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素制备低成本碳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陶磊 黄元波 +4 位作者 郑云武 刘灿 张彦华 邸明伟 郑志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5,190,共8页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木质素作为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其高达60%以上的含碳量,是制备碳纤维的理想原料。因此,基于木质素基碳纤维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文中详细综述...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木质素作为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其高达60%以上的含碳量,是制备碳纤维的理想原料。因此,基于木质素基碳纤维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文中详细综述了木质素为前驱体制备碳纤维的研究进展。木质素基碳纤维的制备包括:木质素的提取、前驱体的制备、原丝的预氧化和氧化原丝的碳化阶段,重点分析了木质素作为碳纤维前驱体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碳纤维 前驱体 热稳定 碳化
下载PDF
双环笼状磷酸酯在膨胀阻燃涂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郝建薇 陈夙 +2 位作者 杜建新 杨荣杰 欧育湘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27-1031,共5页
将双环笼状磷酸酯应用于丙烯酸树脂膨胀阻燃涂层,通过燃烧隔热和烟密度测试及热失重分析研究双环笼状磷酸酯对膨胀阻燃涂层耐火时间、产烟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膨胀炭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化... 将双环笼状磷酸酯应用于丙烯酸树脂膨胀阻燃涂层,通过燃烧隔热和烟密度测试及热失重分析研究双环笼状磷酸酯对膨胀阻燃涂层耐火时间、产烟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膨胀炭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化学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0.5 mm、耐火时间为11 min时,与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传统膨胀阻燃涂层相比,改性双环笼状磷酸酯与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复配的膨胀阻燃涂层背温下降了60℃,最大烟密度降低了58%,热稳定性提高了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双环笼状磷酸酯 膨胀阻燃 抑烟 热稳定
下载PDF
甜橙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释放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蒋爱月 马红俊 +4 位作者 宋国宝 张凤梅 刘志华 李振杰 太志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3-759,共7页
以甜橙油(Sweet Orange Oil,SOO)为芯材,以明胶(GE)为囊材,以甲醛为固化交联剂,通过单凝聚法和真空干燥,成功制备了SOO/GE微胶囊.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热释放−气相色谱质谱法对SOO/GE微胶囊的形貌... 以甜橙油(Sweet Orange Oil,SOO)为芯材,以明胶(GE)为囊材,以甲醛为固化交联剂,通过单凝聚法和真空干燥,成功制备了SOO/GE微胶囊.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热释放−气相色谱质谱法对SOO/GE微胶囊的形貌、包封率、热重分析和热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凝聚法可有效包裹SOO,扫描电镜显示SOO/GE微胶囊具有完整和光滑的微球结构,包封率为88.5%,热重结果显示SOO/GE微胶囊的热释放温度在200~600℃区间,与SOO比较,SOO/GE微胶囊失重温度范围加大,释放时间增加.在100、200、300、400、500℃和600℃区间进行热分解,结果表明,甜橙微胶囊的热释放温度处于200~600℃之间,以明胶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微观结构和热释放能力.以上研究表明,甜橙油微胶囊在热加工食品、长效食品保鲜和烟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油 单凝聚法 微胶囊技术 热稳定 热释放
下载PDF
基于多重计算设计策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向玉 张萌 许菲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56-1567,共12页
提高酶的热稳定性是生物催化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计算机辅助的理性设计相比于传统的定向进化更加高效,在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文中以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A为模式蛋白,首先,利用Rosetta-VIP计算设计对酶的结构空腔进行分析... 提高酶的热稳定性是生物催化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计算机辅助的理性设计相比于传统的定向进化更加高效,在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文中以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A为模式蛋白,首先,利用Rosetta-VIP计算设计对酶的结构空腔进行分析,选择了16个有利于结构空腔填充(ΔΔE<0)的单点突变,并以突变位点的溶剂可及表面积和进化保守性为二次筛选依据,测定了其热稳定性与酶活性。有6个单点突变体(F17A、V74I、L114P、I135V、M137A、I157L)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其中Tm值最大提高3.18℃。结果表明,单点突变体满足ΔΔE越低、蛋白溶剂可及表面积减少且符合序列保守性,则得到保留原有酶活力的正向突变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将热稳定性提高的6个单点突变进行迭代组合突变,两点组合突变体的Tm最大提高4.04℃,三点组合突变体的Tm最大提高5.13℃,四点组合突变体的Tm提高了7.30℃,六点组合突变体的Tm提高了7.43℃。因此,基于酶的分子结构的空腔分析、溶剂可及表面积及氨基酸序列保守性计算的多重虚拟筛选方法,可有效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性 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A 蛋白质计算设计
原文传递
双相钢中残余奥氏体对性能的影响及其热稳定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龙起易 曾大卫 谭古里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7,共7页
用声发射法研究了一种低合金钢于双相区热处理所得残余奥氏体的马氏体相变。发现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化程度和稳定性均与奥氏体的颗粒尺寸有关。颗粒愈小,热稳定化程度愈高,且愈稳定。不存在马氏体核胚的极小奥氏体颗粒不能仅靠过冷来... 用声发射法研究了一种低合金钢于双相区热处理所得残余奥氏体的马氏体相变。发现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化程度和稳定性均与奥氏体的颗粒尺寸有关。颗粒愈小,热稳定化程度愈高,且愈稳定。不存在马氏体核胚的极小奥氏体颗粒不能仅靠过冷来使其转变。形变能诱发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转变,且增加钢的塑性。但只有奥氏体颗粒尺寸有合适的分布,其中小部分稳定性很高,才能使马氏体相变随应变增加而逐渐发生并延伸到大的应变,使延伸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奥氏体 马氏体相变 热稳定化 双相钢 热处理
原文传递
Stabilization of cubic ordering of zirconium dioxide nanoclusters on silicon with laser ablation
6
作者 KUZ'MENKO A P PETERSON M B +3 位作者 KUZ'MENKO N A ZAVODINSKY V G PUGACHEVSKY M A DOBROMYSLOV M B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10-13,共4页
Regimes of continuous and pulsed laser action on high-melting oxide compounds of ZrO2 were found with the aim of obtaining steady coatings on monocrystal silicon on laser ablation.X-ray phase analyses,scanning and ato... Regimes of continuous and pulsed laser action on high-melting oxide compounds of ZrO2 were found with the aim of obtaining steady coatings on monocrystal silicon on laser ablation.X-ray phase analyses,scanning and atomic-force microscopy reveal that the coatings obtained are of nanocluster structure with the cubic ordering.In this case the nanoclusters reach several hundreds of nanometers in size.An assumption was made that on laser ablation of ZrO2 thermostabilization may take place where a minimum of the surface energy is attained just at cubic ord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ablation thermostabilization atomic-force microscopy nanocluster structure monocrystal silicon
下载PDF
浅谈别克轿车点火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文标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9期35-37,共3页
介绍了别克汽车点火系统,由于点火模块热稳定性发动机冷启动正常,当发动机温度增加时,引擎将自动关闭,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研究和分析,最终排除了故障。
关键词 Theignitionsystem Theignition 模块热稳定
下载PDF
氧对PAN分子侧氰基反应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龚勇明 徐樑华 +3 位作者 刘淑金 赵振文 张晓巍 金娟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2,共3页
采用固体13C-CP/MAS,FT-IR和DSC方法分析自制二元共聚PAN纤维在不同气氛下的热稳定化 行为,研究氧对PAN分子侧氰基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氧气氛下处理时,PAN分子先发生环化反应; 而在有氧气氛下,先发生脱氢反应,再发生环化、氧化反... 采用固体13C-CP/MAS,FT-IR和DSC方法分析自制二元共聚PAN纤维在不同气氛下的热稳定化 行为,研究氧对PAN分子侧氰基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氧气氛下处理时,PAN分子先发生环化反应; 而在有氧气氛下,先发生脱氢反应,再发生环化、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氧与PAN分子链结合生成C=O, HC-OH等官能团,氧可以促进环化、脱氢反应的发生,PAN链状分子结构逐渐演变为耐热的含氧梯型聚合 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进程 氰基 CP/MAS 脱氢反应 氧化反应 PAN纤维 DSC方法 FT-IR 聚合物结构 热稳定化 二元共聚 环化反应 分子结构 氧气氛 官能团 含氧 链状
下载PDF
茶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释放研究
9
作者 张凤梅 蒋爱月 +4 位作者 向能军 蒋昆明 杨晨 李振杰 太志刚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137,共7页
采用单凝聚-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茶树油单壁微胶囊,对其稳定性和热释放进行了研究.采用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茶树油微胶囊的形貌和包合效应,利用热重分析(TG/DSC)和热缓释-气相色谱质谱(HR/GC-MS)对茶树油... 采用单凝聚-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茶树油单壁微胶囊,对其稳定性和热释放进行了研究.采用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茶树油微胶囊的形貌和包合效应,利用热重分析(TG/DSC)和热缓释-气相色谱质谱(HR/GC-MS)对茶树油单壁微胶囊的稳定性和热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茶树油单壁微胶囊呈完整球形,表面光滑,包封率达83.5%,TG/DSC和HR/GC-MS显示茶树油单壁微胶囊失重温度在100~500℃区间,失重温度较茶树油增加,平均失重速率由7.2%/min降至2.0%/min,热释放成分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茶树精油胶囊化后,热释放温度范围扩宽,热稳定和热释放性能增强,为其在食品和烟草等热加工应用方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单凝聚法 微胶囊 热稳定 热释放
原文传递
铜盐在聚丙烯腈(PAN)纤维热稳定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明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22-29,共8页
本文采用动态力学粘弹法(DDV)、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铜盐对聚丙烯腈(PAN)纤维热稳定化过程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铜盐处理后的 PAN 纤维,其玻璃化温度(Tg)升高了45.6℃,在热... 本文采用动态力学粘弹法(DDV)、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铜盐对聚丙烯腈(PAN)纤维热稳定化过程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铜盐处理后的 PAN 纤维,其玻璃化温度(Tg)升高了45.6℃,在热稳定化过程中模量损失小,同时,模量回升的温度,即开始环化的温度明显降低。IR 分析显示,经铜盐处理的 PAN 纤维热稳定化时,脱氢和形成芳化结构的速度加快,从而证实了铜盐对 PAN 纤维的环化和氧化有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铜盐 热稳定化
下载PDF
PVC有机锡热稳定剂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魏荣宝 梁娅 +2 位作者 吴锦国 赵军 董志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32,共4页
双(β-烷氧羰烷基)二氯化锡与二酸、二酚、二醇、二硫醇通过界面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有机锡聚酯、聚醚、聚硫醚,新合成的聚合物可作为PVC制品的热稳定剂使用。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有机锡聚酯 聚醚 聚硫醚
下载PDF
PVC稀土稳定剂的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宗昌 《河北化工》 1999年第1期27-29,共3页
对PVC稀土稳定剂的开发、应用、特点以及发展前景做了详细的综述。确定稀土化合物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热稳定剂的新型热稳定剂,该稳定剂无毒、价廉、稳定效果好,制品性能优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稀土 热稳定剂 聚氯乙烯 进展 稳定剂
下载PDF
豆类种子的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同工酶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国荣 程光宇 +2 位作者 陆长梅 周长芳 顾龚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8-92,共5页
13种豆类种子超氧物歧化酶 (SOD)活性、同工酶及热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 :豆类种子含有较高的SOD活性 ,每克鲜重含 5 0 0~ 12 0 0酶单位 ,其中绿豆、赤豆、蚕豆、大豆种子SOD活性都在 10 0 0U/g以上 .豆类种子一般含有Cu·Zn -SOD... 13种豆类种子超氧物歧化酶 (SOD)活性、同工酶及热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 :豆类种子含有较高的SOD活性 ,每克鲜重含 5 0 0~ 12 0 0酶单位 ,其中绿豆、赤豆、蚕豆、大豆种子SOD活性都在 10 0 0U/g以上 .豆类种子一般含有Cu·Zn -SOD和Mn -SOD两种类型的同工酶 ,以前者为主 ,其中Mn -SOD活性一般占总活性的10 % ,粉青豆Mn -SOD活性最高 ,为 198U/g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同工酶谱显示多数受试种类含 1条Mn -SOD区带和 3~ 6条Cu·Zn -SOD区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种子 超氧物歧化酶 同工酶 热稳定性 活性
下载PDF
聚氯乙烯稀土热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刘 杰童 +2 位作者 敏伟 谭莉莉 巫书刚 《塑料助剂》 2013年第6期1-7,11,共8页
综述了聚氯乙烯(PVC)用稀土热稳定剂的合成、应用、特点以及机理。大量研究表明稀土化合物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热稳定剂的新型热稳定剂,该稳定剂无毒、稳定效果好,制品性能优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稀土合成应用
下载PDF
醋酸杆菌乙醛脱氢酶热稳定剂的筛选
15
作者 李文 王陶 李同祥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196,共5页
研究了不同种类物质对醋酸杆菌产乙醛脱氢酶(ALDH)热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得到酶的最佳热稳定剂配方。蔗糖是最好的热稳定剂,其次是甘氨酸、麦芽糖、硫酸钠、丙氨酸;氯化钾、赖氨酸、天冬氨酸、氯化铝、谷氨酸、氯化钙对ALDH的热稳定... 研究了不同种类物质对醋酸杆菌产乙醛脱氢酶(ALDH)热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得到酶的最佳热稳定剂配方。蔗糖是最好的热稳定剂,其次是甘氨酸、麦芽糖、硫酸钠、丙氨酸;氯化钾、赖氨酸、天冬氨酸、氯化铝、谷氨酸、氯化钙对ALDH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复合热稳定剂配方为:硫酸钠20mmol/L、甘氨酸20mmol/L、麦芽糖25mmol/L、蔗糖0.5mmol/L。复合热稳定剂的添加使ALDH酶活保留率在30℃~55℃温度范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55℃保湿30min后,酶活保留率为75%,比对照组高出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 醋酸杆菌 热稳定剂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诗怡 杨靖亚 +4 位作者 马燕 郑雯静 邢德纯 张清卿 喻文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86-390,共5页
为研究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对实验小鼠的急性毒性,经腹腔注射实验小鼠不同浓度梯度的TDH(42.0、19.5、9.1、4.2和1.9 mg·kg^-1体重,对照组设为PBS),连续观察14 d,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及生理反应。实验终止时进行大体解剖,摘... 为研究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对实验小鼠的急性毒性,经腹腔注射实验小鼠不同浓度梯度的TDH(42.0、19.5、9.1、4.2和1.9 mg·kg^-1体重,对照组设为PBS),连续观察14 d,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及生理反应。实验终止时进行大体解剖,摘取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观测脏器指数,断尾采血并计数血细胞。结果表明,TDH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1.0 mg·kg^-1体重,小鼠的死亡主要集中发生在注射TDH后的72 h内,并且伴随着腹泻现象。各组存活的实验小鼠在注射TDH后的第5天后,精神状态基本恢复,正常进食进水。各组小鼠脏器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小鼠血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数量也未见统计学差异。TDH的毒性靶器官是心脏、肺、肾脏、脾脏、胃和肠。TDH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和毒性靶器官及病理学表现可为TDH的进一步实际应用及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直接溶血毒素 急性毒性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双(β-烷氧羰烷基)锡羧酸酯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荣宝 粱娅 +2 位作者 卢世荣 韩宝成 高铁男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1997年第1期46-51,共6页
利用双(β-烷氧羰烷基)二氯化锡与有机酸(呋喃甲酸、吡啶甲酸、丁酸、辛酸、月桂酸、苯乙酸)反应,制成了新的有机锡羧酸酯化合物,文中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烷氧羰烷基 二氯化锡 有机锡羧酸酯 热稳定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