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曾晓云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8-179,181,共3页
从“五色”、“五行”、“吉利、驱邪”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形成,指出现代设计应深入了解传统色彩观对现代人的影响,结合产品、环境、使用对象,推陈出新地表现相关主题。
关键词 色彩 五行说 吉利 驱邪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 被引量:18
2
作者 邵晓姣 成泽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36-137,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更能促进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下载PDF
《内经》时间医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14
3
作者 邢玉瑞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6,共2页
《内经》有关时间医学的思想 ,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以及相关的天文历法理论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天人合一观与阴阳五行学说 ,并由此规定和指导着《内经》理论的取向 ,使其着重把人视作生命功能状态和信息传导的流动过程 ,研究... 《内经》有关时间医学的思想 ,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以及相关的天文历法理论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天人合一观与阴阳五行学说 ,并由此规定和指导着《内经》理论的取向 ,使其着重把人视作生命功能状态和信息传导的流动过程 ,研究人体生命运动的时间节律。但《内经》有关时间医学的认识 ,大多属于外源式的 ,许多问题还需要用科学理性精神加以分析 ,特别是需要通过临床实践或实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时间医学 天人舍一 阴阳五行
下载PDF
基于太虚原象理论探讨五行音乐疗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晨 林法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15-6119,共5页
《灵枢·邪客》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人体五脏与五音相应,以天人相应和五行学说为基础,以“五音内动五脏”“以情胜情”及“辨证施乐”开创了五行音乐疗法。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文章基于“太虚原象、大制不... 《灵枢·邪客》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人体五脏与五音相应,以天人相应和五行学说为基础,以“五音内动五脏”“以情胜情”及“辨证施乐”开创了五行音乐疗法。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文章基于“太虚原象、大制不割”的中医整体观探讨五行音乐疗法,阐述了五行音乐疗法的起源、特性和临床疗效,并通过中医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出因人施乐、因时施乐、因地施乐的辨证施乐方法,以期为五音的疗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原象 整体观 五行学说 五行音乐 体质辨证 情志辨证 因时施乐 因地施乐
原文传递
隐喻的逻辑与信念修正——一种更适合中医研究的逻辑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瑨 庄梅云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83-1586,共4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精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辨证论治的具体过程。本文通过使用逻辑学的方法对辨证论治的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指出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是一个信念修正的过程,中医理论体系的根源是隐喻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精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辨证论治的具体过程。本文通过使用逻辑学的方法对辨证论治的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指出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是一个信念修正的过程,中医理论体系的根源是隐喻的,隐喻认知的逻辑和信念修正是一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研究的逻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类比推理 五行学说 信念修正 隐喻的逻辑 隐喻认知
下载PDF
基于子午流注探讨五音疗疾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宇婷 吴蓓蓓 +2 位作者 蔡迎 叶然 林法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884-4887,共4页
五音与子午流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五行理论将子午流注赋予五音属性,使五音与子午流注形成了对应关系。在子午流注的理论基础上研究五音疗疾的机制对五行音乐疗效的发挥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子午流注在辨时施乐及经络腧穴中的应... 五音与子午流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五行理论将子午流注赋予五音属性,使五音与子午流注形成了对应关系。在子午流注的理论基础上研究五音疗疾的机制对五行音乐疗效的发挥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子午流注在辨时施乐及经络腧穴中的应用,五音与子午流注的关系,以及子午流注择时施乐方法,为五音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并为因时施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音乐 子午流注 五音疗疾 因时施乐 机制 五行理论
原文传递
命门与三焦关系浅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齐城成 孙悦 +5 位作者 丁成华 王河宝 董艳玉 郑绍勇 顾佳 毛卓鹏 《医学争鸣》 CAS 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
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命门是人体的第六脏,并与三焦形成阴阳表里的对应关系。命门为水中之阳,三焦为火中之阴,形式上符合五行学说。命门藏元气,通行三焦以发挥作用;三焦运后天之气下行,培补先天元气,这样形成了一个升降的... 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命门是人体的第六脏,并与三焦形成阴阳表里的对应关系。命门为水中之阳,三焦为火中之阴,形式上符合五行学说。命门藏元气,通行三焦以发挥作用;三焦运后天之气下行,培补先天元气,这样形成了一个升降的体系,以产生人体不竭的生命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门 三焦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下载PDF
论《内经》应用五行学说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吉全 黎敬波 《山东中医杂志》 2011年第5期291-292,295,共3页
五行学说是建立在哲学思辨基础上的一般规律,由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内经》对五行学说的运用是有变化的,这主要体现在:就五行与五藏的配位来说,《内经》采取的是性质配位法,即根据五藏的生理性质与五行进行匹配;探索五藏的生理... 五行学说是建立在哲学思辨基础上的一般规律,由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内经》对五行学说的运用是有变化的,这主要体现在:就五行与五藏的配位来说,《内经》采取的是性质配位法,即根据五藏的生理性质与五行进行匹配;探索五藏的生理功能时不受四时五行性质的局限;包含了五行五藏的思想的萌芽;五行同行间灵活的"通应思想";灵活的疾病传变思想;提出了五行乘侮、五行胜复的思想。《内经》运用五行学说而不拘于五行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机械应用五行学说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五行 五行学说 五藏 五行生克
下载PDF
五行生克内涵辨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正山 张其成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五行相生和相克是五行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医学界的主流认识,倾向于把相生定义为促进作用,把相克定义为制约作用,这种定义并不完全合理。相生的涵义有两层:第一层,是时间、空间和属性上的相续;第二层,才是促进作用。相克的涵义也... 五行相生和相克是五行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医学界的主流认识,倾向于把相生定义为促进作用,把相克定义为制约作用,这种定义并不完全合理。相生的涵义有两层:第一层,是时间、空间和属性上的相续;第二层,才是促进作用。相克的涵义也有两层:第一层,是时间、空间和属性上的相离和对待;第二层,才是抑制作用。第一层涵义是本质的、绝对的,第二层涵义则是派生的、相对的。相生强调的是相续和同一,而相克强调的则是相离和差别。正确认识相生相克的涵义,对完善中医基础理论,避免逻辑混乱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相续 相离与对待
下载PDF
以五脏病证为例探讨中医学辨病论治体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龙 任慧霞 +2 位作者 朱珂 朱晓晓 王常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303-6308,共6页
应用文献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中的逻辑分析和系统分析对五脏病辨病论治体系进行相关研究。五脏病辨病论治体系以五脏生、长、化、收、藏的特性将疾病分为5类,并以五脏的特性对病名进行病位、病机的限制,进而使得病名具有特异性,指导临... 应用文献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中的逻辑分析和系统分析对五脏病辨病论治体系进行相关研究。五脏病辨病论治体系以五脏生、长、化、收、藏的特性将疾病分为5类,并以五脏的特性对病名进行病位、病机的限制,进而使得病名具有特异性,指导临床辨病论治的应用。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五脏病病机的变化具有规律可循。五脏病的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分别获得五色、五音、五味、五脉的信息而确定病在何脏,再依五脏五行脉法和虚实证候的不同,判定五脏病的虚实。五脏病的治疗以《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所述五脏补泻所需药味为准则,选取适当的药物。五脏病辨病论治体系具有成熟的理论和诊疗方法,它的提出有助于中医辨病论治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病 辨病论治体系 五行学说 病机
原文传递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间的哲学桥梁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4期22-28,共7页
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基础的,尤其是阴阳、五行等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其中所蕴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观、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等观点,既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其与现代医学交流的桥梁。因此,应该用现代哲学的眼光重... 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基础的,尤其是阴阳、五行等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其中所蕴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观、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等观点,既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其与现代医学交流的桥梁。因此,应该用现代哲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医学的传统哲学基础,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验证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并利用中医的哲学思想指导现代医学研究,共同促进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下载PDF
略论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德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5,11,共6页
本文重点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文章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对阴阳和五行的起源和形成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最后简要地论述了它们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与发展,从而说明阴阳、五行范畴的重要哲学价... 本文重点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文章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对阴阳和五行的起源和形成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最后简要地论述了它们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与发展,从而说明阴阳、五行范畴的重要哲学价值,这对于明白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起源 形成 运用 发展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从肝-脾-肺三脏论治 以通为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伟茹 白光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肝-脾-肺"三脏论治,以通为用,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标本兼顾的理念。本文阐述了它提出的理论依据,强调GERD应以"肝-脾-肺"三脏同治为基本治法,通畅郁闭为最终目的,按照GER... 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肝-脾-肺"三脏论治,以通为用,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标本兼顾的理念。本文阐述了它提出的理论依据,强调GERD应以"肝-脾-肺"三脏同治为基本治法,通畅郁闭为最终目的,按照GERD的发生和演变分3期治疗,最终使"五脏元真通畅,胃气通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从“肝-脾-肺”三脏论治 以通为用 藏象学说 五行学说
下载PDF
由慢性胃炎的诊疗谈中医五行学说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英瑞 张英菊 李妍怡 《河南中医》 2018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难治性慢性胃炎病机与中医情志因素对肝脏正常疏泄功能的破坏从而造成的脾胃功能异常相近。中医理论中肝、脾两脏在五行中分别归属木、土。而木克土,土虚木乘,临床则症见胁肋胀痛,早饱,反酸等。根据五行学说此为相乘... 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难治性慢性胃炎病机与中医情志因素对肝脏正常疏泄功能的破坏从而造成的脾胃功能异常相近。中医理论中肝、脾两脏在五行中分别归属木、土。而木克土,土虚木乘,临床则症见胁肋胀痛,早饱,反酸等。根据五行学说此为相乘,治则抑木补土,通过养血柔肝,疏肝理气,补脾和胃等治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五行学说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下载PDF
藏医学“五元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的异同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腾飞 孙洪昊 +1 位作者 毛萌 任小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0-424,共5页
五元学说是藏医学的核心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了藏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药剂学、治疗学等整个学科领域;但目前对此学说的理解存在偏差,尤其是藏医五元学说与中医五行学说的异同存在一些模糊的观念。本文从藏医药学中五元... 五元学说是藏医学的核心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了藏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药剂学、治疗学等整个学科领域;但目前对此学说的理解存在偏差,尤其是藏医五元学说与中医五行学说的异同存在一些模糊的观念。本文从藏医药学中五元的基本涵义、五元学说的来源、藏医学中五元学说、五行学说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学 中医学 五元学说 五行学说 应用
下载PDF
从五脏五行配属关系的多样性看医学发展的轨迹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玉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五行学说在进入理论深化的过程中 ,表现了广泛的渗透性。五行学说在向医学渗透的过程中 ,曾出现过不同的五行配五脏的关系模式 ,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对各种模式反复进行验证 ,才找出应用于医疗实践行之有效的五行五脏的配属模式 。
关键词 五行学说 五脏五行配属关系 发展轨迹 多样性
下载PDF
陈晓雯运用五行学说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璟 陈晓雯 《河南中医》 2021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病变脏腑与肝、心、脾、肺、肾密切相关,主要责之于肝。陈晓雯教授治疗甲亢以疏肝泻火养阴为治疗原则,常用夏栀调瘿合剂加减,并根据五行学说进行辨脏论治。木乘土多见于甲亢早期,治宜疏肝泻火、益气健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病变脏腑与肝、心、脾、肺、肾密切相关,主要责之于肝。陈晓雯教授治疗甲亢以疏肝泻火养阴为治疗原则,常用夏栀调瘿合剂加减,并根据五行学说进行辨脏论治。木乘土多见于甲亢早期,治宜疏肝泻火、益气健脾,药用夏栀调瘿合剂加柴胡、牡丹皮、茯苓、白术、炙甘草;木侮金可见于甲亢各期,治宜清肝益肺,药用夏栀调瘿合剂加黄芩、蝉蜕、瓜蒌皮、桔梗、黄芪、麦冬、南沙参等;母病及子可见于甲亢各期,治以泻肝清心,或清火养心,或清热化痰之法,常用夏栀调瘿合剂加黄连、芦根、牡丹皮、淡竹叶、莲子;子病犯母多见于甲亢中晚期,治疗在清肝的同时注重滋补肝肾,药用夏栀调瘿合剂加当归、黄精、女贞子、益母草、桑椹子、熟地黄、玄参。临床诊治甲亢时需注意审因求本,明辨病脏,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辨脏论治,为临床治疗甲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五行学说 木乘土 木侮金 母病及子 子病犯母 陈晓雯
下载PDF
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尚拱 高剑波 烟建华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五行学说是中医藏象理论的主要基础之一。本文依据对于中医理论形成过程的认识,试用通径分析为主的统计学方法,对北京在医药大学中医信息学研究室“中医药基础数据库”中方剂文献数据库的部分方剂适应症以及古代经典中医医案《名医类案... 五行学说是中医藏象理论的主要基础之一。本文依据对于中医理论形成过程的认识,试用通径分析为主的统计学方法,对北京在医药大学中医信息学研究室“中医药基础数据库”中方剂文献数据库的部分方剂适应症以及古代经典中医医案《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中的部分医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藏象理论中的五行学说相关内容有一部分得到了验证,但有更大的部分没有得到验证。由于用于分析的数据的局限性,分析的结果更多是参考性和启发性;整个研究的更大意义是依据对中医理论发生发展的认识,考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研究,在方法学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理论 五行学说 统计学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卫气夜行于阴”之我见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强 卢旻 《河南中医》 2002年第3期5-6,共2页
卫气是营养各脏的源泉 ,是联系整体的纽带 ,卫气与五脏的整合 ,反映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 ,以此反映卫气夜行于阴的实质。
关键词 《内经》 卫气 五行学说 阴阳交感
下载PDF
从《汉书·艺文志》看西汉阴阳家的衍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奉先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6-71,共6页
阴阳家作为先秦诸子学派中的一家,曾经被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排列于诸学派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重要。然而自战国末年起,诸子百家学说开始出现调和、杂糅趋势,至西汉,道家、儒家思想先后受到统治阶层重视,阴阳家学说为适应现实的需要... 阴阳家作为先秦诸子学派中的一家,曾经被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排列于诸学派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重要。然而自战国末年起,诸子百家学说开始出现调和、杂糅趋势,至西汉,道家、儒家思想先后受到统治阶层重视,阴阳家学说为适应现实的需要,发生重大转型,逐渐渗透到道家、儒家、兵家学说及数术、医学等研究领域。试结合《汉书·艺文志》对先秦、西汉著作的著录情况,考察阴阳家学说在西汉的分流与衍化,及其对西汉政权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阴阳家 五行学说 汉代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