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73
1
作者 陈效逑 王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4,共11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植被带进行了分时段的划分,并以典型草原植被带为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典型草原带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荒漠草原带... 利用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植被带进行了分时段的划分,并以典型草原植被带为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典型草原带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荒漠草原带的面积呈减少的趋势,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荒漠带的面积趋势变化不明显。总体上看,从时段1(1982-1987年)到时段2(1988-1992年)植被带进化演变的面积占优势,从时段2(1988-1992年)到时段3(1993-1998年)进化和退化演变的面积相当,从时段3(1993-1998年)到时段4(1999-2003年)退化演变的面积占优势。在典型草原带内,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5月上半月返青开始到8月下半月达到年最大值,其空间演进以大兴安岭两翼为中心,逐渐向东南的西辽河平原和向西的乌兰察布高原扩展。前期降水量与覆盖度季节增量年际变化之间呈正相关,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位于锡林郭勒高原西部和乌兰察布高原,而气温与覆盖度季节增量年际变化的相关一般不显著。典型草原年最大覆盖度线性趋势降低与升高的面积分别占52.6%和47.4%,其中,呼伦贝尔高原西部边缘以及大兴安岭山麓两侧的年最大覆盖度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而西辽河平原西南部和努鲁儿虎山东段的年最大覆盖度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年降水量是影响年最大覆盖度的主要因子,而年均温对年最大覆盖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水热因子 内蒙古
下载PDF
基于MOD13Q1数据分析2001—2015年西双版纳植被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桔超 朱彦辉 +1 位作者 段国辉 杨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3-1092,共10页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和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研究该区域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利用2001—2015年MOD13Q1数据并结合气象资料,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和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研究该区域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利用2001—2015年MOD13Q1数据并结合气象资料,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双版纳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15年NDVI值呈缓慢增加趋势,增速为0.11%·10 a-1,其中2011—2015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季节上,NDVI存在"逆季"现象,NDVI最小值出现在夏季;全区15年的NDVI平均值为0.875,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格局,NDVI阈值在0.85~0.90所占面积比例最大; 2001—2015年植被NDVI的全局Moran I均大于0.65,呈现较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但NDVI的空间集聚程度减弱,趋向于破碎化,其中,2013年NDVI的空间异质性最强;不同气候条件下NDVI变化存在差异,在北热带气候区,趋于改善的面积(28.74%)比退化的面积(9.40%)要大;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退化趋势面积略高于改善趋势面积;气温是影响西双版纳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12月—翌年2月气温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6—11月降水量与NDVI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空间自相关 水热因子 滞后效应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呼伦贝尔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以鄂温克旗牧业气象试验站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效逑 周萌 +1 位作者 郑婷 张荣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03-2012,共10页
利用2005年和2006年5~9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鄂温克旗牧业气象试验站所在地羊草光合速率的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羊草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差异,及其与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羊草光合速率... 利用2005年和2006年5~9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鄂温克旗牧业气象试验站所在地羊草光合速率的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羊草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差异,及其与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羊草光合速率的变化大致呈三峰二谷的形式,峰值分别出现在返青期之后、夏季降水高峰期和秋季降水回升期。2005年光合速率的峰值明显大于2006年,前者夏季峰值的持续时间也明显长于后者,这与该年降水量较多、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率较高有关。(2)羊草的光合速率与测量当日前3~8d的累计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005年与测量当日前6d累计降水量的相关最显著,2006年与测量当日前3d累计降水量的相关最显著。与此相似,羊草光合速率与各层土壤含水率亦呈正相关关系,且2005年的相关程度一般明显优于2006年,其中,与0~20cm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羊草光合速率主要受到20cm以上土壤水分的影响。(3)在水分条件较好、气温偏低的2005年,羊草光合速率与日平均气温之间呈微弱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在水热组合满足羊草生长需要的情况下,相对湿度通过增加或降低气孔导度对光合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气温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在水分条件较差、气温偏高的2006年,羊草光合速率与日平均气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水热组合失衡情况下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使土壤水分亏缺有关。由此可见,土壤水分状况可能是羊草光合速率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而气温和相对湿度则是次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光合速率 季节变化 水热因子 呼伦贝尔草原
下载PDF
服装湿热舒适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琼 《染整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2-4,共3页
通过分析纤维材料特性、纱线及面料织造工艺、后整理、服装款式及穿着环境对服装湿热舒适性的影响,探讨了服装湿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表明,服装的设计应以服装的穿着环境为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服装纤维材料、制定合理的... 通过分析纤维材料特性、纱线及面料织造工艺、后整理、服装款式及穿着环境对服装湿热舒适性的影响,探讨了服装湿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表明,服装的设计应以服装的穿着环境为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服装纤维材料、制定合理的纺纱、面料织造工艺,结合人体工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因素对服装款式进行设计。同时,结合服装湿热舒适性的主观评价法、物理实验评价法及综合评价法对服装的湿热舒适性进行评价,改进设计工艺,提高服装的湿热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湿热 舒适性 影响因素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