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浮力及室外风压耦合驱动下高层建筑疏散走廊烟气运动网络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昌厚 李思成 陈汪海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26,共5页
火灾发生后,火灾烟气主要通过疏散走廊向建筑的其他部位蔓延。有效控制疏散走廊中的烟气,可以阻止其进一步蔓延到楼梯间。了解火灾烟气在疏散走廊中的运动规律,是控制其蔓延扩散的前提。热浮力和室外风压是烟气在走廊中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火灾发生后,火灾烟气主要通过疏散走廊向建筑的其他部位蔓延。有效控制疏散走廊中的烟气,可以阻止其进一步蔓延到楼梯间。了解火灾烟气在疏散走廊中的运动规律,是控制其蔓延扩散的前提。热浮力和室外风压是烟气在走廊中运动的主要驱动力,研究二者耦合作用对走廊中烟气运动的影响,对进一步弄清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具有较大的意义。采用网络模拟软件CONTAM 3.0模拟疏散走廊中火灾烟气在上述两种驱动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随室外风速增大,疏散走廊中火灾烟气的运动速度增大,远大于单纯热浮力作用时烟气的运动速度;当热浮力和室外风压耦合驱动时,室外风压对烟气运动的影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疏散走廊 烟气流动 热浮力 室外风压 CONTAM 3.0网络模拟
下载PDF
基于热浮力–磁场力结合的并联间隙电弧运动模型 被引量:40
2
作者 司马文霞 谭威 +2 位作者 杨庆 罗兵 李立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38-145,共8页
采用链式电弧模型,分析并联间隙装置之间产生的电弧所受到的磁场力、空气阻力和热浮力,获得了电弧运动速度控制方程,建立考虑热浮力作用的架空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运动模型,并以110 kV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进行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相... 采用链式电弧模型,分析并联间隙装置之间产生的电弧所受到的磁场力、空气阻力和热浮力,获得了电弧运动速度控制方程,建立考虑热浮力作用的架空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运动模型,并以110 kV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进行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电弧运动模型能有效计及热浮力对电弧运动的影响,电弧运动计算时间和实测时间基本相符;仿真发现,由于热浮力使电弧竖直向上运动,在间隙上电极会偶尔发生上弧根和电极短路而引起弧根跳跃,这能合理解释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弧根不规则跳跃现象。另外,还分析了电流大小、电极形式对电弧运动过程的影响,仿真表明:电弧运动到电极末端的时间随着电流的增大呈指数衰减;流畅的结构设计有利于电弧的疏导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间隙装置 绝缘子 电弧 电弧运动:热浮力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water temperature by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Validation 被引量:8
3
作者 刁伟 程永光 +1 位作者 张春泽 吴家阳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The water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in large reservoirs might have seriou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The modeling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its histor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both for study... The water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in large reservoirs might have seriou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The modeling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its histor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both for study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for controlling the adverse effects.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simul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model for 3-D thermal buoyancy flows is proposed and validated by the temperature data measured in a model reservoir. This paper discusses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LBM and its turbulence model, analyzes the gravity sinking mechanism of cold currents, and demonstrat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temperature redistribution proces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shows that the newly developed method is feasible and powerful, and it will be used for the water temperature prediction in actual reservoirs in a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thermal buoyancy RESERVOIR water temperature multi-dimension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Effect of Thermal Buoyancy on Fluid Flow and Inclusion Motion in Tundish without Flow Control Devices——Part II :Inclusion Motion 被引量:8
4
作者 ZHANG Li-fe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1-17,共7页
Following up the fluid flow simulation in a 60 t tundish, the trajectories of inclusions in the 60 t tundish without flow control are simulated by considering the force balance between the drag force and the inertial ... Following up the fluid flow simulation in a 60 t tundish, the trajectories of inclusions in the 60 t tundish without flow control are simulated by considering the force balance between the drag force and the inertial buoyancy force. The Stochastic model yields more accurate inclusion motion than the non-Stochastic model due to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the turbulent fluctuation. The average residence time of inclusion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ize. The thermal buoyancy favors inclusions removal especially the small inclusions. Using solute transport like the dye injection in water model and copper addition in the real steel tundish cannot accurately study the motion of the inclusions. In the simulation, more than 68% inclusions bigger than 10μm are removed to the top, and less than 32% enters the mold. The thermal buoyancy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fraction of inclusions moved to the top of the inlet zone, and it mainly favors the removal of inclusions smaller than 100μm to the top surface of the outlet zone. For inclusions bigger than 100μm, the effect of thermal buoyancy on their motion can be ignored compared to the inertial buoyancy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rmal buoyancy fluid flow INCLUSION solute particle Stochastic model TRAJECTORY residence time
下载PDF
Effect of Thermal Buoyancy on Fluid Flow and Inclusion Motion in Tundish without Flow Control Devices——Part Ⅰ: Fluid Flow 被引量:4
5
作者 ZHANGLi-feng ZHIJian-jun +1 位作者 MOUJi-ning CUIJian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0-27,共8页
The κ-ε two-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luid flow in the continuous casting tundish coupling with the effect of thermal buoyancy. The natural convection induced by the thermal buoyancy generates an upwar... The κ-ε two-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luid flow in the continuous casting tundish coupling with the effect of thermal buoyancy. The natural convection induced by the thermal buoyancy generates an upward flow pattern especially at the outlet zone, and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fluid flow in the inlet zone. The maximum viscosity is 700 times larger than the laminar viscosity, which indicates the strong turbulent flow in the tundish.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the whole tundish is 82 K. The temperature near the stopper rod and the short wall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nlet zone. The existence of the stopper rod has a big effect on the fluid flow entering the SEN and the mold.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dish geometry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fluid flow in the tund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buoyancy fluid flow TUNDISH INCLUSION stopper rod temperature
下载PDF
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自然通风效果的CFD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平歌 宋慧 李安桂 《能源工程》 2008年第4期66-69,共4页
自然通风效果与热压、风压强度及建筑物结构形式密切相关。对有平面热源及两个通风口的建筑模型进行了CFD研究。本研究涵盖了平面热源、风速及风口位置等三个因素:平面热源功率范围100~500W/m2,进风速度范围0.25~1.25m/s,进风口位置... 自然通风效果与热压、风压强度及建筑物结构形式密切相关。对有平面热源及两个通风口的建筑模型进行了CFD研究。本研究涵盖了平面热源、风速及风口位置等三个因素:平面热源功率范围100~500W/m2,进风速度范围0.25~1.25m/s,进风口位置相对高度(进风口位置中心高度/房间高度)范围0.13~0.9。通过分析平面热源、进风口位置、进风速度等对室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初步得出了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室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当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时,室内存在一个温度相对较低的过渡区,且该过渡区有助于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室温,提高通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热压 风压 温度场
下载PDF
基于温度梯度对吸烟效果影响的仿真及系统控制研究
7
作者 陈文海 吴勇 +3 位作者 孟永哲 管国虎 刘凡 王丽丽 《家电科技》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吸油烟机清除室内油烟气粒混合物的过程主要分为拢油烟、吸油烟和排油烟三个阶段。拢油烟的能力是吸油烟机排烟效果的首要保障,研究发现灶具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在炉头和吸油烟机吸烟口之间形成温度梯度,温度梯度油烟颗粒作用产生... 吸油烟机清除室内油烟气粒混合物的过程主要分为拢油烟、吸油烟和排油烟三个阶段。拢油烟的能力是吸油烟机排烟效果的首要保障,研究发现灶具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在炉头和吸油烟机吸烟口之间形成温度梯度,温度梯度油烟颗粒作用产生了向上的热浮力,在热浮力的作用下,油烟颗粒混合物上升和扩散的速度也不同。从模拟仿真和实机测试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由于燃气灶和电磁灶的加热原理和热传导方式不同,分别使用燃气灶和电磁灶两种不同加热方式验证不同的温度梯度对吸油烟机吸烟效果影响。分析发现燃气灶加热比电磁灶加热油烟气粒混合物体扩散速度提升约2倍,油烟捕集率下降约12%,通过温度作为判断条件,可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保证吸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烟气粒混合物 温度梯度 热浮力 排烟效果
下载PDF
热压自然通风网络模型及通风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付祥钊 檀姊静 《煤气与热力》 2012年第12期14-18,共5页
基于多区域通风网络模型,根据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原理,建立了热压自然通风网络模型,探讨了基本数学方程。结合算例,分析了某别墅建筑热压自然通风量的计算过程。
关键词 自然通风 热压 风压 多区域网络模型
下载PDF
多驱动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输运规律研究现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昌厚 陈颖 李思成 《火灾科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95-202,共8页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火灾烟气会在多种驱动力的作用下从着火房间迅速蔓延扩散至整栋建筑,严重威胁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控制建筑内烟气蔓延是建筑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对热浮力、烟囱效应和室外风作用下建筑内火灾烟气...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火灾烟气会在多种驱动力的作用下从着火房间迅速蔓延扩散至整栋建筑,严重威胁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控制建筑内烟气蔓延是建筑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对热浮力、烟囱效应和室外风作用下建筑内火灾烟气输运规律进行分析,较系统地总结了这三种驱动力作用下火灾烟气输运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了以往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根据国内外相关工作的研究进展及当前需要,对今后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输运规律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几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火灾烟气 热浮力 烟囱效应 室外风
下载PDF
竖壁贴附通风与混合通风供热方式室内热环境及通风性能实测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腾 邓红娜 +2 位作者 李安桂 刘华 杜辉 《暖通空调》 2021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在人工热舒适实验室内,对竖壁贴附通风与混合通风2种供热方式下室内热环境和通风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竖壁贴附通风供热方式,室内竖向温度梯度造成的上热下冷现象得到改善,热量能有效送入工作区,有利于降低供热... 在人工热舒适实验室内,对竖壁贴附通风与混合通风2种供热方式下室内热环境和通风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竖壁贴附通风供热方式,室内竖向温度梯度造成的上热下冷现象得到改善,热量能有效送入工作区,有利于降低供热能耗;室内温度分布更均匀,人体头脚温差和温度不均匀系数更小,热浮升力对室内热舒适造成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克服;大风量、小温差送风可以缓解和优化冬季供热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同时在满足送风可及性要求条件下,竖壁贴附通风室内温度分布对送风参数变化的敏感度较小,工程应用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壁贴附通风 混合通风 供热 室内热环境 通风性能 热浮升力
下载PDF
驱动力对2219铝合金DLBSW焊接熔池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康悦 赵艳秋 +3 位作者 李悦 陈丹 綦娜 占小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87,I0007,I0008,共8页
为了探索激光焊接熔池驱动力与焊接过程中熔池流动之间的关系,构建2219铝合金T形结构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dual laser-beam bilateral synchronous welding,DLBSW)过程热-流耦合模型.分析表面张力、反冲压力、重力及热浮力对熔池流动... 为了探索激光焊接熔池驱动力与焊接过程中熔池流动之间的关系,构建2219铝合金T形结构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dual laser-beam bilateral synchronous welding,DLBSW)过程热-流耦合模型.分析表面张力、反冲压力、重力及热浮力对熔池流动的驱动作用,并阐述这些驱动力共同作用下的熔池流动机理.结果表明,熔池表面的流体,其主要受到表面张力的驱动作用;对于熔池下端左侧及后方形成的环流,其主要受到表面张力、热浮力及重力的共同驱动作用;匙孔下方熔池底部在重力及热浮力的共同作用下沿熔池边缘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 表面张力 反冲压力 重力 热浮力
下载PDF
Reynolds应力模型在热分层流场中的应用及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丽星 姚朝晖 BOTTONI Maurizio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79-1082,共4页
对Reynolds应力模型(RSM)在数值模拟热分层流场方面进行了优化,即在Reynolds应力方程和湍动能耗散方程的基础上加入标量通量方程和温度扰动方程,使原来的7方程成为了11方程。优化后的模型可以通过精确计算湍流通量输运方程来求解加热湍... 对Reynolds应力模型(RSM)在数值模拟热分层流场方面进行了优化,即在Reynolds应力方程和湍动能耗散方程的基础上加入标量通量方程和温度扰动方程,使原来的7方程成为了11方程。优化后的模型可以通过精确计算湍流通量输运方程来求解加热湍流中重要的热浮力项。采用7方程RSM、11方程RSM,并用k-ε湍流模型作为参考,对平板间非稳定热分层流动和模拟池式快堆堆心上方的腔室内受迫对流和热分层之间的混合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和比较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相比较。结论是:优化后的11方程RSM比其他的湍流模型更适合于计算各向异性的热分层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ynolds应力模型 热分层流场 数值模拟 湍流通量 湍动能耗散方程 热对流
原文传递
热分层湍流计算机模拟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殿武 赵春刚 顾泽元 《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6-30,39,共6页
以湍流标准k-ε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代数应力模型(ASM)及湍流热流输运方程,建立了热分层流动的热浮力湍流修正数学模型。理论及在液纳空腔内的热分层湍流计算机模拟中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在一程度上反映了由于流动过程中温度不均而... 以湍流标准k-ε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代数应力模型(ASM)及湍流热流输运方程,建立了热分层流动的热浮力湍流修正数学模型。理论及在液纳空腔内的热分层湍流计算机模拟中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在一程度上反映了由于流动过程中温度不均而导致的各向异性特征,并为解决热分层流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机模拟难题提供了一个较为简单、稳定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层 热浮力 湍流模型 各向异性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壁面加热对有绿植街谷内通风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震 黄远东 +2 位作者 刘宇辰 梁千逢 罗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3期65-69,共5页
应用Standard k-ε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壁面加热条件对有绿植街道峡谷内自然通风及污染物分布的影响,采用无量纲浓度(K)与空气交换率(ACH)分别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程度与通风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上游建筑背风墙加热对街道峡谷内的流场... 应用Standard k-ε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壁面加热条件对有绿植街道峡谷内自然通风及污染物分布的影响,采用无量纲浓度(K)与空气交换率(ACH)分别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程度与通风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上游建筑背风墙加热对街道峡谷内的流场影响最小,全加热条件下热浮力的作用最为明显,此时街道峡谷内的自然通风性能最好,峡谷内污染物浓度最低。同时绿植能够明显降低街道峡谷内气流的流动速度,但无论是绿植还是壁面热效应,对街道峡谷迎风侧污染物分布的影响都不明显,污染物主要分布在背风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峡谷 污染物扩散 绿植 热浮力 热效应 空气交换率
下载PDF
横流向热浮升力对并列双圆柱流致振动的影响
15
作者 俞华锋 孙震洲 +1 位作者 王义瑄 及春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8-65,共8页
采用浸入边界法对横流向热浮升力作用下并列双圆柱的流致振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详细总结了理查森数Ri=3条件下并列双圆柱的最大振幅、时均位移、升阻力系数、频率特性和尾流模式等随间距比及折合流速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横流向热... 采用浸入边界法对横流向热浮升力作用下并列双圆柱的流致振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详细总结了理查森数Ri=3条件下并列双圆柱的最大振幅、时均位移、升阻力系数、频率特性和尾流模式等随间距比及折合流速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横流向热浮升力作用下,并列双圆柱振幅和升、阻力系数呈现不对称特点,振动响应除出现涡激振动外,在更高折合流速下出现驰振;圆柱振动平衡位置相对其初始位置均发生与热浮升力反向的偏移,偏移量随折合流速增大而增加;在涡振阶段,并列双圆柱尾流场表现出稳定的宽窄尾流模式,两个圆柱的泄涡基本保持反相同步;在驰振阶段,尾流场表现为同相同步模式,圆柱的振动响应出现了倍频锁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浮升力 并列双圆柱 涡激振动
下载PDF
热浮升力作用下并列双圆柱不对称振动特性
16
作者 王义瑄 及春宁 许栋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5,共8页
该文采用嵌入式迭代浸入边界法对热浮升力作用下并列圆柱的涡激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列圆柱处于均匀来流之中,圆柱弹性支撑并被限制在横流向上振动,圆柱表面被加热以产生横流向的热浮升力。该文对理查森数Ri=1条件下并列圆柱涡激... 该文采用嵌入式迭代浸入边界法对热浮升力作用下并列圆柱的涡激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列圆柱处于均匀来流之中,圆柱弹性支撑并被限制在横流向上振动,圆柱表面被加热以产生横流向的热浮升力。该文对理查森数Ri=1条件下并列圆柱涡激振动的最大振幅、时均位移、水动力系数、脱涡频率、涡量场关于温度场随间距比和折合流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等温流动,横流向热浮升力存在时,并列圆柱振动响应呈现不对称特点,下方圆柱的涡激振动被激励,而上方圆柱的涡激振动被抑制,形成了宽窄尾流模式。热浮升力导致并列圆柱涡激振动的平衡位置相对初始位置均向下发生了显著偏移,下方圆柱的升力系数均方根增大,上方圆柱的升力系数均方根减小。并列圆柱间距比较小时,两圆柱振动同频;间距比较大且振幅较小时,下方圆柱的振动频率明显比上方圆柱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圆柱 涡激振动 热浮升力 不对称振动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太阳能热浮力的新型观瞄平台载体热数值分析
17
作者 程茜茜 吕建刚 高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0-130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热浮力的新型战场信息观瞄平台,根据辐射传热理论建立了太阳能热气球的热力学模型,使用FLUENT对太阳能气球的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气球的蒙皮、内部空气的温度场,着重分析了在太阳辐射下达到平衡状态时热气... 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热浮力的新型战场信息观瞄平台,根据辐射传热理论建立了太阳能热气球的热力学模型,使用FLUENT对太阳能气球的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气球的蒙皮、内部空气的温度场,着重分析了在太阳辐射下达到平衡状态时热气球直径对蒙皮表面及其内部空气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球在太阳辐射下达到平衡状态时,气球蒙皮最高温度为348 K,内部空气的平衡温度为334 K,蒙皮最大温差为25K左右,气球蒙皮温度分布沿竖直方向梯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浮力 温度场 热数值模拟
下载PDF
热浮力对球床反应堆内燃料球表面对流传热的影响
18
作者 姚强 郭雪岩 杨帆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1年第4期238-246,共9页
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研究了低雷诺数(Re=1015)下热浮力对球床面心立方(FCC)单元内的局部流动和传热的影响。为了精确求解燃料球接触面附近的流场,球间接触点表达为面接触,采用结构化网格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热浮力的存在会抑制球床各... 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研究了低雷诺数(Re=1015)下热浮力对球床面心立方(FCC)单元内的局部流动和传热的影响。为了精确求解燃料球接触面附近的流场,球间接触点表达为面接触,采用结构化网格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热浮力的存在会抑制球床各层平均速度的波动;靠近燃料球表面处的相对时均速度和相对时均温度受热浮力影响变化较大;在中心流场区域,热浮力的存在会减小流场中速度分布的不对称性,使速度最大降低约10%,时均温度至少升高约20%;球表面上尤其在顶部及接触面附近受热浮力影响明显,努塞尔数Nu最大降低约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浮力 球床反应堆 大涡模拟 面心立方 面接触
下载PDF
MOCVD反应器热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钟树泉 任晓敏 +4 位作者 王琦 黄辉 黄永清 张霞 蔡世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2-1348,共7页
本文以低压、旋转、垂直喷淋结构的MOCVD反应器为对象,应用二维数学模型分析与计算,对反应器内部的质量输运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与讨论。通过计算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进气流量Q、降低操作压力P、设定适宜的生长温度t、保持合理... 本文以低压、旋转、垂直喷淋结构的MOCVD反应器为对象,应用二维数学模型分析与计算,对反应器内部的质量输运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与讨论。通过计算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进气流量Q、降低操作压力P、设定适宜的生长温度t、保持合理的基座转速ω等,不仅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热浮力效应,同时也使衬底表面流体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增加,从而实现反应器内部的流场和温度场的均匀分布。研究的结果,不仅为高品质的外延生长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也为MOCVD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VD 反应器 输运过程 热对流
下载PDF
平面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中的热上浮效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进荣 张晓艳 张行南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0,共4页
当水深较大时,温排水热上浮效应明显,温排水的热量仅在水体表层的一定深度内扩散.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了温排水扩散深度为全水深和掺混层两种情况.在对计算结果比较后认为,当水深较大时,采用掺混层的厚度控制温排水扩散更为合理.
关键词 电厂温排水 热上浮效应 掺混层厚度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