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视域中的叶嘉莹词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磊 钟锦 《兰州学刊》 2004年第5期239-242,共4页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叶嘉莹词学思想中“弱德之美”、“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苏词之幽咽怨断”三个论题作出分析 ,试图指出这些论题不仅是词学所面对的问题 ,而且是关涉到哲学所面对的人生意义问题。从而看到叶嘉莹词学中包孕着...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叶嘉莹词学思想中“弱德之美”、“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苏词之幽咽怨断”三个论题作出分析 ,试图指出这些论题不仅是词学所面对的问题 ,而且是关涉到哲学所面对的人生意义问题。从而看到叶嘉莹词学中包孕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切关怀 ,超越了具体学科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词学 叶嘉莹 弱德之美 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 幽咽怨断
下载PDF
论宋翔凤词学思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惠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2,共6页
宋翔凤继承了张惠言以“比兴寄托”为核心的词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了修正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论词的着眼点由读词时挖掘“微言大义”转向作词时的抒发感情;二是比较注重词的体性特点。在常州词派的发展过程中,宋翔凤起了... 宋翔凤继承了张惠言以“比兴寄托”为核心的词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了修正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论词的着眼点由读词时挖掘“微言大义”转向作词时的抒发感情;二是比较注重词的体性特点。在常州词派的发展过程中,宋翔凤起了承前启后的中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翔凤 张惠言 词学思想 常州词派
下载PDF
《词林玉屑》 被引量:1
3
作者 仙源词客 和希林(辑校) 张寒涛(辑校)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2期542-584,共43页
仙源词客著《词林玉屑》,原连载于1920年至1921年间的《时报》副刊《小时报》,包含"总论"与"论情"两部分,主要讨论了词学中的很多问题,具备一些新的观点。由于其中常引用况周颐的观点,作者或为况周颐门人,系晚清民... 仙源词客著《词林玉屑》,原连载于1920年至1921年间的《时报》副刊《小时报》,包含"总论"与"论情"两部分,主要讨论了词学中的很多问题,具备一些新的观点。由于其中常引用况周颐的观点,作者或为况周颐门人,系晚清民国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林玉屑》 仙源词客 词学
原文传递
论陈子龙的悲剧意识——以其词学理念为中心
4
作者 刘林云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5-20,共6页
作为晚明的文坛巨擘,陈子龙留下了四篇颇为重要的词序,它们使陈子龙的词学理念和创作精神得以鲜明而集中地体现出来。从词史的梳理到明词弊端的揭示,从对前贤文人的精神体认到对理想之词的推崇,他娓娓道来,却都明显地带有他自我的悲剧... 作为晚明的文坛巨擘,陈子龙留下了四篇颇为重要的词序,它们使陈子龙的词学理念和创作精神得以鲜明而集中地体现出来。从词史的梳理到明词弊端的揭示,从对前贤文人的精神体认到对理想之词的推崇,他娓娓道来,却都明显地带有他自我的悲剧意识。与陈子龙悲剧性命运极度吻合的是,悲剧意识同时深刻地渗透在他的词学理念和具体的词创作中,并历史性地融合了其所处时代“情”与“忠”的双重文学主题,使其成为一代文人的典型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词序 词学理念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易顺鼎的词论与词艺——兼论其与清末词坛的关联
5
作者 陈松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5,共10页
易顺鼎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早年酷好填词,乃至"以词为性命"。其论词,遵从本色派,尊尚"灵气""情兴""清空",强调在"用意""铸词""设色""命篇"等方面下... 易顺鼎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早年酷好填词,乃至"以词为性命"。其论词,遵从本色派,尊尚"灵气""情兴""清空",强调在"用意""铸词""设色""命篇"等方面下工夫。其词论不仅与主张"托体之尊"的清代词学主潮异趣,也与"词为小道"的观念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其词"奄有众妙,不名一家",以抒写性情、逞尚才气为旨趣,意蕴深挚曲折,语言流利尖新,尤以意境深邃之作最具特色。在对待传统路径上,他的词与他的诗很不相同,但追求"不唐不宋""成咱们家一派"的精神却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顺鼎 词论 词艺 清末词坛
下载PDF
胡适治词的目的、方法与贡献
6
作者 曾大兴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57-63,共7页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的词学研究与传统的词学研究有着根本的不同。他的词学研究,原不是为了词学的"中兴",而是为了适应当时"文学革命"的需要,为白话文学提供"历史材料的证明"。但...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的词学研究与传统的词学研究有着根本的不同。他的词学研究,原不是为了词学的"中兴",而是为了适应当时"文学革命"的需要,为白话文学提供"历史材料的证明"。但是他的研究本身,由于使用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给千年词学带来了新的局面,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扩大了词的社会影响,客观上导致了词学的"中兴"。胡适对词史的分期,对词人词作的评价,与他所持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和白话文学的标准是相统一的。评价胡适的词学研究,应该着眼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词学 目的 方法 贡献
下载PDF
新发现孙人和《词学通论》及其价值
7
作者 和希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40-45,共6页
孙人和是活跃于民国时期的著名词学家、藏书家,曾长期在诸多知名大学任教。新发现孙人和《词学通论》为目前所见最全之本,且为后出转精之本。通过孙人和《词学通论》可以了解其与吴梅《词学通论》之关系。另外该讲义还对诸多词学论题有... 孙人和是活跃于民国时期的著名词学家、藏书家,曾长期在诸多知名大学任教。新发现孙人和《词学通论》为目前所见最全之本,且为后出转精之本。通过孙人和《词学通论》可以了解其与吴梅《词学通论》之关系。另外该讲义还对诸多词学论题有独得之见,如关于李白词作的真伪及柳永词作的评价问题。孙人和《词学通论》的发现,为我们全面研究孙人和的词学贡献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人和 《词学通论》 词学 批语
下载PDF
吴绮词论简论
8
作者 袁晓聪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0-46,共7页
吴绮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他的论词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词体的认识,认为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式,应该包含多种风格;在对词坛现状的批评中,确立自己的词学审美情趣;在词风的体认上,追求有"风人之旨"的理想词风。
关键词 吴绮 词论 清初
下载PDF
词学理论的重要载体——简论清代论词诗词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克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也写有论词诗词,有些表达了对词体特征、词史发展、词坛利弊的看法,有些评议了历代词人、词作风格特点、渊源、影响等问题,颇具理论色彩。这些论词诗词是他们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论词诗 论词词 词学理论 文献
下载PDF
试论龙榆生先生的词与词论及其学术地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培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6,共8页
龙榆生先生是全才,在传统诗词领域,兼擅体制内外研究之长。他的词,前期远绍唐宋名家,婉美清泚,韵味秾挚,纯乎词人之词;后期则顺应时代,风格旷放,语言质朴。他的词论多是鸿篇巨制,宏观和微观并重,对词的特质、起源、发展,以及词之艺术风... 龙榆生先生是全才,在传统诗词领域,兼擅体制内外研究之长。他的词,前期远绍唐宋名家,婉美清泚,韵味秾挚,纯乎词人之词;后期则顺应时代,风格旷放,语言质朴。他的词论多是鸿篇巨制,宏观和微观并重,对词的特质、起源、发展,以及词之艺术风格、流派和词之创作,一一推寻探讨,不但明白晓畅,说理透彻,富于形象性、逻辑性,而且突破前人词话旧格局,融入现代词学新观念,具有划时代意义。在20世纪词坛上,他主持东南风会,由其主编的《词学季刊》和《同声月刊》,在团结新老词人,交流学术,引领词风,继承遗产,推进学科的建立等方面,厥功甚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榆生的词 词论 学术地位
原文传递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中的词体理论
11
作者 许頔玉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1年第1期504-526,共23页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是清代自作词话中卷帙最富的一部,其文献价值已获普遍关注和认可,但其词体理论层面尚缺少深入讨论。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一,丁绍仪借"孔子删诗"不删写情之作,认为词体写情来自这一传统,绝...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是清代自作词话中卷帙最富的一部,其文献价值已获普遍关注和认可,但其词体理论层面尚缺少深入讨论。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一,丁绍仪借"孔子删诗"不删写情之作,认为词体写情来自这一传统,绝非小道;以情语关涉现实的词体与风骚皆属比兴寄托之作。二,一方面进行诗词之辨以维护词体纯洁,一方面区别词体内部的正变之分。以蕴藉委婉、清空骚雅为词体正宗。三,认为性灵、才学、格调三者缺一不可,且词体的声调格律最宜讲究。四,词话中的批评实践主要围绕词体的声调格律、比兴寄托、清醇雅正和真情实意四个方面展开,这是其词体理论的四大要素。五,这一词体理论打破了《听秋声馆词话》"文献资料汇编"、"历史资料笔记"等固有印象。且偏重格律又不废性灵和才学,与后来"清末四大家"声律与体格并重的词体学主张相合,可谓清末主流词体学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绍仪 《听秋声馆词话》 词体 词体理论
原文传递
论丁绍仪对谭献词学阐释论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剑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144-149,共6页
清代词学家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一观点强调了读者的地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超越作者所赋予的意义。由于这一观点与西方的读者接受理论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因... 清代词学家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一观点强调了读者的地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超越作者所赋予的意义。由于这一观点与西方的读者接受理论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因此被中外学者广泛引用,并在词学界和文学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谭献的这一观点是从清代另一位词学家丁绍仪的词学理论中发展而来的。丁绍仪的观点是:“作者不宜如此,读者不可不如此体会。”理由有二:其一,丁绍仪提出这一观点的著作是《听秋声馆词话》,该书刊行的时间为1869年,要比谭献《复堂词录》的成书时间(1882)早13年;其二,谭献的《复堂日记》多次记录了他阅读并借鉴《听秋声馆词话》的事实。以往的研究忽略了这一情况,从而妨碍了对词学理论史的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绍仪 谭献 词论 接受理论
下载PDF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的论说方法与词学观念
13
作者 汪素琴 胡建次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2-88,共7页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的论说方法主要有三:追源溯流、比较异同、史论结合。追源溯流便于探究词体之本质,比较异同便于凸显词人之创作特质,史论结合便于全面观照词人之创作。认为词起源于民间,社会性及情感真挚性乃优秀词作之共性。同...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的论说方法主要有三:追源溯流、比较异同、史论结合。追源溯流便于探究词体之本质,比较异同便于凸显词人之创作特质,史论结合便于全面观照词人之创作。认为词起源于民间,社会性及情感真挚性乃优秀词作之共性。同时,夏先生推崇情感清越慷慨、具有家国之思及境界开阔之作。这种偏好虽与作者的创作个性、所处时代环境有关,但同时也是词体民间性这一理论基点的外化。夏先生治词深受传统词学与现代词学的双向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个性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承焘 论词绝句 论说方法 词学观念
下载PDF
论叶嘉莹先生中西融合的词学理论成就及其启示
14
作者 赵晓辉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76-81,共6页
叶嘉莹先生中西融合的词学理论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词的美学特质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方面,在词人词作以及前代词评家的评价方面,都以跨文化的视野推进了词学研究的进程。这对当前的词学研究无疑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 叶嘉莹先生 中西融合 词学理论
下载PDF
《沤庵词话》词学思想探论
15
作者 胡建次 王育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3,共6页
沤庵在《沤庵词话》中对王国维"境界"说予以了修正与完善,对词的创作提出了注重炼字、推崇清丽含蓄的表达及讲求隽永之趣等要求,在艺术旨趣上倡导风雅隽逸、清隽绵丽的风格面貌。沤庵的词学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 沤庵 词学思想 《沤庵词话》
下载PDF
朱庸斋词学创作观探论
16
作者 胡建次 李国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2期74-79,共6页
朱庸斋的词学创作观,主要体现在以"浑化"为词作技法之旨归,以"体格"为词作思致之先要,以"神致"为词作审美之灵魂。其深厚博达,具有统系性,打破了词界惯有的门径意识与传统观念,显示出独特的集成创新意义... 朱庸斋的词学创作观,主要体现在以"浑化"为词作技法之旨归,以"体格"为词作思致之先要,以"神致"为词作审美之灵魂。其深厚博达,具有统系性,打破了词界惯有的门径意识与传统观念,显示出独特的集成创新意义,在我国现当代词学中有着甚为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庸斋 词学创作观
下载PDF
民国时期《桃花扇》批评述论
17
作者 陈仕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民国时期,《桃花扇》所处社会环境之嬗变予其批评以新之特质,并使民国时期《桃花扇》批评成为学术研究重要之有机体提供可能。勾勒其历史轨迹、揭示其时代特征及概括其学术成就,不仅有助于弥补民国时期《桃花扇》批评接受研究之不足,且... 民国时期,《桃花扇》所处社会环境之嬗变予其批评以新之特质,并使民国时期《桃花扇》批评成为学术研究重要之有机体提供可能。勾勒其历史轨迹、揭示其时代特征及概括其学术成就,不仅有助于弥补民国时期《桃花扇》批评接受研究之不足,且有助于管窥其批评形态之差异性,从而使《桃花扇》研究走向深入,赋予其应有之学术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桃花扇》 诗词论曲 批评形态
下载PDF
民国以来传统词学视野中的尊体之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建次 杨凤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5-10,2+94,共6页
民国以来传统词学视野中的尊体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艺术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个维面所形成的论说线索,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 民国以来传统词学视野中的尊体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艺术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个维面所形成的论说线索,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对词之体制的推尚,标示出传统词学尊体之论走过一条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道路,甚富于历史观照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以来 传统词学 尊体之论 维面展开 线索承衍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
19
作者 胡建次 李国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3,共5页
我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情感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条线索,从主体层面上展开了对词之体制的推尚,将传... 我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情感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条线索,从主体层面上展开了对词之体制的推尚,将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基本面目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词学 批评视野 尊体论 维面展开 线索承衍
下载PDF
元好问词序、词题论三则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博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6-81,共6页
元好问的词学理论同样体现在其遗山词之创作中,通过对元好问词序(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其词体创作的完备、"以词存史"理论主张的实现、"诗词一体"观的自觉实践。
关键词 元好问 词学理论 “以词存史” “诗词一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