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伦理特质及其当代困境——梁漱溟社会结构理论研究之一 被引量:8
1
作者 赖志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这是梁漱溟社会结构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开展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梁漱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从文化的本体意义及其在历史领域中的显现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前一个层面他高度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这是梁漱溟社会结构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开展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梁漱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从文化的本体意义及其在历史领域中的显现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前一个层面他高度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在后一个层面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系统深入地分析批判。他认为,社会关系伦理化将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两人之间的个人关系,这是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前提和基础。时隔半个多世纪,梁漱溟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分析对我们透视中国当代社会种种现象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社会结构理论 伦理本位 社会关系伦理化 中介性关系
下载PDF
旅游演艺项目游客游后推荐行为影响因素与机理——以抚州《寻梦牡丹亭》演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文明 裴路霞 +6 位作者 孙玉琴 敖琼 林文凯 周小花 李耀宗 李思逸 陆波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6-223,共8页
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游客的在场体验是多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以《寻梦牡丹亭》旅游演艺观演体验有效问卷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以游客“游前”专业素养为自变量,游客“游后”推荐行为为因变量,游客在场体验社会建构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游客的在场体验是多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以《寻梦牡丹亭》旅游演艺观演体验有效问卷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以游客“游前”专业素养为自变量,游客“游后”推荐行为为因变量,游客在场体验社会建构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发现:游客“游前”专业素养并未直接导致“游后”推荐行为的发生;游客在场体验社会建构中在场剧情感知与在场叙说显著正向影响“游后”推荐行为;游客在场体验社会建构在游客“游前”专业素养与游客“游后”推荐行为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据此,旅游演艺项目的管理者可在“游前”加强对游客普及旅游演艺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游客的专业素养;在“游中”加强剧情传播及氛围营造、关注游客对演艺标志的再造、强化演艺景观符号化、提升游客的在场体验,以更好地引导游客的“游后”推荐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演艺 社会建构理论 旅游体验 推荐行为 专业素养 《寻梦牡丹亭》
原文传递
企业社会网络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未未 陈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10期171-173,共3页
社会网络作为企业的重要隐性资源,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阐述了社会网络的核心理论,分析了企业对社会网络的需求,探讨了构建企业社会网络的思路。
关键词 企业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理论 网络构建
下载PDF
新时期的传媒现实期待——新闻精品建构论
4
作者 孔祥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33,共9页
中国“入世”带来了传媒格局的喜人变化。与此同时,传媒低俗之风“愈演愈烈”的严峻现实也对理论界提出了挑战。本文借鉴西方的社会建构理论,提出了以“新闻精品”为诉求点建构新的传媒现实,从而取代传媒低俗化生存状态的假想;继而以概... 中国“入世”带来了传媒格局的喜人变化。与此同时,传媒低俗之风“愈演愈烈”的严峻现实也对理论界提出了挑战。本文借鉴西方的社会建构理论,提出了以“新闻精品”为诉求点建构新的传媒现实,从而取代传媒低俗化生存状态的假想;继而以概念界说和理论解释进行新闻精品理论的建构。研究显示,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五个一’精品工程”背景下的“新闻精品”,本质上源于新闻人对于新闻和精品的一种“新的认识”和基于新闻报道文法的一种“理想类型”建构。其认识和建构存在三个维度,即事实显度、思想深度和人文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理论 传媒现实建构 新闻精品 “理想类型”
下载PDF
从社会建构论角度看“街区制”新政
5
作者 王芳 《四川建材》 2022年第8期227-228,共2页
尽管传统封闭式住宅小区仍是国内住宅建设的标准模板,却受到越来越多的争议。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了进一步适应未来城市的建设规划,“街区制”新政提出并开始推广,对我国城市规划理念及人们的思想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它不是对封闭式住... 尽管传统封闭式住宅小区仍是国内住宅建设的标准模板,却受到越来越多的争议。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了进一步适应未来城市的建设规划,“街区制”新政提出并开始推广,对我国城市规划理念及人们的思想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它不是对封闭式住宅的否定,而是反映了新的历史文化需求,赋予城市规划建设更多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封闭式住宅 街区制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 被引量:99
6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32,共12页
 本文对旧式现代性的危机和新型现代性的崛起,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会学的分裂传统和当代建构主义社会学的重建努力做了清理和评述。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的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化...  本文对旧式现代性的危机和新型现代性的崛起,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会学的分裂传统和当代建构主义社会学的重建努力做了清理和评述。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的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正式提出了社会互构论———一种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学基本理论,并对这一理论做了概括性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社会学 学术传统 个人 自然 社会 中国 社会转型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中国扶贫历程中的个人与社会——社会互构论的诠释理路 被引量:30
7
作者 郑杭生 李棉管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与社会学基础理论存在二元对立一样,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之一的贫困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个体主义范式与社会结构范式的二元对立。与此对应,中国扶贫实践也明显分野为个体主义扶贫范式和社会结构扶贫范式,这两种范式分别代表了中国扶贫历程... 与社会学基础理论存在二元对立一样,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之一的贫困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个体主义范式与社会结构范式的二元对立。与此对应,中国扶贫实践也明显分野为个体主义扶贫范式和社会结构扶贫范式,这两种范式分别代表了中国扶贫历程的两个阶段。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原则,中国扶贫应该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参与、多元互动和制度之间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个体主义范式 社会结构范式 社会互构论
原文传递
合作博弈:乡村贫困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基于社会互构论的阐释 被引量:20
8
作者 方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野,运用交叉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乡村贫困治理场域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乡村贫困治理的地方性实践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并非整体性的静态固化格局,而是因不同的互动情境呈现出多元...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野,运用交叉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乡村贫困治理场域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乡村贫困治理的地方性实践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并非整体性的静态固化格局,而是因不同的互动情境呈现出多元性的动态实践特征和持续演化过程,表现为一种制度化程度低、策略性行动强的"合作博弈"的实体关系。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寻求贫困治理合作的可能性,贫困治理的目标一致程度和行动主体的利益契合程度是影响二者博弈最终走向的关键变量。借助于这种互动模式,社会组织在当前行政治理体系异常强大、社会主体性发育水平尚处低位的时代背景下,嵌入到乡村发展场域中,不仅发挥了贫困治理的实际功能,还获得了组织自身的发展空间。不过,由于转型期国家的主导地位,合作博弈的过程本质上还是以呼应政府部门偏好为核心特征,从而强化贫困治理中工具主义导向的事本逻辑,而更长远的社会价值的追求依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社会互构论 合作博弈 利益契合
下载PDF
党建引领为基础的互构式农业组织化研究——张掖市柳新区党组织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高雪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2,共9页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命题。运用社会互构论对张掖市柳新区党组织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以党建引领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实践,柳新区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互构式“惠农共...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命题。运用社会互构论对张掖市柳新区党组织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以党建引领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实践,柳新区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互构式“惠农共同体”,不仅打通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渠道,也促进了党建链与产业链的有机整合;从互构主体及其互构关系、互构过程及方式、互构域、互构效果等几个方面对案例进行了解析,探讨了柳新区各级党组织与小农户形成的“互构、共在、共生”状态,以期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可能路径提供启发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党建引领 农业组织化 小农户 惠农共同体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赜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亚莉 周怡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社会互构论认为政治社会化具备交互性、多元性、谐变性的基本特征。研究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应从教化和内化的关系入手,明确互构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关注个人主体性的发挥机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联动方法论上存在与多元主体交互的广度... 社会互构论认为政治社会化具备交互性、多元性、谐变性的基本特征。研究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应从教化和内化的关系入手,明确互构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关注个人主体性的发挥机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联动方法论上存在与多元主体交互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利用新兴网络主体赋能的形式尚待发掘的问题,在个人主体性发挥路径方面存在尚未掌握内化规律、尚未充分利用反向型塑功能的问题,导致联动时出现主体单一、交互不足、谐变受阻。针对此,应在宏观层面充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空间,探索校内和校外以及虚拟空间中多重场域联动育人功效;在微观层面关注受教育者内化过程,通过锚定“Z世代”的群体特质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建立良性“互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政治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超越经典二元对立社会学方法论的新探索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晓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社会互构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元问题的追索,真正找到了整合、超越经典二元对立社会理论的终极根源,成功超越这些经典二元对立式的社会理论,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经验的强大解释工具。社会互构理论体系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学发出了自己... 社会互构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元问题的追索,真正找到了整合、超越经典二元对立社会理论的终极根源,成功超越这些经典二元对立式的社会理论,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经验的强大解释工具。社会互构理论体系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学发出了自己的理论声音,提振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同行面前的自信心,这方面的贡献可能超过该理论本身,对于建设具有"神州气派"、"中国特质"的中国社会学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个人与社会关系 二元对立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与自我身份叙事的认知路径阐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纯磊 何丽 冯蕾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129,共8页
身份研究经历了从先验先知、主体内省到社会论的裂变与转型。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多重自我表征身份构建的理论有多种,其中类化、认同与比较是身份构建的基本环节。一体化叙事行为缩短了自我认知与自我身份构建之间的距离... 身份研究经历了从先验先知、主体内省到社会论的裂变与转型。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多重自我表征身份构建的理论有多种,其中类化、认同与比较是身份构建的基本环节。一体化叙事行为缩短了自我认知与自我身份构建之间的距离。自我身份构建的基本途径是叙事,自我叙事是自我身份构建的核心。从自我主观印象到形式化的描述不仅对叙事是必需的,而且是自我认知阐释的方式。基于社会互构论,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从叙事、自我、身份进行三维重构,探索叙事在自我身份建构与认知过程中的效用。研究发现:社会认同影响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认知通过自我叙事、心理叙事和伦理叙事得以展现;离散的事件通过自我叙事构建完整的生活;自我身份建构通过有效的叙事系统完成。叙事视角的语言学概念将叙事的事件、行为、人物和相关情况与叙事者观点联系起来,叙事视角对深度分析事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身份叙事 自我认知 身份构建 有效叙事 社会互构论
下载PDF
并存、互构、谐变——社会互构论视域下档案意识的二元构成及其共建同升
13
作者 葛悦 郭朗睿 丁华东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9期42-50,共9页
社会互构论着力于理解和阐释多元行动主体间相互形塑、同构共生的社会现象及其关系机制,为研究“档案意识”这一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和多元的主体互构关系提供了思想工具。在深入考察和剖析档案意识内部结构性矛盾后可以发现,“专业”主... 社会互构论着力于理解和阐释多元行动主体间相互形塑、同构共生的社会现象及其关系机制,为研究“档案意识”这一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和多元的主体互构关系提供了思想工具。在深入考察和剖析档案意识内部结构性矛盾后可以发现,“专业”主体和“社会”主体的二元划分和各自差异性的档案认知构成了矛盾存在的基础。专业档案意识和社会档案意识之间的互构经由智性逻辑机制、意志驱动机制、实践反思机制和情性调适机制发生,并由此实现对各主体社会行动及意义的推进、调节和创新。档案意识谐变的目标在于打造档案意识共同体,这离不开解释语境的共融和互构场域的延伸,而依托“记忆”这一理论要素的联结和社会主体的再生产,档案意识的共建同升得以以实践为最终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意识 社会互构论 社会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共同体
下载PDF
社会互构的理路与东亚的共同繁荣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杭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东亚通过独具特色的进程形成了与欧美现代化极为不同的发展模式。东亚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点也许在于一些学者所 说的"文化东亚",即儒教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文化内聚力和整合力。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模式... 东亚通过独具特色的进程形成了与欧美现代化极为不同的发展模式。东亚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点也许在于一些学者所 说的"文化东亚",即儒教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文化内聚力和整合力。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 威权机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都有着某种共性。如果用"社会互构论"的眼界和理路,可以将中、日、韩三国 为核心的东亚视为"区域性互构共生体系"或称"东亚互构共生域"。这里的"互构"是从主体行动、权力、权益的自主性和平等性 来检视"东亚互构共生域"前景的。主体的差异性是"社会互构"的基本预设前提,因为差异才可以言互构,越是差异也就越要求 互补,通过求同存异的过程来求得互构共生的最佳值。东亚的兴起本身可以看作是对西方旧式现代性的一个有力挑战。中、日、 韩三国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共同关注,将重建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新型现代性的实践。通 过对三国的共性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力、政党和政府精英的腐败、三国自由贸易的推进,以及经济、 政治、文化领域如何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将对东亚和亚太地区、对国际关系秩序以及全球化进程形成深远的影响。中、日、韩三 国应当尽可能地达到三赢互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新型现代性 东亚区域性互构共生体系
下载PDF
学习障碍的界定及社会建构说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高明 黄娟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2-87,共6页
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界对学习障碍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议。以往对学习障碍进行界定的方法主要弊端在于界定模糊,以及从生物——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自视角进行界定,这造成学习障碍界定的混乱。社会建构说重建了学习障碍形成的理论... 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界对学习障碍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议。以往对学习障碍进行界定的方法主要弊端在于界定模糊,以及从生物——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自视角进行界定,这造成学习障碍界定的混乱。社会建构说重建了学习障碍形成的理论并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观点的学习障碍概念,认为学习障碍是个体在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自我认同。社会建构理论催生了对学习障碍学生全新的教育方式——非标签化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将学习障碍学生纳入到普通学校中,使他们与普通学生同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障碍界定 社会建构说 应用 启示
原文传递
基于抖音平台的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润兰 《兰台世界》 2022年第5期45-49,52,共6页
[目的/意义]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明确社会力量在档案事务中的地位,有利于提高档案服务的效率;[方法/过程]通过梳理抖音平... [目的/意义]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明确社会力量在档案事务中的地位,有利于提高档案服务的效率;[方法/过程]通过梳理抖音平台中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类型与特点等发展现状,从社会互构的角度研究社会力量与档案公共文化的关系,总结基于抖音平台的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结论/发现]实现基于抖音平台的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需要协调社会力量、档案机构与抖音平台之间的关系,加强三者的合作,实现三者的共赢,共同为档案事业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抖音平台 社会力量 档案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互构论
原文传递
社会互构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红”现象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杨帆 黎晓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0-74,共5页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红"这一新兴职业,并使其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在这个过百万的庞大群体中,大学生"网红"占相当比例,形成了"大学生网红"现象。结合当代"大学生网红"...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红"这一新兴职业,并使其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在这个过百万的庞大群体中,大学生"网红"占相当比例,形成了"大学生网红"现象。结合当代"大学生网红"现象根植的中国社会背景,运用郑杭生教授提出的"社会互构论",认为"大学生网红"现象是社会主体互构的产物,建议基于互构主体采取复合措施,规范大学生"网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大学生 网络红人 规范引导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视野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静丽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3期52-54,共3页
本文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基础,从近年来愈发严重的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现象出发,依托于多年高校学生工作经验所提供的广泛的现实基础,认为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建构主体的多元性,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干... 本文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基础,从近年来愈发严重的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现象出发,依托于多年高校学生工作经验所提供的广泛的现实基础,认为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建构主体的多元性,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性,逐步引导组织服务意识成为高校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的主流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学生干部 价值型塑 组织服务意识
下载PDF
城市单身青年的身份认同探究——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昕苗 卫甜甜 任明明 《北京青年研究》 2021年第1期13-21,共9页
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研究提出单身青年的身份认同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互构的结果,单身青年既潜移默化的接受着来自"他者"对于单身者婚恋的看法和态度,也在不断向外界输出自我对于单身状态的理解和演绎,这一过程总体上呈现出正向谐... 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研究提出单身青年的身份认同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互构的结果,单身青年既潜移默化的接受着来自"他者"对于单身者婚恋的看法和态度,也在不断向外界输出自我对于单身状态的理解和演绎,这一过程总体上呈现出正向谐变与反向递变并行的复杂趋势。单身青年通过与国家、利益群体以及个人丛的多重互构共变构建身份认同、形成群体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在现代与传统的交织中,根据互构向度和量级的不同,单身青年分化形成了"恐单族"、"安单族"和"乐单族"三种不同的单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身 身份认同 社会互构论 单身类型
下载PDF
论道德法律化的可行性及实施领域界定——社会互构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洪涛 《理论观察》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道德法律化的理论依据是道德与法律的深远的渊源关系,道德与法律同属调整和维持人类行为关系的规范,道德与法律的互化是以道德法律化为前提的。在社会转型期,道德本身面临困境的现实情况下,一定的道德规范进入到立法程序之内,形成为法... 道德法律化的理论依据是道德与法律的深远的渊源关系,道德与法律同属调整和维持人类行为关系的规范,道德与法律的互化是以道德法律化为前提的。在社会转型期,道德本身面临困境的现实情况下,一定的道德规范进入到立法程序之内,形成为法律条文,并具有法律效力,即道德法律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社会互构理论的视角看来,道德法律化变得更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法律 道德法律化 法律道德化 社会互构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