部署的D1井和D2井地震响应均为亮点,D1井钻遇大套砂岩且高产,D2井无砂岩钻遇且无油气发现,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油气检测研究,解决亮点储层含油气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利用AVO背景趋势校正处理方法,获得了相对保幅的叠前CRP道集,不仅拓宽了叠前道集大入射角频谱,保留了储层更多含油气信息,而且使地震道集与井旁正演道集背景趋势一致,确保了AVO属性与实钻井结果具有可解释性,为后期AVO属性分析奠定了数据基础;其次开展薄层AVO正演模拟,分析了调谐厚度对AVO属性的影响;最后结合流体替换和正演分析,优选AVO敏感属性P×G进行储层含油气检测.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含油气性与实钻井结果吻合度高,依据预测结果部署的D3井获得了高产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CRP道集 AVO背景趋势校正 AVO薄层正演 亮点反射 流体替换 油气检测
下载PDF
探地雷达薄层信号的谱反演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忠来 张建中 黄吉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4-159,共6页
为了从多层介质的探地雷达回波数据中提取薄层的位置和厚度信息,推导和验证了在频率域内实现的谱反演算法。该算法给出了各反射面的广义反射系数,并建立了用于联系反射系数序列频谱和薄层参数的代价函数并进行反演。仿真结果表明,对于... 为了从多层介质的探地雷达回波数据中提取薄层的位置和厚度信息,推导和验证了在频率域内实现的谱反演算法。该算法给出了各反射面的广义反射系数,并建立了用于联系反射系数序列频谱和薄层参数的代价函数并进行反演。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厚度小于调谐厚度的薄层,该算法也可以进行准确反演,从而提高了对于薄层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薄层 谱反演算法 广义反射系数 代价函数
下载PDF
频谱恢复高分辨处理技术在薄层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鹏飞 肖又军 +6 位作者 成锁 郑多明 冯磊 肖文 袁源 赵光亮 陈强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426-434,共9页
轮南油田三叠系油藏开发已进入中晚期,针对薄层横向不连续特点,运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解释性处理方法,利用频谱恢复高分辨率处理、多方法质量控制为手段,开展针对叠后地震资料的拓频处理研究,拓频后地震频带得到有效拓宽,分辨率有效提... 轮南油田三叠系油藏开发已进入中晚期,针对薄层横向不连续特点,运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解释性处理方法,利用频谱恢复高分辨率处理、多方法质量控制为手段,开展针对叠后地震资料的拓频处理研究,拓频后地震频带得到有效拓宽,分辨率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相对保真保幅,达到了可分析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识别砂体目的。研究确定本次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有效频带可拓宽至5 Hz~100 Hz,处理后分辨率有效提高。高分辨处理结果对本区14口后验井TII0砂体的识别精度达到85%。本次研究具有在其他类似地区进行推广应用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频谱恢复 保真保幅 反射特征
下载PDF
地震薄层反射系数谱反演算法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德元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第22期272-273,280,共3页
介绍谱反演技术运用原理,分析了谱反演线性化方法运用的局限性,提出地震资料与所需频率成分之间存在带限矛盾,对此提出线性谱反演约束方法,将谱反演目标函数转化为线性方程组,在地震资料带限与0~Niquist频率条件下进行研究。
关键词 地震薄层 谱反演算法 反射系数 Cauchy约束
下载PDF
应力波在弹性软弱薄层传播的简化计算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观石 龙平 +1 位作者 胡世丽 李志文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0,共6页
应力波入射至软弱薄层后发生多重反射和透射现象,因波形叠加使反射和透射系数计算变得复杂。弹簧模型可以有效简化应力波在软弱薄层的多重反射和透射过程,给出反射和透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建立考虑应力波在软弱薄层内多重反射和透射的... 应力波入射至软弱薄层后发生多重反射和透射现象,因波形叠加使反射和透射系数计算变得复杂。弹簧模型可以有效简化应力波在软弱薄层的多重反射和透射过程,给出反射和透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建立考虑应力波在软弱薄层内多重反射和透射的实体模型,引入h/λ和Kn/Zω两个无量纲量分别描述应力波在软弱薄层传播过程中的几何特性和力学特性,讨论垂直入射条件下实体模型和弹簧模型的反射、透射系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软弱薄层厚度与应力波波长相当时,应力波在软弱薄层的多重反射和透射过程引起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成"锯齿形"波动,波动周期和软弱薄层与岩层的阻抗比成线性关系;当软弱薄层厚度小于应力波波长时,随Kn/Zω值增加,采用实体模型和弹簧模型计算的透射系数逐渐接近,基于两者透射系数的差值确定等效门槛值ξ,ξ和软弱薄层与岩层的阻抗比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软弱薄层 弹簧模型 多重反射和透射
原文传递
UTAC加铺技术在隧道水泥路面处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其红 孟繁诚 李智 《交通科技》 2021年第3期63-66,83,共5页
基于薄层沥青混凝土(UTAC)罩面技术的特殊受力模式和使用要求,通过级配设计、材料选型和结构组合,实现抗滑性能好、抗反射能力强、层间黏结性能优的薄层罩面的研发及应用。实验发现,利用断级配设计理念和CAVF级配设计方法,可实现更丰富... 基于薄层沥青混凝土(UTAC)罩面技术的特殊受力模式和使用要求,通过级配设计、材料选型和结构组合,实现抗滑性能好、抗反射能力强、层间黏结性能优的薄层罩面的研发及应用。实验发现,利用断级配设计理念和CAVF级配设计方法,可实现更丰富的抗滑构造;采用高性能PG82改性沥青、增加沥青用量,可获得良好的抗反射裂缝能力;采用PG94高模量沥青纤维碎石黏结层,可提高加铺结构的层间黏结能力。室内试验和依托工程应用表明,UTAC罩面技术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和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薄层罩面 抗滑 抗反射裂缝 层间黏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