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坳陷火山岩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60
1
作者 陈振岩 李军生 +2 位作者 张戈 阎火 张占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共5页
辽河坳陷第三纪火山岩喷发造成了较高地温异常,使部分烃源岩早熟,提供油源;火山岩原生和次生孔隙使其可成为储集层,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成为盖层。这使辽河坳陷存在多种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火山岩发育区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 辽河坳陷第三纪火山岩喷发造成了较高地温异常,使部分烃源岩早熟,提供油源;火山岩原生和次生孔隙使其可成为储集层,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成为盖层。这使辽河坳陷存在多种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火山岩发育区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是该类地区油气资源评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热异常 储集层 盖层 火成岩油气藏 辽河坳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热动力演化史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任战利 祁凯 +6 位作者 李进步 霍小菊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陈占军 杨桂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0-104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盆地深部热动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热事件及形成的热异常使烃源岩生烃量明显增加,是盆地油气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层位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大规模生油、生气及成藏,主要受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深部热动力学过程及构造热事件控制。古生界和中生界不同层位的油气田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及储层控制。从烃源岩发育层系及热演化程度来看,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致密油、页岩油热演化程度高,分布面积广,勘探潜力巨大;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全盆地大面积分布,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深层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明确烃源岩生烃潜力;深层中-新元古界值得进一步勘探,关键是明确规模断陷分布及烃源岩的生烃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量 热异常 构造热事件 岩石圈厚度 热动力 成藏期 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汶川8.0级和仲巴6.8级地震中波红外热辐射异常 被引量:28
3
作者 郭晓 张元生 +2 位作者 魏从信 钟美娇 张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8-344,共7页
本文以静止卫星中波红外亮温为数据源,应用小波变换和计算功率谱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和仲巴6.8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震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热异常现象。这与长波辐射通量和热红外亮温资料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 本文以静止卫星中波红外亮温为数据源,应用小波变换和计算功率谱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和仲巴6.8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震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热异常现象。这与长波辐射通量和热红外亮温资料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时间演化过程中热异常现象在震前存在一次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短临预测意义。地震前后热异常分布可能反映了区域应力集中和调整变化,根据异常的演化方向和异常消失区域可以估计发震的可能区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小波变换 功率谱 热异常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秸秆焚烧火点识别原理及算法IDL实现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珊荣 李虎 +2 位作者 余涛 李家国 王子峰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2期91-97,共7页
秸秆焚烧容易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常规秸秆焚烧监测难度较大,而卫星遥感数据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分辨率高等优点,有利于秸秆焚烧监测工作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ODIS数据提取秸秆焚烧火点的算法。在算法实现上采用交互式数据语... 秸秆焚烧容易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常规秸秆焚烧监测难度较大,而卫星遥感数据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分辨率高等优点,有利于秸秆焚烧监测工作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ODIS数据提取秸秆焚烧火点的算法。在算法实现上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进行实现,大大缩短了人机交互时间,提高了秸秆焚烧点自动提取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秸秆焚烧监测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热异常点 秸秆焚烧点 IDL
下载PDF
中强地震前的长波辐射异常震例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荆凤 申旭辉 +2 位作者 康春丽 孟庆岩 熊攀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文章利用NOAA提供的1°×1°长波辐射产品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三次地震(2008年8月25日仲巴6.8级地震、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进行了研究。通过滑动平均,标准方差阈值等方法分析了各地震震前2个月和... 文章利用NOAA提供的1°×1°长波辐射产品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三次地震(2008年8月25日仲巴6.8级地震、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进行了研究。通过滑动平均,标准方差阈值等方法分析了各地震震前2个月和震后2个月的长波辐射日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40余天到震前几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长波辐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与地震相关,并且异常的幅度和震级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辐射 6.5级以上地震 热异常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地温遥感预报地震的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广思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3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以若干震例中震前热异常与强震时空关系的统计和气象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地震遥感预报地震的可行性。提出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震与震前增温异常关系的分析、研究区温度背景分析、大气校正和监测预报四个步骤。文中... 本文以若干震例中震前热异常与强震时空关系的统计和气象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地震遥感预报地震的可行性。提出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震与震前增温异常关系的分析、研究区温度背景分析、大气校正和监测预报四个步骤。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临汾地区的初步应用,讨论了影响因素和震前热异常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地震预报 地温 遥感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the Thermal Anomal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Vicinities on Climate Variability in China 被引量:10
7
作者 钱永甫 张艳 +2 位作者 黄燕燕 黄樱 姚永红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9-381,共13页
The evident effects of the thermal anomal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its vicinitie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y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techniqu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 The evident effects of the thermal anomal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its vicinitie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y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techniqu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effect of the snow depth anomaly over the TP, it is shown that the snow depth anomaly, especially in winter, is one of the factors innuencing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the winter snow anomal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pring o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ensible heat anomaly over the TP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are studied, too, and two key areas of the sensible heat anomaly over the TP are fou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outh Asia High (SAH)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years with typical droughts or floods in the mid to lower valleys of the Yangtze River (MLVYR) and North China are investigated in some detail. It is found that not only the intensity of the SAH over the TP, but also the 100-hPa height in a large area influences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above two regions. The effects of the SAH on the onsets of the tropical Asian summer monsoon (TASM) including the SCSSM and the tropical Indian summer monsoon (TISM) are studied as well. It is found that the onset times of both the SCSSM and the TISM are highly dependent upon the lat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SAH 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anomaly the Tibetan Plateau South Asia High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China
下载PDF
峨眉火成岩省地幔热柱热异常初探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云亮 侯增谦 +1 位作者 修淑芝 宋谢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876-879,共4页
通过对峨眉火成岩省各种镁铁超镁铁质岩石放射性同位素(Th和U)丰度的分析,估算了峨眉火成岩省地幔、地幔热柱头冠和尾柱的热量;论证了峨眉火成岩省地幔内部热异常的存在,并具有明显的热梯度;最后对峨眉地幔热柱的热源特征、地幔热柱的... 通过对峨眉火成岩省各种镁铁超镁铁质岩石放射性同位素(Th和U)丰度的分析,估算了峨眉火成岩省地幔、地幔热柱头冠和尾柱的热量;论证了峨眉火成岩省地幔内部热异常的存在,并具有明显的热梯度;最后对峨眉地幔热柱的热源特征、地幔热柱的形成和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火成岩省 地幔热柱 热异常 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监测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季灵运 许建东 +1 位作者 林旭东 栾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7-627,共11页
介绍了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活动性监测的可行性。以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影像和ASTER影像反演获得了1999—2008年的温度场... 介绍了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活动性监测的可行性。以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影像和ASTER影像反演获得了1999—2008年的温度场,并选取了其中的3种地面覆盖类型(森林植被、土壤和植被(矮草)以及裸露岩石),从而去除了地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每种地面覆盖类型中扣除了当日天池气象站的平均气温,去除了气象因素的影响,得到了由火山热活动可能导致的温度热异常。结果显示,从1999—2005年,由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度热异常伴随着扰动发生了明显的上升,自2005年以后逐渐下降,2006—2008年趋于稳定。这些结果与测震、GPS形变以及He同位素比值变化趋势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活动性监测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监测手段尝试性地纳入日常的火山监测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红外 遥感 热异常 火山监测 长白山天池
下载PDF
基于热异常遥感的冀南城市群工业能耗及大气污染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爽 李令军 +4 位作者 赵文吉 王丽丽 邱昀 姜磊 张立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20-3129,共10页
选取冀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2~2016年VIIRS卫星数据热异常点产品,结合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及空气质量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探讨热异常点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工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选取冀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2~2016年VIIRS卫星数据热异常点产品,结合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及空气质量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探讨热异常点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工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异常点的辐射强度可以表征工业能源消耗量,并间接反映工业生产规模与污染排放水平.辐射强度越大,工业生产规模越大.辐射强度与工业SO2排放量呈较高的正相关,与NOx排放量呈中度线性相关.PM10、SO2及NO2浓度与工业能源消耗和热异常点辐射强度灰色关联度均较高.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中,颗粒物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最高,其次为SO2.2012~2016年,邯郸、石家庄以及廊坊的工业生产空间分布呈逐年收缩聚集的趋势,保定和沧州的工业生产分别出现向南、向西迁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异常 大气污染 工业污染排放 综合能源消耗量 冀南城市群
下载PDF
Atmosphere-ionosphere response to the M9 Tohoku earthquake revealed by multiinstrument space-borne and ground observations:Preliminary results 被引量:9
11
作者 Dimitar Ouzounov Sergey Pulinets +5 位作者 Alexey Romanov Alexander Romanov Konstantin Tsybulya Dmitri Davidenko Menas Kafatos Patrick Taylor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1年第6期557-564,共8页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four different physical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state of the atmosphere and ionosphere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M9 Tohoku, Japan earthquake of Ma...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four different physical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state of the atmosphere and ionosphere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M9 Tohoku, Japan earthquake of March 11, 2011. The data include 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 (OLR), GPS/TEC, lower Earth orbit ionospheric tomography and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Our first results show that on March 7th a rapid increase of emitted infrared radiation was observed from the satellite data and an anomaly developed near the epicenter. The GPS/TEC data indicate an increase and variation in electron density reaching a maximum value on March 8. Starting from this day in the lower ionosphere also there was confirmed an abnormal TEC variation over the epicenter. From March 3 to 11 a large increase in electron concentration was recorded at all four Japanese ground-based ionosondes, which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the main earthquake. The joint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and ionospheric parameters during the M9 Tohoku, Japan earthquake ha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related variations of these parameters implying their connection with the earthquake process. This study may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onse of the atmosphere/ionosphere to the great Tohoku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hoku earthquake thermal anomaly GPS/TEC earthquake precursor early warning
下载PDF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立新 秦凯 刘善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70-1481,共12页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是对地观测及遥感应用的重要主题。本文从遥感数据应用、异常分析方法、异常认知理解3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30年来该主题的研究概况与主要进展。具体包括:(1)关于遥感数据应用的红外亮温、微波亮温与长...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是对地观测及遥感应用的重要主题。本文从遥感数据应用、异常分析方法、异常认知理解3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30年来该主题的研究概况与主要进展。具体包括:(1)关于遥感数据应用的红外亮温、微波亮温与长波辐射、对地观测同化数据及多源数据综合的4个方面;(2)关于地震遥感异常分析的目视解译定性分析、图像处理定量分析以及多参数时空关联分析的3个发展阶段;(3)关于地震遥感异常认知理解的地球放气、应力致热、地壳岩石电池转换、氡衰变潜热释放与多圈层耦合效应等理论学说。展望未来,提出了面向典型断裂活动区的遥感监测分析与异常识别、基于地球系统地震响应的遥感异常理解分析、空天地立体观测数据的时空关联分析等3个方面的攻关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 地震遥感 断裂活动 热异常 异常识别 认知理解 时空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调制的九江地震热异常时空动态过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军 刘小阳 +2 位作者 薄海光 宗超 马未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4-521,532,共8页
通过利用发震区域的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模型,研究了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MS5.7地震发震构造与天体潮汐引力的关系,并利用该模型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分析了九江地震前后发震区域热异常在时空上的动... 通过利用发震区域的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模型,研究了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MS5.7地震发震构造与天体潮汐引力的关系,并利用该模型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分析了九江地震前后发震区域热异常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在时间序列变化上,孕震区热异常表现出的起始—消亡演变过程与岩石在应力加载下的形变—破裂过程相吻合.无论近地表大气还是上附多层大气,热异常主要集中在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与构造断裂带分布相一致;同时,热异常从近地表到高空消失的垂向分布,符合地面对大气加热导致大气升温→抬升→扩散→消亡的大气动力学基本特性,表明构造运动是本次温度异常变化的主控原因.另一方面,热异常变化遵循引潮力(低值—高值—低值)的变化过程,显示出天体引力对发震断层温度异常识别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以及引潮力可能对构造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发震断层具有诱震作用,预示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与热异常变化相结合研究短临地震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异常 垂直结构 附加构造应力
下载PDF
南海热流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斯高 夏戡原 陈忠荣 《热带海洋》 CSCD 1993年第1期24-31,共8页
南海地热异常明显与主要构造断裂带和水热/岩浆活动有关。东部平行于马尼拉海沟的一条SN向低热流异常带起因于南海洋壳对吕宋岛的俯冲。南沙海槽及其南部陆缘的地温场比较复杂。南部的曾母盆地是一个显著的高地热异常区,它起因于年轻的... 南海地热异常明显与主要构造断裂带和水热/岩浆活动有关。东部平行于马尼拉海沟的一条SN向低热流异常带起因于南海洋壳对吕宋岛的俯冲。南沙海槽及其南部陆缘的地温场比较复杂。南部的曾母盆地是一个显著的高地热异常区,它起因于年轻的构造拉张,其地幔热流高达中央海盆洋壳的地幔热流值。西南次海盆也是一个高地热异常区,虽然该次海盆形成较早,但与年轻的构造拉张有关。热流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海中央海盆西缘断裂带、西南次海盆和曾母盆地构成的NE向高热流异常带可能是一个大型的现代构造拉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热流 分布 地热 地幔热流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检测的光伏电站异常分析
15
作者 梁健锋 胡振球 +3 位作者 黄灿 许长盛 曾飞 黄浩锋 《太阳能》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红外热成像检测具有非接触、检测速度快、检测范围广、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可以实时观测等优点,在众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把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光伏电站检测领域,利用手持式红外热成像仪和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两种检测方... 红外热成像检测具有非接触、检测速度快、检测范围广、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可以实时观测等优点,在众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把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光伏电站检测领域,利用手持式红外热成像仪和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两种检测方式,对多个在运光伏电站现场进行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根据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挑选出光伏电站常见的故障案例,然后分析了这些故障导致的异常红外热成像图的典型特征及形成原因。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发现:光伏组件和电气设备存在一些热异常问题,导致这些热异常的故障类型可分为5类,分别为:1)光伏组件中单片太阳电池热斑;2)光伏组件内太阳电池串开路;3)光伏组串(或光伏组件)短路或开路;4)光伏阵列完整性缺失或机械受损;5)电气设备异常。研究结果可以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光伏电站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红外热成像图来准确识别光伏电站的故障类型,及时发现光伏电站存在的发热故障和隐患,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电站的运维效率,对促进光伏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光伏电站 检测 热异常 无人机 热斑
下载PDF
使用NCEP数据分析新疆于田地震前异常增温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凯 王斌 +1 位作者 郭广猛 杨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5-1080,共6页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为监测地震异常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7.3级地震前一个月的NCEP数据,发现2月18日06时(UTCS世界标准时间)在震中附近的断层带上出现温度异常,随后异常持续并向震中位置靠近...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为监测地震异常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7.3级地震前一个月的NCEP数据,发现2月18日06时(UTCS世界标准时间)在震中附近的断层带上出现温度异常,随后异常持续并向震中位置靠近。20日18时,异常区域完全覆盖震中位置,增温幅度达到7 K。21日12时异常结束。分析表明:温度异常区域与断层分布具有一致性,增温中心对应未来震中位置,增温幅度和发震震级可能存在对应关系,这对预测地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NCEP 温度异常 断层 地震
下载PDF
西南地区热灾害链及其与芦山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桂凡 郝海健 +3 位作者 冯旻譞 纪星星 陈继乐 李德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48,共8页
通过对西南地区干旱(森林大火)-洪涝(或冰冻)-地震灾害链的分析,发现"4·20"芦山地震震前出现了一系列与该灾害链相关的热异常现象,即:川滇地区自2009年以来,先后经历了跨年度干旱,并伴随森林大火,2012年5月中旬局地开始出... 通过对西南地区干旱(森林大火)-洪涝(或冰冻)-地震灾害链的分析,发现"4·20"芦山地震震前出现了一系列与该灾害链相关的热异常现象,即:川滇地区自2009年以来,先后经历了跨年度干旱,并伴随森林大火,2012年5月中旬局地开始出现暴雨洪涝,还引发大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13年初南方多地相继出现大雾、低温、冻害、雪灾,在此期间,川滇地区还发生了一系列4.0~6.0级范围内中强地震,随后于4月20日发生了芦山地震。此外,通过芦山地震考察,发现震前8~6h内出现喷水冒砂、天气闷热、狗狂吠等宏观异常,地震的同时震中地区出现爆炸、冒烟等现象,这些现象进一步说明芦山地震成因并非断层错动,而是地下热异常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同时,结合西南地区热灾害链结构推测,西南地区近期内仍将有强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灾害链 热异常
下载PDF
新疆煤田火区现状调查研究--小尺度区域热辐射信息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茂华 符泰然 胡忠斌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1期12-17,共6页
开展煤田火区现状调查,研究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生态响应系统的影响是评估自然灾害研究中的重要方面。选择新疆部分煤田火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开展了小尺度区域热辐射信息分析,依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给出煤田热隐患状态的适度评定。分析结... 开展煤田火区现状调查,研究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生态响应系统的影响是评估自然灾害研究中的重要方面。选择新疆部分煤田火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开展了小尺度区域热辐射信息分析,依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给出煤田热隐患状态的适度评定。分析结果表明:小尺度区域热辐射测量方法可用于判别已灭煤田火区的灭火效果分析及新形成火区探测;对于正在燃烧的煤田火区可判断火区的范围并为灭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火区 热辐射信息 温度 小尺度 热像仪
下载PDF
春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与前冬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群 周宏伟 +4 位作者 周璇 徐良谋 郭品文 平海波 盛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4,共6页
利用1948—2010年NCEP/NCAR春季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春季高原热力异常与前冬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为大气热源变... 利用1948—2010年NCEP/NCAR春季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春季高原热力异常与前冬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为大气热源变化的活跃区域;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大气热源变化表现出反相关的关系;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对春季青藏高原热源的异常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青藏高原 热力异常 前冬大气环流
下载PDF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anomalies preceding inland earthquakes in China 被引量:4
20
作者 Kai Qin Guangmeng Guo Lixin Wu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5期555-562,共8页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SLHF) variations for five inland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some lake area, moist area and ari...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SLHF) variations for five inland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some lake area, moist area and arid area of China during recent years. We used the SLHF daily and monthly data to differentiate the global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from the transient local anomalies. The temporal scale of the observed variations is 1-2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s, and spatial scale is about 10°×10°.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SLHFs adjacent the epicenters all are anomalous high value (〉μ+2σ) 8-30 days before the shocks as compared with past several years of data. Different from the abnormal meteorological phenomen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nomalies was isolated and local, which usually occurred in the epicenter and its adjacent area, or along the fault lines. The increase of SLHF was tightly related with the season which the earthquake occurs in; the maximal (125 W/m^2, Pu'er earthquake) and minimal (25 W/m^2, Gaize earthquake) anomalies were in summer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The abundant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 the epicenter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can provid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change of SLHF. To further confirm the reliability of SLHF anomaly,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its physical mechanism in depth by more earthquake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and earthquake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thermal anomaly satellite dat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