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加热如何影响亚洲夏季的气候格局 被引量:151
1
作者 吴国雄 刘屹岷 +2 位作者 刘新 段安民 梁潇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6,i001-i002,共12页
从大气中的热力适应、局地尺度加热和大陆尺度加热的综合效应、高原地表的摩擦作用以及波动能源等不同角度 ,根据理论分析、资料诊断和数值模拟的结果 ,并通过与落基山和安第斯山的比较 ,回顾了青藏高原抬升加热影响亚洲气候格局的机理... 从大气中的热力适应、局地尺度加热和大陆尺度加热的综合效应、高原地表的摩擦作用以及波动能源等不同角度 ,根据理论分析、资料诊断和数值模拟的结果 ,并通过与落基山和安第斯山的比较 ,回顾了青藏高原抬升加热影响亚洲气候格局的机理研究的近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适应 四叶型大陆尺度加热 高原抬升加热 定常波能源
下载PDF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I.热力适应和过流 被引量:120
2
作者 吴国雄 刘屹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3-446,共14页
利用位涡性质 ,讨论了因非绝热加热导致的大气动力特征的变化 ,阐明了大气动力过程向外加热强迫适应的原理。证明在热力适应过程中 ,沿着加热区的侧边界斜压位涡为负 ,且大于正压位涡 ,那里的大气出现对称不稳定。在加热区的上空尽管非... 利用位涡性质 ,讨论了因非绝热加热导致的大气动力特征的变化 ,阐明了大气动力过程向外加热强迫适应的原理。证明在热力适应过程中 ,沿着加热区的侧边界斜压位涡为负 ,且大于正压位涡 ,那里的大气出现对称不稳定。在加热区的上空尽管非绝热加热为零 ,仍然存在上升、辐散、反气旋环流及冷中心 ,证明这是由于“过流”引起的。通过总位涡的收支分析证明 ,由于边界层的摩擦作用 ,加热区上空多余的负位涡向外排放而成为大气中负涡度的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适应 过流 斜压位涡 正压位涡 频散 副高
下载PDF
江浙地区非空调环境热舒适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纪秀玲 王保国 +1 位作者 刘淑艳 戴自祝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00-1103,共4页
2000和2001年的夏季,对江浙地区1814名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在非空调环境下人体热感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热环境基本处于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标准舒适区之外.实测得到的热感觉低于预测值PMV(Vpm),只有Vp... 2000和2001年的夏季,对江浙地区1814名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在非空调环境下人体热感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热环境基本处于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标准舒适区之外.实测得到的热感觉低于预测值PMV(Vpm),只有Vpm的0.64倍,而80%的人群可接受的热环境有效温度上限为30℃,远高于ASHRAE推荐的舒适温度上限值26℃.表明该地区的人群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对热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从而证实对环境的适应会改变人们的心理期望和热感觉,现有的热舒适标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平均值 热感觉 心理期望 适应性 非空调环境
下载PDF
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宇峰 王进勇 陈慧梅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99,共9页
在2008—2009年为期1年的广州某高校自然通风建筑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23周共计921人次的调研数据在热环境、人体热反应及适应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我国湿热地区典型自然通风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全年变化特征,获取了热感觉与标准有... 在2008—2009年为期1年的广州某高校自然通风建筑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23周共计921人次的调研数据在热环境、人体热反应及适应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我国湿热地区典型自然通风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全年变化特征,获取了热感觉与标准有效温度的确定关系,验证了修正的PMV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得到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的期望因子为0.8,同时获得了调整服装、开窗与使用风扇等适应行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建筑 湿热地区 热舒适 热适应 现场研究 期望因子
下载PDF
不同气候区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对比 被引量:36
5
作者 曹彬 朱颖心 +2 位作者 欧阳沁 周翔 罗茂辉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9-503,共5页
根据我国的建筑热工分区,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该文针对这两个城市的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室内温度下,上海住户的热感觉投票较高,对室内温度的期望值较低,体现... 根据我国的建筑热工分区,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该文针对这两个城市的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室内温度下,上海住户的热感觉投票较高,对室内温度的期望值较低,体现出其对于室内偏冷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此外,还专门针对北京壁挂炉采暖住户进行了考察。与集中供暖相比,壁挂炉采暖形式为住户提供了室内温度的控制途径,促使人们合理地设定室内温度,并且更愿意通过行为调节来提高热舒适性,使人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筑 气候区 冬季 热环境 热适应性 现场调查
原文传递
人体热适应性与热舒适 被引量:22
6
作者 罗明智 李百战 郑洁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文参阅国内外研究成果,讨论了人体热适应性与热舒适的关系,介绍了实验室研究中的适应性和实测调查研究的适应性,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行为调节适应、心理调节适应以及生理调节适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热适应性研究对人体的热舒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热适应 热舒适 人体 行为调节适应 心理调节适应 生理调节适应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建筑室内热环境行为适应性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红 郑文茜 +3 位作者 李百战 谈美兰 高亚锋 金振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05-1812,共8页
为了研究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建筑室内人们的行为适应性,于2008-10—2010-08对夏热冬冷地区重庆、武汉、南京3个城市的非采暖空调住宅建筑进行热环境现场测试和热感觉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评价,得到3个城市80%居民... 为了研究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建筑室内人们的行为适应性,于2008-10—2010-08对夏热冬冷地区重庆、武汉、南京3个城市的非采暖空调住宅建筑进行热环境现场测试和热感觉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评价,得到3个城市80%居民可接受的夏季室内温度的上限值分别为28.9,29.0和29.6℃;冬季室内温度下限值分别为13.9,14.1和14.3℃。通过统计分析居民的行为调节方式,认为该地区人们通过有规律地增减服装的手段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开窗和使用电风扇是该地区居民用来改善夏季高温环境的有效适应性行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非采暖空调建筑 热舒适 行为适应性
下载PDF
严寒地区广场微气候舒适度与参与人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金虹 崔鹏 乔梁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共7页
室外微气候环境对于广场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广场是居民获取日照,进行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对哈尔滨典型广场的长期测试以及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冬季广场参与人数的主要因素为平均辐射温度,其次为温度与衣着... 室外微气候环境对于广场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广场是居民获取日照,进行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对哈尔滨典型广场的长期测试以及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冬季广场参与人数的主要因素为平均辐射温度,其次为温度与衣着量;室外参与人数与温度,平均辐射温度以及PET温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夏季,影响广场参与人数最主要因素为风速与湿度;哈尔滨地区的室外PET热中性温度为9~26℃,可接受范围高于其他地区,热感投票与广场总参与人数相关性较高,微气候因子的改善能够有效提高广场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热适应 参与人数 公共广场 严寒地区 生理等效温度 平均热感觉投票
原文传递
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研究(1):住宅热环境与热适应现场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昭俊 宁浩然 +1 位作者 任静 吉玉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3-79,共7页
通过对哈尔滨市集中供暖住宅进行供暖开始前、供暖初期、供暖中期、供暖末期、供暖结束后5个阶段的连续调查,得到各阶段室外气候特征、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发现住宅中人体的热中性温度随室内热环境... 通过对哈尔滨市集中供暖住宅进行供暖开始前、供暖初期、供暖中期、供暖末期、供暖结束后5个阶段的连续调查,得到各阶段室外气候特征、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发现住宅中人体的热中性温度随室内热环境和室外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得到了一系列热适应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适应 严寒地区 住宅 热环境 热中性温度 现场调查
下载PDF
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研究(4):不同建筑热环境与热适应现场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昭俊 宁浩然 +2 位作者 吉玉辰 任静 张雪香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108,共6页
冬季供暖期间对哈尔滨市住宅、办公建筑、宿舍和教室4种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和热反应主观调查,得到不同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结果表明:4种建筑环境的室温都接近ASHRAE 55中冬季热舒... 冬季供暖期间对哈尔滨市住宅、办公建筑、宿舍和教室4种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和热反应主观调查,得到不同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结果表明:4种建筑环境的室温都接近ASHRAE 55中冬季热舒适温度上限值,热中性温度接近ASHRAE 55中冬季室内热舒适温度的下限值;办公建筑和教室中的热中性温度低于住宅和宿舍的,这2种环境中的人们更偏好稍凉环境;住宅和宿舍中人们可以采用更灵活的适应性调节而获得更大的热舒适感;供暖季80%和90%热可接受的温度下限均低于冬季热舒适温度下限值20℃。从人体热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宜充分利用人体对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性,适当降低供暖温度,营造既舒适又节能的冬季室内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热环境 热适应 住宅 办公建筑 宿舍 教室 热中性温度
下载PDF
我国湿热地区使用分体空调建筑的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1):热环境与热感受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宇峰 陈慧梅 孟庆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4,共9页
在对广州某校使用分体空调建筑进行为期1年的现场调研基础上,对33周共计1 395人次的调研数据从热环境和热感受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我国湿热地区使用分体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变化特征,确定了热中性温度和80%可接受温度范围,分析了热... 在对广州某校使用分体空调建筑进行为期1年的现场调研基础上,对33周共计1 395人次的调研数据从热环境和热感受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我国湿热地区使用分体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变化特征,确定了热中性温度和80%可接受温度范围,分析了热感觉的季节变化,与人工气候室实验结果和自然通风建筑现场调研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获得了湿热地区人群在建筑环境中的热适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地区 使用分体空调建筑 现场研究 热舒适 热适应 热环境热感受
下载PDF
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研究综述与讨论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宇峰 赵荣义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8-48,共11页
分析和讨论了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研究中的三个热适应模型,综述了与热适应相关的气候室研究与现场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热适应 反馈循环 气候室研究 现场研究
下载PDF
严寒地区住宅与办公建筑热环境与热适应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昭俊 任静 +1 位作者 吉玉辰 宁浩然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以及该地区冬季适宜的供暖温度,对哈尔滨市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室内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进行了9个月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供暖期间平均室温都接近或超过24℃,办公建筑受试者的着装明显多于住宅的。热中性温...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以及该地区冬季适宜的供暖温度,对哈尔滨市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室内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进行了9个月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供暖期间平均室温都接近或超过24℃,办公建筑受试者的着装明显多于住宅的。热中性温度随着平均室温的升高而逐渐提高,既不利于人体健康,也增加了供暖能耗,建议冬季供暖采用标准推荐的下限值,且供暖初期、供暖中期和供暖末期的室温也依次降低,如依次采用20℃、19℃和18℃,以充分利用人体的热适应性,实现可持续的建筑环境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热适应 供暖温度 住宅 办公建筑 严寒地区
原文传递
华东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趋势预估及农业适应对策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军 陈惠 +4 位作者 陈艳春 黄敬峰 张皓 杨太明 高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69-2075,共7页
根据华东地区1961—2004年27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华东地区>0℃初终日期、持续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华东地区>0℃积温和持续日数分别增加了5.18~9.53℃.d.a-1和0.22~0.60d.a-1,>0℃初日提前了... 根据华东地区1961—2004年27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华东地区>0℃初终日期、持续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华东地区>0℃积温和持续日数分别增加了5.18~9.53℃.d.a-1和0.22~0.60d.a-1,>0℃初日提前了0.22~0.46d.a-1,>0℃终日推迟了0.01~0.14d.a-1(福建省除外)。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0℃积温增加285~402℃.d,持续日数增加7~18d。各季节>0℃积温呈增加趋势,而山东省夏季积温呈减少趋势。到2070年华东地区>0℃积温为6831.4~8585.6℃.d,增幅为283.5~1803.8℃.d;除山东省外,华东其余省市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以上。为适应华东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农业上应进一步调整作物品种结构、适当提高复种指数、加强病虫草害监测预测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趋势预估 农业适应性 华东地区
原文传递
我国湿热地区使用分体空调建筑的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2):适应行为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宇峰 陈慧梅 孟庆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3,共9页
对受试者在建筑热环境中调整服装、开窗、使用风扇和启停空调器等适应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我国湿热地区人群在使用分体空调建筑中的适应行为特征,确定了适应行为变化的有效温度范围和关系式,并在与以往研究结果的综合对比中获得了湿... 对受试者在建筑热环境中调整服装、开窗、使用风扇和启停空调器等适应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我国湿热地区人群在使用分体空调建筑中的适应行为特征,确定了适应行为变化的有效温度范围和关系式,并在与以往研究结果的综合对比中获得了湿热地区人群在建筑环境中的热适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地区 使用分体空调建筑 现场研究 热舒适 热适应 适应行为
下载PDF
我国湿热地区人群基础热舒适反应研究(2):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宇峰 陈慧梅 +1 位作者 王进勇 孟庆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0,25,共6页
基于我国湿热地区人群的气候室实验结果,从心理热反应、生理热反应和生理-心理关系等多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对比与分析,发现现行国际标准不适用于我国湿热地区,生理热习服和心理热适应是其重要原因。考虑热习服和热适应的影... 基于我国湿热地区人群的气候室实验结果,从心理热反应、生理热反应和生理-心理关系等多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对比与分析,发现现行国际标准不适用于我国湿热地区,生理热习服和心理热适应是其重要原因。考虑热习服和热适应的影响作用,建立我国湿热地区人群的生理热调节模型与心理-生理模型,是掌握其基础热舒适反应规律、合理制定热环境标准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湿热地区 生理热习服 热适应
下载PDF
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研究(3):散热器供暖环境下热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昭俊 康诚祖 +1 位作者 宁浩然 吉玉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3,共5页
为了考察冬季供暖期间室外气温变化时不同室内温度对人体生理反应和心理热反应的影响,在散热器供暖的微气候室中,对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心率和血压等生理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对其热感觉和热舒适等主观热反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供暖初期、... 为了考察冬季供暖期间室外气温变化时不同室内温度对人体生理反应和心理热反应的影响,在散热器供暖的微气候室中,对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心率和血压等生理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对其热感觉和热舒适等主观热反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供暖初期、中期和末期人体生理反应和心理热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冬季室外气温的下降,人们会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偏冷的环境,对室内温度期望不高,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中感觉越来越热;相同的室外气温下,随着室内温度的降低,人体的皮肤温度会降低,心率下降;当室外气温下降而室内温度相同时,人体手臂皮肤温度显著升高,心率加快。说明随着冬季供暖期室外气温的逐渐降低,人们对偏冷环境的热适应性增强,这为严寒地区人体心理适应和生理习服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热适应性 散热器供暖 热反应 热感觉 热舒适 皮肤温度 心率
下载PDF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s on nitrification differ among ammonia oxidizer communities from three alpine soil habitats 被引量:10
18
作者 Brooke B. OSBORNE Jill S. BARON Matthew D. WALLENSTEIN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Climate change is altering the timing and magnitude of biogeochemical fluxes in many high- elevation ecosystems.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alpine nitrification rat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fluence ecosystem scale res... Climate change is altering the timing and magnitude of biogeochemical fluxes in many high- elevation ecosystems.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alpine nitrification rat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fluence ecosystem scale respons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changing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may influence ammonia oxidizers and nitrification activity, we conducted laboratory incubations on soils collected in a Colorado watershed from three alpine habitats (glacial outwash, talus, and meadow). We found that bacteria, not archaea, dominated all ammonia oxidizer communities. Nitrification increased with moisture in all soils and under all temperature treatments. However, temperature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nitrification rates in all soils. Site-specific temperature trends suggest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ist ammonia oxidzer communities in soils with greater in situ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and specialists in soils with more steady temperature regimes. Rapidly increasing tempera- tures and changing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could explain recent observations of increased nitrate production in some alpine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global change Loch Valewatershed NITRIFICATION thermal adaptation
原文传递
极端嗜热微生物及其高温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曾静 郭建军 +2 位作者 邱小忠 王贤卓 袁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7,共8页
极端嗜热微生物在高温条件下生长繁殖,其必然具有适应高温环境的特殊细胞结构、基因类型以及生理生化机制。极端嗜热微生物的研究对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极端嗜热微生物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极端嗜热微生物中细胞膜、核酸分子、... 极端嗜热微生物在高温条件下生长繁殖,其必然具有适应高温环境的特殊细胞结构、基因类型以及生理生化机制。极端嗜热微生物的研究对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极端嗜热微生物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极端嗜热微生物中细胞膜、核酸分子、蛋白质分子、代谢产物和辅酶的高温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旨为极端嗜热微生物以及来源于极端嗜热微生物的各种生物分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嗜热微生物 热稳定性 高温适应机制
下载PDF
集热蓄热墙保温构造形式优化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晨 刘艳峰 +1 位作者 王登甲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89-2895,共7页
将集热蓄热墙物理模型简化,采用数值模拟和实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保温构造形式下墙体的动态集热供热特性。结果表明:外保温构造的集热蓄热墙,其对流供热量受太阳辐照变化敏感,昼间瞬时供热量大,集热效率最高;而采用内保温、无保... 将集热蓄热墙物理模型简化,采用数值模拟和实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保温构造形式下墙体的动态集热供热特性。结果表明:外保温构造的集热蓄热墙,其对流供热量受太阳辐照变化敏感,昼间瞬时供热量大,集热效率最高;而采用内保温、无保温时,二者规律相似,墙体蓄热能力强,供热量在时间上分布更为均匀。通过对集热蓄热墙式太阳房室内热环境的模拟计算分析,提出拉萨地区集热蓄热墙宜采用无保温或内保温形式,且可基本满足全天热舒适需求;西宁地区采用外保温形式时,可满足白天时段房间的供暖需求,夜间尚需其他主动采暖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热蓄热墙 保温层 热特性 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