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代民间刺绣服装中正抢与平套针法比较 |
张竞琼
李頔
|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2
|
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
蒋寅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3
|
论竞技体育的软实力 |
薛岚
叶志良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4
|
当代汉语流行结构“零X”探析 |
曹起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
5
|
英语长句的翻译 |
陈春华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5 |
7
|
|
6
|
教学智慧:现实审视、理论界说和实践探索 |
吕建国
吴红华
|
《江苏教育研究》
|
2011 |
6
|
|
7
|
白居易讽谕诗的诗体与言说方式 |
谢思炜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8
|
浅析现代产品设计的表达 |
李红玲
|
《工业设计》
|
2019 |
4
|
|
9
|
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与创意探究 |
张玉升
|
《鞋类工艺与设计》
|
2022 |
4
|
|
10
|
《大宅门》《大染坊》的英雄意蕴——兼论电视剧的表达方式 |
吴圣刚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7 |
2
|
|
11
|
道言“悖反”与“象”化言说——道家语言思想中的生态观念探讨 |
吴承笃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2
|
论佛道教发展与庙会文化的变迁——浙西南地区庙会习俗的历史考察 |
张祝平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4
|
|
13
|
浅谈汉语影响汉民族表达方式的几点因素 |
王芳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3
|
|
14
|
论西藏神秘在藏族文学创作中的表现 |
才旦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5
|
从“扑朔迷离”看古文立象尽意的言说方式——兼论现代古文解读方式的“西化” |
徐扬尚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9 |
3
|
|
16
|
高校新闻媒体创新性研究 |
余赠振
吴欣航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7
|
老子哲学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 |
赵国惠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8
|
幽玄与暗示——先秦诸子散文的言说方式及其哲学背景探微 |
李措吉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9
|
从汉语史角度审视“来去”式时间表达的隐喻方式 |
何亮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0
|
党报党刊的纪念话语方式探析——以《人民日报》为例 |
邓阳艳
童小彪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2
|
|