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机械滥用-热失控”及其安全防控技术综述 被引量:20
1
作者 山彤欣 王震坡 +4 位作者 洪吉超 曲昌辉 张景涵 周洋捷 侯岩凯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52-275,共24页
动力电池热失控是电池故障和失效的终极形式,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主要行业痛点。对动力电池机械滥用失效形式及其引发的热失控特性、机理与防控技术进行全面综述,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通过总结归纳典型车辆... 动力电池热失控是电池故障和失效的终极形式,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主要行业痛点。对动力电池机械滥用失效形式及其引发的热失控特性、机理与防控技术进行全面综述,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通过总结归纳典型车辆事故案例和机械滥用热失控防控措施,提出结合实车运行数据复现历史运行工况的研究思路,并提出“故障-冒烟-漏气-起火-爆炸”的动力电池热失控五级演化风险评估模型,通过热失控特征参数指标临界阈值的判定和识别进行机械滥用热失控的预测预警,并根据事故特征采取相应措施抑制热失控的触发和扩散。研究内容和结果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及整车安全性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机械滥用 热失控 风险评估 防控技术
原文传递
火力发电厂工控系统安全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政熙 《自动化仪表》 CAS 2019年第2期72-75,共4页
信息技术在工控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逐步打破了工控网络环境的封闭性,暴露了工控系统的脆弱性。国内外层出不穷的工控安全事件,给国家安全敲响了警钟。我国工业基础设施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基于上述背景,结合IEC 61508/IEC 61511、《火... 信息技术在工控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逐步打破了工控网络环境的封闭性,暴露了工控系统的脆弱性。国内外层出不穷的工控安全事件,给国家安全敲响了警钟。我国工业基础设施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基于上述背景,结合IEC 61508/IEC 61511、《火力发电厂相关设计规范》、《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等标准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现状及其安全防护水平,指出了目前火力发电厂工控系统的主要安全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从设备级、系统级、管理级三个角度,分层和协调融合考虑系统本体安全、被动防护与主动防护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全生命周期工控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等工控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功能安全 信息安全 本体安全 主动防御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醋酸乙烯聚合体系热失控风险评估及失控抑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金满平 朱云峰 +3 位作者 张婧 孙峰 徐伟 石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为实现对醋酸乙烯(VAC)聚合反应热失控行为的风险评估及紧急抑制,采用VSP2绝热量热仪对醋酸乙烯聚合反应体系在不同危险场景条件下的热失控过程和失控抑制进行试验模拟。依据苏黎世危险性分析法(ZHA)中的失控反应严重度评估判据,评估醋... 为实现对醋酸乙烯(VAC)聚合反应热失控行为的风险评估及紧急抑制,采用VSP2绝热量热仪对醋酸乙烯聚合反应体系在不同危险场景条件下的热失控过程和失控抑制进行试验模拟。依据苏黎世危险性分析法(ZHA)中的失控反应严重度评估判据,评估醋酸乙烯聚合反应的热失控风险程度,提出紧急情况下抑制剂的加入时间及加入量。结果表明,醋酸乙烯聚合反应失控后绝热温升(ΔT_(ad))超过100℃,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约为10 min,其热失控风险程度仅次于不可接受水平。聚合体系温度不高于73℃时,通过加入不低于参与聚合反应的醋酸乙烯质量20%的常温溶剂,可有效阻止失控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VAC) 聚合体系 热失控 风险评估 绝热温升(ΔTad) 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恶英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杰 司丹丹 +1 位作者 张钦珂 罗娟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0年第5期10-11,共2页
介绍了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产生机理、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提出了二恶英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同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 垃圾焚烧 发电厂 二恶英 风险评价
下载PDF
FPSO池火灾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牛天鑫 朱克强 +3 位作者 毛垚飞 姬芬芬 高晓红 张向阳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4-70,共7页
结合现役FPSO海洋平台,基于FDS软件,编写海洋平台上部结构池火灾模拟程序。对海洋平台上部结构在不同风速下池火灾的火焰形态进行对比,对温度场进行分析,并探究不同火场的热辐射通量分布规律。分析结果对海洋平台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具有... 结合现役FPSO海洋平台,基于FDS软件,编写海洋平台上部结构池火灾模拟程序。对海洋平台上部结构在不同风速下池火灾的火焰形态进行对比,对温度场进行分析,并探究不同火场的热辐射通量分布规律。分析结果对海洋平台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O 火焰形态 温度场 热辐射通量 火灾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热安全性对FEC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梦如 李芳 +1 位作者 钱华 马晋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3-1057,共5页
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和反应量热仪研究氟代碳酸乙烯酯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并通过溶剂法对该高危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无溶剂法制备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工艺危险度极高,通过分别选用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作为反应体系溶剂进行工艺优化,... 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和反应量热仪研究氟代碳酸乙烯酯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并通过溶剂法对该高危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无溶剂法制备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工艺危险度极高,通过分别选用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作为反应体系溶剂进行工艺优化,发现碳酸二乙酯溶剂法的工艺危险性较低,反应过程绝热温升(ΔT_(ad))为114.70 K,合成反应所能到达最高温度为125.40℃,绝热情况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 h时,对应温度(T_(D24))为161.00℃,优化后工艺矩阵风险等级为Ⅰ级,工艺危险度降为1级,工艺热安全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碳酸乙烯酯 氟化反应 热安全性 风险评估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微创热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笑茹 吴水才 +2 位作者 赵冬 王晓静 姜涛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患者呈上升趋势,非开放式热消融技术在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治疗甲状腺结节术前风险评估、热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国内外临床应用现状、术后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最后指出了目前热消融技术...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患者呈上升趋势,非开放式热消融技术在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治疗甲状腺结节术前风险评估、热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国内外临床应用现状、术后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最后指出了目前热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中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热消融 术前风险评估 并发症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乙酸酐水解反应热风险分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邢志祥 沈晴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年第5期20-23,31,共5页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数起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中大部分是由化学物质引起,主要是由于在生产过程或是运输、储存过程中热量过多积聚。针对热失控问题进行风险分析研究,首先简要概述了化工工艺的热安全研究进展,然后从搅拌速率、滴加速率、...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数起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中大部分是由化学物质引起,主要是由于在生产过程或是运输、储存过程中热量过多积聚。针对热失控问题进行风险分析研究,首先简要概述了化工工艺的热安全研究进展,然后从搅拌速率、滴加速率、温度等角度对乙酸酐水解反应的放热特性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并进行了热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温度对反应过程产生较大影响,最佳水解温度是50℃,乙酸酐的表观活化能是56.08 kJ/mol,反应过程热危险性低,正常操作条件下不造成热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控 反应量热仪 水解反应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消化和热干化污泥中多氯联苯和二(口恶)英风险评估
9
作者 李雪梅 马彦琪 李珧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7,共7页
采用同位素稀释法的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了厌氧消化污泥和热干化污泥中多氯联苯(PCBs)及二(口恶)英(PCDD/Fs)的浓度,并结合发光菌急性毒性实验,评估了厌氧消化污泥和热干化污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二(口恶)英类多氯联苯(DL-PCBs... 采用同位素稀释法的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了厌氧消化污泥和热干化污泥中多氯联苯(PCBs)及二(口恶)英(PCDD/Fs)的浓度,并结合发光菌急性毒性实验,评估了厌氧消化污泥和热干化污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二(口恶)英类多氯联苯(DL-PCBs)和PCDD/Fs的毒性当量(TEQs,以干泥计)为1.50~32.50 pg/g,低于欧盟设定的限值(100 pg/g)。其中,PCB 28和PCB 118分别是指示性PCBs(I-PCBs)和DL-PCBs中浓度最高的物质。热干化污泥中的PCB 28及PCB 180浓度均与I-PCBs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厌氧消化污泥中的PCDD/Fs组成变化较大,在样品S1~S6中,八氯代二苯并呋喃(OCDF)的浓度最高,占比为66.2%~88.9%,其余样品中八氯代二苯并二(口恶)英(OCDD)的浓度占比最大。污泥龄是影响PCDD/Fs浓度的主要因素。与厌氧消化污泥不同,热干化污泥均以OCDD为主。发光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消化污泥和热干化污泥的水溶液在15min时对费氏弧菌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分别为76.3和30.4 g/L,30 min时分别为21.6和12.5 g/L。热干化污泥对费氏弧菌的抑制率高于厌氧消化污泥,与TEQs_((DL-PCBs+PCDD/Fs))的结果相反,表明在评估污泥生态风险时,单一的化学物质分析不能全面反映污泥的生态风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厌氧消化污泥 热干化污泥 多氯联苯 二(口恶)英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酸热水解制备蓝藻基植物激励素条件优化及产物特征
10
作者 李羽志 黄凯文 +3 位作者 朱葛 许燕娟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07-4519,共13页
以蓝藻作为原材料,对蓝藻进行酸热水解,分析蓝藻酸热水解最优条件,并通过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和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验证各条件制备的蓝藻基植物激励素施用于土壤的安全性.结果显示,采用2%草酸进行水解可利用草... 以蓝藻作为原材料,对蓝藻进行酸热水解,分析蓝藻酸热水解最优条件,并通过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和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验证各条件制备的蓝藻基植物激励素施用于土壤的安全性.结果显示,采用2%草酸进行水解可利用草酸对重金属的络合作用以降低蓝藻基植物激励素的环境风险,同时为保证蓝藻的水解效果,耦合硫酸调节pH值至0.8,水解时间保持24h是最优酸热水解条件.各条件制备的蓝藻基植物激励素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指数分别处于无风险、无污染和低风险水平,对人体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安全阈值10^(-6)和1.利用半连续流酸热水解体系可提升蓝藻基植物激励素中有益物质的浓度,发现经过3~4个周期的水解富集,植物激励素中N、P、K等营养物质稳定在3942、290.45和421.7mg/kg.2-(5H)-呋喃酮和吡咯类物质等生物刺激素类物质在植物激励素中不断富集后达到29.5646和11.261mg/kg,均可发挥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病菌的作用.同时,生物碱类、酚类物质等化感物质在水解过程中被破坏,有效减轻了其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酸热水解 生态风险评价 植物激励素 生物刺激素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火电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伟 王巍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83-85,共3页
应用BP神经网络对火电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先建立评估模型,再求出模型中误差函数调节的连接权值和阈值,并将输出层作为网络结果输出。其训练网络的样本集为可信度高的权威性评价结果,可通过专家对以往类似装备研制过程的数据进行总... 应用BP神经网络对火电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先建立评估模型,再求出模型中误差函数调节的连接权值和阈值,并将输出层作为网络结果输出。其训练网络的样本集为可信度高的权威性评价结果,可通过专家对以往类似装备研制过程的数据进行总结得到。将训练的权值和阈值储存,对拟评价的项目进行预测。模型自学习、自组织适应能力和强容错性能较强,可提高评估的可靠性,使结果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BP神经网络 指标体系 节点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风险分析方法
12
作者 张青松 曲奕润 刘添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中主要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提出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理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风险分析方法。以点燃参数表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概率,利用2种有效剂量分数(FED)方程与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结果,建立锂离...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中主要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提出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理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风险分析方法。以点燃参数表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概率,利用2种有效剂量分数(FED)方程与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结果,建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动力学模型,进而表征气体毒性造成的后果,分析不同荷电状态(SOC)下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的毒性风险。结果表明:高SOC锂离子电池更易进入热失控状态,热失控释放的CO、HF及气体总量随SOC的增加而增加;锂离子电池SOC越高,热失控释放气体毒性风险越大,100%SOC锂离子电池毒性风险约为25%SOC锂离子电池的8倍,需要11倍的新鲜空气稀释才能达到安全浓度。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及气体毒性评价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气体传感器阵列 风险评估 毒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ai智能图像的工控火电现场爆炸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雪娜 沈国杰 +1 位作者 马鹏宇 罗宗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138,共4页
对工控火电现场爆炸风险进行评估时,若采用人工识别现场图片信息的方法,容易导致现场图片特征信息采集不准确,存在评估耗时长、评估效率低和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1种基于ai智能图像的工控火电现场爆炸风险评估方法;通... 对工控火电现场爆炸风险进行评估时,若采用人工识别现场图片信息的方法,容易导致现场图片特征信息采集不准确,存在评估耗时长、评估效率低和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1种基于ai智能图像的工控火电现场爆炸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自适应融合方法提取工控火电现场ai智能图像中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对工控火电现场ai智能图像进行识别;结合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选取工控火电现场爆炸风险评估指标;在图像识别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风险等级集合、评估指标权重,建立工控火电现场爆炸风险评估模型,并与另外2种工控火电现场爆炸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方法能够缩短评估时间,且评估效率较高、评估结果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智能图像 火电现场 爆炸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AHP的火电企业安全管理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
14
作者 陈成 王华 李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13,共6页
为验证火电企业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数据库及预警机制的科学合理性,实现火电企业安全风险可控在控,构建安全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火电企业安全管理风险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模技术,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火电企业安全管理... 为验证火电企业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数据库及预警机制的科学合理性,实现火电企业安全风险可控在控,构建安全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火电企业安全管理风险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模技术,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火电企业安全管理风险等级和权重,提出火电企业安全管理预警策略并且通过实例验证成果可靠性。结果表明:该安全管理风险评价数据库能够提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做出评估和预警并自动给出控制和纠正措施及方案,从而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企业 安全管理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建模 预警研究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热健康风险识别、评估与城市设计干预——以澳门地区为例
15
作者 刘君男 陈天 王柳璎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使高密度城市面临较高的热健康风险。为提高高密度城市应对热健康风险的能力,本文以澳门地区为例,探讨城市设计视角下的热健康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首先,总结不同地域的...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使高密度城市面临较高的热健康风险。为提高高密度城市应对热健康风险的能力,本文以澳门地区为例,探讨城市设计视角下的热健康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首先,总结不同地域的城市热健康风险类型和分异,综述并明晰影响热健康空间要素的作用路径,为热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构建热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利用ENVI、ArcGIS、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技术方法对澳门地区地区的遥感影像、气象、人口、社会经济等数据进行时空分布模拟和运算,绘制澳门地区热健康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等级区划图,识别各级风险区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最后,基于理论综述和评估结果,从城市设计视角对澳门地区不同风险等级和致险类型的风险区提出差异化应对策略,为澳门地区和其他高密度城市应对热健康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热健康 风险评估 城市设计 澳门地区
原文传递
超超临界机组冷再管道故障原因分析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瑜 王环丽 +2 位作者 金传领 吕佳 马君鹏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9年第2期219-221,228,共4页
某火力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冷再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多处支吊架故障,根据支吊架破坏情况和运行监控记录,启机暖管过程中预暖阀减温水产生泄漏,泄漏导致的水和管内蒸汽混合形成的高能柱塞流对冷再管道的冲击是管道支吊架损坏的根... 某火力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冷再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多处支吊架故障,根据支吊架破坏情况和运行监控记录,启机暖管过程中预暖阀减温水产生泄漏,泄漏导致的水和管内蒸汽混合形成的高能柱塞流对冷再管道的冲击是管道支吊架损坏的根本原因。采用静荷载计算和模态分析的方法对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估,发现管道最大一次应力增大了约110%、1阶固有频率下降了约60%,具有极大的安全风险。据此提出停机对管道进行损伤评估、支吊架故障处理以及事故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冷再管道 支吊架 故障分析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矿用有机充填聚氨酯材料反应放热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军 《山西煤炭》 2018年第4期40-43,共4页
为了评价矿用聚氨酯充填材料的反应放热风险,对不同组分的A.B料混合前后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导热性能和放热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A、B原料及反应的生成物富含含氧官能团、热稳定性差、导热系数差,均为易燃物,在200℃之... 为了评价矿用聚氨酯充填材料的反应放热风险,对不同组分的A.B料混合前后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导热性能和放热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A、B原料及反应的生成物富含含氧官能团、热稳定性差、导热系数差,均为易燃物,在200℃之前就会发生热解;总体用量越多,反应达到的最高温度也越高;同时环境温度的升高加速A、B料的反应升温速率。在环境温度为25℃、用量为30mL时,该材料最高反应温度达140℃,具有较高的火灾风险,使用过程中应加以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材料 聚氨酯 导热性能 放热性能 火灾风险评价
下载PDF
AKTS模拟分析硝酸铵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巍青 徐二永 +3 位作者 李翠清 李建刚 陈思凝 王如君 《爆破器材》 CAS 2017年第4期7-12,共6页
为了研究了硝酸铵(AN)的热危险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AN进行扫描测试,获得了AN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规律。运用热动力学分析软件AKTS计算得到AN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采用风险矩阵法评估了AN热分解的危险性。结果表明:AN起... 为了研究了硝酸铵(AN)的热危险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AN进行扫描测试,获得了AN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规律。运用热动力学分析软件AKTS计算得到AN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采用风险矩阵法评估了AN热分解的危险性。结果表明:AN起始分解温度为228~250℃,放热量为2 340~2 650 J/g,分解反应活化能为100~175 k J/mol,模拟并计算了AN在绝热条件下反应体系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为24 h的温度T_(D24)=137.2℃。利用风险矩阵法评估了AN的危险等级为Ⅱ级。针对此危险等级,提出了降低AN储存风险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AN) 热分解 活化能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池火灾模型在二氯丙烷存储罐区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飞 宋文华 +1 位作者 陈阵 徐昕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0-106,共7页
依据池火灾的基本理论,以天津某企业二氯丙烷存储罐区为例,利用BrLtz模型和辐射强度与伤害/破坏准则构建了单罐罐内池火的火灾风险评估模式.采用回归分析方式,拟合给出了求算"给定辐射强度"条件下,目标到池中心距离X的最优曲... 依据池火灾的基本理论,以天津某企业二氯丙烷存储罐区为例,利用BrLtz模型和辐射强度与伤害/破坏准则构建了单罐罐内池火的火灾风险评估模式.采用回归分析方式,拟合给出了求算"给定辐射强度"条件下,目标到池中心距离X的最优曲线方程为幂函数Y=1 657X-2.432.罐内池火灾模拟的结果表明,邻近生产装置最近的储罐发生罐内池火时,造成人员死亡和设备与建筑物完全损坏的后果,覆盖临近总厂道路和废弃建筑物两侧的过往行人与通行车辆、灌装车辆、废弃建筑物一定程度受损,生产装置不会受到损伤,生产装置内的生产人员不会受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丙烷 存储罐区 池火模型 热辐射 火灾风险评估
下载PDF
美国航天器热设计建模仿真标准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建伟 刘欣 杨勇 《上海航天》 2016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介绍了NASA于2008年发布的NASA-STD-7009建模与仿真标准。此标准内容包括项目管理、模型发展、仿真执行、结果验证及不确定量分析、推荐学习案例、训练方法、建模及仿真可信度评估、结果报告八个方面,对仿真建模过程建立了一系列可靠性... 介绍了NASA于2008年发布的NASA-STD-7009建模与仿真标准。此标准内容包括项目管理、模型发展、仿真执行、结果验证及不确定量分析、推荐学习案例、训练方法、建模及仿真可信度评估、结果报告八个方面,对仿真建模过程建立了一系列可靠性评估方法,提升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和支撑项目的决策。基于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火星探路者(MER)探测器热设计案例,阐述了建模及仿真可信度评估中可信度评估因子分类、等级、打分方法,以及评估打分结果应用等过程。结合我国航天发展的需求,提出了相关标准建立、可信度评价体系发展和软件基础提升等建议,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热设计 建模与仿真 NASA-STD-7009建模与仿真标准 风险评估 可信度因子 火星探路者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