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次生孔隙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勇 钟建华 +1 位作者 马锋 鱼宏珍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52-1159,I0001,共9页
从岩芯、薄片、扫描电镜以及FMI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发现,济阳坳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大量发育的次生孔隙不仅增大了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储层的孔隙结构,使储层孔喉增大,大大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能。研... 从岩芯、薄片、扫描电镜以及FMI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发现,济阳坳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大量发育的次生孔隙不仅增大了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储层的孔隙结构,使储层孔喉增大,大大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能。研究认为长石、岩屑、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以及构造运动是深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垂向上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应深度范围从上至下依次为3450~3850m和4075~4550m。其主要形成机理有:①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②去石膏化和去白云化以及硫酸盐热化学作用;③异常高压加速有机质热演化和对已形成孔隙的保护作用;④构造作用、脱水收缩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孔隙结构 构造运动 有机质热演化 溶蚀作用
下载PDF
超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机理 被引量:71
2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1 位作者 方勇 胡建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8,共10页
通过对多个盆地大量样品的多参数对比分析,建立了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多参数识别标志,揭示了不同成熟度指标对超压的差异响应。识别出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的4个层次:①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干酪根... 通过对多个盆地大量样品的多参数对比分析,建立了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多参数识别标志,揭示了不同成熟度指标对超压的差异响应。识别出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的4个层次:①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生烃作用)和烃类的热演化;②超压仅抑制了烃类的热演化和富氢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而对贫氢干酪根组分的热演化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镜质体反射率未受到抑制;③超压抑制了烃类的热裂解,而对干酪根的热降解未产生明显影响;④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未产生可识别的影响。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层次取决于超压发育后有机质热演化反应的体积膨胀效应、产物浓度变化速率及超压的发育特征。早期强超压和长期保持封闭流体系统是产生第一层次超压抑制作用的必要条件。超压发育过晚、超压强度低、超压流体频繁释放等都可能导致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不产生可识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超压环境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作用 超压抑制作用层次
下载PDF
“大埋深、高压力”条件下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39
3
作者 顾忆 万旸璐 +3 位作者 黄继文 庄新兵 王斌 李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4,共8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日益完善,烃源岩在高压力下的热演化已成为超深层油气资源评价及成烃理论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外温压控制下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和成果的研究,结合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大埋深、高压力"... 随着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日益完善,烃源岩在高压力下的热演化已成为超深层油气资源评价及成烃理论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外温压控制下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和成果的研究,结合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大埋深、高压力"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高压生烃演化抑制模式。顺托果勒低隆寒武系烃源岩在燕山期以来仍具有形成高成熟液态烃的地质条件,其热演化受抑制的边界条件为:①构造长期稳定的封闭体系;②烃源岩埋深大于6 500 m,流体压力长时间持续大于60 MPa,晚期低地温场背景(地温梯度小于2.0℃/hm);③烃源岩母质类型为Ⅰ、Ⅱ_1型。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寒武系海相烃源岩以Ⅰ型、Ⅱ_1型干酪根为主,在高压条件下抑制程度更明显,其生油窗范围及潜力远高于传统的理论计算值,因此超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热演化 高压 生烃演化抑制模式 超深层 油气勘探潜力 烃源岩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华北地区南部晚古生代煤的变质成因——地下水热液对煤变质作用影响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20
4
作者 钟宁宁 曹代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8-357,共10页
在分析造成华北地区南部晚古生代煤变质分带性的地质因素基础上,阐述了煤变质成因与区域构造格局演化的密切联系;从古地热异常形成机制出发,着重讨论了地下水热液对煤变质作用的影响,建立了煤的地下水效液变质作用地质模式;用古地热-煤... 在分析造成华北地区南部晚古生代煤变质分带性的地质因素基础上,阐述了煤变质成因与区域构造格局演化的密切联系;从古地热异常形成机制出发,着重讨论了地下水热液对煤变质作用的影响,建立了煤的地下水效液变质作用地质模式;用古地热-煤变质系统的概念,根据热源、载热体和通道、聚热体3个要素的配置,分析了煤变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成因 地层 地下水
下载PDF
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勇 钟建华 +2 位作者 陈昊 李果营 江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80,共5页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次生孔隙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铸模孔以及裂缝(隙)等。垂向上从上至下,对应深度2375~2675m、2975~3350m、3675~4200m和4500m以下依次发育4个次生孔隙带,其主要形成机理有: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解作用;异常高压环境中的热循环对流、幕式排烃以及异常高压导致的生油窗扩展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作用 次生孔隙 铸模孔 有机质热演化 异常高压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上古生代煤系有机质热演化与二次生烃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郑礼全 李贤庆 钟宁宁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5,共5页
根据实测和收集整理华北地区各区块约 2 0 0 0余个镜质组反射率R的分析数据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华北地区上古生代煤系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与成烃演化阶段性 ,探讨了其二次生烃条件 ,并初步确定了华北地区二次生烃... 根据实测和收集整理华北地区各区块约 2 0 0 0余个镜质组反射率R的分析数据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华北地区上古生代煤系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与成烃演化阶段性 ,探讨了其二次生烃条件 ,并初步确定了华北地区二次生烃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热演化 二次生烃 变质作用 上古生代 华北地区
下载PDF
莺-琼盆地高温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易平 黄保家 +1 位作者 黄义文 王飞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剖析影响莺 琼盆地10口高温高压井的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的因素,结合热模拟实验结果,探讨高温、超压对第三系腐植型有机质热演化与生烃的影响。认为:高地热场为腐植型有机质向天然气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存... 剖析影响莺 琼盆地10口高温高压井的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的因素,结合热模拟实验结果,探讨高温、超压对第三系腐植型有机质热演化与生烃的影响。认为:高地热场为腐植型有机质向天然气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存在短暂的深源热流体上侵,可能使浅层沉积中的有机质转化成低成熟原油;超高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是次要的,即便有少许抑制作用,也往往被高温效应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超高压 有机质热演化 成烃作用 莺-琼盆地
下载PDF
莺琼盆地高温超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及成烃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姜建群 胡建武 李明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7,共4页
方法 针对莺琼盆地的成藏地质条件 ,对其温压环境及地化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目的 研究莺琼盆地的有机质热演化及成烃模式。结果 莺琼盆地的演化机制在盆地内大的热传导背景下主要受地温梯度和演化时间控制 ;在盆地内热流体活动强烈... 方法 针对莺琼盆地的成藏地质条件 ,对其温压环境及地化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目的 研究莺琼盆地的有机质热演化及成烃模式。结果 莺琼盆地的演化机制在盆地内大的热传导背景下主要受地温梯度和演化时间控制 ;在盆地内热流体活动强烈的地区 ,源岩的演化得到明显的加强 ,同时 ,盆地普遍超压的特点减缓了超压层内有机质的成熟速率 ,使本来在无超压抑制作用已进入准变质阶段的源岩保持在有利的生气带内 ,从而拓宽了生烃窗的范围 ,扩大了油气勘探领域。结论 只有在充分了解莺琼盆地源岩演化特征和成烃模式的基础上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盆地的勘探方向 ,从而发现新的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超压 有机质热演化 成烃模式 油气生成
下载PDF
永北地区砂砾岩体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成因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书宝 钟建华 +1 位作者 王勇 夏景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3,共5页
通过对岩芯、岩石薄片的观察,运用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方法,对永北地区沙三、四段砂砾岩储层进行了成岩作用研究,揭示了成岩作用对永北地区砂砾岩体储层物性的影响。认为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胶结损孔率平均值高达43.95%... 通过对岩芯、岩石薄片的观察,运用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方法,对永北地区沙三、四段砂砾岩储层进行了成岩作用研究,揭示了成岩作用对永北地区砂砾岩体储层物性的影响。认为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胶结损孔率平均值高达43.95%;压实作用一方面导致储层原生孔隙减小,储层物性变差,另一方面强烈压实产生的大量粒内压裂缝,对砂砾岩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但以损失原生孔隙为主,压实损孔率平均值为25.29%;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为该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有机质热演化、淋滤作用和异常高压所导致的溶蚀作用是该区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成岩作用 有机质热演化 淋滤作用 异常压力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湘中坳陷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模式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喜顺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据野外露头观察和采样分析,湘中坳陷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以泥质灰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为主,生油母质以偏泥型为主,烃源岩的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具有有机碳丰度高、样品达标率高、热演化程度高的"三高"特点。在对碳酸... 据野外露头观察和采样分析,湘中坳陷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以泥质灰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为主,生油母质以偏泥型为主,烃源岩的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具有有机碳丰度高、样品达标率高、热演化程度高的"三高"特点。在对碳酸盐岩烃源岩热演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生烃模式,认为本区的生烃分为原始沥青解聚成烃、干酪根降解成烃、包裹有机质释放成烃和热裂解气共四个成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坳陷 早古生代 碳酸盐岩 生烃源岩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模式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物质组分对含油性的控制规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滕建彬 刘惠民 +5 位作者 邱隆伟 张守鹏 郝运轻 田方 朱丽鹏 方正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7,共8页
借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储层进行原油赋存状态和物质组分分析。荧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束缚型和游离型沥青分别选择性赋存于泥质纹层、碳酸盐纹层和裂缝内,泥质纹层作为生油的母质仓储... 借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储层进行原油赋存状态和物质组分分析。荧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束缚型和游离型沥青分别选择性赋存于泥质纹层、碳酸盐纹层和裂缝内,泥质纹层作为生油的母质仓储,易于富集炭质沥青和沥青质沥青;碳酸盐纹层相对于泥质纹层具有更优越的储集空间,易于富集胶质沥青和油质沥青,更易流动的油质沥青则汇集到裂缝内。研究发现,方解石脉本质上是一种接近于完全充填的裂缝表现形式,总结出4个亮晶方解石脉体的识别标志,其中轴愈合线附近的方解石晶间孔和未愈合缝可以作为油质沥青的运移通道。页岩油储集空间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岩石结构与构造及物质组分,矿物组分差异和有机质热演化是页岩油储集空间和含油性的2个主要影响因素。受此影响,泥页岩储集性表现为:(1)纹层状泥页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2)碳酸盐含量高的泥页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3)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泥页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原油赋存状态 方解石脉 物质组分 有机质热演化
下载PDF
南华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有机质热演化成因类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俊卿 严永新 +3 位作者 吴官生 罗涛 古哲 涂志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4-556,共3页
从南华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有机质热演化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入手,根据其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指出研究区存在深成(区域)变质和火成接触变质两种类型,且以深成(区域)变质类型为主,火成接触... 从南华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有机质热演化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入手,根据其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指出研究区存在深成(区域)变质和火成接触变质两种类型,且以深成(区域)变质类型为主,火成接触变质类型仅分布在永城等局部地区,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影响范围极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地区 石炭系 二叠系 有机质热演化 深成变质 成因类型
下载PDF
东营凹陷镜质体反射率异常的无机作用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明举 邱楠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12-16,共5页
东营凹陷取芯井镜质体反射率(Ro)受到了抑制,从上部的0.60%向下逐渐降为0.45%.从有机地球化学,特别是地球化学作用角度分析了镜质体反射率异常的原因,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看,Ro值随腐泥组分的增加而减少,富氢有机质抑制Ro的增长;从无机... 东营凹陷取芯井镜质体反射率(Ro)受到了抑制,从上部的0.60%向下逐渐降为0.45%.从有机地球化学,特别是地球化学作用角度分析了镜质体反射率异常的原因,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看,Ro值随腐泥组分的增加而减少,富氢有机质抑制Ro的增长;从无机地球化学角度看,研究段内自下而上水体逐渐变淡,酸性有所增强,酸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Ro异常层段内钾、钠、镁、锂变化不大,与Ro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钙、锰、锶、硼与Ro呈负相关关系,它们抑制了Ro的增加;铁、钡、钴、锌、镍、铷等与Ro呈正向相关关系,它们催化了Ro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镜质体反射率异常 无机地球化学 有机质热演化
下载PDF
华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南部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忠民 龙胜祥 许化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1-667,共7页
依据古生界烃源岩特征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分析,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虽然有机质类型好、厚度较大,但有机质丰度低,基本为差-非生油岩.加之烃源岩成熟以后,后期埋藏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复杂,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勘探风险较... 依据古生界烃源岩特征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分析,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虽然有机质类型好、厚度较大,但有机质丰度低,基本为差-非生油岩.加之烃源岩成熟以后,后期埋藏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复杂,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勘探风险较大.下古生界烃源岩仅在渤海湾南部地区具有中等-较差生烃潜力,经喜山期的深埋,在济阳坳陷、临清坳陷、东濮凹陷、黄口凹陷下古生界具备二次生烃条件,尚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主要为煤系地层,厚度为150~500 m,有机质丰度属于低-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保存好,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上古生界有利勘探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盆地的东濮凹陷、临南洼陷、德州凹陷南部及莘县凹陷北部二次生气强度较大的第三系凹陷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油气藏 有机质热演化 二次生烃 古生界 油气远景 克拉通
下载PDF
东濮凹陷北部深层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及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东晔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6,113,共4页
东濮凹陷北部深层存在明显的异常高压,欠压实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是主要的控制因素,相应地主要发育成岩高压和生烃高压2种类型的异常高压。成岩高压主要分布在深洼部位,其余分布在向深洼的过渡带;生烃高压分布范围广,除西部断阶带胡庆地... 东濮凹陷北部深层存在明显的异常高压,欠压实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是主要的控制因素,相应地主要发育成岩高压和生烃高压2种类型的异常高压。成岩高压主要分布在深洼部位,其余分布在向深洼的过渡带;生烃高压分布范围广,除西部断阶带胡庆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有发育。异常高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应具备4个条件,即压力达到门限压力、异常高压为早期成因、有机质类型较好和原始有机质丰度较高。东濮凹陷北部深层异常高压对有机质热演化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早期形成的异常高压,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通过门限压力、异常高压发育状况以及异常高压形成时期的综合分析,认为东濮凹陷北部深层有机质热演化受抑制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洼陷和西部洼陷,其中东部洼陷分布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成岩高压 生烃高压 抑制作用 有机质热演化 东濮凹陷
下载PDF
黔东南麻江—凯里地区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娟 李贤庆 +3 位作者 王广利 仰云峰 赵佩 孔龙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应用全岩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黔东南麻江—凯里地区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该区烃源岩主要有含沥青碳酸盐岩、泥岩和煤3类,其显微组分含量因样品不同而异,显示非均质性。含沥青碳酸盐岩样品的显微组分总... 应用全岩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黔东南麻江—凯里地区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该区烃源岩主要有含沥青碳酸盐岩、泥岩和煤3类,其显微组分含量因样品不同而异,显示非均质性。含沥青碳酸盐岩样品的显微组分总含量(TMC)值为0.8%~13.6%,泥岩样的TMC值为1.4%~9.4%,煤样的TMC值超过70%。该区烃源岩的富氢显微组分主要由壳质组、沥青组、次生有机质和矿物沥青基质构成,其中孢子体、壳屑体、沥青及矿物沥青基质是其主要的生烃组分。该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其等效镜质组反射率Ro为0.674%~2.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生烃组分 有机质热演化 烃源岩 麻江—凯里地区 黔东南
下载PDF
中下扬子二叠纪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油气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安江 陈子料 陆俊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100,T002,共11页
本文提出中下扬子二叠纪礁碳酸盐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造礁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及裂隙作用;经历了海水、混合水、大气淡水及埋藏成岩环境;按下列序列演化:造礁作用—海水胶结作用—蒸发海水白云石化—淡水渗流带淋... 本文提出中下扬子二叠纪礁碳酸盐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造礁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及裂隙作用;经历了海水、混合水、大气淡水及埋藏成岩环境;按下列序列演化:造礁作用—海水胶结作用—蒸发海水白云石化—淡水渗流带淋溶及潜流带胶结作用—混合水白云石化—浅埋Ⅰ胶结、白云化及溶解作用(T_1/P_2)的多期交替—深埋藏胶结(含J_3/J_2古表生构造岩溶作用)—深埋藏溶解—深埋藏白云石化—浅埋藏Ⅱ及表生淋溶胶结作用。在此基础上恢复成岩地质体的孔隙演化史,并以构造演化为主线,“三史”配置为核心,对礁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进行评价,指出可能有二期配置关系,即印支—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三史”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碳酸盐岩 孔隙演化 油气评价 成岩作用 油气藏
下载PDF
Genesis of Coal Metamorphism of Late PalaeozoicCoals in the South of North China——A Further Approach to the Effects of ThermalGroundwater on Coal Metamorphism
18
作者 Zhong NingningJianghan Petroleum Institute, Shashi City, Hubei and Cao DaiyongBeijing Graduate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iang Minx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sis of coal metamorphism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framework is expounded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factors causing the metamorphic zonation ...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sis of coal metamorphism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framework is expounded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factors causing the metamorphic zonation of the Late Palaeozoic coals in southern North China; in terms of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palaeogeothermal anomalies, the effects of thermal groundwater on coal metamorphism is highlighted and a geological model for thermal groundwater metamorphism of coal established;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palaeogeotherm-coal metamorphism system, the genesis of coal metamorphism is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ree geological factors: heat source, heat-carrier and channel, and heat-coll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etamorphism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n thermal groundwater palaeogeothermal anomaly palaeogeothermal-coal metamorphism system. Late Palaeozoic coal-bearing series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周缘下组合烃源岩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蒲勇 封晓霞 +1 位作者 赵泽恒 周建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0年第4期8-14,共7页
对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组合主要烃源岩发育层系、特征、热演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及综合评价;指出了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组合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好(Ⅰ-Ⅱ)、总体为较好-好级烃源岩,但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 对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组合主要烃源岩发育层系、特征、热演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及综合评价;指出了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组合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好(Ⅰ-Ⅱ)、总体为较好-好级烃源岩,但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偏高,同时指出Z2ds和∈1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期、O3w和S1l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发育层系 烃源岩特征 有机质热演化 下组合 黔中隆起及周缘
下载PDF
东营凹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次生孔隙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勇 钟建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2-831,共10页
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以及FMI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发现,东营凹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在埋深大于3 500 m古近系砂砾岩储层中,普遍存在2~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10%,次生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 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以及FMI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发现,东营凹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在埋深大于3 500 m古近系砂砾岩储层中,普遍存在2~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10%,次生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0^(-3)~8×10^(-3)μm^2,为低孔低渗储层。研究认为长石、岩屑、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溶组分的溶蚀以及构造运动是深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其主要形成机理有:1)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解作用;2)去石膏化和去白云化以及硫酸盐热化学作用;3)异常高压环境中的幕式排烃、膏岩层导致的生油窗扩展作用以及盐度差导致的H^+浓度的升高;4)构造作用、脱水收缩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裂缝 有机质热演化 溶蚀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