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碱预处理改善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严媛媛 陈汉龙 +2 位作者 何群彪 戴晓虎 周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13,17,共6页
以高含固率(10%)、低有机质含量(VS/TS值<0.5)的污泥为对象,研究在控制pH值为11时不同加热温度的热碱预处理对其溶胞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BMP)试验评价其对厌氧消化性能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S的减量化程度以及COD... 以高含固率(10%)、低有机质含量(VS/TS值<0.5)的污泥为对象,研究在控制pH值为11时不同加热温度的热碱预处理对其溶胞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BMP)试验评价其对厌氧消化性能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S的减量化程度以及COD、TOC、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效果随着热碱处理时加热温度的上升而不断提高,且在100℃以上变化更趋明显。在经pH值为11、120℃加热处理30 min后,COD溶出率和对SS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4.1%和11.6%。在热碱联合预处理过程中,伴随着有机物的溶出,各种元素也不断由固相释放至液相。C、N和P三种元素的溶出率在加热温度为12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9.1%、76.2%和86.1%。BMP试验显示,经pH值为11、加热温度分别为100℃和120℃的热碱预处理后,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25 d的沼气产率比空白分别提高了37.7%和41.5%,其对应的VS去除率分别为34.8%和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热碱 有机物 厌氧消化
原文传递
热碱预处理强化鸟粪石结晶法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的磷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若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5期65-67,共3页
本文以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热碱预处理促进污泥中氮磷的溶出,考察温度和pH对氮磷溶出量的影响,利用鸟粪石结晶法对剩余污泥上清液进行回收。结果表明:随着pH和温度的升高,磷浓度大幅度提高,氨氮浓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适宜... 本文以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热碱预处理促进污泥中氮磷的溶出,考察温度和pH对氮磷溶出量的影响,利用鸟粪石结晶法对剩余污泥上清液进行回收。结果表明:随着pH和温度的升高,磷浓度大幅度提高,氨氮浓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55℃、pH=10。鸟粪石回收的最佳pH为9.5、Mg/P摩尔比为1.6:1,最佳回收率为95.87%。对回收产物进行表征,证明沉淀物主要成分为鸟粪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碱 鸟粪石
下载PDF
Study on cationic dye adsorption of bio-chars prepared from thermal-alkaline-pretreated sludge
3
作者 Zhai Shimin Xiao Benyi +1 位作者 Guo Xuesong Liu Rongzhan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33-34,共2页
Sludge bio-char(SC)and thermal-alkaline treated sludge bio-char(TSC)were prepared from municipal sewage sludge(RS)and thermal-alkaline treated sludge sediments(STAS)through fast pyrolysis under nitrogen existence cond... Sludge bio-char(SC)and thermal-alkaline treated sludge bio-char(TSC)were prepared from municipal sewage sludge(RS)and thermal-alkaline treated sludge sediments(STAS)through fast pyrolysis under nitrogen existence condition to remove cationic red X-GRL(A)and cationic yellow X-6G(B)from aqueous solutions.Results of adsorption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TSC are better than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SC.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of 47.65 mg/g for A and 45.41mg/g for B are obtained by TSC in an isotherm experiment at 2.0 g/L dosage and 25°C temperature.TSC adsorption for the two kinds of cationic dyes can be well fitted by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cationic dye ADSORPTION SEWAGE SLUDGE thermal-alkaline pretreatment
下载PDF
预处理方式对剩余污泥水解及厌氧产甲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邱春生 杜广春 +1 位作者 骆尚廉 孙力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剩余污泥水解及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热碱预处理对污泥的水解效果最好,剩余污泥中SCOD及可溶性总糖、蛋白质溶出效果大幅提升,SCOD溶出率达到16.6%;执行三种方式预处理后,后续厌氧消化... 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剩余污泥水解及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热碱预处理对污泥的水解效果最好,剩余污泥中SCOD及可溶性总糖、蛋白质溶出效果大幅提升,SCOD溶出率达到16.6%;执行三种方式预处理后,后续厌氧消化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剩余污泥经碱处理、低温热水解和低温热碱处理后,厌氧消化的产气量较未预处理污泥分别提高了75.6%、72.9%和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碱处理 低温热水解 厌氧消化
原文传递
污水处理厂污泥磷形态及低温热解-碱解联合处理的释磷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明阳 李敏 +1 位作者 袁溪 滕泽栋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以北京三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SMT法分析污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及热碱联合处理后污泥的释磷情况,为污泥磷回收预处理技术提供支持。结果表明:无机磷(IP)是污泥中磷的主要存在形态,三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IP分别... 以北京三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SMT法分析污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及热碱联合处理后污泥的释磷情况,为污泥磷回收预处理技术提供支持。结果表明:无机磷(IP)是污泥中磷的主要存在形态,三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IP分别占总磷(TP)的63%、68%、75%以上;生物有效磷在TP中均占60%~76%,并与总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污泥的热碱联合处理结果表明:1)热解阶段:污泥上清液中正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和总磷释放率均随热解温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60℃时污泥上清液中正磷酸盐占TP的比例最高,TP释放率也较高。2)碱解阶段:pH为9~11时,污泥上清液中正磷酸盐占TP的比例随pH升高而减少,pH≥11后趋于稳定;TP释放率与pH大体呈正相关关系。考虑后期磷回收的可行性及药剂投加成本等原因,选择最适处理条件为:热解温度为60℃,热解时间为30 min;碱解pH为11,碱解时间为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磷形态 SMT法 热碱联合 释磷
原文传递
热碱预处理对高含固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昌旺 李靖 +5 位作者 何迪 周梦娟 杜雯倩 施万胜 阮文权 邓芸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6-909,915,共5页
以高含固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碱投加量下热碱联合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溶胞效果和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剩余污泥生物化学产甲烷潜力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热碱联合预处理有助于促进剩余污泥的溶胞效果,并且... 以高含固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碱投加量下热碱联合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溶胞效果和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剩余污泥生物化学产甲烷潜力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热碱联合预处理有助于促进剩余污泥的溶胞效果,并且随着碱投加量的增加,溶胞效果不断增强,当碱投加量为80mg/g(单位质量SS的NaOH投加量计)时,COD、氮、磷的溶出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 622.2、1 792.8、790.3mg/L,溶出率分别为54.9%、45.7%、37.6%。热碱联合预处理可有效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但碱投加量过大时对可能对产甲烷过程带来抑制作用,碱投加量为60mg/g时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158.9mL/g,较不进行热碱联合预处理的空白组(106.5mL/g)高49.2%。3种动力学模型中,锥体模型对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不同处理条件下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0以上,该模型可准确预测最终的累积产甲烷量,预测误差均在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碱预处理 厌氧消化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比较与热碱法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丹瑜 康得军 +2 位作者 唐虹 吴捷 邱福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95-5300,共6页
为比较不同方法对曝气池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效果,采用6种方法对EPS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热碱法对EPS的提取量最大,提取总量为64.95 mg·g-1;其次是Na OH法、CER法和加热法,超声法和硫酸法对EPS的提取效果不佳,提取量低于1... 为比较不同方法对曝气池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效果,采用6种方法对EPS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热碱法对EPS的提取量最大,提取总量为64.95 mg·g-1;其次是Na OH法、CER法和加热法,超声法和硫酸法对EPS的提取效果不佳,提取量低于10 mg·g-1;在所提取的EPS中,多糖含量高于蛋白质。为研究p H、水浴温度和时间对热碱法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对热碱法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热碱法提取EPS的适宜条件为水浴温度80℃,加热时间10 min,p H 13,该条件下蛋白质和多糖的提取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9.55 mg·g-1和33.37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活性污泥 提取 热碱法
原文传递
工程规模下碱类型对污泥预处理效果及发酵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闻多 余雷 +3 位作者 刘和 符波 郑志永 刘宏波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17-1527,共11页
研究了工程规模下3种碱对剩余污泥热碱预处理效果以及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进泥浓度为70 g·L^(-1)时,氢氧化钠的预处理效果要优于混碱(Ca(OH)_2:NaOH=4:1)和过氧化钙,处理后污泥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平均浓度... 研究了工程规模下3种碱对剩余污泥热碱预处理效果以及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进泥浓度为70 g·L^(-1)时,氢氧化钠的预处理效果要优于混碱(Ca(OH)_2:NaOH=4:1)和过氧化钙,处理后污泥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平均浓度是预处理前的8.45倍,水解率达到64.26%。但是,使用过氧化钙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污泥的发酵产酸效果,产酸效率明显优于混碱和氢氧化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的平均浓度为7.93 g·L^(-1),产酸率(以COD计)为273.93 mg·g^(-1)VSS,且总酸中乙酸比例达到60.35%;发酵后平均TSS和VSS分别下降了24.42%和47.62%;同时,氨氮(NH_4^+-N)和总磷(TP)浓度最低,其平均浓度分别为286.33 mg·L^(-1)和17.42 mg·L^(-1)。此外,混碱组、过氧化钙组和氢氧化钠组污泥厌氧发酵的净利润分别为229.14、257.37和10.49元·t^(-1)(脱水污泥)。实验结果表明,热混碱和热过氧化钙预处理用于污泥厌氧发酵有望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碱预处理 挥发性脂肪酸 厌氧发酵
原文传递
剩余污泥热碱处理及其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唐心漪 陈翔宇 +1 位作者 肖本益 柳荣展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8-226,共9页
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厌氧消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传统的污泥厌氧消化存在许多不足,而污泥热碱处理能使之改善。综述了近年来污泥热碱处理的研究,从热碱处理的机理出发,总结了热碱处理对污... 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厌氧消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传统的污泥厌氧消化存在许多不足,而污泥热碱处理能使之改善。综述了近年来污泥热碱处理的研究,从热碱处理的机理出发,总结了热碱处理对污泥性质和厌氧消化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污泥热碱处理效果的因素,并通过能耗分析讨论了热碱处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可行性,最后指出污泥热碱处理及其强化污泥厌氧消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碱处理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强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热碱法破解污泥动态实验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虹焰 周集体 +3 位作者 金若菲 王晴萱 张叶 刘佳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74,121,共5页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热碱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污泥的最佳处理条件,分析静态实验对动态实验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静态实验处理条件下,污泥热碱处理的最佳初始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13、30℃、10 h;...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热碱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污泥的最佳处理条件,分析静态实验对动态实验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静态实验处理条件下,污泥热碱处理的最佳初始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13、30℃、10 h;在最适条件下,COD溶出率、水相中的蛋白质和多糖浓度依次为61.53%、761.73 mg/L、649.85mg/L;动态实验最佳反应时间为10 h,在此最佳条件下COD溶出率为75.77%、多糖浓度为842.34 mg/L,蛋白质浓度随着反应时间上下波动,总体破解效果高于静态实验。以上结果表明,污泥静态实验对动态实验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热碱联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碱法 动态实验 COD溶出率 蛋白质 多糖
原文传递
热碱解-水解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哲 林嘉薇 胡勇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热碱解-水解联合工艺预处理剩余污泥,可以实现污泥快速破胞,释放污泥细胞中的有机物,促进水解过程物质的转化,也有利于回收剩余污泥中的碳源.基于此优点,本研究考察了温度、p H、反应时间对剩余污泥热碱解破胞效果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 热碱解-水解联合工艺预处理剩余污泥,可以实现污泥快速破胞,释放污泥细胞中的有机物,促进水解过程物质的转化,也有利于回收剩余污泥中的碳源.基于此优点,本研究考察了温度、p H、反应时间对剩余污泥热碱解破胞效果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热碱解条件.比较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0~120 h)下污泥水解过程中SCOD、挥发性脂肪酸(VFAs)、氮、磷、蛋白质和糖类的质量浓度的变化,分析了水解过程中物质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较高的p H(p H>11.0)、较高的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提高污泥破胞效果.适宜的热碱解条件为:热碱解破胞温度为70℃、初始p H=11.0,反应时间1.0 h.在该条件下,SCOD的质量浓度可超过10 500 mg/L,污泥溶胞率为44.0%.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时,VFAs和SCOD的质量浓度分别高于2 400 mg/L和5 800 mg/L.研究发现热碱解-水解反应约120 h达到平衡,此时蛋白质和糖类的质量浓度稳定在130 mg/L和190 mg/L左右,其中,氮、磷主要以NH4+-N和PO34-形式存在.热碱解-水解联合工艺通过加速污泥破胞,释放胞内有机物,能显著促进污泥的水解,为剩余污泥热碱解-水解预处理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碱解 水解反应 挥发性脂肪酸 物质转化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作碳源回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友萍 刘东方 王国英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8-131,共4页
采取热碱预处理和水解酸化方式,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作碳源回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时间为30 min、温度为100℃、pH值=13、强碱浓度为10.71 mol/L、污泥含水率为97.76%的条件下,SCOD和TP含量分别高达10 732、135 mg/... 采取热碱预处理和水解酸化方式,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作碳源回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时间为30 min、温度为100℃、pH值=13、强碱浓度为10.71 mol/L、污泥含水率为97.76%的条件下,SCOD和TP含量分别高达10 732、135 mg/L,COD溶出率和VSS去除率分别为50.3%、74.91%;在后续的水解酸化过程中,水解液中的SCOD和NH3-N含量随混合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混合液适宜的初始pH值为11。热碱和水解酸化联合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作碳源回收的一种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碱预处理 水解酸化 碳源回收
原文传递
热碱法提取制革污泥蛋白质及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海洋 翟世民 +2 位作者 王冬 张丽平 付少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76-1580,1585,共6页
采用热碱处理制革污泥制得蛋白质水解液,通过酸化提取制革污泥蛋白质。结果表明,随着NaOH用量、时间、温度的增加,制革污泥蛋白质的提取率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制革污泥蛋白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温度150℃,时间60 min,NaOH用量为9 g/L,... 采用热碱处理制革污泥制得蛋白质水解液,通过酸化提取制革污泥蛋白质。结果表明,随着NaOH用量、时间、温度的增加,制革污泥蛋白质的提取率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制革污泥蛋白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温度150℃,时间60 min,NaOH用量为9 g/L,制革污泥蛋白提取率为71.2%;温度、温度和时间的交互是影响制革污泥蛋白质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制革污泥蛋白质的纯度为83.01%,总铬含量为1.5 mg/kg,无机盐和灰分含量较低,常见氨基酸含量占比31.09%,蛋白质分子量分布在5~35 kD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污泥 蛋白质 热碱提取 提取率 资源化
下载PDF
低温热-碱解改性对污泥与煤共成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睿坤 赵争辉 尹倩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为提高污泥利用效率,采用低温热-碱解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利用改性后的污泥与煤掺混制备浆体燃料,研究了低温热-碱解方法对改性前后污泥水煤浆表观黏度、流变性、剪切迟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热-碱解方法能有效降低污泥水煤浆的黏... 为提高污泥利用效率,采用低温热-碱解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利用改性后的污泥与煤掺混制备浆体燃料,研究了低温热-碱解方法对改性前后污泥水煤浆表观黏度、流变性、剪切迟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热-碱解方法能有效降低污泥水煤浆的黏度,当剪切速率为100 s-1时,原始污泥水煤浆的表观黏度为1 667 m Pa·s,污泥经90℃-Ca(OH)_2改性1、4、24 h后,浆体的表观黏度分别降至1 027.6、698.0、455.8 m Pa·s,污泥经90℃-NaOH改性1、4、24 h后,浆体的表观黏度分别降至674.8、436.3、385.8 m Pa·s。同时,浆体的流变性逐步由假塑性趋近于牛顿流体,浆体的剪切迟滞特性减弱,原始污泥水煤浆的迟滞环面积(Hla)为2 078.0 Pa/s。在90℃-Ca(OH)_2和90℃-NaOH的条件下处理1 h后,污泥水煤浆的迟滞环面积分别降为774.5、664.5 Pa/s。可见,低温热-碱解方法能有效提高污泥水煤浆的成浆性,改善污泥水煤浆浆体流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处理 污泥水煤浆 低温热-碱解方法 浆体流变性
下载PDF
热碱解-好氧消化联合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效能及抗性基因变化研究
15
作者 吴学深 胡勇有 +1 位作者 陈元彩 程建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6,共11页
通过研究热碱解(TAH)前后污泥理化指标变化,以及不同曝气量(Qb=0.5、2.0 L/min)和不同固体停留时间(SRT=10、20 d)条件下好氧消化(CAD)和热碱解-好氧消化(ta CAD) 2种工艺常规指标和抗性基因(ARGs)的变化,评价了ta CAD工艺处理剩余污泥... 通过研究热碱解(TAH)前后污泥理化指标变化,以及不同曝气量(Qb=0.5、2.0 L/min)和不同固体停留时间(SRT=10、20 d)条件下好氧消化(CAD)和热碱解-好氧消化(ta CAD) 2种工艺常规指标和抗性基因(ARGs)的变化,评价了ta CAD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效能,并初步分析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pH=11,T=70℃,t=1 h的热碱解条件下,污泥胞内物质被大量释放,热碱解混合物中SCOD、多糖、蛋白质等的质量浓度可达到原污泥的数10倍.当CAD工艺SRT=10 d时,热碱解的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分别提高113.9%(Qb=0.5 L/min)、160.5%(Qb=2.0 L/min),TCOD去除率分别提高234.6%(Qb=0.5 L/min)、83.3%(Qb=2.0 L/min). ta CAD处理后NH4+-N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CAD的情况.热碱解会使得后续CAD反应器中SCOD和TP的质量浓度上升.减小曝气量、延长SRT的CAD过程有利于ARGs的削减,热碱解可导致CAD中ARGs的部分回升.相关性分析和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CAD中ARGs的传播途径以基因水平转移(HGT)途径为主.文章在初步分析ta CAD工艺生态风险的同时,也为其后续污泥处置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碱解 好氧消化 曝气量 固体停留时间 抗性基因
下载PDF
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发酵产酸效能提升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彭晶 郭泽冲 +3 位作者 侯玲玲 周爱娟 杜静雯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3-47,共5页
为提高污泥的有机物溶出率,以利于后续生物处理,采用热碱技术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剩余污泥,进行中温厌氧发酵试验,探讨预处理对发酵过程中污泥水解、挥发性脂肪酸产生... 为提高污泥的有机物溶出率,以利于后续生物处理,采用热碱技术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剩余污泥,进行中温厌氧发酵试验,探讨预处理对发酵过程中污泥水解、挥发性脂肪酸产生量和组成比例的影响.得到的最优预处理条件为:在pH12.0、88.8℃条件下处理73.79 min,能获得理论最大溶胞率48.1%.剩余污泥经热碱处理后能够提高厌氧发酵期间的溶胞率、溶解性蛋白质和溶解性总糖质量浓度,挥发性脂肪酸积累量在发酵第3天达到最大值,最高挥发酸质量浓度(以COD计)为3 269.20 mg/L,是对照组的3.22倍,且热碱预处理对挥发酸组成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各种挥发酸积累量顺序为:乙酸>正丁酸>异戊酸>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碱预处理 剩余污泥 响应曲面法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热碱预处理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及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珍霞 温飞 +2 位作者 徐建平 徐大勇 蔡昌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研究了在控制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30 min时不同p H值的热碱预处理对餐厨垃圾中温(35℃)单相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考察了热碱预处理p H值为8.0、9.0、10.0、11.0和12.0条件下的VFA浓度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热碱... 研究了在控制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30 min时不同p H值的热碱预处理对餐厨垃圾中温(35℃)单相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考察了热碱预处理p H值为8.0、9.0、10.0、11.0和12.0条件下的VFA浓度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热碱预处理p H值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VFA浓度及组成均有显著影响。p H10.0、p H 11.0和p H 12.0处理的总VFA以及丙酸和丁酸含量均高于p H 8.0和p H 9.0处理。在120 h厌氧发酵时间内,各处理VFA组成中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高于丙酸和戊酸,且乙酸和丁酸合计占总VFA的比例变幅为62.02%~82.08%,为典型的丁酸型发酵。p H 11.0处理发酵液中VFA浓度最大;至120 h反应结束时,其VFA浓度达60.14 g·L-1,比其他4个处理高6.14%~48.45%。可见,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VFA的最佳热碱预处理p H值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碱预处理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率率 陆小游 +3 位作者 姜谦 刘和 郑志永 刘宏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29-2837,共9页
鉴于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生产规模性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城镇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工程的长期运行特征,基于0.3 t d规模的生产线平台进行了为期240 d的稳定运行研究,考察了长期运行条件下的污泥预处理效果、产酸水平... 鉴于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生产规模性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城镇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工程的长期运行特征,基于0.3 t d规模的生产线平台进行了为期240 d的稳定运行研究,考察了长期运行条件下的污泥预处理效果、产酸水平、VFAs回收和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泥经热-混碱预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浓度〔ρ(SCOD),以溶解性COD计〕比原污泥提高了29倍,水解率达到56%.当ρ(TSS)(TSS为总悬浮固体)分别为30和70 g L时,污泥预处理水解率分别为56%和59%;厌氧发酵产酸率〔以每g污泥有机物生产多少mg VFAs计,R VFAs〕分别为277和256 mg g;ρ(TVFAs)(TVFAs为总挥发性脂肪酸)最高可达9.1 g L,其中乙酸占61.6%.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联合调理能够有效提高发酵污泥的脱水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泥饼的含水率由84.8%降至64.0%,发酵液的回收率由33.7%升至75.7%.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设置处理规模为100 t d时,运行成本为346.6元t,收益为451.4元t.研究显示,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生产线运行稳定,能够实现较好的有机物生物转化与资源化效果,经济可行,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混碱预处理 碱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发酵产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银萍 蔡斌斌 +3 位作者 冯文杰 裴立影 张安龙 田利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7,共7页
预处理技术可以加快污泥水解,提高厌氧发酵的效率.为此,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破胞效果的影响;其次通过批式实验研究热碱预处理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的... 预处理技术可以加快污泥水解,提高厌氧发酵的效率.为此,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破胞效果的影响;其次通过批式实验研究热碱预处理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的影响;最后,以污泥比阻(Specific resistance to filtration of sludge,SRF)为考察指标,分析评价经发酵后的污泥脱水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独热处理相比,热碱联合预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污泥破解及有机质溶出,且随着温度与pH的增大,有机物的溶出量与污泥破胞率显著提高.热碱预处理后(120℃,pH=12)污泥破胞率达到54.9%,SCOD、蛋白质、多糖的最大溶出量分别达到了279.16 mg/g MLSS、115.48 mg/g MLSS、20.55 mg/g MLSS.同时,热碱预处理对缩短污泥发酵时间及提高VFAs产量均有显著效果,温度与pH越大,效果越显著.发酵产物中,乙酸为VFAs的主要成分,丙酸次之,在90℃、pH=11预处理条件下乙酸含量为4337 mg COD/L,占总VFAs含量的80%,是厌氧发酵产乙酸的有利条件.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后,SRF分布在(2.1~3.0)×10^(12)m/kg范围内,宜于后续进行机械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碱预处理 污泥破胞率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污泥比阻
下载PDF
热碱预处理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酸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珍霞 温飞 +3 位作者 蔡昌凤 徐建平 徐大勇 唐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考察热碱预处理温度、p H值和时间的单独及交互作用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酸的影响,并建立了乙酸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热碱预处理操作条件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均表现为典...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考察热碱预处理温度、p H值和时间的单独及交互作用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酸的影响,并建立了乙酸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热碱预处理操作条件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均表现为典型的丁酸型发酵。3个影响因子对乙酸质量浓度影响的显著性从大到小表现为p H值、时间、温度,其中p H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因子两两交互作用的影响均不显著。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0.9383,p=0.0018<0.05,模型拟合程度好且模型显著。热碱预处理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78.2℃,p H=12,时间25.5 min。回归模型的预测值(48.83 g/L)与多次实测值的平均值(46.78 g/L)的相对误差为4.38%,表明模型对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热碱预处理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乙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