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干涉中半波损失的“例外”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兴鳌 杨建平 《大学物理》 2000年第10期20-22,共3页
利用相位变化关系详细分析了薄膜处在上下界面不同的介质中时 ,两界面反射光有无半波损失的各种情况 ,得出了两界面性质相反时应有半波损失的情况下 ,却存在无半波损失的例外的结论 .
关键词 薄膜干涉 半波损失 相位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SiO_2复合薄膜的波导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翟继卫 杨涛 +2 位作者 杨合情 张良莹 姚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研究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SiO2复合薄膜的波导特性.结果表明随着TiO2含量和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薄膜的波导损耗增大.FT_IR光谱,XRD和AFM分析表明:这种损耗主要来自于薄膜中的微区不均匀和由于薄膜... 研究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SiO2复合薄膜的波导特性.结果表明随着TiO2含量和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薄膜的波导损耗增大.FT_IR光谱,XRD和AFM分析表明:这种损耗主要来自于薄膜中的微区不均匀和由于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增大而产生的光散射的影响.通过透射光谱计算得到了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的色散关系以及它们与工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波导损耗 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 复合薄膜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光学薄膜吸收测试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荆建行 孔明东 +1 位作者 王强 郭春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0,共7页
光学薄膜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会因缺陷和污染等产生吸收中心,当薄膜受激光辐照后,吸收中心吸收光能会产生热信号,根据热信号可以测量光学薄膜的光学吸收损耗。本文提出基于红外热像仪测量薄膜光学吸收损耗的方法,在测试中加入参考样品可... 光学薄膜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会因缺陷和污染等产生吸收中心,当薄膜受激光辐照后,吸收中心吸收光能会产生热信号,根据热信号可以测量光学薄膜的光学吸收损耗。本文提出基于红外热像仪测量薄膜光学吸收损耗的方法,在测试中加入参考样品可以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和热像仪噪声对于温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对测量过程温度场取一定面积进行平均减少了激光指向波动和光斑分布不理想导致的有限元仿真计算误差。使用本方法测试了小尺寸45°的高反膜吸收损耗,测试得到吸收损耗为7.60 ppm,且测试了同批次大尺寸光学薄膜样品吸收损耗的空间分布情况。使用本方法测量的光学薄膜吸收率和激光量热测试结果一致,不需要长时间的恒温和严格环境温度控制,且测试样品尺寸不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光学 吸收损耗 红外热像仪 有限元 吸收测量
下载PDF
动车组锥齿轮箱飞溅润滑特性及箱体结构改进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帅 张开林 +2 位作者 姚远 刘逸 王正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0-1071,共12页
为了分析动车组齿轮箱的润滑机理,以某型螺旋锥齿轮传动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法建立高精度的流场仿真模型.引入薄膜流动模型,对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进行改进,使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具有预测液膜流动特性的功能.研究输... 为了分析动车组齿轮箱的润滑机理,以某型螺旋锥齿轮传动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法建立高精度的流场仿真模型.引入薄膜流动模型,对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进行改进,使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具有预测液膜流动特性的功能.研究输入齿轮转速、初始润滑油量对箱体内壁和齿轮表面的润滑油覆盖率、油膜分布特性及功率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箱体内壁面的润滑油覆盖率和液膜厚度主要受润滑油飞溅效应的影响,齿轮表面受到润滑油飞溅效应和自身运动的共同影响.功率损失分析显示,功率损失与输入齿轮转速和初始润滑油油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对高转速更敏感.对箱体结构进行改进,消除箱体凸台,扩大与输出齿轮的距离,该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齿轮箱的润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飞溅润滑 薄膜流动 油膜厚度 功率损失
下载PDF
光电印制电路板用聚合物光波导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伟 范和平 《印制电路信息》 2009年第S1期478-488,共11页
本文首先对用于光电印制电路板上的聚合物光波导的材料及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作比较,然后对聚合物光波导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性能的提高方法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聚合物光波导材料含氟聚酰亚胺的单体及合成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聚合... 本文首先对用于光电印制电路板上的聚合物光波导的材料及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作比较,然后对聚合物光波导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性能的提高方法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聚合物光波导材料含氟聚酰亚胺的单体及合成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聚合物光波导的成型工艺和相关性能检测方法进行了详尽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印制电路板 聚合物光波导 含氟聚酰亚胺 聚合物薄膜 光传输损失
下载PDF
关于薄膜干涉中额外光程差的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嫣 林榕 刘凤山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86-488,共3页
就薄膜干涉中两反射光间的额外光程差问题展开论述。首先给出半波损失的概念,强调入射光在掠入射或正入射两种情况下,反射光才可产生半波损失。其次讨论薄膜干涉中各种情况下反射光间的额外光程差。第1种情况是折射率为n2的薄膜处于折... 就薄膜干涉中两反射光间的额外光程差问题展开论述。首先给出半波损失的概念,强调入射光在掠入射或正入射两种情况下,反射光才可产生半波损失。其次讨论薄膜干涉中各种情况下反射光间的额外光程差。第1种情况是折射率为n2的薄膜处于折射率为n1的介质中,可分为n1>n2和n1<n22种情况。第2种情况是薄膜上下表面以外介质折射率不同,又可分为n1>n2>n3,n1<n2<n3,n1>n2<n3及n1<n2>n34种情况。分别讨论了反射光间是否存在额外光程差,并且对入射角的范围作了说明,同时更正了部分文献的错误。与某些教科书给出的结论不同,当媒质的折射率逐次变化时,也会存在一个额外光程差,但不是λ/2;而当薄膜上下表面物理性质相反时,也有额外光程差不为λ/2的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干涉 额外光程差 半波损失 菲涅耳公式
下载PDF
光学表面粒子污染物散射的单层薄膜调控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伟荣 潘永强 郑志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5-461,共7页
为了降低超精密低损耗光学元件表面粒子污染物的光散射损耗,文中提出通过在光学表面沉积单层薄膜来调控表面场强分布,从而降低散射损耗的方法。理论分析了K9玻璃超光滑光学表面不同厚度单层二氧化硅(SiO_(2))和单层二氧化钛(TiO_(2))薄... 为了降低超精密低损耗光学元件表面粒子污染物的光散射损耗,文中提出通过在光学表面沉积单层薄膜来调控表面场强分布,从而降低散射损耗的方法。理论分析了K9玻璃超光滑光学表面不同厚度单层二氧化硅(SiO_(2))和单层二氧化钛(TiO_(2))薄膜表面上方半径为100 nm粒子污染物所在处的电场强度,理论分析结果发现,当SiO_(2)薄膜厚度为137.4 nm,TiO_(2)薄膜厚度为12.3 nm时,表面粒子污染物所在处的电场强度最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光学元件表面沉积厚度为137.4 nm的单层SiO_(2)薄膜以及厚度为12.3 nm的单层TiO_(2)薄膜,表面粒子污染物的总散射损耗(S)和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计算结果表明,在波长为632.8 nm的光垂直入射时,单层SiO_(2)薄膜和单层TiO_(2)薄膜可有效降低其表面粒子的BRDF,且可将K9玻璃表面的总散射分别降低12.40%和25.04%。实验验证了单层SiO_(2)薄膜对于表面粒子污染物散射降低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光散射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总散射损耗
下载PDF
基于组合型阻抗匹配薄膜环行器的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志江 秦会斌 +2 位作者 郑梁 郑鹏 汪林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34-37,共4页
利用阻抗匹配网络转换器对结型薄膜环行器进行阻抗匹配,利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匹配和渐近线渐变锥型微带线的阻抗组合形式来代替传统的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匹配。HFSS仿真的隔离损耗和回波损耗两个参数的结果显示组合形式的阻抗匹配的环行... 利用阻抗匹配网络转换器对结型薄膜环行器进行阻抗匹配,利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匹配和渐近线渐变锥型微带线的阻抗组合形式来代替传统的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匹配。HFSS仿真的隔离损耗和回波损耗两个参数的结果显示组合形式的阻抗匹配的环行器性能比传统匹配的环行器的性能好,带宽变得更宽。实测数据(最低点)显示环行器在工作频率为15.5 GHz时,插入损耗(|S_(21)|)为5 d B,隔离度(|S_(21)|)为42 d B,回波损耗(|S_(11)|和|S_(21)|)达到了2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环行器 四分之一波长转换器 组合阻抗匹配 带宽 HFSS 回波损耗
下载PDF
测量NLO聚合物薄膜光波导传输损耗的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增海 任诠 马常宝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本文综述了测量非线性光学 (NL O)聚合物薄膜材料光传输损耗的 4种常用的方法及原理 ,并分别给出了典型的实验装置结构图 。
关键词 聚合物薄膜 光传输损耗 测量方法 光波导
原文传递
薄膜测量的变间距不接触三电极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英 曹晓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39,共5页
针对电气绝缘用薄膜材料相对电容率εr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的测量,IEC推荐了变间距不接触三电极方法。为了配合我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及推广,自行研制了高精度的空气媒质变间距不接触三电极系统,其测量电极直径为38mm,保护间隙宽度为0.2... 针对电气绝缘用薄膜材料相对电容率εr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的测量,IEC推荐了变间距不接触三电极方法。为了配合我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及推广,自行研制了高精度的空气媒质变间距不接触三电极系统,其测量电极直径为38mm,保护间隙宽度为0.2mm,满足极薄(厚度小于30μm)的薄膜材料测量的特殊技术需求,可将εr的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tanδ可测到10-5数量级。通过大量试验及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关键因素,并将两种不接触电极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供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实际应用时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间距不接触三电极 极薄的薄膜 相对电容率 介质损耗角正切
下载PDF
有机聚合物薄膜光波导传输损耗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宇 廖进昆 +1 位作者 杨亚培 刘永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4-846,共3页
文章综述了测量非线性光学(NLO)聚合物薄膜材料光波导传输损耗的三种新方法及原理,分别给出了典型的实验装置结构图,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聚合物薄膜 传输损耗 测量方法
下载PDF
谐振腔衰荡法检测激光高反射薄膜损耗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威 韩永昶 +2 位作者 东野斯阳 武淑明 赵明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3-416,共4页
光学薄膜的损耗类型主要涉及吸收和散射,精确测定其数值是制备具有高品质和灵敏度指标激光薄膜的前提。本文以薄膜光学和激光技术为背景,介绍了谐振腔衰荡检测高反射薄膜的原理、特性以及测试方法。以1064 nm和1311 nm的高反射膜层为例... 光学薄膜的损耗类型主要涉及吸收和散射,精确测定其数值是制备具有高品质和灵敏度指标激光薄膜的前提。本文以薄膜光学和激光技术为背景,介绍了谐振腔衰荡检测高反射薄膜的原理、特性以及测试方法。以1064 nm和1311 nm的高反射膜层为例,利用Losspro激光测试装置,对于二氧化锆(ZrO2)、五氧化二钽(Ta2O5)材料获得百万分(ppm)量级精度的损耗数据后,针对不同薄膜材料和工艺方法进行了对比检测,分析认为速率控制和离子束能量对于相同材料的激光高反射薄膜具有明显的影响,进而为薄膜样品的制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腔衰荡 光学薄膜 薄膜损耗 高反射
下载PDF
基于浸没式光刻光束稳定系统的反射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美萱 李宏 +2 位作者 张斯淇 郭明 付秀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9,共10页
根据浸没式光刻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了光束稳定系统,通过两个反射镜消除光束的位置漂移和指向漂移.基于深紫外材料特性,选择JGS1作为反射镜的基底,Al2O3和MgF2为高、低折射率薄膜材料.通过膜系设计软件完成了高反射膜的设计和模拟分析,... 根据浸没式光刻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了光束稳定系统,通过两个反射镜消除光束的位置漂移和指向漂移.基于深紫外材料特性,选择JGS1作为反射镜的基底,Al2O3和MgF2为高、低折射率薄膜材料.通过膜系设计软件完成了高反射膜的设计和模拟分析,并采用真空沉积技术研制了该薄膜.通过选择行星夹具镀膜设备和设计特定的补偿挡板来保证薄膜的非均匀性小于0.2%.测试了反射镜样片的光谱曲线和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研制的薄膜在45°入射时的反射率为98.5%,散射损耗为0.30%,满足系统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光束稳定系统 非均匀性 吸收损耗 散射损耗
下载PDF
光电印制电路板用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伟 范和平 《印制电路信息》 2010年第S1期258-275,共18页
随着PCB对高密度和高速率传导的要求越来越高,光电印制电路板(EOPCB)作为PCB的新一代产业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从材料的结构、性能,还是材料自身的成本和可加工性,聚合物光学材料都显示出了比无机材料更加优越的应用前景。对聚合... 随着PCB对高密度和高速率传导的要求越来越高,光电印制电路板(EOPCB)作为PCB的新一代产业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从材料的结构、性能,还是材料自身的成本和可加工性,聚合物光学材料都显示出了比无机材料更加优越的应用前景。对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热及化学稳定性和降低材料的吸收损耗等方面。本文首先对光电印制电路板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对聚合物光波导的分类、特点、材料、主要性能及提高方法分别作了比较详细介绍,然后对几种常用的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的单体及合成作了进一步阐述,最后对聚合物光波导加工成型工艺和相关性能检测方法进行了详尽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印制电路板 聚合物光波导 新型光刻 含氟聚酰亚胺 聚合物薄膜 光传输损失
下载PDF
Fe_(1-x)B_x磁性纳米膜微波磁损耗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纲 田卫 +3 位作者 张豹山 许卫东 杨燚 陆怀先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30,共5页
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Fe1-xBx薄膜。用谐振腔点频测试其微波磁损耗。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基本相符。研究了薄膜的制备工艺、组分、厚度、各向异性场、饱和磁化强度和阻尼系数等对微波磁损耗的影响。发现增大薄膜的各向异性场或饱和磁... 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Fe1-xBx薄膜。用谐振腔点频测试其微波磁损耗。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基本相符。研究了薄膜的制备工艺、组分、厚度、各向异性场、饱和磁化强度和阻尼系数等对微波磁损耗的影响。发现增大薄膜的各向异性场或饱和磁化强度、适当增大阻尼系数对提高磁损耗和展宽共振峰频带有益,而且阻尼系数的微小变化将对磁损耗值产生重要作用。试验也表明制备工艺、薄膜组分、厚度对磁损耗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微波参数 磁损耗
下载PDF
薄膜干涉的半波损失问题
16
作者 黄建敏 蒋夏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对薄膜干涉中的半波损失问题进行了一般性的讨论,澄清了某些教科书中不确切的叙述。
关键词 薄膜干涉 半波损失 Fresnel公式
下载PDF
低损耗掺杂BST薄膜的射频磁控溅射沉积及其阻抗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含笑 盛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26-4129,共4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和快速热退火处理,在高电阻Si基片上制备了具有较低介电损耗的MgO掺杂Ba_(0.25)Sr_(0.75)TiO_3(BST)铁电薄膜。通过XRD和SEM,分别对BST铁电薄膜的微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铁电分析仪和低频阻抗分析仪分别测...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和快速热退火处理,在高电阻Si基片上制备了具有较低介电损耗的MgO掺杂Ba_(0.25)Sr_(0.75)TiO_3(BST)铁电薄膜。通过XRD和SEM,分别对BST铁电薄膜的微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铁电分析仪和低频阻抗分析仪分别测试了BST薄膜样品的铁电特性和介电性能。研究表明,MgO掺杂的BST薄膜的介电损耗要低于纯的BST薄膜,并且在掺杂浓度为5%(摩尔分数)时,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在室温和250 Hz的条件下,测得700℃退火的BST铁电薄膜样品的矫顽电场强度(E_C)和剩余极化强(P_r)分别为1.15 V/cm和4.06μC/cm^2,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子分别为370和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微波器件 铁电薄膜 磁控溅射 介电损耗 铁电性能
下载PDF
薄膜干涉中的半波损失与薄膜厚度
18
作者 张厚石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0-82,共3页
阐述了薄膜干涉中增透膜的增透过程,指出了学生在知识整理中因忽视半波损失而对皂液薄膜厚度产生的错误认识,分析了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引起教学中重视。
关键词 薄膜干涉 半波损失 薄膜厚度 物理教学 增透膜 皂液薄膜 中学
下载PDF
单层增透膜的折射率和厚度的理论计算
19
作者 岳莉 吴位巍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75-177,共3页
利用薄膜两表面的反射率导出多光束干涉后形成的透射光强公式,从而得出使波长为λ的正入射光完全透过的条件.
关键词 增透膜 反射率 透射光强 相位差 半波损失
原文传递
输出s线偏振光薄膜偏振片Nd∶YAG激光研究
20
作者 杨晓冬 陈书汉 朱健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4,共5页
实验研究了薄膜偏振片的p偏振光的反射作用对输出p偏振光薄膜偏振片Nd∶YAG激光输出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输出s偏振光的薄膜偏振片固体激光对于提升激光输出功率的效果。研究表明:对于输出p偏振光薄膜偏振片Nd∶YAG激光器,薄膜偏振片对... 实验研究了薄膜偏振片的p偏振光的反射作用对输出p偏振光薄膜偏振片Nd∶YAG激光输出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输出s偏振光的薄膜偏振片固体激光对于提升激光输出功率的效果。研究表明:对于输出p偏振光薄膜偏振片Nd∶YAG激光器,薄膜偏振片对p偏振光反射作用所引起反射损耗功率随耦合镜透射率增大而减弱,在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为20 A,透射率为5%时,损耗功率达7.13 W,为p偏振光输出功率1.9倍,当透射率为30%时,损耗功率降为0.59 W,仅为p偏振光输出功率的8%;采用输出s偏振光激光结构可克服上述损耗,其效果在透射率较低时更为显著。在驱动电流为20 A,透射率为5%时,s偏振光激光器输出功率增加为7.77 W,为p偏振光输出功率的2.05倍;透射率为30%时,s偏振光输出功率仅为p偏振光输出功率的1.0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薄膜偏振片 p偏振光 s偏振光 反射损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