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伊继东 冯用军 杨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9,共6页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该理论的有关思路、原理和方法可为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参照范式。本文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确定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增长极和次级区域,提出了云南省高...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该理论的有关思路、原理和方法可为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参照范式。本文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确定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增长极和次级区域,提出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思路。研究结论可为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理论 云南省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增长极 梯度增长
下载PDF
湾区区域经济下协同层城市发展战略新思考--以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市发展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黎传熙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60-67,共8页
通过总结世界著名三大湾区的共同特点、发展策略以及成功经验,梳理湾区经济的本质特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肇庆市和世界湾区经济的差距,通过数理统计等手段综合分析肇庆市发展的优劣势和问题,结合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提出... 通过总结世界著名三大湾区的共同特点、发展策略以及成功经验,梳理湾区经济的本质特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肇庆市和世界湾区经济的差距,通过数理统计等手段综合分析肇庆市发展的优劣势和问题,结合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提出肇庆市发展湾区经济的策略建议:肇庆市应依托国家级和省市层面政策支持推动湾区经济发展;利用肇庆市土地资源优势,拓展城市战略发展新空间;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肇庆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凭借外溢功能驱动湾区经济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这些举措对肇庆市快速融入湾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协同合作、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区经济 协同层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 非均衡发展理论 增长极理论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进及其评议
3
作者 马光威 王江波 李蓬实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2-58,共7页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到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又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到迈向“共同富裕”,实现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我国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在探索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到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又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到迈向“共同富裕”,实现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我国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在探索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三步走”“先富共富”“两个大局”等非均衡发展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时期,总结我国对非均衡发展思想探索的理论逻辑及其发展,对于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理论 三步走 先富共富 两个大局
下载PDF
构建经济增长极的实践回顾及理论分析
4
作者 钱小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增长极理论是以不平衡发展理论为基础的 ,在发展经济的产业关联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各地区培育经济增长极的实践较为丰富。各种不同类型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其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经济的区位集聚是现象 ,经济的产业集聚是实质。产... 增长极理论是以不平衡发展理论为基础的 ,在发展经济的产业关联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各地区培育经济增长极的实践较为丰富。各种不同类型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其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经济的区位集聚是现象 ,经济的产业集聚是实质。产业的区位高度聚集产生极化效应 ,形成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创新是发展推进型企业和产生极化效应的动力。一个地区创新要素是多元的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如何 ,集成整合程度怎样 ,对增长极形成影响极大。在增长极形成过程中 ,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是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是重要因素 ;有关“非经济因素”是基本条件。经济增长极实践的借鉴以及结合理论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极 不平衡发展理论 创新资源 非经济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