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 被引量:86
1
作者 刘亚猛 朱纯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2,126,共8页
对于正力争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中国文学作品,在解决了翻译和流通这类技术障碍之后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在英语文学体系中被"激活"并在其中活跃地存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引起英语读书界的关注并赢得其权... 对于正力争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中国文学作品,在解决了翻译和流通这类技术障碍之后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在英语文学体系中被"激活"并在其中活跃地存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引起英语读书界的关注并赢得其权威书评机构及书评家的积极评价。有影响的国际译评主导着欧美文化语境中跟阅读翻译作品相关的舆论,影响并形塑着目标读者的阅读选择、阐释策略及价值判断。除非为这些评论所看重,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将不可能在域外读者中产生阅读兴趣并成为他们富有意义的闭读经历。因此,探索域外涉华译评的生成机制并寻求通过积极参与影响相关读书舆论应是中国译学与比较文学领域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翻译文本 激活 活跃存在 书评 国际翻译批评
原文传递
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宁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6,共16页
尽管世界主义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学界的一个前沿理论话题,但它依然很少在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界得到深入的讨论。本文首先以世界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作为参照,追溯其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源头,并且主要从文化和文学视角对这一颇多争议的概... 尽管世界主义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学界的一个前沿理论话题,但它依然很少在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界得到深入的讨论。本文首先以世界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作为参照,追溯其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源头,并且主要从文化和文学视角对这一颇多争议的概念作出新的建构。然后,文章以世界主义作为参照,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国际化进程。作者试图论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在现代中国讨论世界主义,其意义在于通过大量地将西方文学译成中文来达到向西方文学认同的目的。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的国际化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世界主义之于中国及其文学和文化便显示出新的意义。莫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恰到好处地把中国人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放在一个广阔的世界语境下来探讨,而这也正是世人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莫言
原文传递
歌德与“世界文学” 被引量:22
3
作者 简.布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8,共7页
歌德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歌德还对世界... 歌德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歌德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搜集欧洲主流之外的作品。他参与"世界文学"的最突出的例子是两本诗集《西东诗集》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前者受波斯诗人哈菲兹影响,后者受中国戏剧和小说影响。歌德希望借文化了解来提高宽容度,他的"世界文学"我们现在称之为"跨文化交流",指一系列的全球对话和交换。在这些对话和交换中,不同文化的共性日趋明显,个性却也并未被抹杀。歌德通过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来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并宽容地对待这些观点,平静地接受或忽略它们。歌德赞同康德艺术和科学相互启发的观点。他的科学实践以及"世界文学"实践都是为了寻找一切生命体在不同中体现出的统一和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世界文学 艺术实践 科学实践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世界文学:问题与启迪 被引量:21
4
作者 查明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共9页
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世界文学讨论,极大地拓展了世界文学观念,形成了一套多元的当代世界文学话语。当下的世界文学研究,已超越了传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而关注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的实践形式以及世界文学研究新路径。达姆罗什、莫莱蒂等... 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世界文学讨论,极大地拓展了世界文学观念,形成了一套多元的当代世界文学话语。当下的世界文学研究,已超越了传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而关注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的实践形式以及世界文学研究新路径。达姆罗什、莫莱蒂等人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世界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新方法。全球化语境进一步密切了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世界文学观念的更新、研究范式的拓展,体现了比较文学意识和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体现了比较文学性质,呈现了比较文学化的趋势。而世界文学新进展所体现的文学本体意识和诗学问题意识,则对比较文学的深化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达姆罗什 文学本体意识 诗学问题意识
原文传递
世界文学观念的嬗变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洪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1,共13页
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有三层含义:世界主义理想;文学跨国流通的现实描述;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扮演的角色。早期学者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提出了世界文学的多元起源说、世界文学本质的人性—人类性反映说或民族文学... 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有三层含义:世界主义理想;文学跨国流通的现实描述;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扮演的角色。早期学者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提出了世界文学的多元起源说、世界文学本质的人性—人类性反映说或民族文学精华说、弱势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地位不平等说;认为世界文学研究有助于建立文学的全球观,且可依靠研究译本来实现。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理论受到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深刻影响,致力于探索近代世界文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世界文学体系内部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关系,研究东方主义在这种中心—边缘关系的建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学处于世界文学体系的边缘,世界文学话语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它,会削弱还是加强中国文学在全球文学中的地位,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世界文学 世界主义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与世界
原文传递
何谓翻译文学经典 被引量:15
6
作者 宋学智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8,126,共5页
翻译文学经典是在文本内部译者不遗余力的再创作实践和文本外部风调雨顺的译入语文化政治气候中确立,同文学经典一样是纯诗学和政治诗学协调下的产物。从理论层面看,翻译文学经典是两个民族的"文学性间性"和"文化性间性&... 翻译文学经典是在文本内部译者不遗余力的再创作实践和文本外部风调雨顺的译入语文化政治气候中确立,同文学经典一样是纯诗学和政治诗学协调下的产物。从理论层面看,翻译文学经典是两个民族的"文学性间性"和"文化性间性"的经典体现;是两个民族的文学性之间以及文化性之间精彩绝妙的融合与交叉融合而幻化出的新样态;这种新样态在超越民族文学的高度上交融化合,具有世界文学的品质与内涵;翻译文学打开了文学的又一扇大门,而翻译文学经典进一步确立了自身在大文学中的地位。翻译文学经典本身也诠释着翻译的精神:沟通交流,对话开放,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经典 世界文学经典 外国文学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论莫莱蒂的远读及其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都岚岚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93,共15页
自美国意大利裔学者弗兰科·莫莱蒂2000年在其论文"世界文学的猜想"中提出"远读"概念以来,远读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本文从莫莱蒂的世界文学观入手,对莫莱蒂为什... 自美国意大利裔学者弗兰科·莫莱蒂2000年在其论文"世界文学的猜想"中提出"远读"概念以来,远读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本文从莫莱蒂的世界文学观入手,对莫莱蒂为什么提出远读的方法、其主要贡献是什么、在哪些地方引发了争议,以及目前远读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评析,认为莫莱蒂的研究尽管引发了争鸣,但他所作的概念和实践上的创新具有引领世界文学研究前沿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科·莫莱蒂 远读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世界文学、距离阅读与文学批评的数字人文转型——弗兰克·莫莱蒂的文学理论演进逻辑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晓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莫莱蒂是当今最具争议的世界文学学者之一。与他人相较,其世界文学不是"实存性"的,而是"观念性"的。从观念性出发,莫莱蒂将世界文学视作全球化时代整体性思考文学演化的思维方式,也是亟需新的批评方法予以解决的问... 莫莱蒂是当今最具争议的世界文学学者之一。与他人相较,其世界文学不是"实存性"的,而是"观念性"的。从观念性出发,莫莱蒂将世界文学视作全球化时代整体性思考文学演化的思维方式,也是亟需新的批评方法予以解决的问题本身。作为莫莱蒂破解世界文学难题的方法,"距离阅读"以其"二手阅读"、大规模阅读、协作阅读和计算批评的症候,表征了阅读对象、阅读主体和阅读方法的范式革命,从而促成文学批评的数字人文转型。从世界文学、距离阅读到数字人文,莫莱蒂不仅展现出清晰的理论演进逻辑和理想色彩,而且构建了新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莫莱蒂 世界文学 距离阅读 数字人文
下载PDF
翻译研究与世界文学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8,189,共15页
世界文学在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受到持续的关注。世界文学的实现取决于国际传播,翻译因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人们对翻译是否能真正助力国际传播产生了严重怀疑,突显出文学不可译性这个长期固有的问题,因而不可译性也被视... 世界文学在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受到持续的关注。世界文学的实现取决于国际传播,翻译因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人们对翻译是否能真正助力国际传播产生了严重怀疑,突显出文学不可译性这个长期固有的问题,因而不可译性也被视为实现世界文学的最大障碍。如果跨文化交际的作用不充分或不尽人意,那么本土文学的跨国流通势必受阻,难以成为世界文学。通过不同语境维度的异质性,跨文化解读和文化调解的各种表现形式得以凸显,这方面更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翻译发生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而又支配并决定译作的形态和效果。为了促使文学作品跨越国界的流通,本文将对于翻译的质量,即翻译的可接受性,结合世界文学一并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世界文学 国际传播 文学价值
原文传递
作为问题导向的世界文学概念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宁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7,共9页
"世界文学"这一概念自歌德于1827年正式提出并加以阐发以来,已经历了一百九十多年的曲折历史。正如美国学者莫雷蒂所言,这一概念不能只是文学,还应该范围更广大些,也即它应该能引发人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实际上... "世界文学"这一概念自歌德于1827年正式提出并加以阐发以来,已经历了一百九十多年的曲折历史。正如美国学者莫雷蒂所言,这一概念不能只是文学,还应该范围更广大些,也即它应该能引发人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实际上,世界文学正是作为这样一个问题导向的理论概念,至少向学界提出了这样几个不断引发人们讨论甚至争论的话题: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文学史的写作;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等等。此外,世界文学也可以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起到简单地聚焦民族/国别文学所起不到的作用。总之,作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学者,我们还有另一个独特的任务,也即借助于世界文学这一开放的概念,从中国的立场和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世界文学的既有地图,为世界文学的重新绘图注入中国的元素并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文学史 文学经典 问题导向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查明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将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视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源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国际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转向”,“世界文学”再次成为国际比较文学界的热门议题。但在当下国际国内的“世界文学”讨论中,对... 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将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视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源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国际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转向”,“世界文学”再次成为国际比较文学界的热门议题。但在当下国际国内的“世界文学”讨论中,对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关系的认识存有模糊之处。本文认为,文本层面上的世界文学,既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是其发展目标。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从世界文学中凝练出富有普遍诗学意义的问题,建构诗学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即“总体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共同诗学
原文传递
翻译中的副文本策略和读者接受——以余华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邵璐 周以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当下,将民族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促成了文学研究的"世界"转向。通过梳理美国出版余华作品的副文本材料,文章探讨了世界文学背景下美国出版方针对中国文学采取的副文本策略,以及相关策略下目标语...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当下,将民族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促成了文学研究的"世界"转向。通过梳理美国出版余华作品的副文本材料,文章探讨了世界文学背景下美国出版方针对中国文学采取的副文本策略,以及相关策略下目标语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接受状况。企鹅兰登书屋主要采用了强调地域他者和诗学共性两种策略以呈现余华英译作品,使其参与目标文化市场流通。对读者接受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上述策略基本符合目标读者群对余华作品的期待视野。余华作品在美国的成功译介揭示,在促进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化市场的有效传播方面,副文本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读者接受 余华作品英译 世界文学
下载PDF
世界文学:经典与超民族认同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江宁康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9,共9页
世界文学主要研究那些获得了国际性声誉、并在多个国家被译介和传播的各民族文学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常常超越了单一民族的文化传统,融合了各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品味,具有超民族文化认同的意义。因此,经典性和超民族性对世界文... 世界文学主要研究那些获得了国际性声誉、并在多个国家被译介和传播的各民族文学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常常超越了单一民族的文化传统,融合了各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品味,具有超民族文化认同的意义。因此,经典性和超民族性对世界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也是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经典性 超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世界主义及其于当代中国的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49-55,2,共7页
在当今的国际学术界,"世界主义"再度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了又一个热门话题:它频繁地出现在政治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著述中,同时也不断地被专事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当作一种分析文化现象或文学作品的理论视角。世界主义... 在当今的国际学术界,"世界主义"再度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了又一个热门话题:它频繁地出现在政治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著述中,同时也不断地被专事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当作一种分析文化现象或文学作品的理论视角。世界主义的出现和重新建构为全球化的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使之与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世界主义倾向相关联。尽管世界主义是当前国际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前沿理论话题,但是它在中国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初中国就出现过谈论并主张世界主义的倾向,但由于当时中国的贫困和落后,主张世界主义只能是一味向西方靠拢。而当今中国成了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再度讨论和建构新的世界主义可以使我们尽快地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同时也可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对世界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世界文学 翻译 中国
下载PDF
“世界文学”与“文学人类学”——三论当代文学观的人类学转向 被引量:12
15
作者 叶舒宪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共9页
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知识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19世纪“世界文学”理念与20世纪“文学人类学”理念相继应运而生。二者之间的变迁既是殖民时代到后殖民时代的变迁,也昭示着封闭的民族文学时代的文学观到后人类学时代的文学观之转型。人... 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知识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19世纪“世界文学”理念与20世纪“文学人类学”理念相继应运而生。二者之间的变迁既是殖民时代到后殖民时代的变迁,也昭示着封闭的民族文学时代的文学观到后人类学时代的文学观之转型。人类学给20世纪思想的最重要献礼不在于这门学科的知识积累本身,而在于文化多样性的自觉意识给当今人类所带来的再一次思想启蒙作用。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从人类学研究拓展到文学及人文学科创新实践的过程,正在改变殖民时代遗留在学术与教育制度中的残余势力,开启全新的文学观与批评伦理。中国学者对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诉求,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替代植根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的老话语,取决于文学人类学理论的普世性建构及其可操作的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转向 世界文学 文学人类学 文化多样性自觉
原文传递
从“外国文学史”到“中国翻译文学史”——一门课程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向远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83,共14页
近来在比较文学界,有人从“原文原教旨主义”出发,陆续发表了一些“世界文学”否定论、“外国文学史”(或称“世界文学史”)中文课程取消论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学理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但这也在客观上表明,中文系传统的... 近来在比较文学界,有人从“原文原教旨主义”出发,陆续发表了一些“世界文学”否定论、“外国文学史”(或称“世界文学史”)中文课程取消论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学理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但这也在客观上表明,中文系传统的外国文学史课程及教学应该加快改革。改革的思路就是用“中国翻译文学史”来改造“外国文学史”课程,而不能将外语系的国别文学史照搬和移植到中文系来。必须明确,在中文系用中文讲授外国文学,与在外语系使用外文讲授外国文学,其宗旨和效果都是根本不同的,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在中文系将外国文学课程中文化,用中文讲授外国文学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中外文学与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因而其实质就是“比较文学”;用中文讲述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便在中文、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受到过滤、得到转换、得以阐发,也就是化他为我,其本质具有“翻译文学”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史 世界文学 翻译文学 比较文学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五四文学革命的反思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春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9-58,共10页
五四文学革命的科学主义倾向,造就了再现论、认识说的文学观,同时也造成了文学审美本质的失落。进化论的文学观强调了文学的历时性但抹煞了文学的共时性,尤其是激进的革命进化论,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被否定设下了伏笔。人道主义肯定文学的... 五四文学革命的科学主义倾向,造就了再现论、认识说的文学观,同时也造成了文学审美本质的失落。进化论的文学观强调了文学的历时性但抹煞了文学的共时性,尤其是激进的革命进化论,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被否定设下了伏笔。人道主义肯定文学的人性本质,但它对五四引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开火,摧毁了自己的基础,从而导致自身被革命文学取代。倡导平民文学应予肯定,但对贵族文学与士大夫文学的极度排斥,却导致了文学的极端平民化。现实主义倡导者无法接受欧洲现实主义的客观主义,则使现实主义与古典主义界限模糊,最后滑向新古典主义。五四文学革命不是从文学性质的角度批判“文以载道”,导致自身陷于反对文以载道和要以文载革命之道的矛盾之中。世界文学意识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封闭意识和自我中心主义,使中国文学思想与世界文学思想相沟通、融汇。但这种世界化是以激进的反传统立场推行的,引起了民族本位主义的反拨,客观上为否定五四文学革命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进化论 人道主义 平民文学 现实主义 世界文学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与传播——兼论杜诗学的世界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郝稷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英语世界的杜甫接受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中翻译和学术研究构成杜诗传播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早期讹误较多的呈现到后来较为真实的再现,再到新时期的解构/重新构建,杜甫的形象也随之有所不同,体现了各个时期不同... 英语世界的杜甫接受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中翻译和学术研究构成杜诗传播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早期讹误较多的呈现到后来较为真实的再现,再到新时期的解构/重新构建,杜甫的形象也随之有所不同,体现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心态。当下杜甫域外传播和接受的研究对于完善杜诗学理论体系构建以及面对世界文学的命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翻译 诗歌 世界文学
下载PDF
从世界文学到世界诗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宁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虽然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对世界文学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已有多年,但鲜有人从理论的高度来建构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世界诗学。本文作者继续以往的研究,在自己的世界诗学理论建构之基础上作进一步论证。作者认为,世界诗学的建构是基于... 虽然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对世界文学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已有多年,但鲜有人从理论的高度来建构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世界诗学。本文作者继续以往的研究,在自己的世界诗学理论建构之基础上作进一步论证。作者认为,世界诗学的建构是基于世界文学和比较诗学的一种理论升华,它同时有着这两方面的基础,因而是可行的。尽管迄今所有具有相对普适意义和影响的文学阐释理论都来自西方理论家的建构,但是这些理论的建构大多基于西方文学和文论的经验和实践。因而,用于解释东西方所有的文学批评实践很难做到无懈可击,其中必定有着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的空间。此外,中国的文学理论家和比较文学学者始终对当今西方的理论前沿热点话题高度重视,并及时地将其译介到中国,因而在西方乃至国际学界的已有研究之基础上,由中国学者提出一种理论建构也是必然的,这也是中国学者在解决世界问题时应当提供的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世界诗学 比较诗学 中国文论
下载PDF
世界文学语境下的华裔流散写作及其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0,共6页
华裔流散写作,尤其是活跃在美国的华裔作家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了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的瞩目。由于他们独特的民族和文化身份,他们得以在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并逐步跻身主流文学界。由于华裔流散... 华裔流散写作,尤其是活跃在美国的华裔作家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了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的瞩目。由于他们独特的民族和文化身份,他们得以在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并逐步跻身主流文学界。由于华裔流散作家的不确定的身份认同和世界主义特征,对他们及其创作的考察应置于广阔的世界文学语境下。如此,一方面可以恰如其分地评价他们的文学成就,另一方面也给文学带来一些世界主义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作家 流散写作 身份认同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